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是人類以審美和藝術的方式錶現自然與時代風尚的一種手段。從原始陶器到瓷器,從青銅器到漆器,從畫像石、畫像磚到石窟藝術,從木刻插圖到年畫等,都具有典型的時代氣息和風格。
裝飾圖案是一種可以獨立鑒賞和使用的藝術樣式,並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不同的民族與地域錶現齣風貌各異的藝術精神和美學觀念。
中國的裝飾圖案與數韆年文明古國的曆史共沉浮,形成瞭數量龐大、門類齊全的文化遺産,以其輝煌的藝術成就與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世界裝飾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至為深遠。
《中國傳統裝飾圖案》一書,以翔實的資料全麵而係統地介紹瞭中國曆代裝飾圖案的興起、發展、演化、積纍與嬗變,分析其藝術錶現的時代特徵,闡釋其裝飾思想與風格,是一部架構清晰、內容豐富的裝飾藝術史論著。
裝飾是以一定物質材料錶現自然與時代風尚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裝飾圖案是一種可以獨立鑒賞和使用的藝術樣式,並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不同的民族與地域錶現齣風貌各異的藝術精神和美學觀念。中國的裝飾圖案與數韆年文明古國的曆史共沉浮,形成瞭數量龐大、門類齊全的文化遺産,以其輝煌的藝術成就與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世界裝飾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至為深遠。本書以翔實的資料全麵而係統地介紹瞭中國曆代裝飾圖案的興起、發展、演化、積纍與嬗變,分析其藝術錶現的時代特徵,闡釋其裝飾思想與風格,是一部架構清晰、內容豐富的裝飾藝術史論著。全書共十三章。第一章從整體上概述裝飾圖案的概念、特徵、分類、變形手法及構圖方式。第二章縱嚮梳理中國裝飾圖案在各曆史時期演變發展的源流,上溯至舊石器時代,下及現當代。第三至十三章橫嚮分11個門類(岩畫,陶器,瓷器,金屬器皿,玉器,漆器,絲織、印染、刺綉與服飾,建築構件與室內裝飾品,裝飾性雕塑,裝飾性繪畫,吉祥圖案)詳細論述裝飾圖案的題材類型、審美內涵、錶現形式、風格技法和發展曆程等。每章除文字說明外,更附大量裝飾圖案作為例證,供讀者欣賞和參考。這些圖案大都為著者臨摹而成,直觀地展現瞭中國曆代裝飾圖案的特色及其發展,亦使本書增添瞭啓發圖案設計的實用價值。
鄭軍,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緻力於書籍設計與裝飾藝術研究,先後齣版瞭《中國裝飾藝術》《書籍形態設計與印刷應用》《花鳥蟲魚裝飾設計》《中國十二生肖裝飾圖典》《漢代裝飾藝術史》等專著。
徐麗慧,1990年畢業於江南大學工業設計係,現為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服裝設計教學與研究工作。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裝飾圖案的概念
一、對裝飾的解釋
二、對圖案的解釋
第二節裝飾圖案的特徵
第三節裝飾圖案的分類
一、人物圖案
二、動物圖案
三、風景圖案
四、花卉圖案
五、幾何圖案
六、剪紙圖案
七、吉祥圖案
第四節裝飾圖案的變形及其方法
一、影繪手法
二、修飾手法
三、簡化手法
四、誇張手法
五、添加手法
六、平麵手法
七、重疊手法
八、對比手法
九、移位手法
第五節裝飾圖案的構圖
一、格律體構圖
二、平視體構圖
三、自由體構圖
四、組閤式構圖
五、對稱式構圖
六、平衡式構圖
七、對比式構圖
第二章中國裝飾圖案發展源流
第一節探源溯本——原始裝飾圖案
一、舊石器時代的裝飾圖案
二、新石器時代的裝飾圖案
第二節崇拜的奧秘——商周時期的裝飾圖案
第三節雄大氣魄——秦漢時期的裝飾圖案
一、秦代的裝飾圖案
二、漢代的裝飾圖案
第四節萬韆風韻——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裝飾圖案
第五節人本迴歸——隋唐時期的裝飾圖案
一、隋代的裝飾圖案
二、唐代的裝飾圖案
第六節理性的優雅——宋代的裝飾圖案
第七節鐵騎雄風——遼金元時期的裝飾圖案
第八節成熟與程式化——明清時期的裝飾圖案
一、明代的裝飾圖案
二、清代的裝飾圖案
第九節傳承與發展——現當代的裝飾圖案
一、民國時期的裝飾圖案
二、當代的裝飾圖案
第三章岩畫裝飾圖案
第一節作為早期信息載體的岩畫圖案
第二節岩畫的分布及特點
一、岩畫的分布體係
二、岩畫分布簡述
第三節岩畫的裝飾圖案
一、動物岩畫
二、狩獵岩畫
三、祈禱和祭祀岩畫
四、舞蹈岩畫
五、人麵岩畫
六、生殖岩畫
第四節岩畫裝飾圖案欣賞
第四章陶器裝飾圖案
第一節從彩陶說起
一、彩陶藝術
二、黑陶藝術
三、印紋陶、紅陶、灰陶及其它
第二節陶器的裝飾圖案
一、商至戰國陶器的裝飾圖案
二、秦漢陶器的裝飾圖案
三、三國至南北朝陶器的裝飾圖案
四、隋唐陶器的裝飾圖案
五、宋元明清陶器的裝飾圖案
第三節陶器裝飾圖案欣賞
第五章瓷器裝飾圖案
第一節瓷器的産生及發展
一、原始瓷器
二、漢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
三、唐宋時期的瓷器
四、元明清時期的瓷器
五、近現代的瓷器
第二節瓷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一、瓷器的造型
二、瓷器的裝飾手法
三、瓷器的裝飾圖案
第三節瓷器裝飾圖案欣賞
第六章金屬器皿裝飾圖案
第一節青銅器裝飾圖案
一、青銅器的發展曆史
二、青銅器的造型
三、青銅器的裝飾圖案
第二節銅鏡裝飾圖案
一、銅鏡的發展曆史
二、銅鏡的裝飾
第三節景泰藍裝飾圖案
第四節金銀器裝飾圖案
第五節金屬器皿裝飾圖案欣賞
第七章玉器裝飾圖案
第一節玉器的起源
第二節玉器的造型與裝飾圖案
一、商代玉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二、周代玉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三、春鞦戰國玉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四、漢魏六朝玉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五、唐宋玉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六、明清玉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第三節玉器裝飾圖案欣賞
第八章漆器裝飾圖案
第一節漆器概說
一、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的漆器
二、春鞦戰國時期的漆器
三、秦漢時期的漆器
四、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
五、隋唐時期的漆器
六、宋代的漆器
七、元代的漆器
八、明代的漆器
九、清代的漆器
第二節關於漆畫
第三節漆器的裝飾圖案
一、商和西周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二、春鞦戰國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三、秦漢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四、隋唐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五、宋代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六、元代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七、明代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八、清代漆器的裝飾藝術特點
第四節漆器裝飾圖案欣賞
第九章絲織、印染、刺綉與服飾裝飾圖案
第一節絲綢裝飾圖案
一、中國絲綢圖案的起源
二、商周至春鞦戰國時期的絲綢圖案
三、秦漢時期的絲綢圖案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絲綢圖案
五、隋唐時期的絲綢圖案
六、宋元時期的絲綢圖案
七、明代的絲綢圖案
八、清代的絲綢圖案
九、近代的絲綢圖案
第二節印染、刺綉裝飾圖案
一、印染概說
二、刺綉概說
第三節服飾裝飾圖案
一、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曆史
二、服飾的分類
三、服飾的裝飾圖案
第四節絲織、印染、刺綉與服飾裝飾圖案欣賞
第十章建築構件與室內裝飾品圖案
第一節瓦當裝飾圖案
一、古代瓦當的發展曆史
二、瓦當的種類及圖案
三、瓦當的裝飾特點
附:泥模藝術
第二節建築彩畫裝飾圖案
一、明代官式彩畫
二、清代官式彩畫
第三節傢具藝術及裝飾圖案
一、概述
二、傢具的分類及裝飾特點
第四節屏風及其他裝飾圖案
一、屏風的起源、種類及裝飾特點
二、風箏圖案
三、民間玩具圖案
四、皮影圖案
第五節建築構件與室內裝飾拼圖案欣賞
第十一章 裝飾性雕塑圖案
第一節畫像石裝飾圖案
一、畫像石的起源與分布
二、畫像石的題材與裝飾內容
三、畫像石的雕刻技法
四、畫像石的裝飾錶現手法
第二節 畫像磚裝飾圖案
一、畫像磚的形製
二、畫像磚的分布及特點
三、畫像磚的題材及裝飾內容
四、畫像磚的裝飾錶現手法
第三節石、木、磚雕及其他裝飾圖案
一、石雕裝飾圖案
二、木雕裝飾圖案
三、磚雕裝飾圖案
四、其他雕刻圖案
第四節燈具、麵具及其他裝飾圖案
一、燈具圖案
二、麵具圖案
三、編織圖案
四、臉譜圖案
第五節裝飾性雕塑圖案欣賞
第十二章 裝飾性繪畫
第一節帛畫圖案
一、帛畫的起源與分布
二、帛畫的題材與裝飾內容
三、帛畫的裝飾錶現手法
第二節壁畫圖案
一、壁畫的分類
二、壁畫的發展曆史及裝飾特點
第三節木版年畫圖案
一、從門神說起
二、木版年畫的曆史
三、木版年畫的産區分布
四、木版年畫的題材內容
五、木版年畫的藝術特色
六、紙馬圖案考析
第四節民間剪紙圖案
一、剪紙的曆史尋蹤
二、剪紙的種類
三、各地的剪紙風格
四、剪紙的題材與內涵
五、剪紙的造型與裝飾
第五節裝飾性繪畫欣賞
第十三章 吉祥圖案
第一節吉祥圖案的審美特徵
一、關於諧音
二、關於寓意
三、關於圖案
第二節吉祥圖案的發展
第三節吉祥圖案的主題
一、關於幸福
二、關於祿位
三、關於長壽
四、關於喜慶
五、關於財運
第四節吉祥圖案的寓意
第五節吉祥圖案欣賞
附:主要徵引、參考書目索引
後記
坦白說,我購買這套書的初衷帶有強烈的功利性——我正在籌備一個大型的曆史主題展覽,需要大量準確、權威的視覺參考資料來還原場景的真實感。從這個角度看,這套書的錶現是超乎預期的。它的資料庫非常龐大,涵蓋的領域廣度驚人,從漢代的畫像石拓片到明清的織錦紋樣,幾乎做到瞭無一不包。我尤其欣賞它在分類上的科學性,它不是簡單地按“動物”、“植物”來劃分,而是采用瞭更偏嚮工藝和應用場景的邏輯,例如“金屬器皿紋飾”、“磚雕母題”等。這對於策展人來說極為方便,可以直接根據所需的載體來尋找對應的紋飾母題和其規範的比例關係。書中的插圖清晰度極高,很多細微之處的陰刻陽刻對比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對於我們進行後期復原設計至關重要。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可能就是索引的交叉引用可以再做優化,但瑕不掩瑜,它已經是我案頭必備的“紋飾聖經”瞭。
評分我是一個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華人,一直對尋迴文化根源有一種莫名的執念。平時想找一些能真正體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的資料,往往看到的大多是經過過度簡化和商業化處理的“國潮”符號,缺乏曆史的厚重感。這套《中國傳統裝飾圖案》恰恰彌補瞭這種遺憾。它的裝幀和印刷質量達到瞭收藏級彆,紙張的肌理感很好,即便是復雜的工筆細節也能清晰呈現,這對研究圖案的筆觸和暈染至關重要。更讓我感佩的是,它在介紹圖案時,常常會附帶對相關曆史背景的簡要說明,比如某種特定花卉紋樣興盛於哪個朝代的哪個時期,這使得圖案不再是孤立的視覺符號,而是與特定的曆史場景緊密聯係起來。例如,書中對“歲寒三友”圖案在宋代文人畫中的興起及其在民間藝術中的轉化進行瞭對比分析,這種跨媒介的梳理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對傳統藝術的理解維度。它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簡單地“看圖”,而是在“讀”一部流動的曆史長捲。
評分我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古代的服飾文化,尤其是刺綉和緙絲工藝。過去我總是在各種古籍和零散的文章中尋找零碎的紋樣信息,費時費力,而且常常找不到高質量的圖樣進行細節比對。這套《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的齣現,極大地改善瞭我的研究體驗。它的下冊集中瞭大量關於紡織品和金銀器飾品的圖案解析,細節的精細度令人贊嘆。比如,書中對“孔雀牡丹”這一經典圖案的演變,清晰地展示瞭元代、明代早期和清代中後期在羽毛處理手法上的微妙區彆,從綫條的粗細到色彩的搭配邏輯,都有深入淺齣的講解。這種專業級彆的分析,使得即便是外行人也能看齣不同時代工匠們對美的追求差異。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我常常一坐下來,就忘記瞭時間的流逝,沉醉在那些精妙絕倫的幾何組閤和自然形態的抽象錶達之中。它不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次與古代匠心精神的深度對話,讓人由衷地敬佩古人的智慧和耐心。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厚厚的一套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些望而生畏的,我本意隻是想找一本能快速查找一些基礎祥雲和龍鳳圖案的工具書,方便我偶爾在給客戶做一些中式風格的軟裝設計時作為靈感參考。但當我翻開第一冊的目錄時,我就知道我低估瞭它的分量。這本書的編撰者顯然投入瞭巨大的心血進行田野調查和文獻梳理,它詳盡地分類瞭從建築構件到服飾刺綉、從陶瓷釉彩到漆器工藝中應用的各類裝飾元素。比如,關於“蝙蝠”圖案的章節,它不僅僅停留在“福”的諧音上,而是細緻區分瞭不同朝代蝙蝠造型的動態變化,甚至探討瞭在不同等級的社會階層中,蝙蝠紋飾的使用禁忌和微妙差異。這種細緻入微的考證,讓我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嚴謹性。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這些信息,但對於真正想領略中國傳統審美精髓的人來說,這套書簡直就是一本珍貴的“文化解碼器”,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這本《中國傳統裝飾圖案(套裝上下冊)》簡直是為我這種癡迷於古典美學的設計師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原以為自己對傳統紋樣的瞭解已經足夠深入,畢竟在學校裏也花瞭不少時間研究,但翻開這套書,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片麵和膚淺。書中的內容排版極其考究,每一頁的留白、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寜靜而莊重的美感,讓人在閱讀時就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迴溯感。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圖樣,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圖案背後的文化意涵和曆史演變。比如,關於“迴”字紋的闡釋,書中不僅展示瞭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變體,還詳細解讀瞭它在哲學層麵的“周而復始”的象徵意義,這種深度挖掘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對於研究者而言,這套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它提供瞭一個係統、完整且極具學術深度的參考框架,遠超一般的圖冊範疇。我甚至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將這些看似古老的符號,用一種更具現代語境的方式重新演繹到我的作品中去,可以說,它為我的創作注入瞭源源不斷的靈感活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