《心勝3》是著名軍事專傢金一南“心勝”係列第三部。
書中收入九篇深度長文,充分呈現作者近年來對國傢命運、軍隊建設、安全籌劃等重大問題的戰略性思考。對西路軍徵戰的多維解讀;對古田會議的重新認識;對大國關係的冷峻詮釋;對統一大業的憂心諫言……橫跨中西,縱論古今,解構曆史事件,剖析未來趨勢。
“戰場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談判桌上得到”“大國關係就是做交易”“無威懾無戰略”“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敵人”“常懷危機,方可避免危機”“隻會微笑、不會瞪眼的國傢,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等觀點,高屋建瓴,發人深省。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全軍優秀教師,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齣教授”。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傢軍事科學院學習,主要研究方嚮為國傢安全戰略,兼中央人民廣播電颱《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曾齣版暢銷圖書《苦難輝煌》《心勝》《心勝Ⅱ》《心勝Ⅲ》等。
民族命運,在危難中奠基
勝利並非神賦與天賜/002
播種,但不參與收獲的人/004
精神力量的來源:苦難與勝利/006
挺直長期彎麯的民族脊梁/009
精神氣質,因“鬥爭”而鑄就
城鄉兩軍,間隙終冰釋/014
留守進擊,歧義化玉帛/016
“分權”、“集權”,非意氣之見/019
領袖集團,“鬥爭”中成熟/024
古田深意,鍛造新軍隊/027
西徵作戰,白骨永築青山
為什麼要渡河? /038
為什麼要“孤軍深入”?/041
為什麼沒有東返? /043
為什麼損失慘重? /047
悲壯犧牲,浴血為使命/061
國傢尊嚴,用勝利來捍衛
百年中國,何處不滄桑/068
共産黨人,鐵肩擔大任/070
國傢製造戰爭,戰爭也製造國傢/079
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敵人/086
強勁發展,倚重創新推進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能力/090
創新,基於對本質的認識/093
支撐創新思維的主體—大腦/096
支撐創新思維的環境要素/099
抑製創新思維的枷鎖/100
思想落後於實踐,不是真正的創新/103
“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創新動力/107
在節製和約束中爆發能量/110
安全穩固,善對危機處理
善對危機,方可止戈為武/116
看清特點,力爭化有為無/117
常懷危機,方能避免危機/122
危機處理的“四個能力”/126
危機處理的時機決定成本/129
事態控製是當務之急/135
強製敵手,營造安全範圍
為瞭奪取優勢,為瞭取得勝利/145
大國關係就是做交易/151
無戰將無威懾,無威懾無戰略/153
統一大計, 國之永恒基業
社會規律必須通過人的努力去實現/168
“戰場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談判桌上得到” /174
“人民”整體走嚮誤區,在曆史上比比皆是/177
舊理論不再適用,則必須創造新理論/180
颱灣的根本價值,涉及國傢安全戰略/182
有理無力,妄談走遍天下
“國際生活的武力化”/189
“有庇護的戰爭”不復存在/192
新軍事革命産生全新戰爭能量/197
有力量不使用,又有什麼用?/199
伊拉剋並非全無“勝算”/202
內因導緻雪崩式垮颱/205
僅剩一張嘴在抵抗/211
軍官培養,是最為艱巨的戰爭準備/214
鍛造一支真正枕戈待旦的軍隊/215
為什麼要“孤軍深入”?
為什麼一支部隊過河要走那麼遠,一直走到幾乎全軍覆沒,一直往西走?一方麵為瞭取得援助,但蘇聯援助最早12 月份纔能來。先計劃到定遠營,後來定遠營不行瞭,退到安西。安西又不行瞭,退到哈密。在哈密,獲知援助要等到1936 年二三月份纔能到。但是我們過河部隊為什麼要孤軍深入呢?
第一個原因,今天,幾乎所有的紀念館、紀念文章都將過河之舉描述為“孤軍深入”。是不是孤軍深入?其實設身處地想,當時河西隻有馬傢軍,國民黨力量相對薄弱;河東則重兵雲集,集中瞭國民黨中央軍鬍宗南、毛炳文、王均、關麟徵部。我們今天看到西路軍後來的嚴重損失,覺得過河是“孤軍深入”,其實當時,過河是找一個比較安全的、敵人兵力比較薄弱的地方。
第二個原因,紅一方麵軍即中央紅軍,先期到達,已經與陝北紅軍共同組建瞭陝北根據地。陝北根據地麵積並不大,客觀上容納三個方麵軍也確實有睏難,養不瞭那麼多部隊。再加上當時兩個方麵軍之間確實存在隔閡,所以就主觀來說,開闢另一塊根據地,已經成為不僅是張國燾,也是紅四方麵軍多數領導的行動取嚮。一、四方麵軍分裂的陰影尚未過去。
1936 年10 月,三大主力會師,一方麵軍加上陝北紅軍2.2 萬人,二方麵軍1.1 萬人,四方麵軍3.8 萬人。雖然四方麵軍南下在川西作戰時遭受瞭重大損失,其人數仍然比一、二方麵軍和陝北紅軍加起來還要多,作戰能力也最強。
三軍會師之前在甘南,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嚮前迴憶說:我軍在甘南占領的地區,人口80 萬,而陝甘寜地區人口纔40 萬,相比之下我們的處境相對還好些。這是實際情況,不像我們今天一些人想象的:陝北是塊福地,張國燾放著福地不去,偏要到甘南、河西。陝北紅軍、中央紅軍會閤之後,陝北的資源已經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軍政力量。毛澤東知道,張國燾也知道,四方麵軍先期占領甘南是不錯的,人口80 萬,是陝甘寜地區的兩倍,物産也豐富,問題是能不能站住。國民黨中央軍來瞭,甘南勢必要丟掉。那麼從什麼地方再搞一塊根據地,作為四方麵軍發展的基礎,成瞭不僅是張國燾,也包括四方麵軍很多乾部的共
同心願。
寜夏戰役計劃終止之後,共産國際指示中共中央,決定將提供援助的方嚮,由外濛定遠營改到安西,後來又改到新疆哈密。其主要原因是蘇聯政府擔心蘇日關係齣現麻煩,如果從外濛進來,就會和日本發生比較大的衝突。這樣一再改變,形成瞭什麼局麵呢? 9 月11 日,共産國際警告,同意西徵作戰,白骨永築青山紅軍部隊占領寜夏區域和甘肅區域西部計劃,同時堅決不允許紅軍再嚮新疆方嚮前進,以免其脫離中國主要區域,成為邊緣化的力量。但是兩個月後,11月3日,共産國際電報,不得不把援助地點調到哈密,這就使得接收裝備的紅軍必須大縱深西進。這個局麵是最初各方麵都沒有想到的。援助地點越來越遠,時間也越拖越久,從1936 年的12 月拖到1937年的二三月,最終成為過早渡河的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越走越遠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個原因,齣在我方的決策上。四方麵軍過早渡河,援助沒有到,部隊也不能迴來,所以提齣,在甘州、涼州、肅州這一帶建立根據地,等待蘇聯的援助。這也就是後人看到的“孤軍深入”局麵形成的原因。
危機處理的“四個能力”
中國式的危機處理有什麼特點呢?危機處理機製包括相應機構、規則,由機構和規則決定的功能,以及該功能在國傢機構常規與非常規運轉中所實現的功能和作用。
我們國傢有很多危機處理機製,抗震指揮部也好,抗旱指揮部也好,防洪澇指揮部也好,防“非典”辦公室也好,它們最終起到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四個能力”。第一是綜閤能力,第二是加速能力,第三是決戰能力,笫四是執行能力。這“四個能力”就是衡量一個機製是否有危機處理能力的四個基本的標準。
“綜閤”是指能不能綜閤我們在和平時期的條塊部門分割。和平時期常態情況下,條塊部門分割是專業分工的需求,是互相監督、互相製約的需求。危機時刻要打破這一點,要實現條塊化功能的綜閤,而且要加速各相關部門的運轉。
比如,一個單位原來的運轉速度每分鍾600 轉,這個單位的領導換瞭,新領導也按照原來的每分鍾600 轉運轉,關鍵是危機時刻這個單位能不能加速到800 轉、1000 轉?有的單位領導說:“不行,我這個單位加速到1000 轉肯定會散掉!”這就是你的領導能力的問題瞭!領導的最大能力是能夠加速各相關部門的運轉,而不是維持相關部門的運轉。
此外,決戰能力即超過條塊部門分割和金字塔層級迅速決策,執行能力即迅速將決定付諸實施、貫徹落實。這是在快速能力中要實現的幾個最根本的能力,能實現就是一個有效的機製,不能實現就要看差距在哪裏,是決戰能力不行,還是綜閤能力不行、加速能力不行、執行能力不行?所有能力的綜閤,最終的目的都是使機製比彆人強。如果我們僅僅依托個人
肯定不行,機製往往能彌補個人水平和能力的不足,形成機製就是為瞭彌補領導者個人決策能力的不足。
其次,在危機狀態下,如果你還是按照常規將情況層層上達,指示層層下傳,就會嚴重滯後,因為常規管理機構和規則已經不適應危機的運作處理方式瞭。所以危機處理要求一種非常規程序的能力獲取和意誌錶達,它實際上是普通行政能力、普通行政組織能力之外的一種新組織和新能力。這就是各單位為瞭有效完成危機處置,都要在原有的機製之上再組建
一個小單位的原因。因為這個新組織、新能力不是原有機構所能夠承擔的。而這個新組織、新能力所起的第一關鍵作用就是監控預警。
危機前的監控預警既可降低和減少危機發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又可使決策者能夠有備無患。在處理危機時,居主動地位的重要步驟,也是防患於未然,製止危機在萌芽狀態中的關鍵階段。
做到監控預警,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一是,確定預警重點;二是,獲取預警信息;三是,跟蹤分析應對。在這三個方麵中,信息獲取至關重要,而信息獲取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長期積纍的工作。臨時發生問題,臨時搜集信息是不行的!在信息獲取中,真實性至關重要。
現在,從中央的部門到軍隊的部門,再到國務院一級,都齣現瞭這樣的傾嚮:信息獲取部門揣摩主要領導者的意嚮,提供主要領導者喜歡的信息。這點很糟糕,它影響瞭信息的真實性。虛假不真實的信息將直接導緻預警的失敗。所以,在信息分析方麵,冷靜客觀同樣重要,先入為主的印象或者主觀預測的傾嚮必然會使預警判斷偏離實情。如果對領導者投其所
好,最終將導緻預警失敗。
預警往往很難成功,原因是危機本身的高變異性和低預測性。為什麼危機的預測性低?
預測需要掌握變量,但是某些變量處於未知狀態,往往成為預測過程的缺項,給預測結果造成關鍵性的乾擾。比如,2004 年颱灣地區選舉時,北京國颱辦、中颱辦,包括軍隊情報部門一直預測“泛藍”要當選。因為它在颱灣不管是從實力還是民意上講,肯定要上颱。所以2004 年我們預測陳水扁要下颱,“連宋”要上颱,但結果卻是陳水扁上來瞭。颱辦的那位同誌後來還檢討:“我們今年的預測又錯瞭。”我當時跟他說,不必檢討,不是他預測錯瞭,而是某些變量處於未知狀態。陳水扁的流氓性就是這個未知變量,而我們都是君子。
對於2004 年颱灣的選舉預測,內地有位學者的話很對,也很幽默。他說:“2004 年的颱灣選舉,就是颱灣島內年邁的紳士麵對年輕的流氓。”連宋—連戰、宋楚瑜都是年邁的紳士,而他們的對手就是年輕的流氓。大陸何嘗不是紳士,“3?19”的槍擊事件,那兩顆子彈,我們想都想不齣來,對方卻都能做齣來,一夜翻盤,總計將近700 萬張選票,他竟以2.8 萬張票的優勢當選,這種流氓性完全不是我們所能夠掌握和預測的,這就是變量處
於未知狀態給預測帶來的巨大乾擾。
第二,即使在已知變量中,也會有相當一部分包含主觀判斷的正誤,影響對變量的真正把握。
第三,並非所有變量都能納入統計,一旦未被納入統計的變量作用超過某種限度,危機結局將與預測結果齣現巨大反差。
1979 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中美派初級教育代錶團互訪。中國代錶團到美國考察瞭60 多所小學,美國代錶團到中國考察瞭40 多所小學。相互考察後,兩國分彆嚮各自的教育部門提交瞭研究報告。
中方對美國小學教育的評價是:第一,美國的小學生無論能力高低,無不趾高氣揚;第二,加減乘除尚不熟練,整天奢談發明創造;第三,音體美活動如火如荼,數理化無人問津;第四,紀律十分鬆弛,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老師在講課,小學生在下麵來迴走動,老師竟然不管,簡直是難以置信。於是中國代錶團得齣結論:美國的初級教育已經病入膏肓,可以預言,再過20年,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必將趕上或超過美國這個超級大國。
當時美方代錶團考察中國40 多所小學後,也總結齣中國初級教育的一些特點:第一,中國學生手放胸前,提問時舉右邊一隻(而美國是或舉左邊,或舉右邊,或不舉手,站起來就問);第二,清晨街上最多的就是學生,邊走邊吃早點(而美國是傢長上班之後,校車到傢裏來把學生接走);第三,中國學生有種作業叫“傢庭作業”(美國沒有,他們將homework 解釋為需要在傢長輔導下完成的作業);第四,考分最高的學生被認為是最優秀的學生(中國評判學生就一個分數;美國不是,他們注重全麵發展,球打得非常好,音樂很不錯,這個學生也很好)。
綜上所述,美國人得齣的結論也是:美國初級教育完瞭。中國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成績最好的。20 年後,中國在文化教育方麵將把美國甩在後麵。兩個代錶團的結論是一樣的:都覺得美國教育不行瞭。然而,20 年過去瞭,結果是中美雙方的預測都沒有實現。迴過頭來看,什麼變量處於未知狀態?什麼變量包含著主觀判斷的正
誤?什麼變量沒有被納入統計?這就是預測中的重要問題。美國人將這種現象稱為“More expert, less accurate”,即越是專業越不精確。越是專傢,越是專業人員,預測越不準確。這是決策科學預測中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在危機處理中,預警失效就成瞭我們麵臨的一個常態,也是最大的問題之一。所以,危機處理中最珍貴的能力,不是主動反應能力,而是被動反應能力。猝不及防的反應最能看齣你的反應能力。
大國關係就是做交易
圍繞著利益、威脅、目標、手段,我們可以得齣這樣一些認識和判斷。第一,國傢利益實際上跟國情密切相關。當我們描述中國國情的時候,經常會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將這句話剖開,實際上國傢的利益就全部顯現齣來瞭。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傢,當務之急就是要取得發展,經濟的增長和國傢的富強,這就是我們的最大利益。
第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傢,所以我們
的安全利益就是維護社會主義體製,維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
第三,“中國是一個大國”,我認為這句話不夠完善,應該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尚未完全統一的社會主義大國”。尚未完全統一纔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它對中國形成瞭極大的製約,對中國的安全、國際地位、資金流嚮都産生瞭巨大影響。
中國之大,體現在領土、人口上。但這還不能被稱為一個強國。今天,很多人以為中國很強大,甚至已經到瞭要反復聲明我們永遠不做超級大國的時候瞭。我認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我們連統一都沒有完成,離超級大國還差得很遠。
第四,“大國”,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要發展,必須要維護社會主義製度,必須要完成統一,必須要完成大國的利益。國傢安全戰略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一定要阻止周邊國傢齣現敵對性集團。為什麼加“集團”二字?因為周邊齣現敵對性國傢難以避免,但一定不能讓它們聯起手來對付我們。一定要打破它們的這種企圖。這纔是一個大國的追求。
中國不說“勢力範圍”,但大國一定要營造自己的安全範圍。一定要組織自己的緩衝區,營造一個友好地帶,一個中立地帶,然後纔是敵對地帶。如果一打開傢門都是敵對地帶,那麼國傢安全如何維護?這就好比單元門一打開,這傢跟你過不去,那傢跟你過不去,都是你的仇人,那你在這個單元還有什麼安全可言?理想的狀態是你一打開門,都是朋友,其次是中立的,然後纔是敵對的。這也是一個大國必須追求的目標。
作為大國,中國不乾涉彆國的內政,但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也是遠遠不夠的。
1998 年至1999 年,印巴發生衝突。巴基斯坦外長來中國訪問,印度外長也立即到中國訪問。我個人認為,當時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戰略是欠妥當的。因為我們指責他們把剋什米爾地區攪得一塌糊塗,製造瞭緊張趨勢,所以對巴基斯坦外長的態度非常冷淡。巴基斯坦外長立刻有種被冷落甚至被拋棄的錯覺,就好像中國要跟印度站在一隊瞭。而印度外長來訪時,我們對他卻非常熱情。
作為大國,中國必須學會大國之間的遊戲規則,大國不害怕周邊事態波動。如何發揮大國的作用,體現大國的存在呢?那就是:當周邊相安無事時,你纔會沒事。周邊打起來,你讓他們不要打,他們就不再打瞭。這時,你在這個地區就有發言權瞭。
現代國傢的國傢安全,就是一定要做交易,做交易手中就一定要有牌。中國人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還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朋友遍布天下,做交易成什麼事瞭?
伊拉剋戰爭之前,美國前國務卿貝剋到中國來訪問。很多人說貝剋就是一個商人,根本不是政治傢,滿口都是生意經。他反復講中國在什麼地方讓他一下,他會在什麼地方讓中國一下。外交部對貝剋嗤之以鼻。
但大國關係不就是做交易嗎?不做交易,還有什麼大國關係?還有什麼國際政治?中國對政治的理解是什麼呢?是鄭和下西洋,皇恩浩蕩,他們到處散發貨物,傾盡所有,沒有帶迴任何利益,相反因花費過高,齣現瞭巨大虧本,以緻民國禁海。
我們從未想過要跟彆人做交易,賺對方的錢。因為“小人喻於利”的思想對我們影響太深,甚至直接影響到瞭我們的國傢安全籌劃。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力量感,古樸的色彩搭配,隱約可見的宏偉建築,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承載著民族命運的重大曆史時刻。我是一個對曆史和哲學都頗感興趣的讀者,平時喜歡通過閱讀來梳理和理解那些影響深遠的社會思潮。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閱讀這本書的內容,但從書名“心勝3—尊嚴與正義 關乎國運”以及它所傳達齣的關鍵詞,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思考。 “尊嚴”二字,在我看來,並非僅僅關乎個人麵子,它更是群體、民族,乃至於一個國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一個沒有尊嚴的國傢,很難在國際舞颱上獲得尊重,更遑論自主發展。而“正義”,則是維係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當尊嚴與正義受到挑戰時,個體的憤懣很容易匯聚成群體性的訴求,進而影響到國傢的整體走嚮。這本書的題目巧妙地將這兩者與“國運”緊密相連,預示著它可能對那些攸關國傢前途命運的抉擇,以及個體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闡述,如何在復雜的世界格局中,一個國傢能夠守護自身的尊嚴,又如何能夠踐行正義,從而實現長遠的繁榮與發展。這種宏大敘事與個體價值的結閤,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評分我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辨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又是無關緊要的?很多時候,我們被各種嘈雜的聲音所乾擾,失去瞭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模糊瞭內心的方嚮。而“尊嚴”與“正義”,在我看來,是人類社會最根本的價值追求,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這本書的題目,尤其是“關乎國運”這一點,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探討,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守護這些核心價值,並將其轉化為推動國傢前進的強大動力。 我喜歡閱讀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那些能夠幫助我理解世界運行規律,以及個體在其中位置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讓我感覺到它可能不僅僅是對某個曆史時期或事件的描述,而是試圖去揭示一些普適性的規律。我猜測,書中可能會分析,當一個國傢的尊嚴受到侵犯,或者正義的天平發生傾斜時,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又會如何最終影響到國傢的命運。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將“心勝”這個概念,與“尊嚴”、“正義”和“國運”這幾個宏大的主題結閤起來。它是否會通過一些鮮活的案例,來展現個體或群體如何在內心堅守原則,並最終影響曆史進程?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洗禮,讓我重新審視那些在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實則關乎大局的價值。
評分最近的生活讓我深刻體會到,很多時候,事情的成敗,關鍵不在於外部條件多麼優越,而在於內心有多麼強大。我一直相信,“心勝”的力量,它能夠幫助我們剋服睏難,堅定信念,甚至在絕境中看到希望。而這本書的題目,恰恰觸動瞭我內心最深切的共鳴。“心勝3—尊嚴與正義 關乎國運”,這個標題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畫麵:一群人在麵對重重睏境時,依靠內心的力量,捍衛瞭他們的尊嚴,追求瞭他們的正義,最終贏得瞭國傢的未來。 我並非曆史學專業人士,但對社會發展和人文關懷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國傢能夠崛起,有些民族能夠屹立不倒,而有些則沉淪衰敗?我相信,這其中必然有一些超越物質層麵的因素在起作用。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或許作者會從心理學的角度,或者從曆史哲學的高度,去解析“尊嚴”和“正義”是如何成為驅動國傢前進的內在動力。它是否會講述那些不屈服的靈魂,那些為瞭原則而奮鬥的身影?我尤其好奇,“關乎國運”的這一部分,會如何闡釋個體精神力量對國傢整體命運的深刻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啓發,讓我對“內心強大”的力量有更深的理解,並將其與更宏觀的社會議題聯係起來。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個體反思,同時又能觸及更宏大社會議題的書籍情有獨鍾。最近,我開始關注國傢發展與民族精神之間的聯係,試圖理解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支撐一個國傢在曆史的長河中保持獨立自主,並實現持續的進步。這本書的標題——“心勝3—尊嚴與正義 關乎國運”,深深地吸引瞭我。它似乎在預示著,這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是要深入挖掘那些影響國傢命運的內在精神動力。 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從“心勝”這一核心概念齣發,去探討個體和集體如何在關鍵時刻,依靠內心的力量,去捍衛“尊嚴”,去追求“正義”。“尊嚴”不僅是國傢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更是國民的自尊心和民族的自信心。“正義”則關乎社會的公平與公正,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紐帶。而“關乎國運”這一點,則將這兩者與國傢的前途命運緊密聯係起來。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通過具體的論證,來闡述“心勝”的力量,如何在關鍵時刻,成為國傢剋服睏難、走嚮繁榮的關鍵。它是否會通過一些曆史上的典故,或者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分析,來展現這種力量的不可替代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深刻的啓示,讓我對國傢發展中的精神層麵有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最近對一些探討“集體無意識”和“文化基因”的理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總覺得,一個國傢的命運,不僅僅是由當下的政治經濟決策決定的,更是由其深厚的曆史積澱、獨特的文化傳統以及國民的精神特質所塑造的。我正在尋找能夠幫助我理解這些深層原因的讀物,而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關乎國運”這一部分,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 我猜想,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是對某個特定曆史事件的敘述,而是試圖去挖掘隱藏在曆史事件背後的精神力量,去探究是什麼樣的“心”的力量,纔能支撐起一個民族穿越風雨,走嚮復興。它或許會分析,在麵對外部壓力和內部挑戰時,一個民族的尊嚴感是如何被喚醒,正義的呼聲又是如何凝聚人心的。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抽象的“尊嚴”與“正義”概念,與具體的“國運”緊密聯係起來,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曆史案例來印證這些理論?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種理解國傢命運的全新視角,讓我們明白,在波詭雲譎的時代,一個國傢最寶貴的財富,或許正是其國民內心深處的堅守與信念。
評分不錯不錯,書送過來的時候是完好無損的,書也是正版的,很喜歡金一南先生的作品。一次不錯的購物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內容也很好,看過來很對,中國的曆史,國際的戰爭史很多不瞭解的東西有瞭很大的瞭解。看到瞭民族與國傢之間相處的規則。
評分足不齣戶看天下,有京東!!!!
評分非常不錯很不賴嗷一直在支持一直在支持一直在支持非常不錯很不賴嗷一直在支持一直在支持一直在支持
評分質量不錯,紙張很厚,是正版,值得推薦
評分書好,看瞭熱血沸騰。書質量不錯,正品。價格要是比當當網還便宜就更完美瞭。
評分處事,處世,國傢如此,個人也是這樣。
評分質量很好,京東正版,
評分質量不錯,紙張很厚,是正版,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