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逊慧眼独具、冒险犯难从硝烟弥漫的中国抗日战场带回美国的这批珍贵史料,多为油印甚至手写,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一级藏品,连拥有卡尔逊大宗私人档案的直系后人也未所闻,无法得到。其中如油印的《抗敌报》、《战动通讯》等,连编录6000种抗战时期报刊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期刊》也未见未著录。其他也多为比较罕见的能够直接反映那一时段中共及其领导下敌后抗战的原生态文献,弥足珍贵。我们在项目论证时曾向延安抗大纪念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部分“卡尔逊抗战史料”内容相关单位征询过,无不渴望收藏这批极其稀见珍贵的抗战史料的高仿真出版物。因知本书的编纂出版,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盛大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抗战史的学术研究,对于全面抢救和保护抗战史料,更加实证性全方位地彰显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历史地位和光辉业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本书的主体是一本16开的裸脊线装大型画册,辅体是一套装在纸夹内的、依实物原貌(包括载体形式和尺幅、色彩) 在宣纸上仿真复制的历史文献,共九件。主体、辅体放在一个纸版书套内。
为体现卡尔逊抗战史料的文献价值并方便研究利用,本书对所收史料基本上按原件影印,其中部分已有较多整理稿或印刷品传世者,酌情采用缩图、叠放等形式,以省篇幅。其编排方式是根据卡尔逊的著述、报告、书信,及陪同考察的周立波、刘白羽、金肇野等人的回忆,逐件对照资料名称与内容,作出对卡尔逊获取这些资料的时间地点等相关情况的初步判断,再依此分项排版并作简明介绍。
《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是抗日战争初期(1937—1938)首位深入敌后战场考察的西方军事观察家,也是首位访问延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埃文思·福·卡尔逊,在历时十八月、行程八千里的考察途中,所搜集的许多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形成的、从多个方面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战历史功绩的文献资料。这批文献资料,一直以“卡尔逊抗战史料”为题,完好地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该史料的复制出版权被授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并入选2015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扶持基金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出版项目。
该书稿紧紧围绕抗战初期首位深入中国敌后战场考察的美国军事观察家卡尔逊在延安、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等北方抗日根据地所搜集的珍贵抗战史料,突出展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英雄业绩与历史贡献,有力地佐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卡尔逊抗战史料总计100件/种,其中32开小册子、订书件形式的有40件,告示、传单、图表等形式的有60件。其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两个层次:首先,多方面反映中国共产党所实行的动员全民族参加的全面抗战路线,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和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史料。其次,多方面反映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旗帜、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史料。以上两部分宣传贯彻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彰显中流砥柱的主题,占比约92%—93%以上,另外尚有具有佐证中共致力国共合作、维护团结意义的史料。
全书史料丰富、编排精心,脉络清晰,选图恰当。今年正值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纪念,卡尔逊抗战史料的应时出版,对于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史实和真理,对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各类场馆及相关纪念活动的宣传与展示,使之发挥理想教育、信仰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作用。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系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部门,又是市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主要职责有研究上海市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撰写上海党史专著,编辑出版党史报刊和重要书籍,综合研究上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征集、整理编撰上海地方的重要党史资料;收集、整理重要口述历史资料、重要党史人物回忆录;搜集、整理和研究其他有关党史信息资料。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上海现代史资料的征集、出版、研究工作;根据市政协全会和常委会会议的精神,组织委员开展政协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工作;加强同各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联系、联络。自1959年12月以来,已征集文史资料6000余万字,出版《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30辑,出版专题图书50册,共出版文字4000余万字。
001 前 言
003 卡尔逊史料与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苏智良
001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035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050 到敌人后方去
080 我们万众一心
119 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121 黄河之滨,集结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131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37 敌后统一战线组织的光辉范例
198 看到了很多战利品
211 用八路军的伦理哲学整军经武
247 在太行山上
280 孔夫子故乡的战斗
308 游击队夜袭张八岭
卡尔逊史料与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苏智良
埃文思·福代斯·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1896-1947),美国海军陆战队军
官,一生曾多次来到中国。最耀眼的是 1937 年夏季,在中国人民奋起全面抗战的重要历
史时刻,卡尔逊肩负着罗斯福总统赋予的特殊使命,第三次启程来华,从淞沪战场开始,
启动了他对中国正面、敌后两个抗日战场的深入考察。期间,曾两度不畏艰险、长途跋
涉,在八路军的护送下,多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足迹遍及延安和晋察冀、晋西北、晋
冀豫、山东等北方所有的抗日根据地,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军队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而成为第一个深入敌后战场考察的西方军事观察家,也是第一个访问延安的美国官员。
他从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
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正如其老朋友斯诺所说:“1938 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
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
卡尔逊是一个相当珍视文献搜集与收藏的人。长期从事远东军事观察与分析的驻华
海军武官的身份,使他具备了这一职业素养。在考察与访问中,卡尔逊搜集了一批在今
天看来是极为珍稀的抗战史料,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带东亚图书馆收藏。总计约100件,
包括各种文件、告示、讲义、表册、报纸、标语等,其中油印和手写件占 90% 以上,有
些告示上的红色印章清晰可辨,十分珍贵。201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这批以“卡尔逊抗战史料”通称的历史文献得以数字资料形式原
貌回归,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卡尔逊抗战史料的内容很丰富,不仅为抗战研究提供了鲜活详实的注解与佐证,还
从多个方面凸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有力
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以往人们提起八路军,脑海里总会
浮现小米加步枪的形象,但卡尔逊抗战史料再一次证明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共产党拥
有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组织健全的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军政大学、学兵队在打造优
势部队力量、打下扎实理论及战术基础上不遗余力,让后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培养青
年干部时所倾注的大量心力。在创建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的方针,开辟和发展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过程中,更是高屋建
瓴,有勇有谋,气魄非凡。下面仅就其中若干方面的资料作一简述。
《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之门。卡尔逊先生用他非凡的史料搜集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抗战时期。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的描写。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抗战的功劳归于少数英雄人物,但卡尔逊先生的史料却告诉我们,这场伟大的胜利,离不开亿万普通中国人民的默默付出和顽强抵抗。从支援前线到秘密传递情报,从组织生产到坚守家园,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都汇聚成了抵抗侵略的磅礴力量。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儿童在抗战时期的经历的记录所打动,那些稚嫩的面孔,在战争的阴影下,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勇气和坚韧。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不仅仅是冰冷的记录,更是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那些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那些微小的闪光点,构成了历史最动人的篇章。
评分《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我从这本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以一种极其震撼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华民族所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心向背”的分析,卡尔逊先生通过大量的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如何从最初的迷茫和恐惧,逐渐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最终成为了抵抗侵略的坚实后盾。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的内容,这些力量虽然在正规战中可能不那么显眼,但它们在牵制敌人、保护人民、传递信息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卡尔逊先生的史料,让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复杂性,它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无数个环节、无数个个体共同努力的结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流砥柱”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更是指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指那些在思想上、精神上坚持抗战的知识分子,指那些在各个领域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的仁人志士。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为我这颗渴望了解抗战历史的“干旱土壤”注入了一股甘霖。我一直对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充斥着太多的普及读物,或者过于宏大的叙事,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直到我翻开《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我才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鲜活与厚重。这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卡尔逊先生那独特的视角,那些珍贵的史料,将一段段尘封的往事重新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听到炮火的轰鸣,感受到战士们在硝烟弥漫中的坚毅眼神,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泥土和血腥味。卡尔逊先生的记述,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对细节的捕捉。他描绘的那些普通士兵,他们的日常,他们的恐惧,他们的信念,都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后勤保障的描写所震撼,那些在黑暗中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他们的辛劳和牺牲,往往被宏大的战役所掩盖,但卡尔逊先生却给了他们应有的关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更在于它以一种极其动人的方式,让我们这些后辈能够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奋斗与牺牲。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每一次对话都让我对“中流砥柱”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那些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先辈们肃然起敬。
评分我一直对军事史颇感兴趣,但很多军事著作往往过于侧重于战术和装备的分析,而忽略了战争背后的人文关怀。《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卡尔逊先生的史料,除了严谨的军事数据和战略分析,更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我能感受到他对于每一个普通士兵的尊重,对于每一个牺牲生命的哀悼,对于每一个幸存者的关怀。书中关于战俘待遇、伤员救治、甚至是家书传递等细节的描写,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历史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怀的记录者。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国民政府在艰难时期如何维持国家运转的描述,从经济、政治到外交,卡尔逊先生都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史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领导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他们的艰难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全民族意志的体现,是国家机器在极端压力下的综合运转。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去理解那段艰难而光荣的历史。
评分我最近在读《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卡尔逊先生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不仅仅是在叙述事实,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精神。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场景中,去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去体会他们的坚韧与牺牲。书中那些关于前线生活的细节描写,简直太生动了,从艰苦的物质条件到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卡尔逊先生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药品和医疗物资的章节,那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医护人员如何竭尽全力救治伤员的场景,让我感动不已。我还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情报工作的描述,那些在暗中进行着生死较量的侦探和间谍,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卡尔逊先生的史料,就像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抗战中国。我发现,很多我之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都是无数人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也让我对那些为和平付出一切的英雄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卡尔逊先生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没有掩盖历史的伤痛,而是以一种近乎赤裸的方式,将那段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战地记者和文化界人士在抗战中的作用的描述。卡尔逊先生的史料,让我们看到了文字和思想的力量,它们是如何在战争时期,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成为抵抗侵略的重要武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进步文学作品的分析,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战争的现实,更传递了民族精神和抗战的决心。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抗战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胜利。卡尔逊先生的史料,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评分我购买《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觉得它可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视角的史料。但事实证明,我的期待远远被低估了。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不仅量大,而且质高,其严谨的考证和独特的视角,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抗战中的贡献的描写所吸引。卡尔逊先生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区域的抗战历史,而是将视角拓展到全国范围,展现了各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壮丽画卷。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西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人民抗击侵略者的章节,这些地区往往被主流叙事所忽略,但卡尔逊先生却通过翔实的史料,展现了他们为国家民族所做的巨大贡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必然结果。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抗战历史图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中华民族。
评分这套书的到来,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研究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历史研究就是那些枯燥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探讨,但《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卡尔逊先生的史料收集之广泛,考证之严谨,让我叹为观止。他不仅仅是简单的搬运工,更是历史的侦探,层层剥茧,将那些被岁月尘埃掩埋的真相一点点挖掘出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同角度、不同来源史料的交叉印证,这使得他的结论具有极高的可信度。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身处历史的现场,跟随卡尔逊先生的脚步,去感受、去分析、去判断。那些信件、日记、官方报告,在卡尔逊先生的笔下,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载体。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战役的细节还原,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微小环节,在卡尔逊先生的详尽记录下,却成为了理解整个战役走向的关键。他对于战略战术的分析,更是深入浅出,即使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也能清晰地理解其中的逻辑和精妙之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抗战史料集,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严谨历史研究的教科书,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辨别信息,如何去构建论证,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路径。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中,它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想象。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描绘。我被书中那些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希望的人物所深深打动。卡尔逊先生的记述,避免了脸谱化的英雄形象,而是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普通家庭在战乱中的生活写照,那些在炮火纷飞中依然努力维系家庭、保护孩子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母性的光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更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重组,是无数个生命在苦难中的挣扎与坚守。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细腻的视角,去理解抗战的真实面貌,去感受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伟大。
评分《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这本书,是一次关于历史细节的深度挖掘,也是一次关于民族精神的深刻解读。卡尔逊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史料搜集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抗战全景。我最欣赏的部分是书中关于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的章节。卡尔逊先生的史料,让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在百废待兴之际,是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一点点重建家园,发展经济,为国家的现代化打下基础。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描写,这些往往是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卡尔逊先生却给予了它们足够的关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抗战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卡尔逊先生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视角,去理解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去感悟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