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实用技术

林蛙养殖实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权 杨兴元 刘俊彦 著
图书标签:
  • 林蛙养殖
  • 蛙类养殖
  • 经济型养殖
  • 养殖技术
  • 农业技术
  • 水产养殖
  • 林蛙
  • 养殖经验
  • 池塘养殖
  • 特种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62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4455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67
字数:7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林蛙养殖教学、科研和养殖实践基础上,并参考了部分国内文献、资料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林蛙的养殖现状和前景、林蛙养殖的前期准备工作、林蛙养殖的品种选择、林蛙养殖的模式确定、林蛙养殖的地域条件、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全人工林蛙养殖技术、林蛙病害防治技术、林蛙产品加工技术、蛙类活饵料生产技术。全书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基层养殖户及有志发展特种养殖脱贫致富的农户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黄权,男,1964年4月生,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吉林省新农村12316热线专家,吉林省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吉林省12582农信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专家;曾任吉林省委组织部等部门派驻前郭县任农业技术专家,吉林省科技厅等部门派驻临江市科技特派员;吉林省科技厅等部门派驻企业首批科技特派员。承担“鱼类学”,“生物饵料培养学”,“经济蛙类养殖技术”和“饲料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获得的省级登记科研成果9项,获专利2项,地方标准颁布4项。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林蛙养殖概述1
一、林蛙的经济价值1
二、林蛙的形态、分布和习性2
(一)林蛙的形态2
(二)林蛙的分布2
(三)林蛙的习性2
三、林蛙养殖方式15
(一)半人工养殖15
(二)全人工养殖16
四、林蛙养殖技术要点17
五、林蛙的生产周期及养殖效益18
六、林蛙养殖现状及前景19
七、林蛙养殖的前期准备19
(一)场地考察20
(二)办理相关证件及证明20
(三)品种选择及引种21
第二章半人工养殖林蛙技术24
一、蛙场选择24
二、蛙场建设25
(一)围栏建设25
(二)蛙池建设26
三、繁殖技术29
(一)种源选择29
(二)蛙池消毒34
(三)孵化管理35
四、蝌蚪饲养与变态技术39
(一)放养密度40
(二)水质管理41
(三)蝌蚪饲喂42
(四)蝌蚪病害45
(五)变态期管理45
五、放养技术47
(一)放养方式47
(二)饵料获取49
(三)管理要点49
六、回捕与暂养50
(一)捕捉方法50
(二)商品蛙暂养52
七、越冬技术53
(一)越冬池条件53
(二)安全越冬措施53
第三章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56
一、全人工养殖林蛙基本条件57
二、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流程58
三、围栏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59
(一)蛙场建设59
(二)种蛙的选择与运输62
(三)繁殖期管理62
(四)蝌蚪期饲养管理63
(五)变态期管理66
(六)幼蛙与成蛙饲养管理67
四、温室大棚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70
(一)蛙场建设70
(二)饲养管理71
第四章林蛙病害防治技术72
一、常见病害防治72
(一)疾病防治72
(二)敌害防治83
二、常用药物及使用87
第五章林蛙产品加工技术89
一、林蛙产品89
二、初加工及产品质量90
(一)初加工90
(二)产品质量91
第六章蛙类活饵料生产技术93
一、黄粉虫养殖技术94
二、蝇蛆养殖技术103
三、蚯蚓养殖技术107
附录林蛙养殖技术指标117
附表1林蛙生长指标117
附表2雌蛙产卵数与产油量118
附表3林蛙饲养密度118
附表4林蛙适宜水温118
附表5林蛙生产指标119
参考文献120

《林蛙养殖实用技术》简介 林蛙,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蛙类,其养殖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书《林蛙养殖实用技术》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养殖指南,帮助您掌握从选址育种到病虫害防治的各个环节,优化养殖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一、 林蛙养殖的优势与前景 林蛙,学名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林区、草甸、农田水域的蛙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旺盛。同时,林蛙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其成熟的卵、蝌蚪、成蛙均可入药,具有滋补、强壮、治疗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多种功效,这进一步拓宽了林蛙的消费市场。 相较于传统的畜禽养殖,林蛙养殖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高回报率: 林蛙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繁殖能力强,在科学管理下,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观。 低投入: 相比于大规模的畜牧养殖,林蛙养殖对场地、设备的需求相对较低,初期投资压力较小。 资源节约: 林蛙食性广泛,可利用多种饲料,养殖过程中对土地、水资源的消耗相对较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环境友好: 林蛙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较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易于实现生态化养殖。 市场潜力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林蛙作为一种天然的优质食材和药材,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 选址与场地建设 科学合理的选址是林蛙养殖成功的基石。本书将详细指导您如何选择适合林蛙生长和繁殖的场地。 地理环境: 理想的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有充足水源的地区。靠近林地或植被茂盛区域,能为林蛙提供天然的隐蔽和栖息环境。 水源条件: 优质、清洁、稳定的水源至关重要。水质要求无污染,pH值适宜,常年不枯竭。附近有河流、山泉或地下水是理想的选择。 土壤条件: 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或壤土为佳,有利于蝌蚪蜕化和成蛙隐蔽。 气候条件: 考虑当地的年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长等,选择适宜林蛙越冬和繁殖的气候区域。 场地布局: 养殖场地的规划应科学合理,分为养殖区、暂养区、孵化区、饲料储备区、管理区等。养殖池的设计应考虑林蛙的生长习性,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隐蔽场所和水源。 养殖池建设: 池塘式养殖: 利用天然池塘或人工挖掘的池塘进行养殖。池塘底部应有一定坡度,方便排水。池壁应坚固,防止林蛙逃逸。池边种植水生植物,提供遮蔽。 陆地式养殖: 在陆地上建造砖石、水泥或塑料等材质的养殖池。池内需提供水源和隐蔽物。这种方式便于管理和控制环境。 网箱/网围养殖: 在大型水域(如湖泊、水库)或养殖池内设置网箱或网围进行养殖。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需注意防逃和病害传播。 配套设施: 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防逃设施(如网围、电网)、通风设施、照明设施(适度)、温度调控设备(如加热/降温系统,视地域而定)等。 三、 种源选择与繁育 优质的种源是获得高产高效养殖的基础。 种蛙选择: 来源可靠: 选择来自正规、信誉良好的养殖场或科研单位的种蛙。 健康标准: 种蛙体质健壮,体型匀称,无病无伤,活动力强。 年龄与体型: 选择性成熟、体型较大的壮年蛙作为种蛙,有利于提高繁殖率和后代活力。 性别比例: 合理搭配雌雄种蛙的比例,通常为2-3只雌蛙配1只雄蛙。 亲本培育: 单独饲养: 将选定的种蛙单独饲养,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使其达到最佳的繁殖状态。 精选饵料: 投喂高蛋白、易消化的优质饵料,如昆虫、蚯蚓、配合饲料等。 环境调控: 模拟自然繁殖季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刺激亲本性成熟。 人工繁殖技术: 抱对与产卵: 掌握林蛙的抱对和产卵行为,了解其适宜的产卵水温和环境。 授精: 学习人工辅助授精的技术,提高受精率。 卵块收集与孵化: 及时收集产下的卵块,并将其转移到孵化池或孵化器中进行孵化。控制好孵化水温、溶氧和水质。 蝌蚪培育: 孵化密度: 控制孵化密度,避免蝌蚪因密度过大而发生病害。 水质管理: 保持孵化水质清洁,定期换水,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投喂饵料: 蝌蚪期以浮游生物、藻类、煮熟的豆浆、鱼粉等为主要饵料,并逐渐过渡到配合饲料。 分批处理: 随着蝌蚪的生长,及时进行分级饲养,避免大欺小现象。 四、 幼蛙与成蛙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林蛙健康生长、快速增重、提高产量的关键。 幼蛙(稚蛙)期管理: 变态期管理: 幼蛙经历变态期,需要提供陆地和水域相结合的环境。加强对幼蛙的观察,防止因环境变化过大而产生应激。 饵料调整: 幼蛙的饵料逐渐从水生饵料转向陆生饵料,如昆虫、蚯蚓、面包虫等。 密度控制: 幼蛙期生长速度快,需根据养殖密度及时分池,防止密度过高影响生长。 成蛙期管理: 饵料投喂: 饵料种类: 优质的昆虫(如蝇蛆、黄粉虫、面包虫)、蚯蚓、瘦肉、鱼虾等是林蛙喜爱的天然饵料。也可投喂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 投喂策略: 根据林蛙的食量和生长情况,确定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通常在傍晚或夜间投喂。 饵料质量: 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避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 保持养殖水域清洁,定期换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要增加换水频率。 溶氧控制: 确保水体溶氧充足,可通过增氧设备或种植水草来提高溶氧。 pH值监测: 监测水体pH值,维持在适宜林蛙生长的范围内(通常为6.5-8.0)。 环境调控: 温度控制: 林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0℃。在极端高温或低温季节,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控(如遮阳、降温、保温)。 湿度控制: 保持养殖环境的适宜湿度,有利于林蛙呼吸和皮肤健康。 隐蔽场所: 提供充足的隐蔽物,如石块、树皮、水生植物等,让林蛙在白天能安心休息。 密度管理: 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条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高导致争食、疾病传播和生长迟缓。 日常巡检: 每日对养殖场进行巡检,观察林蛙的活动情况、食欲、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五、 林蛙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林蛙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本书将提供一套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常见病害: 细菌性疾病: 如赤皮病、肠炎病、烂肢病等。 病毒性疾病: 如蛙疱疹病毒病等。 寄生虫病: 如吸虫病、线虫病等。 真菌性疾病: 如皮肤霉菌病等。 常见虫害: 天敌: 如蛇、鼠、水鸟、某些昆虫等。 寄生性昆虫: 如水虿、蚊子幼虫等。 预防措施: 隔离消毒: 新引进的种蛙和幼蛙进行隔离观察和消毒。养殖工具、场地定期消毒。 优良种源: 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种源。 科学饲养: 提供营养均衡的饵料,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提高林蛙自身免疫力。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控制养殖密度,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环境卫生: 保持养殖场地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死蛙和残饵。 治疗措施: 诊断: 准确判断病害类型,以便对症下药。 药物治疗: 根据兽医的指导,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和休药期。 物理疗法: 如隔离病蛙、更换水体等。 天敌防治: 采取物理驱赶、设置捕食装置、使用防逃网等措施,防止天敌侵扰。 六、 越冬管理 林蛙是冷血动物,需要安全的越冬环境。 越冬场所选择: 选择能够保持恒温、潮湿、无干扰的场所。可以利用池塘的深水区、挖设的越冬洞、或专门建造的越冬房。 越冬准备: 越冬前增肥: 在秋季,增加投喂量,使林蛙体内储存足够的脂肪,以应对越冬期。 清理养殖区域: 清除越冬场所内的杂物和病死蛙。 适宜水深: 确保越冬水体有足够的深度,防止结冰冻死林蛙。 越冬期管理: 保持湿度: 越冬场所应保持较高的湿度,防止林蛙脱水。 避免惊扰: 越冬期间尽量避免对林蛙进行惊扰,以免消耗其体内能量。 定期检查: 偶尔检查越冬林蛙的存活情况,但切勿频繁打扰。 七、 经济效益分析与市场营销 成本核算: 详细列出养殖过程中各项成本,包括种苗费、饲料费、人工费、水电费、防疫费、场地折旧等。 收入估算: 根据养殖产量、市场价格、销售渠道等,估算养殖收入。 利润分析: 计算养殖利润,并分析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 市场营销策略: 产品定位: 明确产品的高端(鲜活)、中端(冷鲜)、药用价值等市场定位。 销售渠道: 拓展多种销售渠道,如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网上销售、中介合作等。 品牌建设: 打造信誉良好的品牌,确保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 合作共赢: 与养殖户、经销商、消费者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 结语 《林蛙养殖实用技术》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养殖手册。通过学习本书,您将能够全面掌握林蛙养殖的各项关键技术,规避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林蛙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是广大林蛙养殖爱好者和从业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考虑对自家的农田进行一些升级改造,希望在不影响现有作物收成的前提下,探索一些新的增收渠道。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了《林蛙养殖实用技术》,当时觉得名字听起来挺专业的,就想着大概了解一下。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水体管理”这部分的论述。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解了如何根据林蛙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来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水温、溶氧量等关键指标。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换水”,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指标对林蛙健康生长、疾病预防的影响,甚至还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和调整方案。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养殖背后,其实蕴含着很多科学的门道。此外,它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病害防治”的经验,包括如何通过改善环境来预防,以及一旦发生病害,有哪些相对温和、不伤害环境的治疗方法。这对于我这种对化学药物比较敏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让我觉得,林蛙养殖并非只是粗放式的饲养,而是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这让我对“现代化农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在自家农田上进行一些生态化尝试有了更多的信心。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侄女最近对“两栖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蹦蹦跳跳的小家伙,她总缠着我讲关于青蛙的故事。我本想找本关于青蛙生活习性的图画书,结果误打误撞看到了这本《林蛙养殖实用技术》。一开始我以为内容会非常枯燥,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但我错了。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养殖,但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介绍了很多关于林蛙的“生活小百科”。比如,它详细描述了林蛙的繁殖过程,包括产卵、孵化、幼体发育等等,就像在讲一个小生命如何诞生的故事。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插图,虽然不是漫画,但看起来也很清晰,能让我侄女更直观地理解。它还提到了林蛙的食谱,原来它们是如此勤劳的“捕食者”,能消灭那么多农业害虫,这一点让我对它们刮目相看。虽然我不太可能真的去养殖林蛙,但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很多关于这种小生物的知识,也让我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技术书”意外地变成了一本充满趣味的科普读物,让我在给侄女讲故事的时候,有了更丰富的素材。

评分

我是一名对“小型生物的社会性行为”研究领域充满好奇的学习者,尤其关注那些在群体生活中表现出复杂互动模式的物种。《林蛙养殖实用技术》这本书,虽然它的标题直接指向了养殖,但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里面关于林蛙“社群行为”的描述,虽然不是研究论文的严谨,但却提供了非常生动的观察视角。书中提到,在养殖过程中,如何通过调整密度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来避免林蛙之间的“过度竞争”或者“打斗”,这其实就是间接说明了林蛙在达到一定数量时,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领地意识”和“等级划分”。此外,书中在讲解“繁殖策略”时,也描绘了雄性林蛙之间为了争夺配偶而发出的“叫声”和“追逐行为”,这让我看到了它们在繁衍后代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复杂的“求偶仪式”和“竞争机制”。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到的“不同批次孵化出的林蛙,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会形成不同的“行为群体”或“等级制度”?虽然书中没有深入探讨,但它提供的一些关于“群体管理”的细节,让我得以窥见林蛙在群体生活中的一些微妙之处。对于我这个对动物行为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从“养殖”视角切入的“行为观察平台”,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利用天然生物资源入药的偏方或者疗法。偶然间,我注意到《林蛙养殖实用技术》这本书,虽然它的名字听起来很偏向农业生产,但我隐约觉得,林蛙本身可能也具有一些特殊的价值。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确在一些章节中,隐晦地提到了林蛙的“经济价值”,虽然不是直接讲药用,但它反复强调了林蛙生长所需的“纯净水源”和“无污染环境”,这本身就暗示了林蛙的品质与环境的密切相关。书中还描述了林蛙的某些“生理特性”,比如它们在特定季节会进行一些特殊的生理活动,并且提到了一些关于“捕捉”和“加工”的初步技术。这让我联想到,是否林蛙的某些身体部位,例如它的油脂或者腺体分泌物,经过一定的处理后,能够成为一些传统医药或者保健品的原料?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点明这一点,但它提供的关于林蛙“原生环境”的要求,以及对林蛙“生长周期”的详尽介绍,让我觉得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探索林蛙潜在药用价值的一个“前置研究”。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从一个养殖技术书籍,上升到了一个与传统医学、生物资源开发相关的领域,觉得很有启发性。

评分

刚翻完这本书,虽然它叫《林蛙养殖实用技术》,但我确实抱着一些别的期待来读的。我一直对农村生态的复苏和一些特色养殖项目挺感兴趣的,总想着能不能找到一些结合当地资源、又能带来实际效益的模式。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硬核,但我发现它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循环农业”的理念,比如如何利用林蛙养殖的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或者用来改良土壤,这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一直以为生态养殖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这本书里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设计沼气池,如何处理沼渣沼液,如何与种植业相结合,形成一个小的生态闭环。我觉得这对于那些希望发展可持续农业,又想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的农户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它不仅仅是养殖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林蛙的一些生物习性,这让我对它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它们不仅能吃害虫,它们的蜕皮似乎也有一些特殊的用途?这一点我还没完全搞懂,但觉得挺有意思的,或许可以进一步挖掘。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最初对一本“养殖技术”书的想象,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入门指南,让我对未来的农村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