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创作了大量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运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京味语言,讽刺幽默的文笔,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表现城市平民的生活,被称作“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大量被选入各地中小学教材。
*1968年,老舍先生以非常高票数当选诺贝尔文学奖,然而此时他逝世已近两年,无奈该奖只能颁给了活着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老舍一生著述颇丰,影响巨大,其创作的新诗符合时代气息,文笔流畅;创作的旧体诗文采飘逸、富有内涵;创作的相声、快板、鼓词等曲艺原作,再现“人民艺术家”的多才多艺;老舍写给家人、挚友、名家的书信,体现了老舍的家风家训与高尚人格,他是一个爽朗、幽默、质朴、热情的人,受人尊敬的伟大作家。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收录了老舍先生各个时期的主要诗文、曲艺作品和书信。老舍先生的诗文反映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文学感悟。其曲艺作品追求新文艺品格,通俗有趣、丰富生动。而通过其书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舍先生其人。
诗文:《剑北篇》《成渝路上》《鬼曲》《红叶》《恋歌》等。
曲艺:《试验田》(相声)、《打瘟神》(快板)、《别迷信》(鼓词)等。
书信:《家书》《致郁达夫》《致郭沫若》《致朱光潜》等。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一生勤勉写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的“劳动模范”,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赵子曰》《猫城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我们都觉得他(老舍)是我们朋友中zui爽朗、幽默、质朴、热情的一个。
——冰心
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了。
——茅盾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当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巴金
新诗篇001
剑北篇(长诗集)002
成渝路上164
慈 母182
鬼 曲185
国 葬193
海外新声197
红 叶199
教 授201
她记得!203
救国难歌207
国难中的重阳(千佛山)210
空城计215
礼 物217
恋 歌220
新恋歌223
流 离226
蒙古青年进行曲227
谜229
怒231
青 年236
青年突击队员238
清 明240
山高挡不住太阳243
蜀江船歌245
痰迷新格246
童谣二则248
微 笑250
为和平而战252
爱护难民歌254
欢迎曲256
十月革命颂赞257
衷心的祝贺260
为小朋友们作歌262
听王少堂老人评讲《武松打虎》有感264
贺《论语》周岁266
新春之歌268
新青年275
音乐的生活279
一九三九元旦281
元旦铭283
扎兰屯的夏天285
祝贺儿童节287
贺新年289
春暖花开291
张伯苓先生七十大庆294
旧体诗篇301
白云寺302
北戴河赠四友诗303
北行小诗305
春游小诗306
登太白楼308
登岳阳楼309
观豫剧《花打朝》310
黄山云311
国庆逢秋节312
内蒙即景(小诗九首)313
包头颂318
汕头行320
津门咏322
诗二章324
诗三律325
诗谢郭老秋雨中来访327
白 鹇328
咏 茶329
诗三首330
农村春景332
蜀村小景333
题“全家福”334
为关良《凤姐图》题诗335
题静庐写秃松小品336
咏黄山337
游海门、莲花峰338
游秦皇岛339
游日十七首340
过居庸关346
伤 逝348
病中(韵:国韵廿五稀)350
《论语》两岁351
抛锚之后352
留侯祠353
孝宾先生千古355
喜 联356
赠关友声357
赠吴组缃358
赠台静农359
赠潘孑农360
赠田仲济361
赠太虚法师362
赠郭镜秋363
赠冯纪法364
赠斯特朗365
为胡絜青《桃花游鱼图》题诗366
为四位京剧演员拜周信芳为师贺诗367
春节饯友368
流沙观潮剧369
赠徐兰沅370
赠康濯371
辉煌十五春372
迎 春373
庆元宵375
大好春光376
和魏建功380
再集马派名剧381
赠白土吾夫382
赠陈叔通383
赠涤非词人384
题高龙生涂鸭图赠卜少夫385
赠梅阡386
赠木下顺二387
赠山月388
游合肥包公祠389
赠申凤梅390
赠沈柔坚391
赠王莹392
赠荀慧生393
赠友人归广州394
赠李慕良395
致郭老396
赠钱钟书397
致章老398
赠黎波399
和杜宣400
曲艺篇401
试验田402
打瘟神412
八九十枝花415
别迷信422
文盲自叹427
陈各庄上养猪多431
小相声437
读书439
钢帅报捷442
二期抗战得胜图445
游击战447
贺新约454
红售货员459
鸿兴饭馆红旗飘463
厚古薄今473
活“武松”475
吓一跳483
假博士490
乱形容496
女儿经(新“三字经”)499
新“拴娃娃”500
陪都赞505
群英大会507
神仙辞职510
柿子丰收518
双反530
说明白话534
覃本秀自述537
小相声一则543
英雄赞546
赞国花551
忠孝全556
“五一”快板558
中秋月饼562
新年愉快567
红十字少年570
祝贺儿童节577
庆祝“七一”580
第十个春天来到了585
作诗588
春天来了599
书信篇603
家 书604
致子祥兄606
致何容608
致吴祖光610
致赵家璧612
致×兄614
致××兄616
致郁达夫619
致朱光潜626
致郭沫若628
这本书的曲艺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扇新视界。我一直以为曲艺只是街头巷尾的消遣,却未曾想到,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它竟能如此生动鲜活,充满艺术的魅力。那些《小 comunale》的段子,字字珠玑,句句戳心,将市井小民的辛酸与无奈,嬉笑怒骂间道出,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忍不住低头沉思。他笔下的那些人物,鲜活得仿佛就住在你我身边,他们的语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呼唤。我尤其喜欢他描写茶馆里说书人的场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挥洒自如、声情并茂的说书艺人形象,他的声音仿佛穿透纸页,响彻耳畔。而那些关于相声、评书的文字,更是揭示了它们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规律,让我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老舍先生对曲艺的热爱,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记录,更是他深入骨髓的体悟。他用他那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为这些即将消逝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让它们在书页中得以永存,也让我们这些后辈,能够有机会领略到它们曾经的辉煌与魅力。
评分翻开这本《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位温厚敦实的文坛巨匠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书信部分尤其让我心头一暖,那些泛黄的字迹背后,是生活最真实的脉络。我读到了老舍先生对家人的殷切嘱托,对朋友的深厚情谊,甚至还有对柴米油盐的日常絮叨。这些信件没有经过雕琢,没有刻意的文艺腔调,而是带着最质朴的情感和最接地气的智慧。比如,他写给儿子舒乙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的关怀,教导儿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寥寥数语,却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父子情深。又比如,他与鲁迅、冰心等文学前辈的往来信件,既有对文学的探讨,也有对时局的忧虑,更有着晚辈对前辈的敬重和学习。这些书信如同打开了一个老舍先生的私人相册,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他作品中那种源自生活的深刻洞察力。阅读这些信件,我不再觉得老舍先生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文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者,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他的文字,温暖而有力量,润物细无声地触动着我的内心深处。
评分读完《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的诗文部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京味儿世界。那些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的意境,却是那么的质朴、真诚,仿佛是老舍先生信手拈来,却又饱含深情。我看到了北京的四季,看到了北京的胡同,看到了北京的人情味儿。那些对北京景物的描写,细腻而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闻到老北京的灰尘味儿,能听到鸽子在空中盘旋的咕咕声。而诗歌中流淌出的,更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和热爱。那些描写普通人的诗歌,更是直击人心,无论是“赶集”的吆喝声,还是“卖菜”的讨价还价,都被他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真实的脉动。他的诗歌,不像是一些现代诗那样难以理解,而是像一首首熟悉的歌谣,虽然朴实,却能唱进人的心里,引起最深切的共鸣。我常常在读到一些句子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细细品味,然后会心一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评分《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老舍先生文字的“温度”。他的文字,从来不是冰冷的说教,也不是空洞的抒情,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在那些描绘底层人民生活的诗文中,他没有居高临下地同情,而是用一种平等的、尊重的态度,去展现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乐观、他们的苦乐。我看到了那些在艰苦岁月中依然努力生活的人们,看到了他们身上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即使是在写一些社会批判的文字时,也充满了温情,没有刻薄的指责,而是用一种苦口婆心的劝诫,希望能够唤醒人们的良知。这种“温度”,贯穿在他的全部作品之中,无论是描绘北京的风土人情,还是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都能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动。我尤其喜欢他在书信中流露出的那种关心,仿佛他真的把你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事无巨细地为你着想。这种来自文字的温暖,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有些冷漠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读完这本《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我深刻体会到了老舍先生作为一位全才型作家的魅力。他不仅仅擅长小说创作,在诗歌、曲艺、书信等领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将他不同体裁的作品汇集在一起,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诗文部分,展现了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曲艺部分,揭示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对市井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书信部分,则是我看到他最真实、最生活化的一面,他的人格魅力在那一笔一画中展露无遗。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让我对老舍先生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某一部作品,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鲜活的形象。他笔下的世界,既有时代的印记,又有永恒的人性;他的文字,既有浓郁的京味儿,又有普世的情感。这本书,就像是一座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1924年赴远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任华语讲师。
评分书是正版的,内容还没看看,包装还好没有损坏。
评分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评分收货速度依旧让人很满意,每年在京东买不少书!看后再追加!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包装好漂亮,颜值高,没有被快递小哥摔坏,哈哈,非常棒
评分很不错的书,印刷纸张很好,是正本。很厚一本,将近七百页。
评分这次618买了很多书?都是想看的,放在购物车里等着搞活动,虽然没抢到卷,每本书的优惠也不一样,不过最后总的算下来,是书上标价的0.37折,也很满意了。感谢京东 。又放了好多本在购物车里了
评分四世同堂套装上下共两册,老舍经典著作,必备藏书。
评分超级满意,寒假也看了很多书一直喜欢老舍笔下的人物,这也是老师推荐我们看的,推荐大家购买,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