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荣获2017年中国出版协会精品阅读年度好书奖、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度好书,
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10月畅销书总榜、北京图书大厦高级管理者书单
1. 一本书建立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技术发展完整介绍,技术前沿前瞻判断
2. 个人机遇充分挖掘——哪些工作机器无法替代,哪些机遇个人不能错过
3. 产业重点尽在掌握——拥抱机遇规避风险,抓住经济发展新引擎
4. 国际竞争态势一目了然——各国新规划全披露
人工智能已经来了,面对这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扎克伯格、李彦宏、马化腾、李开复、雷军、刘庆峰等大咖都在关注的科技新革命,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尽快认知,积极应对,腾讯携手工信部倾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
本书是政府与企业人工智能推荐读本。我们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我们该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我们如何更好拥抱新时代的到来?该书从政府、产业和科研等多个视角,全面地解读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是了解人工智能的必读图书!
(1)对国家而言,各国人工智能的新规划全披露,国际竞争态势一目了然,预测人类命运和社会走向,更好迎接这场比互联网影响更为深远的科技革命;
(2)对企业而言,从政府、产业和科研等多个视角剖析产业重点,全景勾勒人工智能的商业未来,助力拥抱机遇规避风险,抓住经济发展新引擎;
(3)对个人而言,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全景式介绍,结构清晰,案例丰富,语言通俗,一本书轻松建立人工智能知识体系。
对于人工智能,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尽快认知,积极应对!
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必读书!
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人工智能产业要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而且要在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一书由腾讯一流团队与工信部高端智库倾力创作。本书从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前世今生说起,对人工智能产业全貌、目前进展、发展趋势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对各国的竞争态势做了深入研究,还对人工智能给个人、企业、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想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读者,本书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一本必备书籍。
腾讯研究院
腾讯公司设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旨在依托腾讯公司多元的产品、丰富的案例和海量的数据,围绕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共同推动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院坚守开放、包容、前瞻的研究视野,致力于成为现代科技与社会人文交叉汇聚的研究平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
致力于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法律政策问题及WTO相关国际规则、市场开放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立法和政策建议,构建政府、企业沟通协作与研究探讨的平台。
腾讯AILab
腾讯公司级AI战略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4月,聚集了70余位世界一流的AI博士和300多位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实验室专注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四个领域的基础研究,结合内容、游戏、社交和平台工具四大AI应用探索,基于腾讯海量数据、互联网垂直领域丰富场景,立志打造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团队,提升AI的决策、理解及创造力,向MakeAIEverywhere的愿景迈进。
腾讯开放平台
腾讯为广大开发者提供的大舞台,开发者可以利用腾讯开放平台提供的各种产品能力,开发出优秀的应用和工具,获得巨大的流量和收入。在AI时代,平台汇聚一流AI技术、专业人才和行业资源,孵化和打造优质AI创业项目,助力AI能力在细分领域中的落地与应用。
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人工智能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人工智能》一书可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普及读本,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刘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本次人工智能浪潮由大数据、机器学习、高速网络、资本市场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呈现出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的新特征。我国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关键期,融合应用的扩张期,抢占主导权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体系,形成基础支撑和根本保障。针对这些问题,《人工智能》一书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回应,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篇 技术篇:颠覆性技术的真相
第一章认知鸿沟下的人工智能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过去
第三章人工智能的现在与未来
第二篇 产业篇:人工智能发展全貌
第四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第五章自动驾驶
第六章智能机器人
第七章智能医疗
第八章智能投顾
第九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第十章智能家居
第十一章无人飞行器
第十二章人工智能创业
第三篇 战略篇:细看各国如何布局
第十三章顶层设计
第十四章资本的力量
第十五章有形的手
第十六章善良的AI
第十七章人才争夺战
第四篇 法律篇:智能时代的公平正义
第十八章 AI要怎么负责?
第十九章隐私深处的忧虑
第二十章看不见的非正义
第二十一章作者之死
第二十二章我是谁?
第二十三章法律人工智能十大趋势
第五篇伦理篇:人类价值与人机关系
第二十四章道德机器
第二十五章人工智能23条“军规”
第二十六章未来人机关系
第六篇治理篇:平衡发展与规制
第二十七章从互联网治理到AI治理
第二十八章AI治理的挑战
第二十九章AI之治
第七篇 未来篇:畅想未来AI社会
第三十章砸了谁的饭碗?
第三十一章战争机器人
第三十二章灵魂伴侣
第三十三章新的生产力
附件
附件1合伦理设计: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AI/AS)最大化人类福祉的愿景
附件2美国国家创新战略
附件32016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
附件4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
附件5欧盟机器人研发计划
附件6英国人工智能的未来监管措施与目标概述
附件7日本机器人战略
附件8联合国的人工智能政策
附件9国外部分智能投顾平台
注释
后记
◆序一
即使我们可以使机器屈服于人类,比如,可以在关键时刻关掉电源,然而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也应当感到极大的敬畏。
——阿兰?图灵
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距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来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在这期间,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两落。2016年,以AlphaGo为标志,人类失守了围棋这一被视为最后智力堡垒的棋类游戏,人工智能开始逐步升温,成为政府、产业界、科研机构以及消费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在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和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人工智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经到来,这是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先进的算法、大数据、物联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仅继续探寻有望超越人类的“强人工智能”,而且在研发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各种人工智能应用(所谓的“弱人工智能”)上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一方面,人工智能异常火热。另一方面,大众与专业人士之间、技术研发人员与社科研究人员之间,在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上存在深深的裂痕。正是由于这一认知鸿沟的存在,很多时候,人们彼此之间谈论的人工智能其实并非同一概念。这常常导致无谓的争执和分歧,既无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利于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真正社会影响。
伊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辩论,代表了两种典型的声音。一边是公众舆论对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可能失控、威胁人类生存的未来主义式的担忧和警告;另一边是产业界从功用和商业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持续探索,在自动驾驶、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很多技术研发人员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威胁论是杞人忧天。
回顾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计算机、机器人等人类手中的昔日工具,正在成为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自主性的能动体(IntelligentAgent),开始替代人类进行决策或者从事任务。而这些事情之前一直被认为只能存在于科幻文学中,现实中不可能由机器来完成,比如开车、翻译、文艺创作等。
可以预见,决策让渡将越来越普遍。背后的经济动因是,人们相信或者希望人工智能的决策、判断和行动是优于人类的,或者至少可以和人类不相伯仲,从而把人类从重复、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在交通领域,90%的交通事故与人为的错误有关,而搭载着GPS、雷达、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被赋予了人造的眼睛、耳朵,其反应速度更快,作出的判断更优,有望彻底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但在另一个层面,正是由于人工智能在决策和行动的自主性上面正在脱离被动工具的范畴,其判断和行为一定要符合人类的真实意图和价值观、道德观,符合法律规范及伦理规范等。在希腊神话中,迈达斯国王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点金术,却悲剧地发现,凡是他碰触过的东西都会变成金子,包括他吃的食物、他的女儿等。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类似的点金术?家庭机器人可能为了做饭而宰杀宠物狗,以清除病人痛苦为目的的看护机器人可能结束病人生命,诸如此类。
因此,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天然游走于科技与人文之间,其中既需要数学、统计学、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的贡献,也需要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法学、社会学等的参与。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人工智能战略或政策文件都特别强调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和人文视角。中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伦理”这一字眼出现了十五次之多;美国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将“研究并解决人工智能的法律、伦理、社会经济等影响”列为主要的战略方向之一;欧盟的立法建议书认为人工智能需要伦理准则,并呼吁制定所谓的“机器人宪章”;联合国发布了《机器人伦理初步报告草案》,认为机器人不仅需要尊重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而且需要将特定伦理准则嵌入机器人系统中……未来,对人工智能进行多学科、多维度的研究和探讨的重大意义,将逐步显现出来。
腾讯公司的研究院、AILab、开放平台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撰写的这本《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次跨学科的尝试。本书系统研究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历程、产业趋势、战略设计、法律问题、伦理问题、监管治理和未来畅想等,几乎涵盖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多数热点和前沿问题。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增进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的思考、交流和探讨。由于专业领域和视野所限,本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免有错漏或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正如我在开头引用的阿兰?图灵的话,无论是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还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公共政策、法律、伦理等人文探讨和研究,都需要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借用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希望我们都能把握住这个时代,共同打造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
《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工智能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战略行动”的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对宏观政策的解读,更是对具体执行路径的探索。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可能的“抓手”,它们可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重大投入,也可能是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攻坚克难,又或者是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国家是如何将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做什么”,更是“怎么做”,以及“做成什么样”。这本书让我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也让我看到了科技创新如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
评分当我深入阅读《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后,我发现它远比我最初设想的要更加务实和接地气。书中的内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高屋建瓴的理论层面,而是以一种非常具体的视角,剖析了国家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类行动计划。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行动抓手”的细致阐述,这让我看到了国家并非只是制定一个空泛的战略,而是真正地在寻找可以切实落地、产生实际影响的关键着力点。这可能包括对某些核心技术领域的集中突破,或者是在特定应用场景的推广示范,又或者是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创新机制。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执行力和落地导向,这与我之前对一些战略性文件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真正地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转化为驱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转化为一系列清晰、可操作的步骤。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我脑海中浮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对宏大叙事的期待,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那些宏图伟略的蓝图,以及它将如何引领科技浪潮,驱动社会进步。我满怀好奇地翻开,期待着能够一窥究竟,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又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行动纲领。书中对于“战略”二字的强调,让我预感到它会深入探讨国家意志与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或许会涉及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投入、以及产业生态的构建等多个维度。我希望它能为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让我理解国家在人工智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籍,更是一份关于未来发展的宣言,一份关于国家竞争力的 blueprint,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来佐证其战略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评分读完《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我的脑海中不再是抽象的战略概念,而是生动具体的行动画面。这本书如同一个精密的蓝图,详细勾勒出了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如何一步步推进其战略部署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抓手”的阐述,它让我看到了国家层面是如何识别出关键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地引导和驱动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这可能涉及对关键技术研发的聚焦,也可能是对产业应用的场景化布局,甚至是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我看到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决心与魄力,以及如何将长远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期行动。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工程,它需要周密的规划、精准的执行,以及长期的坚持。我对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理解。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宏大叙事和理论分析的书籍,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它更加注重“行动”和“抓手”,这让我看到了国家层面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务实与高效。书中对于如何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纲领,有着非常细致的阐述。我猜测,这可能包括对关键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对人才培养的倾斜,以及对产业应用的引导和推广。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揭示出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创新性的举措和独特的策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且有明确的行动路径去实现。这给我带来了对国家科技发展未来的强烈信心。
评分好书!对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做了比较完整的介绍,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评分还可以吧,凑合,下次考虑再买
评分还没看,包装不错,京东物流速度不用说了
评分包装不错!好好学习,跟上发展步伐
评分好啊 不错 非常棒 全家都喜欢。
评分不错的购书体验,发货速度很快。收到的包装也很完善,很好。
评分很经典的书,很不错哦。
评分人丑就得多读书,没办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非常好看,不错不错,经常买书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