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無經曆,不成長
心若不安,世界自然一片喧囂。
彆哭,我愛的人;彆哭,我愛的自己。
即使世界真的漆黑一片,心若有光,傷又何妨?
內容簡介
生活是個頑劣的小孩。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成長”這門功課真的沒有人能夠教與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世界不會為你改變,你也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卻可以選擇自己活在怎樣的世界。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齣生,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姿態,采取什麼行動去麵對生活。
作者簡介
聞溪,70後大叔,喜歡探究生活,思考人生,尋找真相。愛好音樂和文字,喜歡獨處和靜思。本職是教育工作者,副業是自媒體人,以筆名艾聞寫感情,聊人生,網絡知名情感導師,個人情感類公眾號“心靈深處(deepheart2015)”。
目錄
一 沒有人生而堅強001
傷痛在所難免 03
醫心傷,尋良方 05
是什麼令我們脆弱不堪 08
一個簡單的判斷 11
傷害你的,到底是誰 15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天使,一個魔鬼 18
生活是一個頑劣的小孩 21
過去瞭就是門,過不去就是坎 24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27
可以失望,不能絕望 31
你若是弱者,就彆怪總是受苦受傷 34
彆哭,我最愛的人 38
二彆再難為自己041
所有的不正常,其實都很正常 43
究竟,你被誰捆綁 46
逃離瞭世界,逃不開自己 49
若是悲傷逆流成河 52
哭吧哭吧不是罪 55
你的心,請溫柔以待 59
止痛療傷,我自己來 62
病急不可亂投醫 66
說說心靈雞湯 69
再好的心理醫師也救不瞭你 70
行動、行動、行動 72
彆再難為自己 75
你隻看到黑暗,是因為你擋住瞭光 78
如果有人傷害瞭你 82
角度,決定瞭態度和深度 85
愛自己,纔有人愛你 88
三這一生,我們都在尋找另一個自己091
沒有終點,隻有方嚮 93
我不願變成影子跟隨著你 96
你能決定和改變的,永遠不是昨天 99
這一刻,智商為零102
性格決定的,不僅是命運105
逃不掉,也忘不瞭108
沒有悟性,經曆終究是一堆垃圾110
是什麼束縛瞭我們的心113
建一座精神傢園,花香鳥語116
不要把自己逼上絕路120
等到風景都看透123
時間永遠是最後的良方126
感恩生命的一切饋贈129
心往何安,幸福何方131
四你若不強大,誰給你力量135
承受不起,就是放棄136
為心靈尋找能量之源139
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142
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144
有些擔子,再苦再纍也要扛147
心若不安,世界自然喧囂一片149
世事絕對,好壞全在你152
彆把選擇,拱手相讓155
跌倒瞭彆爬不起來158
自力不僅更生,更是重生161
五心若有光,何懼痛和傷163
永遠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165
永遠在自己身上尋找根源168
你能改變的隻有自己171
一切都是幻象175
不想過去,不預未來178
時間留給自己,其他留給時間182
走錯瞭路,要記得迴頭185
死扛並不是堅強189
生命中的每一段苦難,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193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197
變得更好,纔是對傷痛最徹底的療愈200
六心有韆韆結,洗盡鉛華終化解203
付齣,真的有迴報嗎204
聰明人的糊塗人生208
在虛僞的世界裏,保持真實的自己212
懦弱,是寬容的高仿215
堅持,痛;放棄,還是痛218
世間安得雙全法221
人生如水,一瓢江湖225
你若不捨,怎麼獲得228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232
貪生怕死是一種權利,嚮死而生是一種態度236
七人生,既乘興而來,當盡興而往239
我們都是小小的小孩241
揭開令你恐懼的真相245
依賴是一種病,得治250
孤獨的人不可恥254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撕裂258
你把煎熬當煎熬,它就真的成瞭煎熬261
生與死,哪個更可怕264
生命常,你要堅強269
武功不行,必受欺淩271
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死的275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278
今生,我乘興而來,當盡興而歸284
精彩書摘
《彆再難為自己》:
1 傷痛在所難免
不管你是童心未泯的小孩,還是兩鬢霜白的老人;不管你是功成名就的社會顯貴,還是衣食堪憂的一介平民,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煩惱、有痛苦、有“心病”,都曾經受過各種各樣的傷。
即便這一秒你覺得很幸福,你也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更何況,迴過頭想想你曾經的人生,一定有一段難挨的歲月,甚至痛苦不堪的記憶。
我們是人,人有思想,有感情,有情緒,有七情六欲,有悲歡離閤。這些。都注定瞭我們這輩子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內心無法化解的問題。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變得更大,內心層麵的問題似乎顯得愈加突齣。特彆是當我們忙於應對生活中各種現實壓力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忽略自己的內心,陷入一種更加嚴重的惡性循環。
上百度、天涯,你會看到網友各種各樣的悲慘遭遇,你可能會暗自慶幸,還好這一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不然一定痛苦不堪。
看看微信圈,你會發現,各種鬱悶、憂愁、煩惱都有,甚至你會發現,原本頭一天還在曬幸福的好朋友,第二天突然悲觀厭世、再也不相信生活。
當你深陷痛苦決絕,求助無門的時候,你決定去做心理谘詢,你會發現好的心理谘詢師居然要一個月以後纔能約上……
如果你開始關注這些,就會意識到問題有多麼嚴重。
而今的社會,我們最缺失的,不是物質、不是財富、不是其他,而是一顆健康的心,一顆能夠抵禦風雨、自我療愈的堅強的心。
不僅是缺失,而且是嚴重缺失。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往往都是內心遭遇瞭嚴重損害,纔去尋求幫助,纔去想方設法救治,這時候,我們纔意識到,在這方麵,我們居然缺失得如此嚴重!
沒有人是生而堅強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顆脆弱的心。
所以,今生我們注定會受到各種傷害,無論是彆人施加的,還是自己造成的;無論是長痛,還是短疼。
受傷,是成長的必然,是成長的代價。
尤其是那些獲得巨大成就的人,我們能看到的隻是他們功成名就後的輝煌。但請不用質疑,在取得這些成功之前,他們遭遇的一定是非常痛苦的經曆,他們的內心一定被狠狠地傷過。也請相信。傷痛與成就其實是一種正比關係,有多大的傷痛,就有多大的成就:雖然成就的形式不一定是顯見的財富或地位。
我認識一位在我眼裏是聖人級彆的人,他過著很淡然的日子,不富不貴,我特彆喜歡和他暢談,因為每一次談完後,我都能感覺自己的內心無比舒適,就像汙穢被洗滌得乾乾淨淨一樣。他會幫助我去破解人生謎題,消化內心的睏結:而我,也知道,他是一個有故事、有經曆的人。他曾經遭遇的,一定非常人所能,不然他不可能教化我。
……
前言/序言
獻給那些在傷痛中勇敢前行的人
寫這樣一本書的念頭,很多年前就已經萌生。而我最大的慶幸,是幸虧當時沒有寫,不然多麼幼稚且誤人子弟。
很多年前想寫,是想寫給彆人看的,嘚瑟地好為人師,雖然我確實是一名老師。期望能夠給彆人指點迷津,不知天高地厚地妄圖扮演一個小小的救世主,說到底其實是虛榮心作祟。
而今天,當我又一次湧起寫這樣一本書的衝動的時候,我內心非常明白,這本書首先是寫給自己的,就像日記一樣,每一個故事,首先是講給自己的;每一句話,首先是說給自己聽的。當然,我也希望,我對於生活的諸多感悟,能夠與大傢分享,尤其是那些像我一樣,從孱弱學著堅強、從膽怯學著勇敢、從逃避學會直麵的人。
四十不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是一個不惑之人。然而,在人生四十之際,突然發現,那麼多的睏惑、不解、彷徨等接踵而至,讓人喘不過氣。當然,這要歸功於某段經曆,讓我痛定思痛去冥想人生的諸多問題。
一直以來,自己就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與世與人爭,活在一個小我的世界裏。可是,生活並沒有因此而忽略掉我,它一次又一次把我從世界的一隅提溜齣來,用極其深刻——甚至近乎殘忍的方式,令我看到瞭自己的脆弱和助,逼著我去覺醒與靈悟,推著我去成長與前行。
當我把目光從外相轉移到自身,開始對自己的內心甚至靈魂進行剖析的時候,那種切膚之痛是刻骨銘心的。然而,這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徹底的療愈,用最鋒利的手術刀剜除最頑固的惡疾。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演繹著很多故事,愛恨情仇,離閤悲歡,現實生活所展現的,永遠都比任何大師級的劇本都更加動人心魄、刻骨銘心——包括你我的故事。
沒有人生而堅強——在我們成長的路上,傷痛總是不期而遇,在所難免。於是,療傷止痛,學會堅強,學會成長,就成瞭我們今生必須勇敢麵對的永恒主題,一個如此深刻的主題,一個你永遠可逃遁的主題。
人之一生,似迷似幻,眾裏尋他韆百度,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成長”這門功課,真的沒有人能夠教予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
既然我們都不是生而堅強,既然傷痛在所難免,那麼,我們要坦誠麵對自己的脆弱,虔誠接受人生所經曆的一切,勇敢麵對各種人生之難。在“成長”這個問題上,我們隻有一個選擇:永遠知難而上,不逃避、不推卸。
就如同一束光,照進我們的內心深處,當光亮刺痛陰暗的那一刻,一切其實就已經開始改變。
我始終認為,那些擁有強大心理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天資稟賦、聰明絕頂,而是因為他們與眾不同的絕版經曆,加之自我療愈的超凡能力。他們的秘訣在於他們曆盡艱辛後,終於找到瞭真實的自己,並學會瞭與其和睦相處。
不是因為沒有傷痛苦楚,而是學會瞭與之為伍,帶著傷痛一路驪歌前行。他們的內心,始終充滿著光亮;他們的人生,自然滿是光彩。
這本書,獻給那些在傷痛中學會勇敢前行的人。堅強的人,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
聞溪
《靜水流深:自我接納與心靈成長之道》 序言 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與自我較勁的時刻。那些不完美的自己,那些未能達成的目標,那些來自內心的嚴苛審判,如同暗礁般阻礙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讓前方的風景濛上瞭一層陰影。我們習慣於用放大鏡審視自身的缺點,用最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卻常常忘記瞭,那個努力生活、一路跌跌撞撞的自己,已經足夠優秀。 《靜水流深:自我接納與心靈成長之道》並非一本教導你如何“改變”自己的書,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成功秘籍”的指南。它是一場邀請,邀請你暫且放下那些外在的標準和內在的苛責,迴到最真實的自己身邊,傾聽內心的聲音,理解生命的律動。這是一條通往內心寜靜與力量的道路,它不鋪滿鮮花,卻能讓你在荊棘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芬芳;它不承諾一夜暴富,卻能讓你收獲比物質更珍貴的寶藏——內心的平和與真正的自由。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認識到,自我接納並非意味著自甘墮落或放棄成長,而是一種深刻的慈悲,一種對生命本質的理解。當我們不再與真實的自己為敵,當我們學會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如同河流,不再因為捲入細枝末節而停滯不前,而是能夠以更廣闊的視野,更從容的姿態,匯入更廣闊的海洋。 第一章:被誤解的“完美主義”——自我苛責的根源 我們常常被教導要追求完美,要成為“彆人傢的孩子”,要達到社會的期待。這種外界的價值體係,在潛移默化中被我們內化,成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標尺。於是,一次小小的失誤,一次不盡如人意的錶現,都會被放大成無法饒恕的罪過,引發內心的風暴。 何為真正的完美? 探討社會對“完美”的定義以及其局限性。指齣,真正的完美並非不存在瑕疵,而是一種和諧的統一,是一種在不完美中展現的生命力。 “應該”的陷阱: 分析“我應該做什麼”、“我不應該是什麼”等內化指令如何限製我們的自由,製造焦慮。 童年經曆的影響: 審視童年時期父母、老師等重要他人對我們自我評價的影響,瞭解早期經驗如何塑造瞭我們對“好”與“壞”的認知。 成功學的迷思: 批判性地看待那些將成功簡化為一係列公式和技巧的理論,揭示其背後隱藏的對個體差異的忽視,以及可能加劇的自我否定。 第二章:與真實的自己對話——傾聽內心的聲音 在喧囂的世界裏,我們常常失去瞭傾聽自己內心的能力。那些真實的渴望、恐懼、喜悅和悲傷,被淹沒在海量的信息和社會的噪音之中。是時候停下腳步,與那個最親密的自己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瞭。 識彆內心的信號: 學習識彆身體的感受、情緒的波動、直覺的提示,這些都是內心在嚮我們傳遞信息。 情緒的語言: 探索不同情緒的意義,理解它們並非敵人,而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信使,揭示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潛在的睏境。 內在的孩童: 認識到內心孩童的需求和感受,學習如何安撫和關懷那個曾經脆弱、需要被愛和保護的自己。 價值觀的探索: 引導讀者思考自己真正看重的東西,找到與內心深處價值觀相符的生活方式。 第三章:擁抱不完美——自我接納的藝術 自我接納不是一種被動的順從,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對自己全然的肯定。這意味著,即使我們有很多不足,即使我們犯過錯誤,我們仍然值得被愛,值得擁有幸福。 “我很好”的陳述: 練習積極的自我對話,用肯定性的語言替換否定的想法。 承認和轉化: 如何承認自己的缺點,但並不被它們定義。學習將缺點視為成長的契機,尋找轉化的可能性。 放下評判: 練習不對自己和他人進行過度評判,以更寬容的心態看待生命的復雜性。 從錯誤中學習: 將錯誤視為寶貴的學習經驗,而非失敗的標誌。理解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章:放下“應該”的包袱——重獲自由的選擇 當我們將內心的“應該”一一卸下,我們纔能真正看到自己可以選擇的道路。這種選擇並非隨心所欲,而是基於對自身真實需求和外部環境的審慎考量,是一種負責任的自由。 打破期望的枷鎖: 識彆並挑戰來自傢庭、社會、人際關係中的不閤理期望。 邊界的設定: 學習如何設定清晰的個人邊界,保護自己的能量和空間,拒絕不必要的犧牲。 “不”的力量: 認識到說“不”是一種自我尊重,也是對他人負責的體現。 追隨內心的召喚: 鼓勵讀者勇敢地追求那些真正讓自己感到興奮和有意義的事物,即使它們不符閤主流的價值觀。 第五章:溫柔的堅持——自我關懷的力量 自我關懷不是奢侈品,而是維持身心健康和心靈成長的基石。它是一種持續的、有意識的照顧自己,如同照顧珍貴的植物一般,給予它陽光、水分和養分。 身心靈的連接: 關注身體的需求,通過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來滋養身體。 情緒的滋養: 學習管理和疏導負麵情緒,尋找適閤自己的放鬆和愉悅的方式。 培養愛好和興趣: 鼓勵讀者投入時間到那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中。 規律的自我反思: 設立固定的時間進行自我反思,迴顧自己的成長,感謝自己的努力。 第六章:在關係中成長——建立健康的連接 人是社會性動物,關係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會與他人建立健康、平等的連接,並在關係中實現自我成長,是心靈成熟的重要標誌。 看見他人的不完美: 理解他人和自己一樣,也可能存在不完美,學會以同理心去理解和包容。 平等溝通的藝術: 學習如何清晰、真誠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尊重他人的觀點。 放下控製欲: 認識到我們無法控製他人,也無需為他人的行為負責,學會放手和信任。 從衝突中學習: 將人際衝突視為理解彼此、深化關係的機會,學習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第七章:靜水流深——看見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河流,有時波濤洶湧,有時暗流湧動,但它始終嚮前。靜水流深,正是對生命力量最深刻的描繪。它不張揚,不喧嘩,卻蘊含著無窮的韌性和生命力。 接納生命的無常: 理解生命的起伏是常態,學會以平和的心態麵對順境與逆境。 感恩的力量: 培養感恩之心,留意生命中的美好,感激所擁有的一切,包括挑戰。 活在當下: 學習將注意力從過去或未來拉迴到此時此刻,全然地體驗生命的每一刻。 相信生命自有安排: 培養一種對生命更宏大力量的信任,相信一切都在以最適閤的方式發生。 結語 《靜水流深:自我接納與心靈成長之道》是一場旅程,而非目的地。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挑戰,可能會有反復,但請記住,每一點點的進步,每一點點的自我理解,都值得慶祝。 真正的強大,不在於你如何披荊斬棘,而在於你如何在風雨中依然能夠溫柔地擁抱自己;真正的自由,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能夠卸下多少不必要的負擔;真正的幸福,不在於你達到瞭多少目標,而在於你能夠安然地接納每一個不完美的自己,並從這接納中,看見生命最溫柔、最強大的力量,如同靜水,終將流嚮那遼闊無垠的海洋。 願這本書能成為你心靈旅途中的一盞燈,照亮你迴傢的路,讓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