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地圖 遠古中國

中國曆史地圖 遠古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月前,洪石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遠古史
  • 地圖集
  • 曆史地理
  • 中國古代史
  • 史前史
  • 考古
  • 文化
  • 曆史
  • 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ISBN:97875000999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915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銅版紙
審圖號:GS(2016)1171號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遠古時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點。這是一幅跨越200萬年的中國曆史地圖畫捲;這裏囊括瞭從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遠古中國重要的文明形式;這裏有元謀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頂洞人的重要足跡,有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文明的重要概括;這裏有不同時間不同文化的分布圖和復原圖,是精準通俗的關於遠古中國的知識匯總。《遠古中國》為曆史愛好者們造就更多洞察和解析中國曆史與傳統文化的窗口。

內容簡介

  中國曆史的遠古時期始於早期人類在中華大地上的誕生和發展,終止於夏代國傢建立之前,約200萬年的曆史,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
  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00萬年至約1萬年前,分為早期的直立人和中晚期的智人,代錶人類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人類在洞穴內居住,會用火,使用打製石器,從事采集和狩獵活動,元謀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頂洞人等是這個時期的代錶。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至公元前21世紀,人們使用磨製石器,製作陶器,種植水稻、粟等作物,飼養各種傢畜,生産方式逐漸從攫取型經濟過渡到瞭生産型經濟。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業起源地區之一,是水稻、粟、黍等糧食作物的故鄉,延續瞭數韆載的農耕社會傳統。各地新石器文化既獨立發展,又不斷交流和影響,形成瞭復雜的文化譜係。新石器時代晚期齣現瞭祭壇、神廟、文字符號等,製作玉器、漆器、銅器等禮器,城堡陸續興建,以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為代錶的一批地域文明,在滿天星鬥般的古代文化中脫穎而齣,率先進入文明社會和早期國傢的行列。

作者簡介

  王月前,遼寜海城人,畢業於吉林大學,現任中國國傢博物館展覽一部研究館員,從事中國古代史展覽策劃和內容設計工作,參與和主持瞭“古代中國陳列”、“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和“中國明清傢具”等展覽。

  洪石,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社長,副研究員。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讀者 1
01. 直立人 2
02. 智人 8
03. 新石器的先驅 16
04. 聚族而居 22
05. 東方部族大汶口 26
06. 乾欄式建築 34
07. 史前殿堂 40
08. 農業産生 44
09. 陶器上的魚鳥紋 50
10. 花開廟底溝 54
11. 彩陶王國馬傢窯 58
12. 龍山黑陶甲天下 64
13. 裴李崗文化的神器 70
14. 祭壇? 神廟? 積石塚 74
15. 陶寺遺址和觀象颱 80
16. 喇傢村的史前災難 86
17. 遠古人的麵具 90
18. 原始記事符號 94
19. 古國古城址 102
20. 長江文明匯良渚 108
索引 114


《中國曆史地圖:文明肇始》 本書並非一部宏大的通史敘事,也非對某一特定時期進行深度挖掘的專題研究。它是一部視覺化的、以地圖為核心的探險,旨在勾勒齣中國這片古老土地上,文明最早期脈絡的萌芽與生長。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奠定瞭中華文明基石的時代,從遙遠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穿越新石器時代的多元探索,直至夏商周——那些為後世留下無數謎團又奠定政治、文化格局的早期王朝。 第一部分:遠古的足跡——石器時代的中國 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石器時代是人類活動的黎明。盡管文獻寥寥,但大地留下瞭無數的印記。本部分將通過一係列精美的、基於最新考古發現繪製的復原地圖,帶領讀者穿越時空。 舊石器時代晚期:狩獵與采集的足跡:我們將描繪齣當時人類活動區域的分布,重點展示重要遺址的地理位置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遺址附近,你會看到當時活躍的古人類群體,他們的生存半徑如何隨著季節和食物資源的變動而變化。這些地圖不僅標注遺址,更試圖重構當時可能存在的遷徙路綫、狩獵區域以及采集範圍,並根據古氣候、古地理的推測,提示早期人類對河流、山脈、森林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依賴與適應。我們不會去推測他們的社會結構或意識形態,隻聚焦於他們“在哪裏”以及“如何與環境互動”。 新石器時代:農耕的曙光與文化的曙光:這是中國文明進入關鍵轉型期的時代。本部分將重點呈現不同區域新石器文化(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的核心分布區及其範圍的演變。每一種文化都將對應一張或多張地圖,標注其代錶性聚落、陶窯遺址、玉器作坊、墓葬群等考古發現點。我們會詳細展示這些文化的地理聯係與傳播路徑,例如,仰韶文化的彩陶是如何傳播到周邊地區的,良渚文化的水利係統又如何體現其地理上的優勢。此外,地圖還將反映早期農業的發展,標注可能的水稻、粟作等作物種植區域,以及早期聚落的規模與形態,從分散的小型村落到逐漸集中的大型城址,揭示早期社會組織的發展趨勢。我們還會特彆關注沿海、沿江、沿河的早期文化聚集點,強調地理環境在文化孕育中的作用。 地圖的特色: 高精度復原:地圖基於最新的考古報告和地理信息係統(GIS)數據,力求還原最真實的古代地理麵貌,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岸綫的變遷。 遺址標注與信息:每張地圖都清晰標注重要的考古遺址,並附帶簡要的文字說明,解釋該遺址的重要性及其地理特徵。 環境關聯:地圖會通過圖例或色塊,展示當時的植被、地貌、氣候等環境要素,幫助讀者理解早期人類的生存環境。 交通與交流:部分地圖會推測當時可能存在的早期交通路綫(如水路、陸路),展示不同文化區域間的聯係和交流。 第二部分:早期王朝的疆域與格局——夏商周的畫捲 進入夏商周時期,中國的曆史書寫終於有瞭相對清晰的輪廓。但即便如此,這些早期王朝的疆域、都邑變遷、軍事活動、貿易往來,仍然充滿瞭探索的空間。本書將通過地圖,為這些模糊的曆史提供直觀的視覺證據。 夏朝:傳說與考古的交匯:盡管夏朝的考古證據仍在不斷完善中,但本部分將集中展示目前被認為是夏朝晚期或與其關聯的考古發現區域,如二裏頭遺址。地圖將標注二裏頭遺址的地理位置、規模以及其周邊可能存在的早期聚落群。我們會推測夏朝的核心統治區域和影響力範圍,以及其與周邊部族的地理關係。地圖還將重點關注與夏朝相關的傳說地名,並嘗試將其與實際地理位置進行對應,展現先民對地理環境的認知。 商朝:青銅時代的輝煌與擴散:商朝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其影響範圍廣泛。本部分將繪製不同時期商朝都邑的變遷圖(如殷墟、鄭州商城等),清晰標注各個都邑的地理位置、城市規劃的痕跡(如城牆、宮殿區、墓葬區)以及與周邊地理環境的聯係。地圖還將展示商朝的勢力範圍,包括其統治區域、附屬方國及其地理分布。我們會描繪商朝的軍事擴張路綫、重要的戰爭遺址,以及其與北方遊牧民族、東南地區部族等不同地理區域的互動。同時,商朝發達的青銅器製造和貿易網絡也將通過地圖得到體現,標注主要的銅礦産地、玉石産地以及重要的貿易路綫。 周朝:封建的秩序與禮樂的天下:周朝的封建製度極大地重塑瞭中國的政治地理格局。本部分將繪製西周與東周(春鞦戰國)的疆域變遷圖。西周的封國製度將在地圖上得到直觀的展現,標注周王畿、諸侯國的大緻位置和範圍,以及重要的諸侯國(如晉、齊、楚、秦等)的核心區域。地圖還將反映周朝的軍事活動,如伐商、徵討周邊部族等,標注相關的戰役地點。進入東周,春鞦戰國時期各國的爭霸與兼並將在地圖上呈現齣動態的變化,標注重要的城邑、關隘、戰略要地以及經典的戰役發生地。我們還將探討各區域的地理特色如何影響其政治、軍事和經濟發展,例如,為何地處高原的秦國能夠崛起,為何臨海的齊國能夠成為經濟強邦。 地圖的特色: 都邑演變可視化:多張地圖對比展示同一時期不同都邑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布局,揭示都邑變遷的規律。 政治地理清晰呈現:通過不同顔色和區域劃分,直觀展示王朝的疆域、封國範圍、勢力範圍等。 軍事與貿易路徑標注:清晰標注重要的軍事行動路綫、戰役地點以及已知的貿易路綫和齣土遺物分布區。 古今對照:部分地圖會嘗試將古代地理與現代地理進行對照,幫助讀者建立空間認知。 文獻與考古結閤:地圖信息不僅來源於考古發現,也嘗試結閤傳世文獻的記載,進行閤理的地理推測。 本書的獨特之處 《中國曆史地圖:文明肇始》並非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它刻意避開瞭對社會製度、思想文化、藝術成就等非地理層麵的深入解讀。我們的核心是“圖”,是通過嚴謹的考古證據、科學的地理推測和精美的地圖繪製,來“看”,“感知”,“理解”中國文明早期是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的。 本書的地圖不僅僅是坐標的堆砌,它們是凝聚瞭考古學傢、曆史學傢、地理學傢智慧的藝術品。每一條河流的走嚮,每一座山巒的起伏,每一個遺址的分布,都承載著關於遠古先民生活、遷徙、發展、交流的無數信息。我們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這些地圖,直觀地感受: 早期人類活動的地理足跡:他們是如何選擇居住地,如何利用自然資源,如何在復雜的地貌中穿梭。 文明的地理分布與擴散:農耕的萌芽為何齣現在特定的河流流域,為何某種文化會嚮外傳播,其傳播路徑又受何種地理因素影響。 早期王朝的疆域拓展與政治格局:都邑的選址為何是這樣的地理位置,為何特定的區域能夠形成強大的政治中心,軍事擴張與貿易往來又是如何受到地理條件的製約。 地理環境對文明演進的深遠影響:河流的滋養,山脈的阻隔,海洋的連接,這些地理要素如何塑造瞭不同區域的文化特性,又如何促成瞭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中國曆史地圖:文明肇始》是一次沉浸式的地理探索,是一次重返文明源頭的視覺之旅。它將帶領您用雙眼去“閱讀”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史書,用地理的視角去“觸摸”中國文明最古老的脈搏。我們不提供結論,隻提供綫索,激發您的好奇心,讓您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去構建屬於自己的關於遠古中國的地理認知。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被它那份濃厚的學術氣息所震懾。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通俗曆史讀物那樣,試圖用鮮艷的色彩和醒目的箭頭來取悅大眾。相反,它更像是一本供專業研究者使用的參考資料,每一個地名、每一個界綫似乎都經過瞭反復的文獻校對。這種嚴謹性是其最大的優點。但是,這種極緻的嚴謹性也造成瞭它在可讀性上的障礙。對於一個沒有曆史地圖學背景的普通愛好者來說,書中大量使用的小字體注釋和復雜的符號係統,使得閱讀體驗更像是在進行一項學術解碼工作,而非輕鬆愉快的知識獲取。我發現自己不得不經常停下來,翻到附錄去查閱圖例說明,這極大地打斷瞭閱讀的連貫性。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能更好地平衡學術深度與大眾可及性的版本,畢竟,曆史地圖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復雜的曆史敘事轉化為直觀的視覺語言,而這本書在“直觀”這一環節上,似乎有所保留。

評分

這本書的宏大敘事感是毋庸置疑的,它試圖以地理的視角去統攝整個中國文明的發展軌跡,這份野心是值得肯定的。我最關注的是其對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交錯區域的處理方式,這往往是曆史地圖最能體現其傾嚮性的地方。我仔細比對瞭書中對某一特定邊疆衝突時期的描繪,發現其在界限的劃分上采取瞭一種非常謹慎的態度,既沒有過分強調單一方的絕對控製,也沒有陷入模糊不清的泥潭,這顯示瞭作者在處理敏感曆史地理問題時的審慎與平衡。這種平衡感在地圖的色彩運用上也得到瞭體現,沒有使用過於強烈的對比來暗示某種絕對的權力劃分,而是通過細微的色階變化來錶現勢力範圍的滲透與影響。然而,這種審慎也帶來瞭一種不足,即地圖上缺乏對“實際控製綫”與“法理宣稱疆域”的明確區分。在很多曆史轉摺點,僅僅呈現一個靜態的、看似穩定的邊界,並不能完全反映當時社會流動性和政治動蕩的真實麵貌。

評分

這本號稱“中國曆史地圖”的著作,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這厚度就讓人對它寄予厚望。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套繪製精美、色彩典雅的地圖集,尤其是那些關於古代疆域變遷的圖示,細緻入微,仿佛能讓人穿越時空,親眼目睹曆史洪流的衝刷與塑造。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不同曆史時期都城位置的標注,那種精確到經緯度的考究,顯示齣編纂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不過,當我試圖尋找一些更具批判性或解釋性的文字說明時,卻發現地圖本身似乎承擔瞭過多的敘事任務,文字注釋相對簡略,這對於一個希望通過地圖深入理解曆史脈絡的普通讀者來說,多少有些意猶未盡。比如說,對於某個朝代版圖的急劇擴張或收縮,地圖直觀地呈現瞭變化,但缺乏對背後政治、軍事或經濟因素的深入剖析。這就像是提供瞭一份極其詳盡的旅行路綫圖,卻省略瞭沿途的風土人情介紹,雖然指引明確,但少瞭些許引人入勝的故事性。整體而言,作為一部工具書性質的地圖集,它的信息密度和視覺效果是無可挑剔的,但若論及曆史解讀的深度,則仍有提升空間。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代交通和經濟地理頗感興趣的讀者,我最期待的是能從中找到關於古代絲綢之路或漕運路綫的詳細圖解。翻閱之後,我發現書中確實有相關內容的地圖,但它們多是作為輔助性的背景圖而存在的,主要的篇幅還是集中在王朝的更迭與疆域的興衰上。那些關於人口分布熱點或重要礦産資源分布的專題地圖幾乎是空白,這使得整部地圖集在構建“活的曆史”方麵略顯單薄。曆史的展開離不開經濟和人口的驅動力,如果地圖能更有效地整閤這些社會經濟要素,那麼它的價值將遠超單純的政治版圖展示。例如,如果能有一張圖展示秦漢時期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區與後世的對比,將能極大地豐富我對古代農業社會結構的理解。現在的地圖更像是一張“權力分布圖”,而非一張“生活方式全景圖”,這讓期待更全麵曆史圖景的讀者感到有些遺憾。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圖冊的裝幀設計充滿瞭古典韻味,厚實的紙張拿在手裏,觸感溫潤,那種對傳統美學的堅持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敬意。我花瞭好一番功夫纔適應它獨特的排版邏輯,它似乎更傾嚮於將某一特定曆史時期的地理信息以高度風格化的圖例進行呈現,而非采用現代地圖學中那種統一、標準化的符號係統。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極具藝術感染力,比如那些描繪古代河流改道或山脈走嚮的插圖,簡直可以單獨裝裱起來。然而,這種藝術化也帶來瞭閱讀上的挑戰。當我想要快速比對兩個相隔數個世紀的地理格局時,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解析不同地圖間的圖例差異,這無疑增加瞭信息提取的認知負荷。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清晰地、無障礙地展示“變化”本身的工具,而不是一係列需要被“解碼”的藝術作品。雖然曆史的厚重感被成功烘托齣來瞭,但在實用性和易用性上,它似乎更偏嚮於曆史學者而非廣大的曆史愛好者。

評分

內容不錯,非常好,值得一看!

評分

送貨相當快,是正品,質量也很好,很超值,京東你值得擁有!!!~~~~

評分

物流一流,但這本書說地圖冊其實有點水,地圖又小又少,隻能稱為圖冊

評分

活動買的,很實惠。

評分

非常清晰的中國史前史圖冊,比地圖更好的是裏麵的考古及文物圖片,給我們描繪瞭中國遠古文明發展脈絡。

評分

物流一流,但這本書說地圖冊其實有點水,地圖又小又少,隻能稱為圖冊

評分

內容不錯,非常好,值得一看!

評分

內容不錯,非常好,值得一看!

評分

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