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军迷、发烧友、历史爱好者 这是一本国内少有的完整论述日俄战争全景的专著,书中描述了110年前在中国土地上,两个帝国帝国主义强盗因利益关系大打出手的整个场景,详细剖析了新老帝国主义国家在势力扩张进程中走过的每一段历程。
对军事爱好者来说,本书中描述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对马海战都是近现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对步兵战术和海军战术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对历史爱好者来说,书中两国的一系列动作带来的历史进程演进也是尤为值得考究的,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在本书中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简介
在1904年-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腐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俄国与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陆大战。这场激烈的战争对后世的军事思想、政治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日军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后世军事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要塞攻防战术。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对马海战的胜利,也标志着日本将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而在政治局势方面,在军事上失败的俄国,陷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国内不满的声音年开始高涨,共产主义革命开始酝酿,由此引发的欧洲格局变化也即将开始。在本书中还有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当时双方主要人物的活动和举措,包括沙皇尼古拉二世、东乡平八郎等。
作者简介
查攸吟,上海人,擅长海军史、日俄战争史、美国建国史,撰写过多篇军史类文章,曾经出版过《*峰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面舰队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开战背景与海战始末》《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等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去东方
第二章 太阳帝国的兴起
第三章 战争前夜
第四章 绪战——从旅顺口到仁川湾
第五章 沉没的希望
第六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七章 远海上的战斗
第八章 兵临城下
第九章 黄海与蔚山
第十章 辽阳与沙河
第十一章 旅顺陷落
第十二章 遥远的航程
第十三章 奉天会战
第十四章 对马海战(上)
第十五章 对马海战(下)
第十六章 终战
参考书目
跋:历史是一场充满偶然和必然的连锁反应
精彩书摘
俄罗斯对清帝国的东北疆域窥觑已久,其甚至有连朝鲜也一并吞下的兴趣。所以,俄国断然不能容忍日本在南边插上一杠子。而对新皇帝尼古拉二世个人而言,他也一直希望日本能为砍在额头上的那一刀付出足够“回报”。早在清日于日本马关谈判之时,俄国就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暗示日本不得染指清国东北疆领土。而最后公布的《马关条约》中,尽赫然列出了将清国领土辽东半岛割让于日本的条款。俄国对此自不能坐视。
1895年4月23日,《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俄国即拉拢了其传统盟友德国与法国,以向日本提供“友善劝告”的形式,建议其将辽东半岛归还清国。辽东是日本几乎已吃进口中之肉,又怎肯轻易吐出?仍竭力希望能保住这一条约所得。为此,日本提出了只占领旅顺与大连湾地区的折中方案。但三国寸步不让,最终迫使日本放弃了对辽东的占领,只以白银三千万两作为补偿。这一结果使日本深感屈辱,从此对俄国充满了警惕与仇视。至此以后,俄国便取代了清帝国成为了日本国家政策中的头号假想敌。而为了对付这个远比清帝国强大得多的对手,日本举国开始了持续近10年的“卧薪尝胆”岁月。
由于干涉还辽行动的成功,俄国挟恩图报,向清国开出了价码。
1896年6月,头上还带着《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日本“爱国者”留下的新愈枪伤的李鸿章,作为清帝国特使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前往圣彼得堡。在俄期间,他与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签署了非常著名、同样也臭名昭著的《中俄密约》(正式名称当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法文本称《防御同盟条约》)。
这一条约规定“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作为代价——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条约的有效期为15年,“期满前双方可商议是否续约”。这里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至海参崴的铁路被称为“东清铁路”,也就是之后几十年内在中国东北造成一系列冲突的“中东路线”。
东清路实质上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条支线。其横穿中国东北地区,西起满洲里,东接绥芬河。以哈尔滨为中心,并修了一条支线由哈尔滨经长春到达旅顺。这一铁路的价值在于大幅度缩短了从西伯利亚腹地通向海参崴的里程,避免了绕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大圈子,且其全线基本处于有人烟的半开垦地区,便于就地吸纳劳动力迅速建成通车。这就使得俄国期望能够“在满洲大展拳脚”的愿望能够更快付诸实施。
而李鸿章之所以会签署这一条约,是其从政以来一直坚持的“以夷制夷”策略的延伸。
当时的清国,“洋务运动”数十年的成果已经毁于一旦,已经占据朝鲜的日本也必将会继续将手伸向满洲,而此时的清帝国已经无力抵御日本势力的继续侵入。所以在这个时候,李鸿章乃至清廷认为比较合乎逻辑的对策是引俄国势力进入日本试图染指的满洲地区,使这两个对自己包藏祸心的强邻在彼此争夺势力范围和控制区的冲突中相互消耗。“以夷制夷”是李鸿章一生与西人周旋的经验之谈,也是当时处境下清帝国的惟一选择。关于这份密约的主旨,李鸿章也曾和友人黄遵宪谈起过。后者在他的诗集自注中这样叙述道:“公之使俄罗斯也,遵宪谒于沪上,公见语曰:连络西洋,牵制东洋,是此行要策。及胶州密约(指中俄密约)成归,又语遵宪曰: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
李鸿章从俄国圣彼得堡返回的时候是带着一纸密约与200万卢布巨款的,后者是俄国承诺的有关东清铁路收益和清政府的分账——“无论盈亏,年付二十五万,先行支付二百万”。也许是中国传统观念对割地赔款、出卖主权特有的憎恨,这笔缴纳给朝廷的巨款在之后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居然成为了李鸿章收受巨额贿赂出卖了东清铁路的明证。固然,从后来的史实看,李鸿章确实是小看了俄国人的野心并高估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当时清帝国的现状,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富国强兵”和“以夷制夷”曾是贯穿李鸿章政治生涯的两大“法宝”。但在甲午战败以后,既然前者已经沦为镜花水月,后者自然也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在清帝国武备具废的状态下,这一所谓的“互助条约”本质上是许可俄国军事力量任意进入满洲的特别通行证。其算盘不可谓不实惠,既利用地理上的捷径大大加速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的贯通时间,又可以使俄国的力量名正言顺地进入满洲北部。也许,俄国会在满洲和日本西进的力量发生爆发一场战争——但这绝不会是为了清帝国的利益。但是,即便过往的一切已明白无误地展示俄罗斯帝国的本性,可对于当时已处风雨飘摇状态的帝国而言,纵使这是一杯毒酒,饥渴难耐的清国政府也只能一饮而尽。
……
前言/序言
1897年12月15日上午,由海参崴方向驶来的俄国主力舰队突然出现在了旅顺港外。
战列舰“纳瓦里诺”号、“伟大的西索亚”号与巡洋舰“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在港外下了锚,随行的俄国轻型舰支则穿越旅顺口直驶港内。在俄舰黑洞洞的炮口威慑下,港内的清军只能坐视这群不请自来的瘟神恣意妄为。
尽管早就怀有染指辽东的野心和预谋,但俄国的这次入侵行动却是在仓促中发动的。
就在一个月前,利用“曹州教案”为借口,德国悍然出兵抢占了胶州湾。而这里作为俄国东方舰队的传统越冬锚地,也是俄国方面觊觎已久的。德国的单方面行动几乎酿成了俄德之间的冲突。经过紧急外交斡旋,俄国最后选择了咽下这口气,转而抢占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大地区,作为其错失去胶州湾的“补偿”。
然而,俄国在辽东的存在却损害到了英国的在华利益。早在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上,位于渤海湾最北部的牛庄就成为了被指定开放的港口之一,一直代表着英国在华利益的北部疆界。
12月29日,英国远东舰队的3艘巡洋舰突然出现在了旅顺港外。其中一艘甚至驶入港内与俄国舰队毗邻而泊,无声地宣示着的不列颠的存在。但是,英国此刻能够做出的表态也不过如此。在遥远的南部非洲,日不落帝国的军事力量正在集结,全力谋划着第二次入侵德兰士瓦的行动。此刻,英国政府无意与俄国发生直接冲突。然而为了不列颠的利益,俄国在远东的扩张是必须要遏制的。于是这个经验老道的资深列强再度祭起代理人战争这一法宝,而这一次,他们将目光落在了日本列岛之上。
日俄战争全史(精装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