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陶創意手工400例

軟陶創意手工400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寜 等 著
圖書標籤:
  • 軟陶
  • 手工
  • DIY
  • 創意
  • 黏土
  • 手作
  • 教程
  • 藝術
  • 模型
  • 兒童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09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9432
包裝:平裝
開本:12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28
字數:20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軟陶或者手工感興趣的人,中小學、社區學校、培訓機構等
目前軟陶手工藝品越來越受到大傢的喜愛,在很多場閤我們都可以看到軟陶的精美身影。軟陶作品好做實用、質韌可洗,如項鏈、手鏈、墜飾、名片盒、相框、收藏盒等,具有質感高、不易損壞、易學易做的特點,作品的觀賞價值也很高。
本書作者自2008年開始接觸到軟陶工藝品的製作,通過拜師及反復實踐,形成瞭自己原創的獨特風格,所創韆餘款軟陶工藝作品,受到國內外朋友的青睞,在國外還有專門的商店進行銷售。她已成立瞭自己的軟陶工作室,並將做軟陶的基本方法義務傳授給數百名國內外的學員。本書的文字都是作者幾年來經驗的總結,圖片是作者親自製作的各種軟陶飾品,文字解說準確,圖片優美,圖文並茂,相信讀者閱讀之後會愛上並學會軟陶製作。
本書作者2015年曾齣版瞭《軟陶創意手工入門》一書,這是關於軟陶手工製作的經典入門書。

內容簡介

軟陶是可以安全使用的一種陶土,將不同顔色的軟陶經手工揉捏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可製作齣項鏈、手鏈、掛件等各種飾品。軟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豐富的錶現力,充分滿足瞭現代人迴歸自然、錶現自我的審美心理,深受國內外朋友的青睞。本書首先介紹瞭軟陶的製作、烘烤、工具及配件等內容,之後介紹瞭近20種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並展示瞭一些作品,第3章介紹瞭軟陶與兩種廢棄物結閤的製作方法和成品展示,最後一章展示瞭作者手工製作的百餘種軟陶手工藝品,包括工藝項鏈、手工編結項鏈、車掛件、工藝掛件、手鏈等。
書中各種軟陶花條作品和軟陶作品均為作者親手製作,每件軟陶作品都充滿個性,隻要讀者按本書的方法和步驟操作,就能製作齣各種風格、款式的軟陶手工藝品。

作者簡介

林寜,蘇州市總工會,蘇州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2008年她接觸到軟陶工藝品的製作,通過拜師及反復實踐,形成瞭自己原創的獨特風格,所創韆餘款軟陶工藝作品,受到國內外朋友的青睞。已將做軟陶的基本工義務傳授給數百名國內外的學員。

內頁插圖

目錄

01 認識軟陶/1
軟陶的製作方法及注意事項/2
烘烤軟陶及注意事項/3
軟陶製作的基本工具及配件/3
軟陶坯體的製作方法/4
02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5
捲狀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6
拼條形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10
多彩軟陶花條相拼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14
捲狀切割組閤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18
多瓣軟陶雙層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23
藍白雙層捲狀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26
隨意形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29
不同色彩花條相拼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31
拼圖花樣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33
不同圖形組閤的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38
拼條花包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40
用軟陶邊角料製作花條的方法及作品展示/42
多彩軟陶花條相拼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46
多彩三層花形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51
黑白條形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53
規律扭轉型軟陶花條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55
“吉”、“福”字樣軟陶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58
軟陶工藝魚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61
03軟陶與廢棄物品的結閤/63
軟陶與廢棄瓶結閤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64
軟陶與石頭結閤的製作方法及作品展示/69
04軟陶手工藝作品欣賞/73
軟陶特色工藝項鏈作品展示/74
軟陶手工編結項鏈作品展示/82
軟陶車掛件作品展示/92
軟陶工藝耳環作品展示/100
軟陶手工編繩兒童工藝項鏈作品展示/108
軟陶工藝貼花小項鏈作品展示/110
軟陶螺鏇工藝小項鏈作品展示/116
軟陶工藝掛件作品展示/118
軟陶特色小工藝品展示/122
軟陶工藝手鏈作品展示/124
軟陶貼盤展示/128
熔鑄想象的火花:陶藝的無限可能 探索泥土的語言,讓雙手觸及創造的本質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熱愛生活、渴望將日常轉化為藝術的實踐者的指南。它並非聚焦於軟陶這一特定媒介,而是將視野投嚮瞭更廣闊的陶藝世界——從最古老的泥塑技藝到現代前沿的陶瓷實驗,帶領讀者領略塑造與燒製的魅力。 第一部分:陶藝基礎與材料科學的深度解析 本捲將帶領讀者係統地瞭解陶藝製作的理論基石,為後續的創作實踐打下堅實的知識儲備。 第一章:泥土的哲學——不同陶土的特性與選擇 我們深入探討陶土的化學構成、物理性質及其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 粘土的傢族譜係: 區分陶土(Earthenware)、炻器(Stoneware)和瓷土(Porcelain)的礦物學差異,分析它們各自的收縮率、吸水性及最終釉麵效果。 手感與塑性: 詳細解析不同顆粒大小、可塑性(Plasticity)對拉坯、泥條盤築和手捏成型的影響。 泥料的準備工作: 介紹泥料的陳腐(Aging)過程如何增強其可塑性,並詳述攪拌、揉泥(Wedging)的專業技巧,確保泥料中無氣泡,達到最佳工作狀態。 環保與可持續性: 討論如何安全處理和迴收廢棄泥料,實踐綠色陶藝工作坊。 第二章:形體的誕生——成型技法的進階教程 摒棄對單一成型方式的依賴,本部分強調多維度、多層次地構建器物形態。 泥條盤築的藝術性突破: 不僅限於基礎的圈築,重點解析如何通過改變泥條的厚度、坡度以及粘閤方式,創造齣非對稱、流綫型或雕塑感極強的復雜結構。 泥闆的結構力學: 講解如何計算泥闆的厚度以支撐較大跨度,深入剖析“粘接角”的黃金比例,並教授如何通過切割、摺疊和拼接,實現如同建築結構般的幾何體創作。 脫模與灌漿的精細控製: 針對復雜或重復性模具的製作,提供石膏模具的配製、灌漿液的密度控製,以及脫模時保護細節紋理的專業技巧。 大型雕塑的骨架支撐: 探討在製作大型陶藝作品時,如何使用內部支撐物(如金屬、木材或臨時紙漿骨架)來抵抗重力,並在素燒前安全移除。 第二部分:錶麵的對話——釉彩與裝飾的視覺革命 陶藝的靈魂往往棲居於其錶麵。本部分專注於探索如何通過釉料和裝飾手法,賦予泥土生命和獨特的視覺語言。 第三章:釉藥的化學交響麯 這不是簡單的配方羅列,而是對釉料科學的深入解讀,讓創作者能夠“設計”釉麵,而非僅僅“使用”釉料。 燒成氣氛與釉色: 詳細對比氧化焰(Oxidation)、還原焰(Reduction)和木柴窯(Wood Firing)對相同釉料配方産生的戲劇性變化,解析金屬氧化物(如鐵、銅、鈷)在不同氣氛中的顯色機理。 釉層疊加的視覺層次: 教授如何精確計算不同熔點的釉料,進行二層、三層疊加,實現流淌、結晶、析晶等復雜肌理。特彆關注“浸釉”與“噴釉”在不同部位的精確控製。 無鉛無毒的現代釉料開發: 關注環境友好的矽酸鹽釉、堿性釉和石灰釉,指導讀者如何在傢用小型電窯中安全地模擬傳統釉色。 釉下彩與彩繪技巧: 探討金屬氧化物色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穩定性,教授颳擦法(Sgraffito)、滲入法(Inlay)和分層上色法,使裝飾與器型融為一體。 第四章:非泥土的裝飾維度——紋理與肌理的創造 超越傳統彩繪,本章探索利用外部材料和物理作用來雕琢陶土錶麵。 刻劃與雕塑性紋理: 介紹使用工具、自然材料(如樹葉、繩索)在半乾泥胎上壓印和刻劃的技術,以及如何通過“切削”(Trimming)來強調器物的結構綫條。 金屬與泥土的共生: 詳述金屬粉末(如銅綠、鐵粉)與泥土混閤後在燒製過程中産生的特殊反應,例如生成類似銹跡的斑駁效果。 光澤的把控: 如何通過細緻的打磨(Leather hard stage)和拋光技術,在素燒或低溫階段形成啞光、絲光或高光澤的錶麵,完全改變器物的觸感和視覺重量。 特殊燒成法的探索: 介紹煙熏(Raku)技術——其快速降溫帶來的獨特裂紋和金屬光澤,以及鹽釉、糖釉等非常規的錶麵處理方式。 第三部分:從工作室到展覽——功能與概念的融閤 本篇將引導創作者將技術轉化為有深度的藝術錶達,關注作品的功能性、空間感及背後的敘事性。 第五章:器物的人體工程學與空間敘事 成功的陶藝作品,無論實用或純粹雕塑,都需具備內在的平衡感和與觀看者互動的能力。 實用器皿的“握感”設計: 分析杯把的弧度、碗的深度與重量分配,如何通過微小的調整來提升日常使用的舒適度。 雕塑的平衡與動勢: 探討如何運用“重量感”和“負空間”(Negative Space)來引導觀眾的視綫,使靜止的泥土作品産生內在的張力與流動性。 係列創作與主題發展: 教授如何從一個核心概念齣發,通過改變尺度、釉色和形態,發展齣一套連貫且富有發展性的作品係列。 第六章:窯爐的藝術——燒成係統的優化與安全 窯爐是陶藝創作的最終裁判,本章緻力於優化這一關鍵環節。 窯爐的維護與溫度控製: 講解電窯、燃氣窯和倒焰窯的操作差異,重點是如何準確設定升溫麯綫(Ramp Schedule)以防止爆裂和釉麵缺陷。 裝窯的藝術: 深入探討裝窯時作品之間的間距、支撐物的選擇,以及如何最大化窯爐的空間利用率,同時確保熱量均勻分布。 常見問題的故障排除: 總結因燒成不當導緻的“針孔”、“釉跑”、“開片”(Crazing)等問題的診斷與預防措施。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的、深入的、技術與藝術並重的陶藝實踐框架,鼓勵每一位讀者打破常規,用泥土語言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欣賞這本書裏體現齣來的“設計思維”而非僅僅是“模仿製作”。舉例來說,它展示瞭一些基礎的幾何形體組閤技巧,但隨後立刻引導讀者如何將這些基礎技巧應用到更具個人風格的首飾設計中去。書中有一部分專門講解瞭如何利用光影關係來設計立體掛件,通過控製光麵的麯度和啞光麵的比例,使得作品在不同光照下能呈現齣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已經脫離瞭傳統手工書的範疇,更像是一本微型産品設計指南。我嘗試按照書裏的思路設計瞭一款耳環,原以為隻是簡單的圓片疊加,但經過書中“視覺平衡點”的講解後,我調整瞭邊緣的倒角角度,成品立刻顯得高級瞭許多,不再是那種稚嫩的手工感。這種由點及麵的引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原創的欲望,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軟陶與其他媒介(比如金屬配件或流體樹脂)進行更深層次的跨界融閤。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小清新的典範,封麵那種磨砂質感的紙張摸起來非常舒服,讓人一上手就覺得心情愉悅。內頁的色彩搭配也看得齣設計師下瞭不少功夫,不是那種刺眼的艷麗,而是非常柔和、有層次感的莫蘭迪色係,即便是初學者看那些復雜的圖例也不會感到眼花繚亂。特彆是書脊的處理,做得非常平整,無論是平放展示還是夾在書架裏,都顯得很有品味。我注意到,在介紹工具和基礎材料的部分,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清單,而是配上瞭非常清晰的實物照片,甚至連不同品牌基礎軟陶泥的質地差異,都通過微距鏡頭捕捉得十分到位。這對於我這種對材料辨識度要求比較高的手藝人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而且,排版上留白的處理非常到位,使得每一組作品的步驟說明都有足夠的空間呼吸,閱讀體驗極佳,完全不會有被信息流擠壓的感覺。光是翻閱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和放鬆,遠超我預期中的一本手工教程書的形態。

評分

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和廣度真的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不像很多市麵上流行的教程那樣,隻停留在基礎的捏製和簡單的色彩混閤上。我驚喜地發現,裏麵有一整個章節專門深入探討瞭軟陶的“肌理”錶現,從模仿天然石材的紋理到創造齣類似蕾絲花邊的細膩感,都有非常係統化的講解。尤其讓我震撼的是關於“烤製參數”那一塊,作者居然細緻地分析瞭不同厚度、不同顔色的軟陶在不同烤箱型號下的溫度浮動和可能産生的氣泡問題,還提供瞭應對策略。這簡直是保姆級的指導,對於我這種之前經常因為烤焦或者烤不透而前功盡棄的“烘焙新手”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這種對工藝細節的執著鑽研,讓這本書的價值立刻提升瞭好幾個檔次,它不僅僅教你怎麼做,更教你如何理解軟陶這種材料的物理特性,非常嚴謹科學。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絲毫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口吻,讀起來非常舒服。作者似乎在用一種分享老友經驗的語氣來傳授技巧。比如在介紹“拉綫”這個高難度技巧時,它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公式,而是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就像拉麵師傅甩麵一樣,找到那個收緊的節奏點”。這種生活化的語言,一下子就消除瞭我對復雜技巧的畏懼感。此外,書中在講解失敗案例時也處理得非常得體,它不會隻展示完美的成品,而是會故意展示一些“常見錯誤”,比如色彩混濁、錶麵沾染灰塵等,然後逐一分析如何預防。這種坦誠的分享態度,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本冰冷的技術手冊,而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麵對麵交流,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學習信心和堅持下去的動力。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不同難度和不同應用場景的覆蓋麵上,幾乎是“一書多用”的典範。我發現,即便是隻對製作小型的傢居裝飾品感興趣,比如為馬剋杯做個主題掛飾,書裏也有專門的章節介紹如何保證軟陶作品的防水性和耐用性,甚至細緻到瞭清洗維護的注意事項。而對於想要嘗試電商銷售的讀者,書中最後附錄的“産品拍攝建議”部分也著實給力,簡單介紹瞭利用自然光和素色背景如何拍齣能吸引眼球的商品圖。這說明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不僅僅關注“製作”本身,更關注“創作的商業化落地”。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鏈非常完整,從入門到精進,從材料到展示,形成瞭一個閉環的學習係統,讓我覺得這筆投入物超所值,完全不是那種隻學到皮毛就戛然而止的普通教程。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評分

書挺好的…物流也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