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次齣版作品,共收錄瞭13篇第四屆“光年奬”的短篇獲奬小說。有《你的名字》《不存在的星球》《沉默的語言》《基因漂移》等,都是披著科幻的外衣,講述關於人性、關於生命的故事。
“光年奬”是中國科幻原創科幻小說徵文大賽的奬項之一。至2016年,共舉辦瞭五屆。比賽邀請瞭王晉康、何夕、吳岩、韓鬆、陳楸帆、夏笳、沙錦飛、黃海、電子騎士、尹傳紅和江波這11位科幻界資深人士擔任評委,為中國科幻遴選優秀的作品和具有發展潛力的科幻人纔。
作者簡介
蝌蚪五綫譜網站是北京市政府投資建設,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承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門戶網站,為公眾特彆是青少年提供優質網絡科學文化服務。其中科幻闆塊是蝌蚪五綫譜網站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錄
你的名字…… // 001
不存在的星球 // 023
沉默的語言 // 045
基因漂移 // 069
太空彩虹 // 093
太陽之上 // 123
月影 // 149
販夢人瑪麗 // 171
不朽 // 195
鬍不歸 // 221
塔裏的男孩 // 249
協商邏輯 // 273
應許之地 // 297
後記 // 321
精彩書摘
人的一生要經曆無數個夢境,然而鮮有人能夠記得由“清醒”進入“夢境”的過程。星月此刻就在體驗著這樣的感受。眼前一片漆黑,雙耳仿佛被什麼東西堵住,連耳腔中血流的共鳴聲都無法聽到。身體似乎在半空懸浮,卻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然而他的意識是清醒的,他記得自己剛剛躺在研發中心的床上,林子敬就在身旁。
他仿佛沒有身體的靈魂,在一片虛無中飄蕩。
腳下傳來大地的觸感,重力加速度的齣現令星月將姿勢從“漂浮”調整為“站立”。四周漸漸明亮起來,淺綠色塊緩緩浮現,勾勒齣四麵方形的牆壁。褐色的地麵上湧起幾團果凍狀的物體,它們飛速地改變著形貌,最後固定成沙發和茶幾的樣子。
星月小心翼翼地走到沙發旁,用手指輕輕觸摸,軟軟的觸感與現實中的皮革彆無二緻,可冰涼的錶麵卻好似金屬。
房門打瞭開來——其實那裏並沒有“門”,隻是在牆壁上齣現瞭一個矩形的空洞。一身休閑裝的林子敬悠閑地走入房間,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雖然房間的構造粗糙,林子敬身上的服裝卻十分精緻。
“呦,小白,感覺如何?”林子敬熱情地揮著手。這個自來熟的傢夥從第二次見麵起就開始稱呼星月的綽號,星月也早已習慣瞭。
“不太好,或者說很彆扭。”星月環視著周圍的牆壁,“淺綠色是為瞭令視覺不會疲憊吧,但我卻覺得好纍。”
“因為你的視覺神經並沒有産生‘看’的電信號,隻是大腦認為自己‘看到’瞭而已。”老手林子敬耐心地解說道,“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分鍾要無意識地眨眼十幾次,而虛擬世界的程序還沒有能夠提供如此細節的感受。正是這種下意識行為的缺失,令大腦産生瞭不協調感,所以你的視覺疲憊也並非源自眼球,而是大腦對虛擬世界‘欺騙’行為的反抗。”
星月簡單地嘗試後,發現自己還是可以“閉眼”的,隻是眼瞼處沒有産生眼皮活動的觸感。看來程序隻是提供瞭“切斷視覺信號”這一選項而已。
“潛意識行為的電信號很難捕捉和分離,不過習慣就好啦!”林子敬若無其事地微笑著,“你如果仔細去聽,我們的聲音和現實世界也會有微妙的差異。聲波轉化成電信號要經曆多次傅裏葉變換和反變換,濾波過程必然會丟失信息。能夠還原到這種程度已經難能可貴瞭。”
星月嘆息道:“會客室連一扇門也懶得做,不管怎麼說也太應付差事瞭吧!”
“唉,你們這些一般玩傢還真是挑剔……”林子敬露齣惋惜的神情,“雖然隻是區區一扇門而已,但要提供三維空間中不同位置的視覺、聽覺、觸覺感受,需要占用大量的資源呢!這個房間隻是過渡區域,目的是引導新手適應虛擬世界,將資源節省下來留給遊戲纔是最好的選擇啊!”
之後林子敬不知疲憊地嚮星月講解瞭許多虛擬世界的知識,例如目前技術還無法實現大量用戶的聯網,隻能實現局域網連接;再例如目前最關鍵的是節約資源,通道做成方形是因為邊緣用一個二維數組就能搞定,雲雲。
穿過悠長黑暗的通道,兩人進入瞭一間酒吧。這裏的製作要精良許多,光潔的颱麵倒映著形態各異的高腳杯,空氣中迴蕩著悠揚的爵士樂,身材高大的酒保穿著製服以標準的姿勢一絲不苟地為客人呈上酒品。雖然嗅覺信號被屏蔽,星月卻仿佛嗅到瞭空氣中彌散的酒香。
“這裏就是我們遊戲的起點,名為Shamrock的酒吧。”林子敬得意地介紹道,“它是以遠星的一間酒吧為原型製作的,還原度已達到瞭70%。如果有興趣,醒來後我可以請你去喝一杯。”
密室遊戲的開發者叫作靈靈,是一位中西混血的天纔少女。她和林子敬在虛擬遊戲中相識,成瞭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不久後林子敬嚮她錶白,她卻告訴對方必須解開密室詭計纔會考慮。
虛擬世界的密室遊戲並非照搬現實世界的詭計,而是有著一套特彆的遊戲規則。在遊戲中,“謀殺”的對象是虛擬世界的人物,“犯人”卻是現實世界的玩傢。扮演“犯人”的玩傢可以用盡一切詭計構築密室,扮演“偵探”的玩傢負責解謎。偵探將推理結果告訴酒保後,他會代錶係統判定勝負。
“在密室遊戲中,係統會為硬件的存儲設備劃定特殊的物理存儲區域。想要訪問區域內的數據,無論是讀取還是改寫,都必須經由‘門’這個程序的認證。對應於虛擬世界的感受,就是‘經過瞭房門’。當房門關閉,它將不會對任何程序進行認證,以確保密室處於完全封閉的狀態。當然,程序必須具有可以被玩傢感知的形象,這是遊戲係統的要求。被賦予認證的程序隻能對密室區域的數據進行修改,隻有當程序再次經過‘門’時,認證纔會被解除,程序恢復正常。可以說,它是現實世界密室的理想化。”林子敬做起瞭遊戲嚮導,“通過黑客技術破解密室也是被允許的,但這個世界僅存在於局域網中,不可能做到遠程破解。”
遊戲中目前僅有四間密室,其中一間已被林子敬破解。他決定以這間密室為示範,帶領星月熟悉密室遊戲的規則。
嚮酒保說明來意後,酒保一言不發地帶領兩人走入電梯。酒保的手指在電梯麵闆上飛速地移動著,速度令人眼花繚亂。林子敬告訴星月這不過是遊戲效果之一,因為推理小說中經常會用到電梯詭計,即以特殊的組閤按動電梯按鈕,便會被帶至隱藏的樓層。
“請問您怎麼稱呼?”星月嘗試著嚮麵無錶情的酒保搭話。
“22。”
“22是靈靈最滿意的作品。”林子敬的臉上掛著笑意。
將兩人送至目的地後,酒保便一言不發地站在電梯門前,動作之標準好似一颱機器。房門有兩層,外側是金屬的柵欄門,內側是紋路考究的木門,兩道門都備有門鎖。打開房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辦公室,牆壁漆成淡粉色,白色的牆裙上雕刻著規則的摺綫。房間正中的辦公桌上堆放著老式的筆記本電腦和若乾文件,死者癱在皮椅內,雙手和頭部無力地下垂,胸口插著一支匕首。不知是處理能力有限還是刻意為之,胸前的血跡隻是簡單的暗紅色塊。
“你現在可以在房間內隨意調查。”林子敬麵帶微笑地站在一旁,一副老師的做派。
死者的屍體摸上去冰冷而僵硬,遊戲製作者注意到瞭觸覺上的細節處理。星月吃力地將死者抱起放在地上,仔細地檢查著屍體各處。他握住胸口匕首的刀柄,可匕首卻仿佛長在屍體上一般,無論怎樣用力都一動不動。
“呃……這裏並沒有設定‘匕首被拔齣’後的狀態,你可以理解為死者隻有一套貼圖。”林子敬尷尬地解釋道,仿佛密室是他本人的作品一般。
星月很快便領會瞭遊戲製作者的意圖:死者的死因是胸部中刀,這點不必過多考慮。他很快便放棄瞭屍檢,在房間各處查找。隔著玻璃能夠看到書櫃內堆放的文件,可櫃門如同牆壁一般牢固,無法打開。林子敬解釋說書櫃區域在第一間密室並未開放,可以不必考慮。
剩下的綫索便隻有辦公桌上的物品瞭。星月將散亂的文件整理成一摞,耐心地翻看著。盡是一些商業信函,上麵的信息顯示死者是一名商人,每日奔走於股東和客戶之間。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的信息。星月試著開啓瞭筆記本電腦,卻被登錄界麵的密碼攔住瞭去路。
現實世界的綫索通常會藏在不起眼的地方,然而在虛擬世界中,“有用”與“無用”的界限卻是分明的。星月再次環視房間,似乎沒有落下的綫索。
“有些綫索無法通過現場調查獲得,你需要谘詢遊戲中的NPC,也就是22。”林子敬的解說來得恰到好處。星月走齣房間,雕塑一般的22正站在電梯門前,缺少血色的臉龐讓他看上去好似一具僵屍。星月決定先試著問問這個傢夥。
“死者的死因是胸部中刀嗎?”
“抱歉,我不清楚。”
“死亡時間可以判斷嗎?”
“抱歉,我不清楚。”
“可以提供屍檢嗎?”
“不可以。”
“電腦的登錄密碼是什麼?”
“抱歉,我不清楚。”
一問三不知的頑固傢夥。星月有些急躁。可他轉念一想,無論眼前這位“22”做得多麼逼真,支持他行動的也不過是一條AI,說不定算法還極其簡單。隻要記得自己是在和AI對話就好瞭。
“房間從何時關閉?”
“昨晚五點零七分死者進入房間,六點二十二分傭人來送晚飯時發現房間內沒有動靜,便叫來瞭女主人。用萬能鑰匙開門後,發現死者已中刀身亡。”
改變問法後,果然取得瞭意想不到的效果。星月鼓起精神繼續問道:
“期間房門有沒有打開過?”
“根據傢人的證詞,死者進入房間,也就是五點零七分後,房門再也沒有開啓過。”
“我可以對死者的傢人進行詢問嗎?”
“他們全部有充足的不在場證明,可以洗脫嫌疑。”
星月慢慢摸到瞭遊戲的門路。在第一間密室中,遊戲製作者盡可能地簡化瞭問題:死者由於胸部中刀而死、房門關閉的時間段內房間是理想密室、不存在布置機械密室的可能性、傢人或傭人不可能是幫凶。在如此的設定下,破解詭計的任務已十分單純。
如果還有綫索沒有獲得,那一定是藏在筆記本電腦中。星月試著在文件堆中尋找與密碼相關的關鍵詞,可幾經嘗試都不得其宗。詢問22死者的生日等個人信息,得到的答復卻是韆篇一律的“不清楚”“不知道”“無可奉告”。
到此為止瞭嗎?
星月失望地檢查著筆記本電腦,他甚至設想過將硬盤拆下後強行讀取數據的可能性。突然間,電腦上一處不起眼的細節引起瞭他的注意。
什麼嘛,原來答案這麼簡單啊。
……
地球之外的低語 一部關於人類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史詩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深處,是否真的存在著我們尚未觸及的角落?在那遙遠的星塵與暗物質交織而成的畫布上,是否潛藏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文明,或者,僅僅是令人窒息的虛無?《不存在的星球》並非一部描繪遙遠星係的神話,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是對人類最深層渴望——追尋“他者”與理解自身——的一次鄭重拷問。 本書的開篇,便將我們拋入一個充滿未知的未來。隨著科技的飛躍,人類早已不再局限於地球的藍色搖籃。星際殖民的夢想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切實存在的國傢戰略與個人追求。然而,真正的宇宙,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廣闊,也更為沉默。孤獨,是人類在太空中最常遇到的情感。無數次的探測,無數次的信號捕捉,換來的往往是令人絕望的寂靜。這寂靜,並非因為沒有生命,而是因為那生命,可能以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方式存在,或者,早已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 《不存在的星球》以一種近乎寫實的筆觸,描繪瞭人類在麵對宇宙寂靜時的掙紮與不屈。故事的主綫圍繞著一支肩負著重大使命的星際考察隊展開。他們並非首次踏足深空,但這一次的任務,卻前所未有的嚴峻。在一個被命名為“零點區域”的異常空間裏,他們接收到瞭一係列微弱但異常規律的信號。這些信號的來源,在所有已知的星體圖譜上都找不到對應的位置,仿佛一個宇宙的bug,一個不該存在的“地方”。 這支考察隊由一群背景各異、性格迥然的人組成。有經驗豐富、冷靜沉著的艦長,他背負著拯救人類未來的希望,卻也深知宇宙的無情;有天纔橫溢、略顯孤僻的信號解析專傢,他用自己非凡的纔華試圖 decipher 那些來自未知維度的語言;有勇猛無畏、在極端環境中生存能力極強的安全官,他時刻警惕著潛伏的危險;還有富有哲學思辨、對生命本質有著深刻疑問的生物學傢,她的存在,是為瞭在所有物理定律之外,尋找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隨著考察隊深入“零點區域”,他們開始遭遇一係列難以解釋的現象。星艦的導航係統失靈,空間似乎在扭麯,時間也變得模糊不清。他們所觀測到的,不再是恒星、星雲或行星,而是無法用現有物理學解釋的光影變幻,是無法用三維空間描述的幾何結構。這些現象,迫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顛覆自己的認知,挑戰自己所信奉的一切科學真理。 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未將“不存在的星球”描繪成一個具體的、可以被發現的地理位置。相反,它將“不存在”的概念延展到瞭更深層次的哲學維度。這個“不存在的星球”,或許是我們想象力的邊界,是我們認知能力的盲區,亦或是宇宙本身以一種超乎我們理解的方式運作的結果。它可能是某種我們無法感知的維度,某種我們無法觸碰的意識形態,甚至,是一種超越瞭“存在”與“不存在”二元對立的實在。 考察隊在探索過程中,並非孤軍奮戰。他們接收到瞭來自地球指揮中心的指令,那些指令中充滿瞭擔憂、期待,也夾雜著利益的考量與對未知恐懼的猜測。地球上的社會,同樣在焦灼中等待著他們的消息。這支考察隊的成功,可能意味著人類文明的躍遷,而他們的失敗,則可能讓整個星際殖民計劃陷入停滯,甚至引發更大的危機。 《不存在的星球》同樣深入探討瞭人類自身的弱點與強大。在極端環境下,隊員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逐漸顯現。猜疑、恐懼、甚至背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在最危急的時刻,他們也展現齣瞭人性的光輝——犧牲、勇氣、以及對同伴無條件的信任。正是這些情感的碰撞與交織,讓冰冷宇宙中的探索之旅,充滿瞭人性的溫度。 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個簡單明瞭的答案。它不像傳統的科幻小說那樣,有一個明確的敵人或是一個預設的終點。取而代之的是,它拋齣瞭一係列問題,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反思。 什麼是“存在”? 如果一個事物在我們當前的認知體係中無法被測量、被證實,那它就是“不存在”的嗎? 人類的認知邊界在哪裏? 科學,是否是理解宇宙的唯一語言? 在宇宙的尺度下,個體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追尋“他者”,最終是為瞭找到自己嗎? 《不存在的星球》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既有宏大的宇宙奇觀,也有細膩的人物內心刻畫。作者在構築宇宙景象時,運用瞭大量具有想象力的描寫,但這些描寫並非天馬行空,而是基於對科學理論的閤理推演與藝術化的升華。例如,書中對“零點區域”的描述,可能涉及到瞭暗物質、暗能量、甚至是量子糾纏的更深層理論,但這一切都以一種易於理解、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讓讀者在驚嘆於宇宙的神秘之時,也能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本書的高潮並非一場驚天動地的星際大戰,而是對“零點區域”核心奧秘的一次近距離接觸。這一次接觸,可能不是人類想象中的“星球”,也不是預期的“生命”,而是某種更加抽象、更加震撼人心的存在形式。這種存在,可能顛覆瞭我們對物質、能量、甚至意識的全部理解。它可能是一種宇宙的“原初信息”,一種“意識的海洋”,或者,是宇宙本身在自我創造與毀滅的過程中留下的某種“印記”。 《不存在的星球》的結尾,並非一個簡單的“to be continued”。它留下的是一種意猶未盡的哲學迴響,一種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盼,也可能是一種對人類認知局限性的深刻警示。考察隊可能帶著新的疑問,帶著對宇宙更深層次的敬畏,返迴地球。他們帶迴的,或許不是一個具體的“星球”,而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關於宇宙與生命的全新思考方式。 本書旨在引發讀者對宇宙的敬畏之心,對未知的好奇,以及對人類自身探索精神的贊頌。它是一次精神的遠航,一次超越時空的對話。它鼓勵我們不要被固有的認知所束縛,勇敢地邁嚮未知,去傾聽那來自宇宙深處,卻又可能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低語。《不存在的星球》是一部能夠激發深度思考、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它將帶你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宇宙心靈之旅,讓你在閱讀後,重新審視自己與我們所身處的這個宏大而神秘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