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公共卫生学卫生经济学》以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与健康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以及在卫生资源稀缺性前提下,供需双方经济行为,卫生服务领域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内容丰富,实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卫生经济学
卫生服务需求
健康生产函数
健康与经济发展
格罗斯曼模型
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
卫生服务需求特征
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
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医疗服务需求的保险弹性
卫生服务供给
卫生服务供给曲线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卫生服务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卫生服务生产要素
卫生服务成本函数
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
供方诱导需求
医疗服务供方效用最大化模型
医疗服务供方利润最大化模型
卫生服务市场
卫生服务市场特征
卫生服务市场失灵
疾病不确定性
医疗服务劳动力市场
医学教育与培训!
医学教育人力资本理论
医学教育控制
医疗服务劳动力需求和供给
医疗服务劳动力生产率
医疗服务劳动力市场特征
医生开业许可证制度
医生行为模型
卫生服务劳动力流动
医生地理分布
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干预
卫生资源配置
健康公平性
健康差异测量
卫生筹资公平性
灾难性卫生支出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卫生服务利用差异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测量
卫生服务利用/需要比值法
健康结果公平性
卫生服务效率
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卫生资源配置评价
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方法
卫生筹资
卫生筹资机制
卫生税收筹资
健康保险筹资
卫生服务个人直接付费
社区卫生筹资
卫生筹资功能
卫生资金筹集
风险分担
卫生服务购买
卫生筹资政策
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核算
卫生费用筹资来源法
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法
卫生费用功能使用法
国际卫生筹资改革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改革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
美国医疗改革
韩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
新加坡医疗保险改革
泰国全民医保
墨西哥医疗改革
加纳社会医疗保险改革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模式
国家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
储蓄医疗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
社区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费
医疗保险费用分担
医疗保险覆盖
医疗保险市场
医疗保险需求
医疗保险道德损害
医疗保险逆向选择
风险选择
医疗保险合同
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
卫生服务供方支付
医生支付方式
医院支付方式
公共卫生服务支付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支付方式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支付方式
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
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直接经济负担
疾病间接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测算
卫生经济学评价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最小化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效果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效益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学
药品市场
药品市场准入
通用药品替代
药品价格竞争
通用名药竞争
药品价格管制
药品费用控制
药品共付的影响
药品价格控制
药品目录
药物经济学评价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预算影响分析
医院经济学
医院行为
非营利性医院
公立医院组织变革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
医院绩效评价
危害健康行为的卫生经济学
成瘾模型
危害健康行为的公共干预
传染病经济学
传染病学中的理性人分析
预防需求的患病率弹性
索引
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
条目外文标题索引
内容索引
前言/序言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终于和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古往今来,凡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之时代,国之重器皆为科技、文化领域的鸿篇巨制。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等,无不彰显盛世之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组织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成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的重要标志。医学的发展,从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角度,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之大成,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药卫生领域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大幅更新。广大读者对医药卫生领域的知识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编纂一部医药卫生领域的专业性百科全书,进一步规范医学基本概念,整理医学核心体系,传播精准医学知识,促进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任务迫在眉睫。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以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应运而生。
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盛世修典”的重要工程之一,《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肩负着全面总结国内外医药卫生领域经典理论、先进知识,回顾展现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中华文明传统医药璀璨历史文化的使命。《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将成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医药卫生领域知识技术的最高“检阅”、服务千家万户的国家健康数据库和医药卫生各学科领域走向整合的平台。
肩此重任,《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力求做到两个符合:一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通过普及医学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二是符合医学发展趋势。遵循先进的国际医学理念,以“战略前移、重心下移、模式转变、系统整合”的人口与健康科技发展战略为指导。同时,《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力求做到两个体现:一是体现科学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即学科交叉渗透/知识系统整合;二是体现继承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准确把握学科现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经典理论知识与科学思维精髓,深刻领悟学科当前面临的交叉渗透与整合转化,敏锐洞察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突破方向。
作为未来权威著作的“基准点”和“金标准”,《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编纂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主编、编者遴选原则,聘请了一批在学界有相当威望、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专家教授(包括多位两院院士)担任大类主编和学科卷主编,确保全书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另外,还借鉴了已有百科全书的编写经验。鉴于《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本身带有科学研究性质,还聘请了若干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专家作为特约编审,站在科研管理的高度为全书的顺利编纂保驾护航。除了编者、编审队伍外,还制订了详尽的质量保证计划。编纂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秉持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共同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的质量控制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效率最优的编纂质量管理方案和各种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及预案。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实行主编负责制,在统一思想下进行系统规划,保证良好的全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在编写过程中,统筹协调学科内各编委、卷内条目以及学科间编委、卷间条目,努力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详略有方。在内容编排上,务求做到“全准精新”。形式“全”:学科“全”,册内条目“全”,全面展现学科面貌;内涵“全”:知识结构“全”,多方位进行条目阐释;联系整合“全”:多角度编制知识网。数据“准”:基于权威文献,引用准确数据,表述权威观点;把握“准”:审慎洞察知识内涵,准确把握取舍详略。内容“精”:“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内容丰富而精炼,文字简洁而规范;逻辑“精”:“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严密说理,科学分析。知识“新”:以最新的知识积累体现时代气息;见解“新”:体现出学术水平,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先进性。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之“中华”二字,意在中华之文明、中华之血脉、中华之视角,而不仅限于中华之地域。在文明交织的国际化浪潮下,中华医学汲取人类文明成果,正不断开拓视野,敞开胸怀,海纳百川般融人,润物无声状拓展。《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秉承了这样的胸襟怀抱,广泛吸收国内外华裔专家加入,力求以中华文明为纽带,牵系起所有华人专家的力量,展现出现今时代下中华医学文明之全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作为由中国政府主导,参与编纂学者多、分卷学科设置全、未来受益人口广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的高度关注,对于中华医学的全球共享和人类的健康保健,都具有深远意义。
《公共卫生学卫生经济学》 内容简介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公共卫生学卫生经济学》是一部系统、深入地探讨公共卫生与卫生经济学交叉领域的权威性学术著作。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理解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规划、管理和评价公共卫生事业,最终目标是提升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书内容涵盖广泛,结构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公共卫生学基础与经济学视角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公共卫生学的核心概念、历史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探讨公共卫生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妇幼卫生、老年卫生等关键领域。在此基础上,本书引入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稀缺性、机会成本、供需关系、市场失灵等,并重点阐述经济学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理解和解决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例如,我们将分析健康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或“资本”,其生产、消费和回报的经济学特征,以及健康不平等背后隐藏的经济因素。 第二部分:卫生经济学理论与模型 本部分深入讲解了卫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模型。我们将详细介绍卫生服务市场的特征,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属性等,这些特征使得卫生服务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并往往导致市场失灵。在此基础上,本书将阐述各种经济学模型,如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用分析(CEA)、成本最小化分析(CMA)等,以及它们在评价不同卫生干预措施(如疫苗接种、筛查项目、健康教育活动)经济可行性方面的应用。我们还将探讨健康保险的经济学原理,包括风险分摊、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以及不同医保支付方式(如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对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第三部分:卫生政策与经济学分析 本部分聚焦于卫生政策的经济学分析。我们将探讨政府在卫生领域发挥作用的经济学理由,如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公平分配、提供公共物品等。本书将分析各种卫生政策工具的经济学效应,包括税收、补贴、规制、信息披露等,并评估它们在促进健康、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方面的潜在影响。例如,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设计和评价控烟政策、营养标签政策、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等。同时,本书还将讨论卫生政策制定的经济学决策过程,包括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评估方法以及政策执行的经济学考量。 第四部分:卫生筹资与支付体系的经济学 本部分将重点探讨卫生筹资和支付体系的经济学问题。我们将分析不同卫生筹资模式的优劣,如税收筹资、社会保险筹资、商业保险筹资、个人自费等,以及它们对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的设计及其经济学原理,包括支付方(如政府、医保基金)与提供方(如医院、医生)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支付方式如何激励医疗行为、影响医疗费用。例如,我们将深入分析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的经济学逻辑,以及其在控制住院费用、提高医疗效率方面的作用。 第五部分:卫生资源的配置与效率评价 本部分关注卫生资源的配置和效率评价的经济学问题。我们将分析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探讨如何通过经济学方法来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以满足社会最大的健康需求。本书将介绍各种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包括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分配效率等,并分析如何利用它们来识别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低下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我们将运用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现状,以及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激励机制设计等手段来提高整体效率。 第六部分:全球卫生与卫生经济学 本部分将视角拓展至全球卫生领域,探讨卫生经济学在解决全球健康问题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全球健康不平等背后的经济根源,以及国际援助、技术转移、全球卫生治理等方面的经济学考量。本书还将探讨如何运用卫生经济学工具来评估跨国疾病防控项目、全球疫苗接种计划、艾滋病、疟疾、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的经济效益。 第七部分:案例分析与前沿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提供一系列真实世界的案例分析,将前面章节所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公共卫生和卫生经济学问题。这些案例将覆盖不同国家、不同层级的卫生系统,涵盖从传染病防控到慢性病管理,从基层医疗服务到医院管理等广泛议题。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卫生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部分还将对卫生经济学的前沿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大数据在卫生经济学中的应用、行为经济学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健康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合等,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公共卫生学卫生经济学》不仅是一本面向医学和经济学专业人士的参考书,更是所有关心公共卫生事业、希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决策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必备读物。本书将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性的经济学思维,深刻理解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并掌握运用经济学智慧应对这些挑战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