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冰鉴》是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共分七篇,即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
《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以“原文”“译文”“解读”为体例,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在解读部分引经据典,融汇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对原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奇书。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甄别人的优劣,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冰鉴》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的经典,为你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路,让你充分领略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帅。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是清末di一名臣,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官场偶像。他对后世学者和政治家具有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人称“中国近代化之父”。他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浸染,同时又汲取道家、法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他的修身、处世、用人和为官的智慧。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用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搞抄寄弟阅。于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
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呈以符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到贤弟二十一日的来信,具体情况都已知晓。
既然贤弟对于辞去巡抚之职的决心如此坚定迫切,那么我二十二日代你写的一封奏折也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吧。
你来信中说 “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这十个字实际上说出了我的心声。今天我有一片折子,也是请求把钦篆、督篆这两官位分出一席,另外选一名大的官员来担任这一席。现在将片子上的稿子抄给你看。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引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避免犯大的罪过!
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中庸》中所说的学习、问疑、思考、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弟一向本性很倔强,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要知道凡事没有倔强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巢县既然已经攻破,那么和、含等地也一定能够到手。日后进攻二浦,希望你能够自己主持大局,并写信给鲍、萧、彭、刘这四位将军。因为我离你太远,不能遥控指挥你。
顺便问候近况可好。国藩手草。贤弟的公文不应该用咨呈来写,用咨呈需要符合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解读】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使自己做成大事,内心决不能缺少一股倔强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人都想争强,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挫折,有人立即脆弱成一堆滩泥,望天长叹,退步不前。曾国藩终生的信条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曾国藩在给沅弟的信中强调《中庸》说的学习、问疑、思考、明辨、笃行,要点就是要使愚蠢的一定要贤明,柔弱的必定要坚强。其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在困难面前成为一个强者,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从“明智”的“智”字做出来。这个“智”可以是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可以是不畏困苦的毅力,或者是另辟出路的智谋。只要能够自始至终都不会屈服顺从,不是一味强硬地去做,那便是明智之举。
譬如:子路问:“什么叫强?”孔子从容不迫地回答:“有南方的强,也有北方的强。南方的强意指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面对蛮横的对待也不报复,这是君子的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退缩,这是强者的强。”所以说,和顺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政治清明时不改变志向,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
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不但如此,北宫黝即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群主的羞辱,听到斥骂的声音一定反击。这种勇气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是外发的,有某种体格或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再以孟施舍为代表,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一样,即自己的兵力比别人少,但士气高于对方、内心坚定,就一定可以打败对方。孟施舍认为,做到必胜的秘诀就是无所畏惧,这培养勇气的方法是内敛的,很容易做到。像北宫黝、孟施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强者了,但是曾子这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那就会“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畏惧。由此看来北宫黝只是此刻之辈,而曾子则是后人奉为的“宗圣”,空有血气之强的勇士,仍是远远不及拥有明智之强的儒者。
因此说,曾国藩作为曾子的后人,以自身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思想中,采取“思必明,柔必强。”从孔子对南方之强的见解来看,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以道德的实践者为真正的强者。
此外,曾国藩在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也写道: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实际后果来验证,这时候再俯首服输,前倨后恭,这就是京师讲的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于要强。再者,我们正处于鼎盛的时候,属员在外,气焰嚣张,言语放肆,往往令人难以接近。我们如果一味强劲,不稍稍收敛抑制,那么属员仆从就会不闹出大祸不止。
由此可见,明强就是敢争,当一种判断确定后,曾国藩从不迁就他人的意见,有主见,敢斗争。
曾国藩的个性,就意志方面来讲,也是很坚强倔强的。从曾国藩的诗文和军事生涯中都可以看出他意志坚强,并非懦弱之辈。他的诗文,很少有意味平淡之作,而多豪言壮语,雄奇之气益于笔端,坚强的性格跃然纸上,如他30多岁做京官时作的一首诗: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二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挟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不喜欢纤弱阴柔的字,而喜欢强劲阳刚的字。他说:“杜陵言‘书贵瘦硬’,乃千古不刊之论。”字体硬而瘦,正是阳刚风格的一种表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虽是小事,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些善于识才的人仅凭一个人的字,就可以看出一个大概。
……
自从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往的我,遇到困难容易情绪化,做事三分钟热度,总想着走捷径。但经过这三部巨著的反复洗礼,我开始学会“慢下来”。例如,在做重大决策前,我不再急于拍板,而是会像《冰鉴》教导的那样,从多个维度去反复揣摩对象的心性与能力;在执行过程中,我则更注重《挺经》里强调的“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而当与家人产生摩擦时,我也会努力回想《家书》中那种温和而坚定的沟通方式。这套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哲学”。它没有给我任何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深刻的自我剖析,构建了一种朴素而强大的生命力,让人相信,只要恪守这些古老而永恒的智慧,终能在人生的棋局中,走得更稳、更远。
评分光是翻开《曾国藩家书》的那一刻,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真挚情感,就足以让人沉醉其中。这可不是一本枯燥的“官场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极其坦诚的私人日记。通过他写给家人的信札,我看到了一个“完人”背后那个有血有肉、也会焦虑、也会自我反省的普通人。特别是他处理家庭事务、教育子侄的那些片段,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关怀,却又时刻不忘规矩和家风的传承。这种“刚柔并济”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记得有一封信里,他详细分析了某位亲属的处事不当之处,措辞极其委婉,但逻辑清晰,旨在“救人于未然而后已”,而不是事后苛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远胜过千篇一律的说教。读完这些家书,我仿佛不仅学到了如何治家,更明白了“修身”才是“齐家”、“治国”的根本,那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是任何外在技巧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三本书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且互相补充的知识体系。如果说《冰鉴》是教你如何“看清世界”,那么《挺经》就是教你如何“扛住世界”,而《家书》则是在你扛不住的时候,给你提供“精神补给”。我特别喜欢这种“立体式”的学习体验。我发现,当我用《冰鉴》的视角去审视职场上的复杂人际关系时,许多过去纠结不清的问题突然就变得清晰起来;而当我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重读《挺经》中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洒脱,又让我找到了片刻的宁静。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一个和曾国藩一模一样的人,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经过历史检验的思维框架,让你能更高效、更清醒地去面对你自己的“乱世”——无论你的“乱世”是创业瓶颈、家庭矛盾还是个人成长中的迷茫。
评分这套《曾国藩经典系列:曾国藩家书+冰鉴+挺经(套装共3册)》的组合,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成功学精髓的人量身打造的宝典。我最近沉下心来,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研读了这几本书,特别是那本《冰鉴》,它对识人用人的深刻洞察力,简直让人醍醐灌顶。书中谈到的“察人”之道,绝非市井间的花言巧语,而是建立在对人性幽微之处的细腻观察和长期实践之上的。比如,它会教你如何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判断其气象与器度,区分真正的贤能与虚浮的表象。很多现代管理学书籍里鼓吹的“情商”和“领导力”,在这本看似古老的著作面前,都显得有些单薄和表面化。曾国藩的智慧是立体的、有重量的,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成功,更是引导你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能够立足于世的君子。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守拙”的推崇,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这种回归本真、厚积薄发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让人读后心绪平和,目标更加坚定。
评分坦白讲,初次接触《挺经》时,我有些不适应它的语言风格,它没有《家书》那般亲切,也没有《冰鉴》那么直指人心,它更像是一套近乎冷酷的“实战手册”。但随着深入阅读,我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那是曾国藩在无数次挫折与胜利中磨砺出来的、关于“韧性”的哲学。这本书的核心,我认为在于如何面对失败和逆境。它反复强调的“挫折是常态,成功是偶然”的认知框架,一下子打消了我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书中对“持恒”的论述尤其震撼,它不鼓励你一夜暴富或瞬间成名,而是教你如何像蚕食桑叶一样,用日复一日、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去积累最终可以颠覆局面的力量。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精神拉练,让你在心里构建起一个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无论外界风浪多大,都能稳住阵脚,不轻易放弃。
评分收藏起来好好学习,好东西不能错过
评分《挺经》是一本讲述为官的一些心法,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也是经历过很多的变故,有切身的体会,人生有很多的感悟,曾国藩的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评分不错,是正版,物流很快,谢谢
评分书的质量没的说,京东的东西质量有保障,帮公司领导买的,领导很是满意
评分还阔以的东西,
评分老爸非常爱看,书很好。
评分京东非常棒这个东西很满意希望大家多买
评分还没看…………,看朋友介绍的一本家书,结果买了一套………………………………………………
评分恩,很不错,曾国藩的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