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药新进展(四)

世界农药新进展(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一宾,徐晓勇,张怿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农药新进展
  • 农业科技
  • 植物保护
  • 农药研发
  • 农药应用
  • 农药残留
  • 绿色防控
  • 农药安全性
  • 农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24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92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字数: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主要供从事农药研发、管理、教学、生产、应用和贸易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1.本书作为2007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2010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二)》和2014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三)》的续篇,全方位介绍了当前世界农药领域的新发展。
2.本书提供了大量翔实准确的数字,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与参考性。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2007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2010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二)》和2014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三)》的续篇,保持了内容的连贯性和形式的统一性。本书针对当前世界农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按农药的各大类,各地区和主要国家,主要适用作物,主要农药公司市场和新品种做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并对新农药品种、专利期已过或即将到期的重要品种,特别是其合成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与分析。此外,还专门介绍了农药剂型加工及研究进展。 本书主要供从事农药研发、管理、教学、生产、应用和贸易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一宾,上海农药研究所,《世界农药》副主编、教授级高工,国内知名农药学情报专家,长期从事农药研发与农药情报信息工作。农药专业杂志《世界农药》副主编、教授级高工。从1964年起重视农药研究,先后开发或参加开发稻脚青、敌克松、氰戊菊酯等农药品种及间甲酚等中间体;参加创制农药氯苯肟唑等的研究;参加三硫磷、乙基大蒜素、稻脚青、间甲酚等的中试;负责或参与国家项目4项,上海市项目5项。近些年发表农药专业文章约500篇,字数达数千万。

内页插图

目录

1 农药,是天使还是魔鬼/1
1.1翩翩起舞的蝴蝶——农药是天使还是魔鬼1
1.1.1认识的提高,使一些原为“天使”的农药沦为“魔鬼”1
1.1.2必须认知和利用一些农药品种“天使”和“魔鬼”的双重性2
1.1.3不断开创新农药,培育新的“天使”3
1.2农药与医药的比较4
1.3必须纠正对农药的错误认识与偏见,为农药正名6
1.3.1错误认识之一——“农药都是有毒的”6
1.3.2错误认识之二——“农药会致癌”7
1.3.3错误认识之三——“使用农药会影响环境和产生事故”7
1.4农药正在脱胎换骨7
1.5假如没有农药8
1.5.1人们必须清楚,假如没有农药就会引起“天下大乱”9
1.5.2农药的作用9
1.5.3农药发展的方向10

2 世界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特点/11
2.1超级农药公司影响力凸显11
2.1.1上天之“龙”的形成11
2.1.2上天之“龙”的特点12
2.2第二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13
2.3中国农药企业快速提升14
2.4新颖农药成为主旋律15
2.5其他类农药成为新重点16
2.5.1植物生长调节剂17
2.5.2熏蒸剂17
2.6通过使用方法和对象的变化,农药越来越在众多领域发挥作用18
2.7世界农药市场中心转向第二世界的地区和国家18
2.8农药非农用途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成为当今农药市场一大特色19
2.8.1全球非农用途农药概况19
2.8.2非农用途农药的主要应用范围及品种20
2.9种子处理剂已成为当今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予以重视21
2.9.1目前作为种子处理剂的农药品种23
2.9.2种子处理剂的市场发展方向24

3 2012年世界农药市场及品种/25
3.12012年全球各大洲农药市场25
3.1.1亚洲地区25
3.1.2欧洲地区25
3.1.3南美地区26
3.1.4北美地区26
3.1.5中亚和非洲地区26
3.22012年全球前5位国家和地区农药市场情况26
3.2.1巴西27
3.2.2美国28
3.2.3日本30
3.2.4法国30
3.32012年的世界农药品种31
3.3.1除草剂32
3.3.2杀虫剂42
3.3.3杀菌剂48
3.3.4其他类农药55
3.3.52007~2012年年均增长率>10%的农药品种及其销售额和五年年均增长率56

4 2013年世界农药市场及全球主要作物的农药市场/60
4.12013年各大类农药的市场概况60
4.22013年全球各地区的农药市场概况61
4.2.1亚洲地区61
4.2.2南美地区61
4.2.3欧洲地区62
4.2.4北美地区62
4.2.5中亚和非洲地区63
4.3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农药市场64
4.42013年全球主要作物的农药市场64
4.4.1果树和蔬菜65
4.4.2谷物69
4.4.3玉米71
4.4.4大豆73
4.4.5水稻74
4.4.6棉花76
4.4.7甜菜78
4.4.8油菜78
4.4.9甘蔗79
4.4.10向日葵80

5 2013年全球主要农药公司及其农药市场/81
5.1先正达(Syngenta)公司82
5.2拜耳作物科学(Bayer Crop Science)公司83
5.3巴斯夫(BASF)公司85
5.4陶农科(Dow Agro Science)公司86
5.5孟山都(Monsanto)公司88
5.6杜邦(Du Pont)公司88
5.7阿达玛(Adama)公司90
5.8纽发姆(Nufarm)公司91
5.9富美实(FMC)公司92
5.10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92
5.11联合磷化(UPL)公司94
5.12爱利思达生命科学(Arysta Life Science)公司95
5.13科麦(Cheminova,即凯米诺瓦)公司96
5.14西珀凯姆(Sipcam Oxon)公司97
5.15石原产业(Ishihara,ISK)公司98

6 2014年世界农药市场概况/100
6.12014年各大类农药的销售市场100
6.22014年全球各地的农药市场100
6.32014年世界主要作物的农药市场101
6.4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的农药市场101
6.52014年全球非农用药的市场102
6.62019年全球农药市场估测102

7 2015年世界农药市场概况/104
7.1概况104
7.2从作物看全球农药市场105
7.3从品种看全球农药市场107
7.4从地区看全球农药市场111
7.5从跨国公司看全球农药市场112
7.6未来市场预测113

8 全球新农药研究开发概况/115
8.1全球农药研究开发简况115
8.22010年以来具农药活性的化合物116
8.3正在研发的具农药活性的化合物119
8.4一批新农药化合物的合成123
8.4.1除草剂124
8.4.2杀虫剂125
8.4.3杀菌剂128
8.4.4其他类130

9 农药剂型研究开发与应用/132
9.1为什么要把农药加工成各种剂型132
9.2农药药剂的组成133
9.3农药剂型的分类134
9.4主要农药剂型及代码134
9.4.1乳油134
9.4.2粉剂134
9.4.3可湿性粉剂134
9.4.4颗粒剂135
9.4.5微乳剂135
9.4.6水乳剂135
9.4.7悬浮剂135
9.4.8水分散粒剂135
9.4.9微胶囊剂136
9.4.10农药剂型代码136
9.5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136
9.6农药剂型的设计137
9.7必须重视农药剂型加工中的稀释138
9.8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及植物上的作用特性及功能139
9.8.1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作用特性140
9.8.2由表面活性剂引发的作用140
9.8.3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141
9.8.4表面活性剂在主要农药剂型中的应用及配方例143
9.9全球农药新品种的剂型145
9.9.1杀虫剂146
9.9.2杀菌剂147
9.9.3除草剂148
9.9.4全球农药新品种的剂型148
9.9.5世界农药剂型的发展与特点150
9.9.6全球农药超级大公司新老农药品种的剂型比较150
9.9.7农药剂型优点归纳156

10 世界农药的研发决策及动向/157
10.1农药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新的问题将不断产生,对其要求也将更高157
10.2农药喷施后的环境行为也是当今农药研发的重大课题158
10.3对残留农药的检测和消除是农药研究的重要内容158
10.4增效、减量是当前农药发展方向158
10.5采用新方法、开发新药剂是农药发展的关键点159
10.5.1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携手发展,是当今新农药研发的主旋律159
10.5.2农药开发务必注意药剂的选择性159
10.6世界农药研发趋势159
10.6.1杀虫剂、杀螨剂160
10.6.2杀菌剂162
10.6.3除草剂163
10.6.4植物生长调节剂187
10.6.5具农药活性的生物源物质189
10.7未来的农药190
10.7.1用昆虫独有的信息素来调控昆虫191
10.7.2从“异株克生物质”开发新除草剂191
10.7.3抗病激活——未来杀菌剂之方向191
10.7.4利用生物特有的功能作为开发新农药的方向191
10.8全球开发的各种杀菌剂品种的作用位点192

11 结语/193
11.1开发超高效品种是实现“减量”的关键193
11.2开发能最大程度发挥药剂作用的农药制剂197
11.3深化农药的科学化合理使用,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管理198
11.4归纳199

参考文献/200

前言/序言

2007年、2010年、2014年相继出版了《世界农药新进展》《世界农药新进展(二)》《世界农药新进展(三)》三本介绍世界农药发展的专业书。此三本书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关联。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又撰写了《世界农药新进展(四)》。
以上4本书,犹如电视连续剧,有联系,又有侧重。这几本书均介绍了近年来世界农药发展特点,并分别从作物、地区、国家、公司及品种等方面对各年份全世界农药市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几本书中,第一本以三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当今世界农药开发的特点和创制新农药的方法。第二本着重介绍了各类农药的作用机制和靶标,以及近年国外报道的新农药品种和结构特点。第三本则提及了农药研究、开发中的相关基础理论,以指导新农药的研制,从而提高开发效率;进而又介绍了农药与其他领域相关性,提出了农药与医药的双向开发,以及某些特殊化学元素在农药研发中的作用等,同时还介绍了几十个最新农药品种及合成方法。
本书[即《世界农药新进展(四)》]除了从上述各方面继续介绍世界农药进展情况外,还专门介绍了农药剂型加工及研究进展。
本书以与钱旭红院士等合作撰写的 “农药,是天使还是魔鬼” 为开篇章,旨在纠正人们对农药的偏见和误解,为农药正名。
与已出版的前几本一样,本书可作为从事农药管理、研发、教学、生产、应用和贸易等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涉及的农药品种中文名主要参照冯坚、顾群、柏亚罗等编写的《英汉农药名称对照手册》(第三版)、刘长令先生主编的《世界农药大全——杀虫剂卷》《世界农药大全——杀菌剂卷》《世界农药大全——除草剂卷》。
赵平等同志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华东理工大学李忠教授研究组对书稿录入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孙慧玲对编者写作提供了大力支持,《世界农药》编辑部杨国璋、张翼翾、何秀玲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另外,化学工业出版社也对本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7年7月
《全球作物保护策略:可持续农业的智慧之光》 本书深入剖析了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以及气候变化、病虫害抗药性演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高要求,是如何共同驱动着作物保护领域的深刻变革。它并非聚焦于单一农药产品的技术进展,而是旨在呈现一个更为宏观、系统性的视角,探讨如何通过整合创新技术、优化管理策略,以及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来应对这些复杂交织的挑战。 第一部分:可持续农业的宏观视野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当前全球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以更少的土地、水资源和更低的环境足迹来生产足够且安全的粮食,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紧迫课题。我们将审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病虫害地理分布的改变、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全球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健康和环境友好性的期望是如何不断提升,以及这些期望如何反过来促使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转型。此外,作物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出现,使得传统的防治手段效力下降,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构成直接威胁,这部分将详细阐述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传播机制以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 第二部分:生物防治与生物制剂的革命性进展 超越传统化学防治的局限,生物防治和生物制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作物保护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多种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天敌昆虫的引入与增殖: 深入研究瓢虫、寄生蜂、捕食螨等有益昆虫在控制农业害虫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释放和管理技术,实现害虫种群的有效压制。我们将探讨对这些天敌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以及最佳利用时机的深入理解。 微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重点介绍基于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农药。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在控制鳞翅目害虫中的广泛应用,其作用机制、不同菌株的特异性,以及如何优化其在田间的持效性。同时,还将介绍如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杀虫剂,以及NPV(杆状病毒)等病毒杀虫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开发平台、靶标特异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 植物源农药的潜力发掘: 探索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或合成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例如印楝素、鱼藤酮等。本部分将详细分析这些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在环境友好型作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并讨论其规模化生产的挑战与机遇。 植物抗性诱导剂: 介绍能够激活植物自身防御机制的化合物,使植物自身能够抵抗病虫害的侵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诱导剂,如生物刺激素、特定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触发植物的防御反应,从而减少对传统农药的依赖。 第三部分:精准农业与智能化管理 步入21世纪,农业生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精准农业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状况的精确监测和管理: 遥感技术与无人机应用: 详细阐述卫星遥感、航空遥感以及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在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早期预警、土壤养分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介绍不同光谱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农事活动。 物联网(IoT)与传感器网络: 探讨如何通过部署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病虫害监测站等物联网设备,构建实时、动态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这将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AI)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介绍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建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变量施用技术: 详细介绍如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生长需求等信息,对肥料、农药等投入品进行精准、变量施用。这将有效减少农药和肥料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第四部分:创新型化学防治与绿色化学理念 尽管生物防治和精准农业蓬勃发展,但化学防治在许多情况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本部分将着重探讨化学防治领域的创新与绿色化趋势: 新型作用机制农药的研发: 介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发现和开发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农药,以克服现有农药的抗药性问题。我们将探讨这些新型农药在分子设计、靶标筛选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缓释与控释技术: 详细阐述缓释和控释技术在农药剂型设计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改变农药的释放速率,延长其持效期,减少施用次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选择性农药与环境友好型配方: 介绍如何开发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度选择性,而对非靶标生物(如益虫、授粉昆虫)和环境影响最小的农药。同时,还将探讨绿色化学理念在农药配方开发中的应用,例如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溶剂和助剂。 病虫害综合治理(IPM)策略的深化: 强调将化学防治置于更广阔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框架中。IPM强调在必要时、以最不具环境风险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和农业措施,以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挑战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对未来作物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可能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点: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如何在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培育抗性品种提供新的途径。 合成生物学与人工进化: 探索合成生物学在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改良微生物菌群方面的潜力。 全球合作与政策导向: 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信息共享以及各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农业政策方面的重要性。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指出提升公众对可持续农业和作物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对于推动相关技术和政策的落地至关重要。 《全球作物保护策略:可持续农业的智慧之光》旨在为所有关注农业未来的人们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它是一份关于如何通过智慧与创新,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农业未来的行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世界农药新进展(四)》中的关于农药毒理学和风险评估的最新进展,让我对农药的安全使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虽然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潜在的毒性也不容忽视。书中详细介绍了最新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例如体外实验、基因毒性检测、神经毒性评估以及内分泌干扰物筛查等,这些研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生殖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都是关乎生命健康的重要指标。书中还对如何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确定暴露途径、评估暴露剂量、量化风险程度以及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这套书让我明白,并非所有农药都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对其毒性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型来预测农药的毒性效应,这能够大大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研究效率。此外,书中还对某些农药可能存在的“隐形杀手”,例如长期低剂量暴露的累积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提醒我们在使用农药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并遵循最严格的安全标准。

评分

这本《世界农药新进展(四)》在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其对策这一部分,让我深思。我们知道,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可能对益虫、授粉昆虫以及其他有益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这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书中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农药对蜜蜂、瓢虫、寄生蜂等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并介绍了如何通过选择低毒、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友好的农药品种,以及优化施药时间、地点和方式,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对这些有益生物的危害。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这是一种“综合作业”的理念。通过合理搭配使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方法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化学农药,可以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益虫和天敌来控制害虫,例如通过释放捕食性昆虫或寄生性昆虫来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种“以虫治虫”或“以菌治虫”的理念,在现代农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书中还对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减轻这些影响的措施,比如使用缓释型农药、开发生物可降解农药等。

评分

《世界农药新进展(四)》中关于农药抗性治理的章节,可谓是“雪中送炭”。抗药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农药应用的一大难题,许多曾经高效的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些病虫害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导致农药抗性产生的原因,包括害虫或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农药的长期滥用、单一作用机制的农药频繁使用等。书中不仅分析了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还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理策略。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轮换用药、复配用药和交替用药的原则,这些都是延缓和克服抗性的重要手段。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了如何科学地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进行组合使用,以避免害虫或病原体同时产生多种抗性。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利用抗性监测技术来指导用药,以及开发新型作用机制农药的重要性。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基因技术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诱导害虫产生致命的基因缺陷,或者通过开发能够抑制害虫抗性基因表达的农药。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抗性治理思路,让我对未来农药应用的持久性充满希望。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世界农药新进展(四)》中关于农药登记和法规的最新动态。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农药的登记和管理变得越来越严格。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农药登记审批、残留限量标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最新法规和政策变化。我了解到,许多国家正在逐步淘汰或限制一些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的农药品种,同时鼓励开发和使用更加安全、环保的新型农药。书中对一些主要的农药管理机构,如美国的EPA、欧盟的EFSA等,在农药审批和监管方面的最新动向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对于农药企业和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进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残留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农药使用更加规范化,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书中介绍了一些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科研人员和监管部门更准确地评估农药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书中还对农药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如何对农药的生态毒性、环境归趋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评分

这本《世界农药新进展(四)》在农药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交叉研究领域,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我一直认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独立的领域,但书中让我看到了农药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交叉和联动。例如,某些农药在一定剂量下,可能表现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或改善品质。反之,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能对某些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书中详细分析了这种“双重”效应产生的机理,以及如何在农药的研发和应用中,充分利用这种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同时改良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和生长特性,将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融合到作物本身的基因组中,这是一种更加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将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复配,以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例如,将杀菌剂与能够增强作物免疫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能够更有效地防治病害。这种跨领域的交叉研究,让我看到了农药科学的广阔前景。

评分

《世界农药新进展(四)》中关于农药在粮食安全和全球贸易中的作用,让我看到了农药的宏观视角。我们都知道,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农药在保障粮食产量、减少粮食损失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中分析了不同地区和国家在农药使用量、结构以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农药贸易的现状和趋势。我了解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而农药作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将更加凸显。然而,与此同时,对农药环境和健康影响的担忧也日益加剧,这使得各国在农药的生产、贸易和使用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书中对国际农药贸易中的壁垒、标准以及潜在的争端进行了分析,这对于理解全球农药市场 dynamics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农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这是一种在复杂权衡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智慧。

评分

《世界农药新进展(四)》在农药使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指导。书中不仅仅关注了农药的研发,更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更科学、更高效地使用农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精准施药技术的章节,这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药施用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书中详细介绍了利用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然后根据监测结果,精确控制施药的时间、剂量和范围。这种精准施药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用量,还能有效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新型施药器械的研究进展,例如那些能够实现超低容量喷雾、定向喷雾的先进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将农药雾滴更均匀地分布在作物上,提高药效,同时减少漂移。此外,书中还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原则、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中毒急救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农药安全标签的解读,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农药标签上的信息,这对于避免误用和滥用农药至关重要。

评分

《世界农药新进展(四)》的第四卷,在化学农药的创新领域同样展现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尽管生物农药和绿色化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化学农药作为重要的植保工具,其研发并未停滞不前。书中关于新型杀虫剂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在克服现有杀虫剂抗药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针对某些害虫对传统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强大抗性的问题,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些作用于全新靶标的新型化合物。书中对这些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通过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特定受体,或阻断其生长发育的关键酶,从而达到高效杀灭害虫的目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新型杀菌剂的章节,尤其是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真菌病害方面。书中介绍了许多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合成、呼吸链或信号传导通路的新型杀菌剂。这些化合物不仅对广谱的真菌病害有效,而且对一些传统药剂难以防治的病原菌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环境友好型除草剂的研究进展,这是一种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同时,能够快速降解,对土壤和水体影响最小的除草剂。书中对这些新型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降解途径以及生态毒理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对化学农药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复配型农药的研究进行了介绍,通过科学合理的复配,能够扩大杀灭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这种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套《世界农药新进展(四)》在农药的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追求高效、环保的农药的同时,成本效益也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能够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书中在介绍各种新型农药时,也兼顾了它们的生产成本、施用成本以及对作物增产和品质提升的经济效益。我了解到,许多新型生物农药虽然初期研发成本较高,但由于其环境友好、残留低等特性,在长期来看,能够减少因农药污染造成的环境治理费用和健康赔偿,同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规模化生产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来降低新型农药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书中对农药的生命周期评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原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使用直至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评估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从而推动农药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农药供应链管理的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物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等方式,来提高农药生产和使用的整体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 Footprint。

评分

这套《世界农药新进展》的第四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农业科技前沿。我一直对农药行业的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餐桌上的安全和全球粮食的供给。翻开这第四卷,我首先被那些关于生物农药的章节所吸引。生物农药,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小众领域的概念,如今似乎已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它们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案例。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微生物农药的部分印象深刻,比如利用特定细菌或真菌来防治病虫害,这不仅环保,而且能有效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抗药性问题。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基因工程在生物农药开发中的作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微生物的产毒能力或提高其在环境中的存活率,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无限可能。此外,关于植物源农药的介绍也同样精彩,许多天然植物提取物被证明具有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更加友好。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植物成分的化学结构、提取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甚至还对一些传统验方的科学原理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农药研发的另一种可能性。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智能农药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这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条件和作物需求精确释放农药的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让我充满了好奇。总而言之,这一卷关于生物农药的篇章,让我对未来绿色农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