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与技术(颜世敢)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颜世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颜世敢 编
图书标签:
  • 免疫学
  • 医学
  • 生物学
  • 免疫学原理
  • 免疫学技术
  • 颜世敢
  • 教材
  • 高等教育
  • 医学教材
  • 生物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1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92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9
字数: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免疫学原理和免疫学技术两部分。免疫学原理部分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层次,系统介绍了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理论,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机制,是免疫学技术及应用的理论基础;免疫学技术部分重点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免疫制备技术和免疫防治技术,系统介绍了各种免疫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本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学习者能利用掌握的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解决生命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是针对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应用型大学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而编写的免疫学教材,也可作为农学、医学、师范类高校的生物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免疫学教材以及相关研究、临床检验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颜世敢,齐鲁工业大学,教授,主编从事免疫学研究二十年,创建了微生物与免疫研究所并任所长。目前担任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教学。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奖2项,局级科技奖3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出版著作1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

目录

绪论1
第一篇免疫学原理——免疫系统 / 7
第一章免疫器官8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8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12
第二章免疫细胞21
第一节适应性免疫细胞22
第二节固有免疫细胞31
第三节抗原提呈细胞43
第三章免疫分子46
第一节抗原46
第二节抗体52
第三节补体69
第四节细胞因子76
第五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81
第六节白细胞分化抗原87
第七节黏附分子90
第二篇免疫学原理——免疫应答 / 96
第四章固有免疫应答98
第一节固有免疫系统98
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机理100
第三节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104
第五章适应性免疫应答106
第一节抗原的加工与提呈106
第二节细胞免疫应答110
第三节体液免疫应答117
第六章免疫调节125
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125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26
第三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31
第四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33
第七章抗感染免疫135
第一节抗细菌感染免疫135
第二节抗病毒感染免疫137
第三节黏膜免疫应答142
第三篇免疫学技术——免疫检测技术 / 153
第八章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154
第一节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154
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55
第三节体外抗原抗体检测技术156
第九章经典免疫检测技术157
第一节凝集反应157
第二节沉淀反应158
第十章免疫标记技术161
第一节酶免疫分析法161
第二节免疫荧光技术165
第三节放射免疫测定技术169
第四节化学发光免疫技术169
第五节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171
第六节免疫印迹172
第十一章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174
第一节免疫细胞的分离174
第二节免疫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测定177
第三节T细胞的功能测定177
第四节B细胞的功能测定182
第五节NK细胞的功能测定183
第六节吞噬细胞的功能测定184
第十二章细胞因子的检测187
第四篇免疫学技术——免疫制备技术 / 189
第十三章抗原制备技术190
第一节细菌性抗原的制备191
第二节病毒性抗原的制备193
第三节天然蛋白质抗原的制备197
第四节重组蛋白抗原的制备200
第五节半抗原-载体的制备203
第六节多糖抗原的制备204
第七节抗原的浓缩技术209
第八节抗原的鉴定技术211
第九节抗原的保存212
第十四章疫苗制备213
第一节疫苗制备基本知识213
第二节冻干活疫苗的制备217
第三节灭活疫苗的制备218
第四节类毒素的制备219
第五节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220
第六节核酸疫苗的制备221
第十五章抗体制备225
第一节多克隆抗体制备225
第二节卵黄抗体制备227
第三节单克隆抗体制备230
第十六章干扰素制备236
第一节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236
第二节基因工程制备干扰素237
第三节IFN的检定238
第五篇免疫学技术——免疫防治技术 / 240
第十七章免疫预防技术241
第一节疫苗241
第二节人工被动免疫246
第三节免疫程序247
第四节免疫监测248
第五节免疫副反应249
第十八章免疫治疗技术252
第一节分子免疫治疗252
第二节细胞免疫治疗255
第三节基因免疫治疗257
第四节免疫增强剂258
第五节免疫抑制剂260
英文名词缩略语简表263
参考文献269

前言/序言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科,从萌芽到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数百年的历程。免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二十世纪。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免疫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支柱学科,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对生物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基于上述原因,除医学类高等院校外,普通理工科高等院校及应用型大学的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相继开设了免疫学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的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我们在免疫学教学中发现,适合理工科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免疫学教材很少,多数理工科高校只能采用医学类免疫学教材。医学类免疫学教材重原理、重理论、内容深、难、多。而理工科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学生的免疫学基础较薄弱,学生学习免疫学技术及应用部分的愿望更强烈。所以基于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应用型大学的生物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多年免疫学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集合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专门从事免疫学教学和研究的一线教师,编写了这本免疫学教材,填补理工科高校和应用型大学缺乏适合的免疫学教材的空白。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免疫学原理和免疫学技术两部分。免疫学原理部分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层面,系统介绍了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理论,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机制,是免疫学技术及应用的理论基础;免疫学技术部分重点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免疫制备技术和免疫防治技术,系统介绍了各种免疫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学习者能利用掌握的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解决生命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具备以下鲜明特色:(1)全面性,即知识结构完整,既包括免疫学基本原理又包括免疫学技术及应用;(2)系统性,知识模块化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全书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机理、免疫检测技术、免疫制备技术和免疫防治技术五个知识板块;(3)实用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免疫学基本理论也有免疫学技术及应用,特别适合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应用型大学的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难度适中,针对性及实用性强;(4)前沿性,跟踪国内外最新免疫学研究进展,及时吸纳免疫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深入到细胞、分子层面。
本书的内容编写分工为: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由北京农学院的阮文科编写,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部分由齐鲁医科大学的陈正涛编写,抗原及天然蛋白抗原制备部分由齐鲁工业大学张楠编写,抗体、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治疗、基因工程疫苗等部分由齐鲁工业大学朱丽萍编写,其余部分由齐鲁工业大学颜世敢编写,全书统稿和审校工作由颜世敢完成。
本书是专门针对理工科高等院校、应用型大学的生物学及生物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免疫学教材,还可作为农学、医学、师范类高校生物学及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免疫学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免疫学科研和临床检验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齐鲁工业大学的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正式出版前已经在本科生中进行了试用,部分同学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相关编辑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编者在此表示感谢。

编者
2017年5月
《生命守护者:免疫系统的奥秘与抗争》 我们身体内部,存在着一支看不见的、却至关重要的防御大军——免疫系统。它默默守护着我们,抵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侵袭的细菌、狡猾的病毒、失控的癌细胞,甚至是体内发生的衰老与损伤。这支军队如何识别敌人?又是如何发动精准而有力的反击?它们的“武器”是什么?而当这支军队失衡时,又会引发怎样的后果?《生命守护者:免疫系统的奥秘与抗争》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复杂而精妙的生命工程,揭示免疫系统运作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在维护健康、抵御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并非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场关于生命智慧与生存艺术的深度解读。我们将从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元素出发,逐一剖析它们各自的职责与协作方式。从吞噬细胞的“先锋队”,到淋巴细胞的“特种部队”,再到体液中的“导弹系统”,读者将清晰地了解到巨噬细胞、中性粒粒细胞如何吞噬和清除病原体;T细胞如何识别被感染的细胞并发出“击杀令”,或者“指挥”其他免疫细胞;B细胞又如何制造出精准打击敌人的抗体。我们还将深入探究免疫识别的精妙机制——MHC分子的“身份识别牌”,以及淋巴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如何在免疫细胞的“训练营”和“指挥中心”扮演重要角色。 更令人着迷的是,免疫系统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疫苗的诞生,正是基于免疫系统的这种“学习”特性。我们将详细阐述免疫记忆的形成过程,解释为何接种疫苗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面对同样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发起反击,从而免受疾病的侵袭。这其中涉及到的细胞信号传递、细胞因子的“通讯兵”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初级”与“次级”反应的差异,都将在本书中得到详尽而生动的呈现。 然而,免疫系统并非总是完美的。当它“误判”了目标,攻击了自身健康的组织时,自身免疫性疾病便悄然而至。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都是免疫系统“内讧”的悲惨结局。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免疫失调之间的复杂联系。我们将尝试理解,为何身体会“背叛”自身,以及科学家们正如何努力地“安抚”失控的免疫系统,寻找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手段。 另一方面,当免疫系统“怠工”或者功能缺陷时,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威胁便随之而来。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在出生起就面临着与病原体持续不断的斗争。而肿瘤的出现,则意味着免疫系统未能及时识别并清除那些发生癌变的细胞。本书将探讨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双重角色:既是潜在的“肿瘤监视者”,又是可能被肿瘤“蒙蔽”而失效的“守卫者”。我们也将聚焦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肿瘤免疫治疗,解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疗法等革命性疗法如何重新唤醒免疫系统,使其成为对抗癌症的强大力量。 除了疾病本身,免疫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过敏反应,就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如花粉、尘螨)产生的“过度反应”。本书将解释过敏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来缓解过敏症状。此外,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甚至良好的心理状态,都被证实能够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将探讨这些生活方式如何“滋养”免疫系统,使其更加强大和稳定,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健康挑战。 《生命守护者:免疫系统的奥秘与抗争》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科学事实,而是试图将复杂的免疫学知识,以一种引人入胜、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历史回顾以及对前沿研究的展望,本书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深刻地认识到免疫系统在生命体中的非凡地位,理解它为何如此重要,以及我们如何在理解它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 这本书,将是您了解自身最强大“内在军队”的绝佳向导。它将为您揭示生命最核心的防御机制,解答您对健康与疾病的诸多疑问,并激发您对生命科学的无限好奇。无论您是医学生、科研工作者,还是仅仅对人体奥秘充满求知欲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场关于免疫系统的探索之旅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启发。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微观而宏大的生命世界,感受免疫系统带给我们的惊叹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给人一种专业且深入的感觉。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被其“原理与技术”这几个字所吸引。在学习免疫学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理解其核心原理是关键,而技术的掌握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桥梁。这本书显然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侧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翻开扉页,作者的严谨态度跃然纸上,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显得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到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去探寻免疫系统的奥秘,去了解那些精妙绝伦的分子机制,以及那些在实验室里如何被巧妙利用和改造的技术。我尤其关注那些介绍经典实验方法的部分,比如各种细胞分离、鉴定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为我在科研实践中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挑战。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觉得免疫学是一门相当抽象的学科,各种细胞、分子、信号通路交织在一起,初学时常常感到头晕目眩。然而,《免疫学原理与技术》(颜世敢) 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呈现。书中的图解和流程图是我最欣赏的部分,它们将抽象的分子互作和细胞迁移过程可视化,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比如,在讲解抗原提呈细胞(APC)如何激活T细胞时,书中通过精美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MHC分子、TCR、共刺激分子等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我仿佛亲眼看到一场精密的细胞交流。此外,作者在阐述技术时,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錤予我们动手操作的启示。当书中介绍PCR技术时,它不仅解释了PCR的原理,还详细列出了反应体系的组分和关键步骤,甚至还探讨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免疫学原理与技术》的。当时我正在为一个研究项目寻找可靠的文献资料,偶然间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了它。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免疫学的知识点,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各种免疫学现象背后的机制。例如,在讲述细胞免疫时,它详细介绍了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过程,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让我对免疫应答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技术部分的介绍也相当详实,不仅仅是技术名称的罗列,而是对其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都做了细致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流式细胞术和ELISA的章节,这些技术在我的日常实验中都非常常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还学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优化技巧,这对于提升我的实验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免疫学研究的一扇新大门。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研究生,在学习免疫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且深入地介绍该领域知识的教材。《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这本书正是我所期望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严谨性和体系性。它从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免疫应答机制,再到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覆盖面非常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免疫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比如在肿瘤免疫疗法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突破,这让我对免疫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对各种实验技术的介绍也非常专业,它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思路。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免疫学领域的百科全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免疫学的人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在我看来,《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启发性。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和实验设计,激发读者主动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区分“自我”与“非我”的讨论,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逻辑推理,将复杂的免疫耐受机制解释得淋漓尽致,让我对免疫系统的精妙调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在技术层面,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例如,在介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时,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细胞因子的名称和功能,还探讨了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最终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验设计中,往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变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免疫学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