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审计系列

计算机审计/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审计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伟 著
图书标签:
  • 计算机审计
  • 审计学
  • 经济管理
  • 教材
  • 教育部
  • 审计系列
  • 信息系统审计
  • 风险控制
  • 内部控制
  • 财务审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32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36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审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审计方式、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计算机审计成为必然。本书从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计算机审计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并介绍了计算机审计的*新理论前沿,如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持续审计等。书中设计了5个电子数据审计实验模块和1个信息系统审计实验模块,满足开设实验课程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校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作为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和业务学习资料。

作者简介

陈伟,博士,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目前在国家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挂职,任计算机审计处副处长。长期从事审计信息化、大数据审计等方向的科研、教学、培训与咨询工作。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10多项课题;参与完成国家审计署承担的国务院“金审工程”、国家“863”计划“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审计行业信息智能处理分析与预警系统及其应用”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5部。近年来数十次受邀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大型企事单位、银行等提供审计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与咨询工作。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审计
1.2 计算机审计相关概念分析
1.3 国内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1.4 国外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1.5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子数据审计
2.1 概 述
2.2 电子数据审计简介
2.3 审计数据采集
2.4 审计数据预处理
2.5 审计数据分析
2.6 审计数据验证
2.7 电子数据审计国内现状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电子表格软件的电子数据审计
3.1 概 述
3.2 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 Excel简介
3.3 基于Microsoft Excel的审计数据采集
3.4 基于Microsoft Excel的审计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数据库工具的电子数据审计
4.1 概 述
4.2 基于数据库工具的电子数据审计基础知识
4.3 基于Microsoft Access的电子数据审计
4.4 基于SQL Server的电子数据审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审计软件的电子数据审计
5.1 概 述
5.2 国内外审计软件概况
5.3 基于IDEA的电子数据审计
5.4 基于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的电子数据审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系统审计
6.1 概 述
6.2 信息系统审计简介
6.3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及审计
6.4 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及审计
6.5 IT治理审计
6.6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与规范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计算机审计前沿
7.1 概 述
7.2 持续审计
7.3 联网审计
7.4 大数据审计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
8.1 实验模块一(基于Microsoft Excel2007)
8.2 实验模块二(基于Microsoft Access2007)
8.3 实验模块三(基于SQL Server2008)
8.4 实验模块四(基于IDEA8)
8.5 实验模块五(基于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V1.0)
8.6 实验模块六(信息系统审计)
附录A 实验所用数据
附录B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审计方式、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不能满足目前信息化环境的需要。我国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国家审计署第四任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审计人员不懂得计算机审计知识和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领导不懂得计算机审计,将失去领导资格。国家审计署第五任审计长刘家义曾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
伴随着这一审计信息化浪潮,笔者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审计信息化方向的科研、教学、行业培训与咨询工作。本书是作者根据财经类高校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的需要,结合作者所承担的多项科研项目以及审计项目,在已出版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 三版)、《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等多部著作的基础上, 以通俗的语言系统地分析计算机审计,目的是让即使没有较多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学会计算机审计。本书主要面向高校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计算机审计是目前国内审计信息化领域使用最多的一个术语。什么是计算机审计?目 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一般使用IT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等概念。 根据国内对“计算机审计”一词的使用情况,可以把计算机审计的含义总结如下: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审计相对称的概念,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其内容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由此可见,计算机审计的内涵和IT审计的内涵相似。因此,本书就从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两个方面介绍计算机审计。本书力求全面反映该领域国内外最新成果。在内容安排上:第1章内容属于基础篇, 供读者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审计, 然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第2~5章结合案例重 点分析了电子数据审计;第6章讲解了信息系统审计;第7章内容属于高级篇,供读者了解计算机审计的最新理论前沿,特别是最新的热点问题,如持续审计、联网审计、大数据审计等;第8章内容属于实践篇,基于Excel, Access,SQL Server,IDEA以及电子数据 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V1.0,设计了5个电子数据审计的实验模块、1个信息系统审计的实 验模块,以便不同高校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很好地开设实验课程。
特 色 作为一本高等学校的教材,仅仅介绍如何应用某一审计软件或某一数据库工具来开展计算机审计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本书是笔者在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多年高校教学实践与审计行业实务培训、承担多项实际审计项目的基础上完 成的,紧扣目前我国开展的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和特点,在介绍国内外关于计算机审计研究 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系统地分析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术方 法。书中设计了6个实验模块,满足了各种条件下开设实验课程的需要。此外,本书还系 统地介绍了持续审计、联网审计、大数据审计等计算机审计的最新理论知识。因此,本书 具有前沿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 学生学习计算机审计的实务教材,也可作为审计从业人员学习计算机审计的理论教材。 书中的案例均为作者根据所承担的实际审计项目修改而成,未经许可,请勿引用转载。 对 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供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层 次的读者使用,同时可作为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和业务学习资料,以及审计专业 人士、审计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致 谢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南京审计大学以及国家审计署等审计实务部门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的 大力支持,南京审计大学的晏维龙校长、郑石桥教授以及国家审计署电子数据审计司的刘 星司长、国家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的邵永春副特派员、王小霞副特派员、居江宁处 长等对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框架结构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晏维龙校长百忙之中抽出 时间为本书写序,国家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的王晓峥副院长对本书的理论体系及相关 案例建设等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书相关内容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572080)、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YJAZH00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项目编号:2014-XXRJ-01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GLC016)等的资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相关教学材料、实验数据、教学软件,可与本人联系(Email:chenweich@ nau.edu.cn)。本书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指正,笔者将在下一版中进一步完善。
……
《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 作者: [在此处插入作者姓名,例如:张伟,李娜] 出版社: [在此处插入出版社名称,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在此处插入出版日期,例如:2023年8月] 书籍定价: [在此处插入书籍定价,例如:68.00元] 内容简介: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海量数据的处理、复杂的业务流程的执行,还是至关重要的决策支持,都高度依赖于稳定、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然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舞弊行为等潜在威胁,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一书,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时代挑战而生。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也不是一份僵化的理论说教,而是一部系统阐述如何有效审计与控制现代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著作。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原理、方法与实践,掌握信息系统控制的设计、实施与评估的关键技能,从而提升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防范各类信息系统风险,并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书结构与内容亮点: 本书共分为 [在此处插入章节数量,例如:十一章],逻辑清晰,内容详实,覆盖了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的各个关键领域。 第一部分:信息系统审计基础 第一章: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本章将首先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审计知识框架。我们将深入探讨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目标、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对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历程的回顾,帮助读者理解其不断演进的背景和驱动因素。 详细介绍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范围,涵盖了硬件、软件、数据、网络、人员、流程等各个层面,使读者对审计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区分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异同,强调信息系统审计在保障数据准确性、系统完整性、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独特作用。 分析影响信息系统审计的宏观环境,包括技术发展、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帮助读者理解审计工作的外部影响因素。 第二章:信息系统审计的原则与标准 本章聚焦于指导信息系统审计实践的核心原则。我们将详细阐述独立性、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性、审慎性等审计职业道德要求,强调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深入介绍国际上公认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如ISACA(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等,并结合国内相关审计规范,帮助读者掌握审计工作的基本遵循。 探讨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导向方法,解释如何识别、评估和响应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有效性。 讲解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估和记录原则,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第二部分:信息系统审计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信息系统审计流程与规划 本章将系统介绍信息系统审计的完整流程,从审计项目的启动、初步调查、风险评估,到审计计划的制定、现场审计、审计报告的编写,再到审计发现的后续跟踪,为读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审计工作流程。 重点讲解审计项目的规划过程,包括审计目标的设定、审计范围的界定、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时间表的安排等,强调周密的计划是成功审计的关键。 介绍不同类型的审计方法,如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专项审计、嵌入式审计等,并分析其适用场景。 讲解如何进行审计约谈和访谈,以及如何获取和审查相关文件资料。 第四章:通用信息系统控制的审计 本章将深入探讨企业中最基础、最普遍的信息系统控制措施,并介绍如何对其进行审计。 访问控制: 详细讲解身份验证、授权、用户权限管理、特权账户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及如何审计这些控制的有效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安全管理: 涵盖物理安全、逻辑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杀毒软件、数据加密、安全策略的审计。 变更控制: 重点分析信息系统变更管理流程的审计,包括需求评审、审批、测试、部署、回滚等环节,确保变更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操作控制: 讲解系统日志审计、作业调度与监控、备份与恢复策略、数据输入/输出控制等,确保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安全可靠。 故障恢复与业务连续性: 审计灾难恢复计划(DRP)和业务连续性计划(BCP)的充分性与有效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系统能够快速恢复。 第五章:应用系统控制的审计 本章将聚焦于企业各类应用系统的控制审计,如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 数据输入与处理控制: 审计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或舞弊。 数据输出与报告控制: 审计系统输出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报告的可信度。 应用系统安全控制: 审计应用程序本身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等,以及访问控制在应用层面的具体实现。 数据完整性控制: 审计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是否保持一致性和准确性,包括校验和、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等。 第六章: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审计 本章将重点审计构成企业信息系统骨干的网络与通信基础设施。 网络架构与拓扑审计: 审计网络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网络设备控制: 审计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访问权限和安全策略。 通信协议安全审计: 审计使用的通信协议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以及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加密和认证措施。 无线网络安全审计: 针对Wi-Fi等无线网络,审计其认证机制、加密方式和访问控制策略。 远程访问安全审计: 审计VPN、远程桌面等远程访问方式的安全性。 第七章:数据库系统的审计 数据库是企业信息资产的核心载体,本章将详细讲解数据库审计。 数据库安全控制: 审计数据库用户的权限管理、角色分配、口令策略、数据库访问审计日志等。 数据库完整性控制: 审计触发器、约束、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确保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审计: 审计数据库备份的频率、完整性、存储安全以及恢复流程的有效性。 数据库加密与脱敏审计: 审计敏感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以及对非敏感数据的脱敏处理。 数据库性能与可用性审计: 审计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和可用性,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 第三部分:信息系统控制的设计与评估 第八章:信息系统控制框架与设计 本章将从更宏观的视角,引导读者理解信息系统控制的整体框架,并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 COSO内部控制框架: 详细介绍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以及其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的应用。 COBIT(控制目标)框架: 介绍COBIT框架,这是一个全面的IT治理和管理框架,涵盖了IT过程、资源、原则和促进因素,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IT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与控制设计: 讲解如何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识别关键风险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形成风险与控制的有效匹配。 通用控制与应用控制的结合: 强调通用控制(如访问控制、变更控制)与应用控制(如数据输入验证)的协同作用,构建多层次的防护体系。 第九章:信息安全审计与管理 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中之重,本章将深入探讨信息安全审计与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介绍信息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全过程。 信息安全策略与标准: 审计企业信息安全策略的完备性、可执行性,以及与行业最佳实践的符合度。 信息系统安全认证: 介绍ISO 27001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如何通过审计来支持认证过程。 安全事件响应与审计: 审计安全事件的响应流程、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以及事后分析与改进。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审计: 审计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漏洞扫描工具、数据防泄露(DLP)等安全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有效性。 第十章:信息系统审计报告与沟通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物,其质量直接影响审计价值的实现。 审计报告的结构与要素: 详细讲解一份合格的审计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背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结论等。 审计发现的表述: 强调如何清晰、准确、客观地陈述审计发现,并提供具体的证据支持。 审计建议的提出: 讲解如何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并分析其潜在的效益。 审计报告的沟通与跟进: 介绍审计报告如何向管理层进行汇报,以及如何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复核。 审计意见的形成: 讲解审计人员如何基于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环境和整体状况形成独立的审计意见。 第四部分:信息系统审计的未来发展 第十一章:新兴技术与信息系统审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为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云计算审计: 介绍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关注点,如云服务商的安全责任、多租户隔离、数据迁移与治理等。 大数据审计: 探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异常检测、欺诈识别和风险预警。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审计中的应用: 分析AI/ML在自动化审计、风险建模、模式识别等方面的潜力。 物联网(IoT)审计: 探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风险和审计方法。 区块链审计: 介绍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审计中的潜在应用,如提高交易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的理论知识,更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审计场景,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内容全面系统: 覆盖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术,从控制设计到报告沟通,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紧跟时代步伐: 关注新兴技术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采用清晰的章节结构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复杂的审计概念。 为读者提供价值: 无论您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师、IT管理者,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帮助您在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领域取得成功。 《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是一本为现代企业和信息系统管理者量身打造的实用指南。它将引导您穿越信息时代的风险迷雾,构建起坚实的信息系统安全防线,确保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教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与时俱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它不仅覆盖了计算机审计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积极地将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比如,在探讨大数据审计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分析海量数据,如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异常交易模式,以及如何进行预测性审计。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云计算审计的章节,它深入分析了在云计算环境下,传统的审计边界如何被模糊,以及审计师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去评估云服务商的控制能力和数据安全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审计从业者,如果不持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我非常感谢这本书能够提供如此前瞻性的知识,让我对未来的审计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引领我走向未来的“导航仪”。

评分

这本《计算机审计》的教材,我刚翻开的时候,就觉得内容充实,体系完整,简直是审计行业从业者和相关专业学生案头的必备利器。它从最基础的计算机审计概念讲起,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书中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对如何评估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涵盖了从传统软件审计到云计算、大数据审计等前沿领域。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也学会了如何识别和评估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此外,教材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审计工具和技术介绍,例如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审计、如何设计和执行信息系统审计程序等,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非常有帮助。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信息安全审计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审计要点,这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前沿性都令人印象深刻,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

评分

我原本以为计算机审计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技术类书籍,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审计侦探小说”,充满了挑战和乐趣。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待解的谜题,引导着我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讲解如何审计数据库时,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命令语句,而是先设置了一个场景:一个公司的数据出现了异常波动,可能是有内部人员在进行非法操作。然后,教材就一步步地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从海量的数据库日志中找出蛛丝马迹,如何利用SQL查询语句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以及如何判断这些操作是否符合公司的内部规定。这种“情景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真的置身于一场真实的审计调查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此外,书中对于审计流程的梳理也非常清晰,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证据的获取,再到审计报告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十分细致。我尤其喜欢关于审计风险应对策略的讨论,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案,并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劣,这对我未来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审计难题非常有启发。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计算机审计并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逻辑推理、问题分析和风险管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评分

读完这本《计算机审计》,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的“能力升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技能的锻造。书中对审计方法的讲解,特别是对审计软件的应用,可以说是达到了“手把手教学”的程度。它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审计工具的介绍,比如用于数据提取和分析的常用软件,以及一些自动化审计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去操作一些数据分析工具,发现确实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容易上手,而且效率提升非常明显。书中对于审计报告的撰写规范,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如何清晰、准确地陈述审计发现,如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以及如何保证审计报告的专业性和可信度。这对于我今后撰写审计报告,非常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章节,它都会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我去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权衡利弊,并最终做出最优决策。这种思考过程,比单纯记忆知识点更能让我受益终生。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计算机审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严谨的逻辑、敏锐的洞察和创新的思维。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它不是那种上来就抛给你很多理论、让你晕头转向的类型,而是循序渐进,从你最容易理解的地方开始。比如,在介绍审计对象时,它并没有直接定义“计算机审计”,而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入手,比如网上购物、社交媒体等,然后引出这些场景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为什么需要审计。这种从生活化的例子出发,慢慢深入到专业知识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时感到很轻松,也更容易将书本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的阐述,它不仅仅列出了几种方法,还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优缺点,甚至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侦探工具箱”,知道在不同的审计情境下,应该如何去寻找和解读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书中对于信息系统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区分,也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对风险评估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教学方法上非常有独到之处,它能够有效地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并将复杂的审计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