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指定用书》是我国第1部急症介入诊疗专著,几乎包括各个系统急、重、危病人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是重量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用书之一,由国内外40多位著名专家执笔,图文并茂,约1000千字,并附图1000余幅,全书涉及面广,几乎包括各个系统急、重、危病人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新颖、文字流畅、疗效可靠、实用性强。世界著名的介入放射学专家Sclafani教授的加盟为《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指定用书》增添很多实用病例。
《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指定用书》的出版将为临床各科医师,特别是对从事急症和介入治疗的医师提供了一本实用的临床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杨仁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日本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师从刘赓年、山田龙作教授。1993年创建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介入放射学研究所,1997年在徐光炜院长支持下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肿瘤医院创立介入治疗科。历任研究所所长,主任。现任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首席专家、执行院长。
潜心从事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尤其对肿瘤精细介入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非血管空腔脏器(消化管、胆管、气管、输尿管等)的良恶性狭窄等有较深的研究。先后多次应邀出席国际会议作报告和手术演示。是国家介入医学“九五”攻关专题,原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十五”,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分课题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译著28部。已经培养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后32名。培养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研修员、国家教委访问学者10名。
国内外学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国际介入治疗学新技术研讨会常务主席,世界肿瘤介入学会(WCIO)理事,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大会主席。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微创外科杂志》《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中国肿瘤临床》等杂志的编委、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特邀编委。是美国Dotter介入治疗学研究所、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New Jersey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日本熊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李文华,男,1954年4月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慈医院影像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医学影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理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5年留学美国加州大学LongBeach医院,主修介入放射学及影像诊断,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Recklinghausen大学附院研修影像诊断。对影像诊断有较深造诣。科研课题达国际先进水平4项,国内先进水平3项,获得省科协学术成果三等奖3项,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省级,国家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9篇。主编、参编著作24部。作为首席编辑相继编写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史料》第二辑、第三辑,由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主审、作序出版成册,成为中国放射学界重要的历史资料。
张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学影像部主任,介入血管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中华放射学分会儿科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儿科肿瘤介入分会主任委员。2001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研究生部,获介入放射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至广州市儿童医院放射科介入室从事肿瘤及血管性疾病介入诊疗与研究工作。师从国内著名影像及介入学家肖湘生、罗鹏飞、杨文铎等教授。2015-2016年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凯克医学中心、洛杉矶儿童医院、纽约斯隆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等访问交流学习。
2008年9月创建国内儿童医院第1个介入治疗科,为一级临床科室,病床编制40张。2010年科室更名为介入&血管瘤科。目前科室年介入手术量3000余台,为国内的儿科肿瘤及血管介入与血管瘤血管畸形综合诊治中心。年出院病人3500例,年门诊量2万人次。
从事儿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介入诊断与治疗经验。独立完成儿科介入手术数千台,完成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小年龄病例为20天,3个月以下动脉介入病例百余例,为国内报道*小年龄组。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历史
第二节 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展望
第二章 设备、器械与常用药物
第一节 介入导向影像设备
第二节 介入治疗器械
第三节 介入治疗消融设备
第四节 介入治疗常用药物
第三章 介入治疗技术
第一节 Seldinger穿刺技术
第二节 经动脉导管栓塞术
第三节 经动脉导管药物灌注术
第四节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第五节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第六节 经皮引流术
第七节 经皮造瘘术
第八节 非血管管腔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第九节 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第十节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第十一节 经皮颈椎椎体成形术
第十二节 气管内镜导向下急症介入术
第十三节 超声导向下的急症治疗技术
第十四节 消化内镜导向下急症介入术
第十五节 经皮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
第二篇 各论
第四章 头颈脊柱急症介入治疗
第一节 急性早期脑梗死
第二节 颈动脉损伤
第三节 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
第四节 颅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
第五节 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
第六节 脊柱肿瘤出血
第五章 心脏大血管急症介入治疗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第三节 急性主动脉夹层
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五节 静脉血栓栓塞症
第六章 头臂和肢体血管急症介入治疗
第一节 头臂和肢体血管创伤
第二节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第三节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
第七章 胸部急症介入治疗
第一节 急性肺栓塞
第二节 肺结核大咯血
第三节 急性肺压缩
第四节 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
第五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狭窄
第六节 食管.气管瘘
第七节 食管异物取出
第八节 食管自发性破裂
第九节 支气管胸膜瘘
第十节 食管胃吻合口瘘
第八章 腹部急症介入治疗
第一节 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概论
第二节 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
第三节 消化道动脉大出血
第四节 肝癌破裂急症
第五节 急性肠缺血
第六节 肝脏创伤破裂
第七节 脾创伤破裂
第八节 肾创伤破裂
第九节 复合性胆道损伤
第十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
第十一节 腹腔巨大脓肿
第十二节 结直肠癌梗阻
第十三节 小儿肠套叠
第十四节 内镜导向消化管急症
……
第三篇 并发症及其预防
前言/序言
自从八年前《急症介入诊疗学》出版以来,临床方面介入治疗又有了显著的进展。各种临床治疗的需求促使影像设备和介入器材又有了更新,例如,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是近年来研发使用的新的介入引导设备,完全兼容传统DSA图像功能,X线透视功能,同时具有三维血管成像、断层CT成像的功能和视野大的优点,目前该设备已成为传统DSA设备的替代产品。以上进步使得临床急症的诊断水平提高了,治疗前的检查更加充分;新的介入器材投入临床,使新的介入技术得以实现。为此,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鼓励支持下,改版新编了《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
改版书中增加了新的章节,第二篇各论中增加了两章,即:第十三章公路急症介入治疗、第十四章儿科急症介入治疗。另外,第三章增加了以下内容:经皮颈椎椎体成形术、经皮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第四章增加了脊柱肿瘤出血;第五章增加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第七章增加了三节,即: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胃吻合口瘘。第三篇第十五章中增加了三节,即:碘油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的并发症、医源性大出血的介入治疗。第十六章增加了一节,即:身心并护:营造人文化的介入导管室。书中贯穿着介绍了近几年一些比较成熟的介入新技术,例如:经球囊导管逆行静脉栓塞术(BRTO)、肺动脉留管溶栓术等;部分临床病例进行了更新,增加了近年的新病例。相信本书对于临床急症介入治疗会有指导作用,使更多的急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微创的介入治疗。
感谢参加本书编写的各位编者,由于你们出色的临床工作使本书增色,且更实用,由于你们一丝不苟的总结使本书更添辉煌。
感谢德高望重的刘玉清院士、刘赓年教授为本书作序。
感谢本书的主审夏宝枢教授对本书一丝不苟的审校。
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厚爱和编辑的辛勤编集。
《生命的时速:当代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实践指南》 引言 在生命的画卷中,急症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往往在瞬间颠覆平静。从心肌梗死那撕裂般的胸痛,到脑卒中那无声的攻击,再到危及生命的创伤,时间成为最宝贵的战利品,分秒必争的介入治疗,如同疾风骤雨中的守护者,为生命争取一线生机。本书《生命的时速:当代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实践指南》正是这样一本凝聚了当前临床急症介入治疗领域最新理念、技术与实践智慧的力作。它并非仅仅是对某一本特定书籍内容的复述,而是站在医学前沿,对临床急症介入治疗的宏大图景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解读。 本书旨在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以及重症监护等相关专业的医生、护士及技师,提供一份系统、前沿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我们深知,在瞬息万变的急症面前,准确的诊断、及时的决策和精湛的技术是挽救生命的基石。因此,本书将聚焦于当前临床实践中最为关键、最具挑战性的急症介入治疗领域,力求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行的临床操作。 第一部分:理念的基石——急症介入治疗的时代脉搏 急症介入治疗并非孤立的技术集合,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核心理念之上。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这些理念的演进与发展,帮助读者构建对急症介入治疗的整体认知。 时间就是生命(Time is Muscle/Brain/Life): 这是急症介入治疗的永恒主题。我们将详细阐述在不同急症场景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创伤出血)的时间窗概念,分析不同时间节点对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影响,并介绍如何通过优化流程、多学科协作来最大化时间效益。我们将讨论“黄金一小时”、“白金十分钟”等概念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预警系统、快速通道等措施缩短院前急救与院内诊疗的时间。 微创与精准: 现代介入治疗的核心在于“微创”。我们将探讨为何微创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恢复时间,并详细介绍各种微创介入器械(如导管、支架、球囊、封堵器)的原理、选择与应用。同时,精准是微创的保障,我们将聚焦于影像引导技术(如X光透视、CT、MRI、超声)在术前评估、术中导航与术后监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在实现精确定位、靶向治疗中的贡献。 多学科协作(MDT)与一体化救治: 许多急症的发生涉及多个系统,需要不同专科的医生共同协作。本书将强调MDT在急症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MDT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以及如何通过流程优化实现患者的“一站式”救治。我们将举例说明在复杂创伤、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等场景下,MDT如何发挥“1+1>2”的效果,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到极致。 个体化治疗与风险评估: 每一个急症患者都是独特的,其病情、基础疾病、年龄、体质都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决策,包括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药物选择的考量、手术时机的权衡等。我们将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在急症介入治疗中的特殊考量,以及如何应对患者的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第二部分:关键急症介入治疗的精细化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临床上最为常见且危急的急症,详细阐述其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实践要点。 心血管急症的介入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AMI): 这是心血管急症中的“急中之急”。我们将详细介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STEMI和NSTEMI中的地位,包括急诊PCI的时机选择、术前准备、造影剂的选择、斑块旋磨/切割球囊/旋切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支架类型(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策略。我们将重点分析对不同部位、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如休克)的AMI患者的介入策略。 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 这是一个高死亡率的急症,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本书将深入探讨微创技术(如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应用,包括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器械选择、术中导航与术后管理。我们将分析 TEVAR 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治疗策略。 急性肺栓塞(PE): 传统的抗凝治疗是基础,但对于高危PE患者,介入治疗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溶栓治疗与介入取栓/碎栓技术(如导管抽吸、机械碎栓)的应用,以及肺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等新技术的潜力。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评估PE患者的风险等级,并决定是否启动介入治疗。 神经系统急症的介入救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时间是脑组织的关键。本书将聚焦于动脉内取栓治疗(EVT)的最新进展,包括不同类型取栓器械(如支架型取栓器、吸栓导管)的选择与技术要点,术前影像学评估(如CTA、CTP、MRI DWI)在确定治疗适应证中的作用,以及溶栓治疗与EVT的联合应用。我们将分析不同血管闭塞部位(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M2段)的治疗策略。 急性颅内出血(ICH): 虽然药物治疗是基础,但对于伴有脑疝、血肿较大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介入治疗(如脑室外引流、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清除)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技术在ICH中的应用,以及其在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 创伤急症的介入救治: 创伤性出血控制: 尤其是在多发伤、腹部创伤、盆腔骨折等情况下的动脉出血,血管介入栓塞技术是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在控制内脏出血、骨盆骨折相关性出血中的应用,包括栓塞剂的选择(如明胶海绵、微球、弹簧圈)、术中导航与术后监测。我们将强调早期识别出血源、快速决策与精准栓塞的重要性。 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 在危重创伤患者中,气管插管、困难气道处理、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如清除异物、止血)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在创伤情况下,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气道管理,以及支气管镜在诊断和治疗创伤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急症的介入救治: 消化道出血: 对于不稳定、大量出血的患者,血管造影和选择性动脉栓塞是重要的止血手段。我们将介绍栓塞术在胃肠道出血、腹腔脏器出血中的应用,以及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考量。 胆道梗阻与感染: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是解除梗阻、控制感染的重要介入措施。本书将详细介绍PTCD的适应证、操作技术、并发症防治,以及其在复杂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泌尿系梗阻与出血: 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肾动脉栓塞术等在泌尿系急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治疗梗阻性肾病、控制肾脏出血等。 第三部分:技术的精进与前沿探索 除了经典的急症介入技术,本书还将着眼于技术的精进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影像引导技术的深化应用: 从3D重建、术中实时导航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影像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更先进的影像技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新型介入器械的研发与应用: 各种新型导管、支架、封堵器、药物载体等器械的出现,不断拓展着介入治疗的边界。我们将介绍这些新器械的特点、优势以及在特定临床场景下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急症介入治疗中的角色: AI在辅助诊断、术前规划、术中决策、预后预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书将展望AI技术如何改变未来的急症介入治疗模式。 并发症防治与管理: 任何介入治疗都伴随一定的风险。本书将详细分析各类急症介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包括出血、感染、血栓形成、器官损伤等。 急症介入治疗团队的建设与培训: 高效的介入团队是保障治疗质量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如何构建和培养一支技术精湛、协作默契的急症介入治疗团队,包括人员培训、技能考核、团队协作模式等。 结语 《生命的时速:当代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实践指南》不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份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它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进步的追求,以及对患者福祉的承诺。我们期望通过本书,能够为临床工作者在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时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可靠的技术指导和宝贵的经验借鉴,最终将“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落到实处,为更多患者赢得生的希望。本书所包含的内容,源于对医学文献的严谨梳理、对临床实践的深入洞察,以及对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的积极展望,旨在为所有致力于在急症介入治疗领域做出贡献的医者,开启一条通往精湛技艺与卓越成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