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章秋农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41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05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5
字数:3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研究《周易》占筮方面的专门著作,既适合专业研究者,也适合一般读者对《周易》占筮方面的浓厚兴趣。

内容简介

  

  《周易占筮学——读筮占技术研究》是作者多年的易学研究成果,是在作者多年讲授《周易》经典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与其他相关图书相比,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该书为当代人撰写的第一部周易占筮学方面的著作。它从科学的角度,对占筮行为的本质做了理论上的探讨,系统阐述了古代的占筮技术,并申以己意,一扫古代占筮学中常有的谶纬迷信陋习,将其中所含的咨询文化的性质展现于读者面前。二是本书融学术性、趣味性于一炉,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书中列举实例,风趣地解说了《周易》中所蕴含的咨询文化因素,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三是该书破除了人们对于《周易》的神秘,以一系列较为客观的评述,将一向被认为玄之又玄的《易》象进行了通俗、生动的阐述生发。阅读该书,读者会发现,此书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和个性色彩。

作者简介

  章秋农,年八十,一名章祖安,陆维钊先生弟子,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受业于陆维钊、夏承焘、王焕镳、胡士莹、姜亮夫、任铭善、蒋礼鸿、徐朔方等宗师,尤与陆维钊、王焕镳、姜亮夫、夏承焘诸先生亲善,耳提面命,教诲独多,奠定了扎实全面的国学研究功底。1961年,调入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陆先生助教,开始陆续撰写学术论文,刊发于《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语言》等刊物,研究范围涉及文、史、哲、艺术等各领域,尤于《易》学领悟精深,并曾受姜亮夫先生邀请,屡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生班及“先秦古籍讲习班”主讲《周易》。1963年后,作为书法教研组成员之一,参与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历届书法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工作。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翌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和硕士点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同年起任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议专家。2009年,任中国美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先后担任杭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文化书院杭州分院导师,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西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修订版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国文化的象征 1

二、空框结构与借尸还魂 5

三、卜筮与人之自我异化 19

四、命运与自由意志 24

第二章 《周易》名义释 39

一、释“易” 40

二、“易”取象于物 41

三、“易”诂举例 44

四、“易”之三义辨析 47

第三章 读《易》技术述 57

一、经与传 58

二、经部的结构 60

三、《易传》各篇简介 80

四、《易经》断占术语解 116

第四章 《易》象(上) 127

第五章 《易》象(下) 167

一、“往来”说 169

二、“变自乾、坤”说 172

三、“反对”说 174

四、“旁通”说 176

五、卦变总说 178

第六章 关于“卦气”“纳甲”诸说 189

一、“卦气”说 189

二、“纳甲”说 199

三、“爻辰”说 207

四、关于八卦方位 214

第七章 《易》筮 227

一、卜与筮 228

二、《易》筮 234

第八章 《易》占 261

一、所谓“数往知来” 261

二、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释例 272

三、王弼《周易注》释例 280

四、程颐《周易程氏传》释例 287

五、杨万里《诚斋易传》释例 296

六、综合占法释例 305

第九章 亢卑斋实占例选 323

附录 《周易》古经白文 355

初版后记 413

精彩书摘

第七章 《易》筮

筮是占卜之一种。

《尔雅》:“占者,视兆以知吉凶也。” 这里的“兆”是指灼龟后出现的兆象,但实际上也包括了如天象、物象等所谓“前兆迷信”之兆,即某种人间灾祸或吉祥的预兆。故《方言》曰:“占,伺视也……凡相候谓之占。” 候者,即伺候兆之出现而视之。

卜,灼剥龟也。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见《说文》)。这由来于古人欲预知后事之吉凶,多灼龟以取兆。后引申凡欲预知后事之行为,或以己意预测后事,亦曰卜,如现代汉语中尚有“生死未卜”“前途未卜”一类话。

“占卜”者,实是通过某种工具或某种形式取“兆”、视“兆”而预测吉凶的行为的总称。古人视龟兆而预测吉凶的行为称占卜,现代寺庙中仍风行的求签以测吉凶的行为,亦可称占卜。

筮,是占卜法之一,向来专指以《周易》来占卜的方法。故本章以“《易》筮”命名。

一、卜与筮

占卜之事,在我国起源很早,但究竟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于省吾先生在《〈周易尚氏学〉序言》中说:

《易》卦起源于原始宗教中巫术占验方法之一的“八索之占”。古也称绳为索,“八索”即八条绳子。金川彝族所保持的原始式八索之占,系用牛毛绳八条,掷诸地上以占吉凶。《易`系辞》称“庖牺氏(即伏羲氏)始作八卦”,乃指八索之占言之。“八索”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八索之占”是八卦的前身,八卦是“八索之占”的继续和发展。近年来的学者们,都说八卦与伏羲氏完全无涉,这就未免“数典忘祖”,截断了《易》卦的来源。

按于说,则秦汉以来的传说,每每将《易》的卦画归之于伏羲,似乎不为无据。又后出现的所谓“三《易》”之二的《连山》《归藏》,竟托始于伏羲和黄帝(有的则说是夏、殷之《易》,即“夏曰《连山》,殷曰《归藏》”),传说无征,信从者不多。

唯近数十年来,殷墟甲骨的大量发现,而后言占卜者乃得最早之实物证明。说到占卜的起源,虽仍未能穷究本始,然殷代占卜状况却是清楚可知了,而《周易》好多问题亦顺此而得到解决。

甲骨的占卜盛于殷商时代,而不一定始于殷商。从甲骨文刻画的精致,字形的俊美,直到现代,书法家对其崇拜与欣赏的感情仍然有增无减。由其成熟与熟练的程度观察,可以推知前此或有较为粗糙而丑陋的形式以为过渡,想来是合乎情理的。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以为:“《史记`殷本纪》载成汤以来以至于帝辛,传世三十,今见于卜辞二十有三。” 现存甲骨卜辞均为盘庚迁亳后至武乙徙河北时所作。盘庚距今年代几何,无法确数,因为司马迁记周宣王以前事,只纪世代而并无系年,盖约当公元前千数百年之时。其时之占卜法,《殷墟书契考释》从实物上观察,为说如下:

卜以龟,亦以兽骨。龟用腹甲而弃其背甲(背甲厚,不易作兆,且甲面不平,故用腹甲)。……兽骨什九,龟甲什一而已。其卜法,则削治甲骨甚平滑,于此或凿焉,或钻焉,或既钻更凿焉。龟皆凿,骨则钻者什一二,凿者什八九,既钻而又凿者二十之一耳。此即《诗》与《礼》所谓“契”也。……既契,乃灼于契处以致坼。灼于里则坼见于表,先为直坼而后出歧坼,此即所谓兆矣。

从上可知,商代的占卜法,或凿或钻,而契后又用灼以求兆。《殷虚书契考释》又曰:

不契而灼则不能得坼。既契则骨与甲薄矣,其契处刃斜入,外博而内狭,形为椭圆,则尤薄处为长形。灼于其上,斯沿长形而为直坼,由直坼而出歧兆矣。于以观吉凶,并刻辞于兆侧,以记卜事焉。

说明甲骨卜辞是其时每次占卜之事的记录 。但我们看甲骨卜辞,实只是所卜之事或验,其视兆而占吉凶之辞根本没有。如“庚寅卜在榖,贞,王田,往来亡(无)灾” ,是记庚寅之日问王田猎,结果是往来无灾。但我们并不知这个结果如何由兆而得出。我们既不知怎么样的兆、占为凶;也不知怎么样的兆、占为吉。视兆而占,不要说没有标准答案,即令见仁见智的方法都寻不出。但当时的专家如太卜,肯定有他自己的兆象分类法,如《周礼`春官宗伯`太卜》:“太卜掌三兆之法……其经之兆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他自能“破译”出出现的兆,从而占之。但实在有点像占梦,除非梦中的象与现实的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或者人为地规定对应关系,那么,可以对号入座,否则就可乱说一通。前章曾举过卫侯占梦而被欺骗之事,即可说明。我们可以想象视甲骨之兆是一件极繁难与极容易并在一起的技术。我们现在看到甲骨上的兆,几乎寻绎不出兆与辞之间的联系,简直可说是无从识得。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当时于兆也一定有占(占指作出解释)。但解释之辞较多,如全刻在上面,岂不麻烦之至?故而所占之辞终不可见于甲骨。但有占之事实,则可以从《左传》上找到例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懿氏卜妻陈公子敬仲,懿氏之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襄公十年》记郑皇耳帅师侵卫,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哀公九年》记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沉阳(杜预注:火阳,得水故沉),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余永梁以为,这种繇辞视兆而作,出于临时发挥,其后之占辞亦是新造。当然亦可沿用旧辞,如有从前相同的兆辞所发生的事与占辞,则沿用其旧。如前无此兆,则需新造。按余氏此说,则兆辞实与占辞合并而均成为占辞。

兆象是这样的繁难而不易辨识,灼龟又是如此的复杂,筮法就继起而代替了这繁难、复杂的过程。卦数有一定,卦爻之下又系以有定之辞,筮时遇得何卦何爻,即可依卦象、卦爻辞引伸推论。故六十四卦好比龟卜的兆象,卦爻辞好比龟卜之颂,也即上引《左传》“姜氏问繇”之“繇”再加上筮者之解,就可完成占筮的全过程。这比龟卜的辨别兆象,实在简易多矣。

余永梁谓筮法是从卜法蜕化而来,并列举卜辞与卦爻辞句法和成语的比较以证。此说大有意味,给笔者很大的启发 。如卜辞“戊寅子卜有它;戊寅卜亡(无)它”,《周易》有“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这是从句法上看其类同。断占术语方面,相似处极多。如:

卜辞:利、不利。

《周易》:利、无不利、无攸利。

卜辞:吉、大吉、弘吉。

《周易》:吉、大吉(元吉)。

卜辞:得、亡得。

《周易》:有得、无得。

卜辞:若、弗若。

《周易》:若、如、不如。

……

只是商似乎没有八卦,八卦可能是周民族所创。从文字上论,甲骨上没有“卦”字、“筮”字、“蓍”字。“卦”字从圭、卜,明明是有了“卜”字,才有后起的“卦”字。《商书》也只有“卜”而无“筮”,一直到《君奭》篇,才有“若卜筮,罔不是孚”之句。

周文化较商为低,则是好多历史学家都承认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易经》是周文化吸收商文化并受到商文化改造的产物,而周文王是亲与其事的主角。《系辞传》说的“《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以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文王拘而演《周易》”之类的记载,的确是有案可查的。即从卜辞与筮辞的异同上,也可察见其迹象。

《史记`周本纪》载:

崇侯虎谮西伯(文王)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司马迁这个“谮”是只能释为“诉”,而不能以“加诬曰谮”来解释的。崇侯虎以其特有的敏感觉得西伯是个危险人物,西伯当时羽毛未丰,故纣王听崇侯虎之言即轻而易举地将其作为人质软禁起来。

据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想:周文王怀有原属周文化的《周易》,其时或只具六十四卦,或六十四卦之外,只有很简单的几句筮辞。被囚禁于殷地之后,反而趁此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吸收殷文化,且以殷文化来充实与改造《周易》,从而基本完成了合殷、周二种文化于一炉的《周易》筮辞。后来周臣闳夭用美人计使西伯获释,也即《史记`周本纪》所载:

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

纣之智与力也是超群的,只是骄与欲,令其智昏,而“谮西伯者,崇侯虎也”之语,更使人联想到鸿门宴之前项羽对沛公的言语:“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纣放西伯,又授兵权,真可谓放虎归山,而又为虎添翼。西伯在不声不响中还带回了囚禁时完成的宝典——《周易》。从《周本纪》所载:西伯“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认“西伯盖受命之君”,都足资证明文王之有勃勃雄心而又工于心计也。《周易》开篇《乾》卦筮辞所塑造的形象,正是据其切身体验而写出,是以他自己为模特儿的。他在不声不响之中,已与原来帝纣之诸侯挂上了钩。待武王一旦举事,回戈相向,武王即“飞龙在天”,完成了文王的未竟之业。

出于对商文化的崇拜,加上原商民及其后裔对传统的留恋,周灭商后,有一段卜与筮并存的时期,不但并存,而且同时并用,这在古书中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此不赘述。然龟卜终因其卜法繁难,刻辞不易,甲骨难得而逐渐淘汰;筮虽后起,却以其简易化、标准化而赢得广大群众,最终取代了甲骨卜法的地位。

二、《易》筮

《说文》:“筮,《易》卦用蓍也。”段注:“《曲礼》曰:‘龟为卜,策为筮。’策者,蓍也。《周礼`筮人》注云:‘问蓍曰筮,其占《易》。’……从竹者,蓍如筭也,筭以竹为之;从巫者,事近于巫也。九筮之名:巫更、巫咸、巫式、巫目、巫易、巫比、巫祠、巫参、巫环。字皆作巫。”巫掌筮,故九筮之名皆冠“巫”字。孙诒让《周礼正义》引宋代刘敞、薛季宣等人之说,谓“巫更”以下皆古之精于筮者九人之名 。盖《易》筮之专家也。

高亨曰:“考筮之工具,最初当用竹……盖古之筮用竹,巫掌之,故‘筮’从竹、从巫。可见最初之筮,当用竹而非用蓍。” 笔者是特别的赞成。但高氏又曰:

其后分用蓍草……《说文》:“蓍,蒿属,生十岁百茎,《易》以为数。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从草,耆声。”

这节文字不大好懂。九尺、七尺云者,是指长成的长度呢,还是蓍的品种呢?想来当是指长度,即天子用的当生长至九尺之长度,说明蓍草是可以长得很长的一种草。但既能长到九尺或更长,则三尺时必很嫩,一干就软得了不得,是不能用的。

而《易纬`乾坤凿度`乾凿度》则记载说:

圣人设卦,以用蓍生,圣人度以虚实,英草与天齐休。《万形经》曰:“蓍生地于殷(殷中土也)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轩辕本经》曰:“紫蓍之下,五龙十朋伏隐。天生灵菥,圣人采之,而用四十九,运天地之数,万源由也。”

自从看了《说文》和纬书的文字后,把我吓坏了,哪儿还敢去弄这奇异的神草!所以说来惭愧,我现在连《易》筮的专门工具——蓍草究竟是木本或草本都搞不清,也识不得。我为什么特别赞成高亨先生“古之筮用竹”的说法呢?因为我想当然地一直用四十九根小竹条占筮的。若按植物学上说的“蓍,菊科,多年生草本”,那么用这草的茎老是在手上“挂”“揲”“扐”,姑且不说是多么的不方便,它也吃不消;而最主要的,恐怕它并不是古书上所说的灵草呢。用竹则不但有“从竹”的根据,还有《楚辞`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一句之王逸注文可为旁证:“藑茅,灵草也。筳,小折竹也。楚人名结草折竹以卜曰篿。”

《易》筮之法,肯定由简而繁,而更趋神秘。其后,随着《易》筮拥有之群众增加,为便于掌握而使之通俗化、普遍化,则又由繁趋简。但简不废繁,因繁容易显示出郑重性、神秘性,故其最后,乃繁简并存。

(一)《系辞传》所载古筮法

《周易》最古之筮法,已无可考。《系辞传》所载筮法为保留古代筮法专门技术的唯一珍贵文献,从而为历代《易》学者所遵循,并视为最正规之筮法。

《系辞传上》: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衍”者,演也。筮为推演天地之数而得,故称“大衍”。而这“大衍之数”为什么是五十?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周易正义》引马融之说:“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 依马说,即“五十”由以下数相加而得:

1(太极)+2(两仪)+2(日月)+4(四时)+5(五行)+12(十二月)+24(二十四节气)= 50

此外,《汉书`律历志》、京房、荀爽、崔憬、姚信、朱熹均各有说,读者可自去查阅《周易集解》《周易正义》《周易本义》等书,此不具论。不过各家共同的特点是想尽办法凑成“五十”而已。今人金景芳先生由《系辞传》“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以为大衍之数实为五十有五,今本的大衍之数五十,当是传写脱“有五”二字 。按金说卓然杰出,确然可信,于理于文全无扞格,则诸旧说不攻自破,无用赘言矣。天数五者,即天数五个奇:一、三、五、七、九,其和二十五。地数五者,即地数五个偶:二、四、六、八、十,其和三十。二十五加三十,等于五十五,故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亦即大衍之数也。

“易”者,象也。我以为亦可言:“易”者,数也。以现象言,则为象;若以本质言,则为数。象实生于数。数之大别有三:一为天之数,一为地之数,一为人之数。为便于思考,我把天之数理解为时间之数,以象言,天行、天运,时间之象也;把地之数理解为空间之数,以象言,地位、地方、地盘,空间之象也。人之数,即为当事人与时间之数、空间之数发生特定关系之部分,此亦一数也;以象言,则为人与天数、地数发生关系时所生之种种现象。举一简单例子:冬天某月某日,某人于某处淋雨一小时,第二天起,某人即感冒发烧在家卧床休息,三天后痊愈。此即三数结合而生之象,故言象生于数。而人无时无地不与天数、地数有关,岂不大伤脑筋?答曰:非也。人与天数、地数之关系,固有一般的关系和特殊的关系两种,即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别。人所关心者为特殊之关系;至于一般之关系,全在意料之中,是无须关心的。但特殊与一般亦相对而言,如一人在家正常生活,与天地之数关系一般;明天外出旅行,稍稍特殊矣。然正常之旅行,其关系仍可称一般;如车船出事故,则为特殊矣。车船出事故,同乘者无恙而己独伤,或同乘者皆亡而己独存,则更特殊矣。然细细思之,无不是天数、地数、人数三数结合之产物,所以我国谓事之必然发生不可避免者曰“天数”或“气数”。“天数”者非仅天之数,实包三数言之,即自然之数或必然之数的代称,“气数”亦然。

笔者正是以三数结合的观点来理解《易》筮的。人之参与“筮”,即是以数来推知即将发生之特殊关系;或已经发生特殊关系,而以数来推求解决之方法。以数推演而得象,这个象即是一种“启示”,或能触发人之智慧,采取应变行动。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只是一个象征之数(不管是“五十五”或“五十”,与筮得的结果无关,因为反正只用四十九),“其用四十有九”,则是由筮法决定非此数不可的。

至于减去六根的理由则可用姚信、董遇的话来解释:“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 下面解释《系辞传》从“其用四十有九”(即用四十九根小竹条,称四十九策)到“十有八变而成卦”的全过程。

一变 以四十九策演之如下:

一演 将四十九策任意分为两部分,这就是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

二演 于此一部分,在其中取出一策,这就是所谓“挂一以象三”也。

三演 挂一以后所余之策,以每四策为一组数之,这就是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也。但不能将策数尽。

四演 数至最后,或余一策,或余二策,或余三策,或余四策,取而夹之指间,这就是所谓“归奇于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

Best!

评分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好

评分

学习一下。希望能有用处。

评分

基本上看完了,感觉是一本比较综合的图书,涉及的内容较多,给读者的启发颇多。

评分

京东买书就是方便

评分

有独立塑封包装,书籍崭新干净,是正版,物流很快。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周易占筮学(修订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