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公共衛生學衛生經濟學》以衛生服務領域中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為研究對象,應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係統闡述瞭與健康相關的現象和問題,以及在衛生資源稀缺性前提下,供需雙方經濟行為,衛生服務領域生産什麼、如何生産和為誰生産等基本問題。內容豐富,實用。
內頁插圖
目錄
衛生經濟學
衛生服務需求
健康生産函數
健康與經濟發展
格羅斯曼模型
衛生服務消費者行為
衛生服務需求特徵
衛生服務需求彈性
衛生服務需求的價格彈性
衛生服務需求的收入彈性
衛生服務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醫療服務需求的保險彈性
衛生服務供給
衛生服務供給麯綫
衛生服務供給彈性
衛生服務生産函數
生産要素的最優組閤
衛生服務生産要素
衛生服務成本函數
衛生服務供給者行為
供方誘導需求
醫療服務供方效用最大化模型
醫療服務供方利潤最大化模型
衛生服務市場
衛生服務市場特徵
衛生服務市場失靈
疾病不確定性
醫療服務勞動力市場
醫學教育與培訓!
醫學教育人力資本理論
醫學教育控製
醫療服務勞動力需求和供給
醫療服務勞動力生産率
醫療服務勞動力市場特徵
醫生開業許可證製度
醫生行為模型
衛生服務勞動力流動
醫生地理分布
衛生服務市場政府乾預
衛生資源配置
健康公平性
健康差異測量
衛生籌資公平性
災難性衛生支齣
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
衛生服務利用差異
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測量
衛生服務利用/需要比值法
健康結果公平性
衛生服務效率
衛生資源配置方式
衛生資源配置評價
衛生資源閤理配置
衛生資源配置的評價方法
衛生籌資
衛生籌資機製
衛生稅收籌資
健康保險籌資
衛生服務個人直接付費
社區衛生籌資
衛生籌資功能
衛生資金籌集
風險分擔
衛生服務購買
衛生籌資政策
衛生總費用
衛生總費用核算
衛生費用籌資來源法
衛生費用機構流嚮法
衛生費用功能使用法
國際衛生籌資改革
英國國傢衛生服務體係改革
德國社會醫療保險改革
美國醫療改革
韓國社會醫療保險改革
新加坡醫療保險改革
泰國全民醫保
墨西哥醫療改革
加納社會醫療保險改革
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模式
國傢醫療保險
社會醫療保險
商業醫療保險
儲蓄醫療保險
補充醫療保險
社區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費
醫療保險費用分擔
醫療保險覆蓋
醫療保險市場
醫療保險需求
醫療保險道德損害
醫療保險逆嚮選擇
風險選擇
醫療保險閤同
醫療保險的管理成本
衛生服務供方支付
醫生支付方式
醫院支付方式
公共衛生服務支付
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支付方式
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支付方式
衛生總費用分析與評價
疾病經濟負擔
疾病直接經濟負擔
疾病間接經濟負擔
疾病經濟負擔測算
衛生經濟學評價
醫療衛生服務成本分析
醫療衛生服務成本最小化分析
醫療衛生服務成本效果分析
醫療衛生服務成本效益分析
醫療衛生服務成本效用分析
藥物經濟學
藥品市場
藥品市場準入
通用藥品替代
藥品價格競爭
通用名藥競爭
藥品價格管製
藥品費用控製
藥品共付的影響
藥品價格控製
藥品目錄
藥物經濟學評價
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
預算影響分析
醫院經濟學
醫院行為
非營利性醫院
公立醫院組織變革
公立醫院法人治理
醫院績效評價
危害健康行為的衛生經濟學
成癮模型
危害健康行為的公共乾預
傳染病經濟學
傳染病學中的理性人分析
預防需求的患病率彈性
索引
條目標題漢字筆畫索引
條目外文標題索引
內容索引
前言/序言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終於和讀者朋友們見麵瞭!
古往今來,凡政通人和、國泰民安之時代,國之重器皆為科技、文化領域的鴻篇巨製。唐代《藝文類聚》、宋代《太平禦覽》、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等,無不彰顯盛世之輝煌。新中國成立後,國傢先後組織編纂瞭《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第二版,成為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繁榮發達的重要標誌。醫學的發展,從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角度,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藝術之大成,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集中體現。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醫藥衛生領域科技日新月異,知識大幅更新。廣大讀者對醫藥衛生領域的知識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因此,編纂一部醫藥衛生領域的專業性百科全書,進一步規範醫學基本概念,整理醫學核心體係,傳播精準醫學知識,促進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的任務迫在眉睫。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以及國傢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應運而生。
作為當代中華民族“盛世修典”的重要工程之一,《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肩負著全麵總結國內外醫藥衛生領域經典理論、先進知識,迴顧展現我國衛生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中華文明傳統醫藥璀璨曆史文化的使命。《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將成為我國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醫藥衛生領域知識技術的最高“檢閱”、服務韆傢萬戶的國傢健康數據庫和醫藥衛生各學科領域走嚮整閤的平颱。
肩此重任,《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的編纂力求做到兩個符閤:一是符閤社會發展趨勢。全麵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通過普及醫學知識,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二是符閤醫學發展趨勢。遵循先進的國際醫學理念,以“戰略前移、重心下移、模式轉變、係統整閤”的人口與健康科技發展戰略為指導。同時,《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的編纂力求做到兩個體現:一是體現科學思維模式的深刻變革,即學科交叉滲透/知識係統整閤;二是體現繼承發展與時俱進的精神,準確把握學科現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經典理論知識與科學思維精髓,深刻領悟學科當前麵臨的交叉滲透與整閤轉化,敏銳洞察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與突破方嚮。
作為未來權威著作的“基準點”和“金標準”,《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編纂過程中,製定瞭嚴格的主編、編者遴選原則,聘請瞭一批在學界有相當威望、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專傢教授(包括多位兩院院士)擔任大類主編和學科捲主編,確保全書的科學性與權威性。另外,還藉鑒瞭已有百科全書的編寫經驗。鑒於《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的編纂過程本身帶有科學研究性質,還聘請瞭若乾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專傢作為特約編審,站在科研管理的高度為全書的順利編纂保駕護航。除瞭編者、編審隊伍外,還製訂瞭詳盡的質量保證計劃。編纂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秉持質量源於設計的理念,共同製訂瞭一係列配套的質量控製規範性文件,建立瞭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效率最優的編纂質量管理方案和各種情況下的處理原則及預案。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的編纂實行主編負責製,在統一思想下進行係統規劃,保證良好的全程質量策劃、質量控製、質量保證。在編寫過程中,統籌協調學科內各編委、捲內條目以及學科間編委、捲間條目,努力做到科學布局、閤理分工、層次分明、邏輯嚴謹、詳略有方。在內容編排上,務求做到“全準精新”。形式“全”:學科“全”,冊內條目“全”,全麵展現學科麵貌;內涵“全”:知識結構“全”,多方位進行條目闡釋;聯係整閤“全”:多角度編製知識網。數據“準”:基於權威文獻,引用準確數據,錶述權威觀點;把握“準”:審慎洞察知識內涵,準確把握取捨詳略。內容“精”:“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內容豐富而精煉,文字簡潔而規範;邏輯“精”:“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裏。”嚴密說理,科學分析。知識“新”:以最新的知識積纍體現時代氣息;見解“新”:體現齣學術水平,具有科學性、啓發性和先進性。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之“中華”二字,意在中華之文明、中華之血脈、中華之視角,而不僅限於中華之地域。在文明交織的國際化浪潮下,中華醫學汲取人類文明成果,正不斷開拓視野,敞開胸懷,海納百川般融人,潤物無聲狀拓展。《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秉承瞭這樣的胸襟懷抱,廣泛吸收國內外華裔專傢加入,力求以中華文明為紐帶,牽係起所有華人專傢的力量,展現齣現今時代下中華醫學文明之全貌。《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作為由中國政府主導,參與編纂學者多、分捲學科設置全、未來受益人口廣的國傢重點齣版工程,得到瞭聯閤國教科文等組織的高度關注,對於中華醫學的全球共享和人類的健康保健,都具有深遠意義。
《公共衛生學衛生經濟學》 內容簡介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公共衛生學衛生經濟學》是一部係統、深入地探討公共衛生與衛生經濟學交叉領域的權威性學術著作。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視角,理解如何運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分析、規劃、管理和評價公共衛生事業,最終目標是提升全社會的健康水平和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 本書內容涵蓋廣泛,結構清晰,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應用,層層遞進,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公共衛生學基礎與經濟學視角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公共衛生學的核心概念、曆史發展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將探討公共衛生學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預防與控製、健康促進、環境衛生、職業衛生、婦幼衛生、老年衛生等關鍵領域。在此基礎上,本書引入瞭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如稀缺性、機會成本、供需關係、市場失靈等,並重點闡述經濟學分析方法如何應用於理解和解決公共衛生領域的挑戰。例如,我們將分析健康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或“資本”,其生産、消費和迴報的經濟學特徵,以及健康不平等背後隱藏的經濟因素。 第二部分:衛生經濟學理論與模型 本部分深入講解瞭衛生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和分析模型。我們將詳細介紹衛生服務市場的特徵,包括信息不對稱、外部性、公共物品屬性等,這些特徵使得衛生服務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存在顯著差異,並往往導緻市場失靈。在此基礎上,本書將闡述各種經濟學模型,如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用分析(CEA)、成本最小化分析(CMA)等,以及它們在評價不同衛生乾預措施(如疫苗接種、篩查項目、健康教育活動)經濟可行性方麵的應用。我們還將探討健康保險的經濟學原理,包括風險分攤、道德風險、逆嚮選擇等,以及不同醫保支付方式(如按項目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對醫療服務供給和需求的影響。 第三部分:衛生政策與經濟學分析 本部分聚焦於衛生政策的經濟學分析。我們將探討政府在衛生領域發揮作用的經濟學理由,如糾正市場失靈、實現公平分配、提供公共物品等。本書將分析各種衛生政策工具的經濟學效應,包括稅收、補貼、規製、信息披露等,並評估它們在促進健康、控製成本、提高效率方麵的潛在影響。例如,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運用經濟學原理來設計和評價控煙政策、營養標簽政策、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等。同時,本書還將討論衛生政策製定的經濟學決策過程,包括利益相關者分析、政策評估方法以及政策執行的經濟學考量。 第四部分:衛生籌資與支付體係的經濟學 本部分將重點探討衛生籌資和支付體係的經濟學問題。我們將分析不同衛生籌資模式的優劣,如稅收籌資、社會保險籌資、商業保險籌資、個人自費等,以及它們對衛生服務可及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的影響。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醫療服務支付方式的設計及其經濟學原理,包括支付方(如政府、醫保基金)與提供方(如醫院、醫生)之間的博弈關係,以及支付方式如何激勵醫療行為、影響醫療費用。例如,我們將深入分析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支付方式的經濟學邏輯,以及其在控製住院費用、提高醫療效率方麵的作用。 第五部分:衛生資源的配置與效率評價 本部分關注衛生資源的配置和效率評價的經濟學問題。我們將分析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和需求的決定因素,探討如何通過經濟學方法來優化衛生資源的配置,以滿足社會最大的健康需求。本書將介紹各種效率評價指標和方法,包括技術效率、配置效率、分配效率等,並分析如何利用它們來識彆醫療機構的運行效率低下問題,並提齣改進建議。例如,我們將運用經濟學模型來分析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資源配置現狀,以及如何通過市場化改革、激勵機製設計等手段來提高整體效率。 第六部分:全球衛生與衛生經濟學 本部分將視角拓展至全球衛生領域,探討衛生經濟學在解決全球健康問題中的作用。我們將分析全球健康不平等背後的經濟根源,以及國際援助、技術轉移、全球衛生治理等方麵的經濟學考量。本書還將探討如何運用衛生經濟學工具來評估跨國疾病防控項目、全球疫苗接種計劃、艾滋病、瘧疾、結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的經濟效益。 第七部分:案例分析與前沿展望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提供一係列真實世界的案例分析,將前麵章節所述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解決具體的公共衛生和衛生經濟學問題。這些案例將覆蓋不同國傢、不同層級的衛生係統,涵蓋從傳染病防控到慢性病管理,從基層醫療服務到醫院管理等廣泛議題。通過這些案例,讀者可以更直觀地理解衛生經濟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同時,本部分還將對衛生經濟學的前沿研究方嚮進行展望,包括大數據在衛生經濟學中的應用、行為經濟學在健康促進中的作用、健康經濟學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結閤等,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啓示。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公共衛生學衛生經濟學》不僅是一本麵嚮醫學和經濟學專業人士的參考書,更是所有關心公共衛生事業、希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決策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廣大讀者的必備讀物。本書將幫助讀者建立起係統性的經濟學思維,深刻理解公共衛生事業麵臨的挑戰,並掌握運用經濟學智慧應對這些挑戰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