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

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穆英杰 编
图书标签:
  • 滇西抗战
  • 滇缅抗战
  • 抗战史料
  • 新华日报
  • 历史
  • 战争
  • 云南
  • 缅甸
  • 史学
  • 档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2283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09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0
套装数量:2
字数:7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收录《新华日报》刊发有关滇缅抗战的报道、通讯871篇。这些报道和通讯忠实地记录着历史,是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翔实资料,每一篇都在记述着一个战争的场面,阅读后把我们带回了当时那个特殊年代战火纷飞的滇缅战场。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密支那会战和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战役中的英勇奋战,同时也记录了滇西民众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以及戴安澜、李根源、龙云、史迪威、陈纳德等中外名将的英雄事迹。

内页插图

目录

1.缅甸与中国抗战
2.敌机袭滇越路死伤多人
3.日寇南进政策
4.日寇南进政策的冲动
5.粉碎日寇新的阴谋
6.西南公路掠影
7.严正的抗议
8.英图逼我对敌屈服
9.英日协定昨签字
10.狡辩媚日卖华罪行
11.请即开放滇缅路
12.英百余万民众请开放滇缅路
13.英国百余万人民要求开放滇缅路
14.开放滇缅路
15.敌报鼓噪攻滇
16.开放滇缅路运动(一)
17.开放滇缅路运动(二)
18.滇缅路开禁问题
19.英国应立即开放滇缅路
20.丘吉尔接见郭大使
21.传英下周宣布开放滇缅路
22.英正式通知日方:决重开滇缅路
23.美英、日对立益烈
24.丘吉尔宣布重开滇缅路
25.滇缅路开禁
26.滇缅路重开与中国抗战
27.香港局势趋紧张
28.开放滇缅路运动(三)
29.缅甸侨胞加紧抵制日货
30.中英会谈
31.滇缅路重开后的局势展望
32.滇缅路今晨开放
33.川滇公路
34.滇缅路开放
35.港缅交通将活跃
36.滇缅公路交通无阻
37.远东剧变中的南洋华侨
38.本报特派员访李根源先生
39.日寇加紧南进中我们应有的警惕
40.南洋侨胞爱国热情集献巨金购机
41.访问缅甸侨胞领袖
42.滇缅路上的华侨司机群
43.滇缅铁路滇省一段已动工
44.南洋侨胞捐巨款改修滇缅路西段
45.滇缅路工人卫生医药设备
……
后记

前言/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有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大战场,而在这两大主战场的结合部中国、缅甸、印度之间形成了一个战场,即中缅印战场。中缅印抗战是以中、美、英为主的反法西斯阵营与日本军国主义展开的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1942年1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签署反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如果侵略国不无条件投降,就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从1942年到1945年3年的时间,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对抗日军,保卫中国抗日大后方唯一补给线滇缅公路的安全,中华民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人的部队进入缅甸,与英军、美军协同合作,共抗日寇。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是中国军人在国际战场上以血泪写就的辉煌一笔,为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不仅确保了我国西南的国防安全,而且支持和鼓舞了我国和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作战。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1937年底在南京筹备,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迁至重庆,1947年2月28日午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两个历史时段,前后共9年1个月零18天,共出版3231期。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主要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路线,反对片面抗战和投降倒退;宣传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和特务统治。在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以及反法西斯战争。
  《新华日报》创刊后9年多的时间里,一共刊发了有关滇缅抗战的报道、通讯871篇。这些报道和通讯忠实地记录着历史,是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翔实资料,每一篇都在记述着一个战争的场面,阅读后把我们带回了当时那个特殊年代战火纷飞的滇缅战场。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密支那会战和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战役中的英勇奋战,同时也记录了滇西民众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以及戴安澜、李根源、龙云、史迪威、陈纳德等中外名将的英雄事迹。
  如今,尘封的历史渐行渐远,烽火狼烟早已散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保山市档案馆大力开发“记忆保山”系列文化产品,运用档案记录、记忆的基本内涵和传世、传承的基础功能,充分发挥档案真实、公正、权威的优势,深度挖掘馆藏历史档案资料,把馆藏《新华日报》刊发的从1939年至1945年关于滇缅抗战的报道、通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汇编成《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资料出版。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是为序。
《血捍滇缅路》:硝烟中的真实回响 本书精选了1939年至1945年间,《新华日报》在滇缅战区刊载的珍贵报道,汇集了这场悲壮而伟大的战争的关键史实。它不仅是一部史料汇编,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烽火连天岁月的真实图景。 时代洪流中的战士剪影 1939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在滇缅战场,中国远征军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日寇侵略的钢铁长城。他们用生命捍卫着国家主权,用勇气践行着民族尊严。本书中的每一篇报道,都仿佛是一段鲜活的历史片段,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那些在炮火中坚守阵地的战士,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民众,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战略要地的生死搏杀 滇缅公路,这条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生命线,承载着抗战胜利的希望。日军妄图切断这条生命线,从而将中国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滇缅战区,也因此成为了一场殊死搏斗的焦点。本书详尽地记录了日军的侵略企图、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著名的松山战役、腾冲收复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从前线官兵的浴血奋战,到战略决策的运筹帷幄,读者将深刻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与惨烈,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新华日报》的时代担当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喉舌,承担着传递抗战信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任。其在滇缅战区的报道,不仅真实记录了战场的硝烟,更鼓舞了民心士气,揭露了日军的暴行,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决心。本书收录的报道,涵盖了战况播报、人物专访、感人故事、国际评论等多个方面,力求全景式地呈现滇缅战区的复杂局面。 字里行间的历史温度 本书中的文字,不仅仅是冰冷史实的堆砌,更饱含着作者和报道对象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战友的思念,对家国的眷恋,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那些朴实而充满力量的语言,穿越时空的阻隔,直抵人心,让我们对那段历史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上下册的史海钩沉 《血捍滇缅路》上下册,以其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勾勒出滇缅战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册重点关注战事的初期进展、战区的战略地位以及早期的重要战役。下册则深入报道了后期战事的转折、关键战役的胜利以及战争对后方社会的影响。通过上下册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滇缅抗战的全貌。 历史的回响与启示 重温滇缅战场的历史,并非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这场战争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团结协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宝贵机会,也为我们思考和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这是一部值得所有关心中国抗战史、关心民族命运的读者认真阅读的史料汇编。它将带领您走进那段烽火岁月,感受那份刻骨铭心的悲壮与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抗日战争史,有着一份特殊的执着。这套《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的光是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血性。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真实往往隐藏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之中,而《新华日报》作为那个年代的重要喉舌,其在滇缅战区的报道,无疑是研究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展现,《新华日报》的记者们是如何深入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捕捉最生动的战争画面和最真实的战地生活。是否会有一些关于记者采访经历的细节,例如他们是如何克服交通不便、信息阻碍,如何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共同经历生死考验?这些细节,对于还原历史的鲜活度至关重要。此外,我也对书中是否能够体现出,《新华日报》对当时中国军队在滇缅战区的战略部署、战役进展以及涌现出的英雄事迹的详细报道。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反映出,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上遭受的巨大牺牲和付出的巨大努力。这套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的深刻缅怀。

评分

初次翻开这套《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就被其浩瀚的史料所震撼。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而《新华日报》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报道,无疑就是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珍贵史料。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深知一手史料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录,是当时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生动体现。我非常关注《新华日报》在滇缅战区报道的视角和侧重点,它是否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战略部署,是否详实记录了每一次关键战役的细节,是否捕捉到了普通士兵和民众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战役分析,对某些关键时刻的报道进行深入解读,甚至是对一些报道中的人物进行背景介绍,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新华日报》记者在滇缅战区采访的幕后故事,比如他们如何克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困难,如何深入敌后,获取第一手资料,这些细节本身也极具史料价值,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这些报道是如何诞生的。

评分

我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有着持续的关注和研究。而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以及围绕它发生的血腥战斗,更是吸引我探究的重点。这套《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我深知,《新华日报》作为那个时期重要的官方媒体,其报道往往带有一定的立场和宣传色彩,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研究历史的宝贵史料。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看到,《新华日报》是如何解读和报道滇缅战区的军事行动,是如何评价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以及是如何宣传抗战的意义和目的。我尤其想了解,在不同时期,《新华日报》的报道内容和侧重点是否有变化。例如,在战略撤退时期,报道是否侧重于争取国际援助和坚持抵抗?在反攻阶段,报道是否更多地聚焦于中国军队的攻坚能力和胜利的喜悦?此外,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一些关键战役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例如仁安羌战役、松山战役等,这些战役的细节,对于理解整个滇缅战区的抗战进程至关重要。通过这套书,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新华日报》在滇缅战区报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当时人们对战争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 title — 《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 已经足够吸引我了。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日军极力想要切断的目标。因此,在这条生命线上发生的战斗,无疑是惨烈而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华日报》作为当时的重要宣传媒体,它在滇缅战区的报道,一定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战役的重点和进展。例如,在初期,是否侧重于公路的修建和保卫?在中后期,是否更多地关注了中印联合作战,以及反攻收复失地的过程?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报道,清晰地梳理出滇缅战区整个抗战进程的脉络。同时,我也对书中对战争细节的呈现程度有很高的期待。比如,是否有关于炮火轰鸣、浴血奋战的场景描写?是否有关于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真实记录?甚至,是否有对战役中一些关键人物的侧写,他们的决策、他们的牺牲,都可能成为历史的缩影。这套书,对我来说,是深入理解滇缅抗战,尤其是通过一个重要媒体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套《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的祖父曾经是滇缅公路的一名普通筑路工人,虽然他很少谈及当年的经历,但我总觉得那些艰辛和磨难,一定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去了解他当年所处的那个时代,去感受他可能经历过的环境。我尤其想知道,《新华日报》在报道中,是如何关注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和普通民众的。在聚焦于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时,那些在后方为抗战输送物资、保障后勤的普通人的声音,是否也能在这本书中得到体现?我期待看到,那些关于筑路工人、运输队员、以及当地居民在战火纷飞中的生活片段,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奉献、他们的苦难,都应该被历史铭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人物故事,即使是简短的提及,也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一种集体的力量。我也想了解,《新华日报》的报道,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如何影响了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又如何凝聚了民族的抗战意志。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对家族历史的一次遥望,也是对那个伟大时代的一次致敬。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就充满了史诗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我一直认为,新闻报道是记录历史最生动、最及时的载体,而《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报道,尤其是滇缅战区这样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区域,其价值不言而喻。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展现《新华日报》记者们在战火纷飞中的采访经历。他们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捕捉最真实、最震撼的战争场面?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记者们写下的感人故事,关于他们的采访过程,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内心挣扎?这些故事,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另外,我也对书中对当时中国军队在滇缅战区作战情况的报道非常感兴趣。比如,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行动,以及与盟军的协同作战,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新华日报》是如何进行报道的?是否会详细记录每一场重要的战役,包括战役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其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这本书,对我来说,将是一次重温历史、致敬先烈的宝贵机会,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滇缅抗战的伟大意义。

评分

读到《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的书名,我的脑海中 immediately 浮现出滇缅公路那崎岖的山路,和在那条路上奔腾不息的生命线。我一直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生命线”工程有着特殊的关注,而滇缅公路无疑是其中最壮丽、也最悲壮的一段。我非常好奇,《新华日报》在报道这条“生命线”时,是如何平衡战事的激烈和工程的艰辛的。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关于公路修建过程中,普通民众和工人的辛勤付出和牺牲的报道?他们的故事,虽然不像战场上的硝烟弥漫那样引人注目,但同样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还想了解,《新华日报》在报道滇缅战区时,是否能够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在滇缅战区的合作与博弈,《新华日报》又是如何解读和报道的?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收录的关于敌后游击战、情报工作等方面的报道感兴趣。这些非正规的作战形式,在滇缅战区的抗战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这套书,对我而言,是一扇通往真实历史的大门,我期待着从中挖掘出更多未被大众所熟知,但却同样伟大的抗战故事。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的贡献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滇缅公路的抗战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篇章。这套《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被时光封存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展示《新华日报》记者们是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新闻报道的。他们是如何克服交通的障碍,如何穿越战火纷飞的地区,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前线的将士和普通民众?这些经历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展现了当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关于记者们的个人采访,或者他们写下的工作日志、随笔,这样我不仅能了解到历史事件本身,还能感受到新闻工作者在记录历史时的所思所想。此外,我也对《新华日报》当时的报道风格和宣传策略很感兴趣。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内,用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文字,将战况、民情、以及民族精神传递给读者?书中是否对一些有影响力的报道进行过专门的分析,例如,某篇报道是如何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或者某篇报道是如何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行径?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内容,也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丰富的线索。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历史影像和文字材料有着特别的偏好,尤其是那些能够真实反映时代面貌的文献。这套《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对于《新华日报》在抗战时期的报道,尤其是滇缅战区这样充满战火与牺牲的地区,所记录下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在当时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新华日报》的记者们是如何获取信息,又是如何将前线的真实情况传递回后方,并最终传播给全国人民的。这本书是否包含了一些关于战地记者们采访的困难和挑战的报道?例如,他们是如何穿越险峻的山地,如何应对通讯不畅的问题,又如何克服日军的封锁和威胁?这些背景信息,对于理解报道的价值和记者的勇气至关重要。此外,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收录了一些当时《新华日报》刊登的地图、照片等辅助性材料,它们能够直观地展现战场的地理环境、部队的部署以及战役的规模,对于我这样一个视觉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补充。这套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历史,更是亲历历史,去感受那个时代真实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对那段烽火岁月怀有深切情感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历史的窗户。从书名《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 套装上下册)》中,我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厚重感和历史的真实。我曾多次在各种历史纪录片和文章中,了解到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它是中国西南方向的生命线,承担着物资运输、人员往来的重任,也因此成为日军攻击的重点。然而,对于“血捍滇缅路”的具体细节,特别是《新华日报》作为当时重要的宣传阵地,是如何记录和描绘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一直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历史侧面的渴望。我期待着通过这些汇编的报道,能够更立体、更深入地理解滇缅战区当时的战场态势,感受参战将士的英勇无畏,以及沿途百姓的艰难与坚韧。那些泛黄的报纸,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更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呼吸和最深刻的呐喊。我迫切想知道,在那些被战火笼罩的日子里,《新华日报》的记者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捕捉最鲜活的新闻,又是如何用文字,将前线的战况、将士们的壮举、以及后方的支持,传递给全国人民,甚至是全世界。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为保家卫国献出生命和热血的英雄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