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资源与育种学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航 著
图书标签:
  • 三七
  • 药用植物
  • 中药材
  • 资源利用
  • 育种学
  • 遗传育种
  • 生物技术
  • 药理学
  • 农业科学
  • 植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1687
版次:31
商品编码:123637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三七大全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173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在总结编者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新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三七及其近缘种的资源学和育种学研究。《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考证了三七原植物及用药历史,阐述了三七的系统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三七的种质资源分布现状、种质资源保护及系统评价以及三七的品种选育均进行了细致的叙述。

目录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总前言
前言
第1章 三七资源概论 1
1.1 三七的原植物考证 1
1.2 三七的用药历史 4
参考文献 5
第2章 三七的系统分类学 7
2.1 三七形态分类 8
2.2 三七化学分类 9
2.3 三七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分类 10
2.3.1 三七细胞学 10
2.3.2 三七分子鉴定与分类 12
2.4 三七及其近缘植物的系统进化 13
参考文献 16
第3章 三七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0
3.1 三七总皂苷生物合成与关键酶调控 20
3.1.1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 SS、DS基因的克隆和调控研究 20
3.1.2 由RNAi介导CAS基因沉默对三七皂苷合成影响 28
3.1.3 调控三七皂苷生物合成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36
3.1.4 调控三七皂苷生物合成PnbHLH1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40
3.2 三七抗病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45
3.2.1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45
3.2.2 三七几丁质酶基因PnChi-1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49
3.2.3 三七及屏边三七PR1基因克隆 52
3.2.4 三七NAC转录因子基因PnNAC1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59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三七的种质资源分布现状 65
4.1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状况调查 65
4.1.1 三七资源状况调查 66
4.1.2 三七近缘种资源状况调查 68
4.2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分布现状 70
4.2.1 三七资源分布现状 70
4.2.2 三七近缘种资源分布现状 71
4.3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 76
4.3.1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情况 76
4.3.2 三七种质资源收集的思路及建议 81
参考文献 82
第5章 三七的种质资源保护 84
5.1 三七及其近缘种繁育生物学研究 84
5.1.1 三七的繁育生物学特性 84
5.1.2 三七近缘种繁育生物学特性 93
5.1.3 三七及其近缘种的繁育特性 98
5.2 三七及其近缘种种子生物学研究 98
5.2.1 三七种子生物学特征 99
5.2.2 三七近缘种种子生物学特征 102
5.3 三七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保存及保护研究 105
5.3.1 三七及其近缘种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和现状 105
5.3.2 三七及其近缘种的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6章 三七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 113
6.1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13
6.1.1 三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14
6.1.2 三七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17
6.2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表型性状评价 121
6.2.1 三七表型性状评价 122
6.2.2 三七近缘植物表型性状评价 124
6.3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品质评价 126
6.3.1 三七及近缘种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127
6.3.2 三七不同产地皂苷的差异研究 129
6.3.3 三七不同变异类型中皂苷的差异研究 131
6.3.4 三七及近缘种皂苷差异分析 132
6.4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抗逆性评价 138
6.4.1 三七抗病性评价研究 138
6.4.2 三七抗旱性评价研究 139
6.4.3 三七抗寒性评价研究 140
6.4.4 三七及近缘种的抗逆性研究 142
参考文献 142
第7章 三七的品种选育 149
7.1 三七人工培育历史及遗传改良现状 149
7.1.1 三七人工培育的历史 149
7.1.2 三七选育现状 150
7.2 三七的育种目标及育种思路 151
7.2.1 三七育种目标 152
7.2.2 三七育种思路 153
7.3 三七的育种技术研究 154
7.3.1 三七的系统育种研究 154
7.3.2 三七的杂交育种研究 156
7.3.3 三七的倍性育种研究 157
7.3.4 三七繁育分子水平研究 159
7.4 三七及其近缘种品种审定及新品种保护 165
7.4.1 三七品种‘文七 1号’ 165
7.4.2 珠子参品种‘云和 1号’ 167
7.4.3 珠子参品种‘云和 2号’ 169
7.4.4 珠子参品种‘云和 3号’ 170
参考文献 171
彩图
《本草精华:草药种植与应用指南》 内容概要 《本草精华:草药种植与应用指南》是一本面向广大草药爱好者、初学者以及有经验的农户的实用性著作。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中国传统草药的种植、采集、炮制以及多样化应用,从基础的草本植物学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药材鉴定、炮制工艺,并最终介绍草药在养生保健、食疗、传统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辅以丰富的图例,帮助读者掌握草药种植的核心技能,理解草药的内在价值,并能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些珍贵的天然资源。 详细章节内容 第一部分:草药基础知识与概论 第一章:何为草药?——草药的起源、定义与历史地位 追溯草药的起源:从原始社会的经验积累到古代医药典籍的记载。 现代定义与范畴:界定草药在植物学、药学以及民俗医学中的位置。 中国草药的独特价值:阐述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医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草药的分类体系:简要介绍按植物形态、药用部位、功效等分类的方法。 第二章:草药的生命密码——植物学基础与重要性状识别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及其药用价值。 生长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对草药生长的影响。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的原理与应用。 重要性状识别: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来初步判断其药用潜力。 常见草药的代表性识别特征: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区分相似草药。 第三章:草药的化学宝藏——活性成分初探 草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类别:生物碱、黄酮类、皂苷、挥发油、多糖等。 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简介:概述其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基本功效。 成分与功效的关系:理解不同成分组合如何赋予草药特定的治疗作用。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概述(不对具体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及传统提取方法与现代分析技术。 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与储存:影响成分活性的因素及保存建议。 第二部分:草药的田间管理与栽培技术 第四章:选址安家——适宜的种植环境与选地 土壤的选择与改良:不同草药对土壤酸碱度、肥力、质地的要求。 光照与温度条件:不同草药对日照长度、生长季节温度的适应性。 水源与排水:确保充足灌溉与避免积水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因素:海拔、坡度、通风等对草药生长的影响。 轮作与间作: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五章:播种育苗——优质种源与繁育方法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优良品种的识别、采收、干燥、贮藏。 播种技术:直播、育苗移栽、温室育苗等方法。 育苗期的管理:水分、温度、光照、病虫害防治。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分株、扦插、压条、组培等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幼苗的驯化与移栽:确保幼苗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 第六章:田间耕作——精细化种植管理 施肥策略:基肥、追肥的选择与时机,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搭配。 水分管理: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灌溉方式的选择(漫灌、滴灌、喷灌)。 除草与间苗:保持田间卫生,促进主作物品种的生长。 覆盖技术: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保墒、增温、防草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谨慎使用(仅作介绍,不鼓励滥用):在特定情况下的辅助作用。 第七章:绿色守护——草药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预防: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及其早期症状。 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蚜虫、螨虫、地老虎、螟虫等及其危害。 物理防治方法:诱捕、驱避、清除病虫源。 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微生物制剂。 化学防治的原则与安全使用:在必要时,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操作。 抗病育种与抗性栽培:培育抗病品种,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第三部分:草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八章:时机与方法——草药的合理采收 采收季节与时间: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籽)的最佳采收时期。 采收方法:避免损伤药材,确保药材完整性。 采收后的初步处理:清洗、去除杂质、切段等。 野生草药的采收注意事项:保护生态,可持续采集。 第九章:变废为宝——草药的传统炮制工艺 炮制的意义与目的:改变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便于储存。 主要炮制方法介绍: 净制:洗、漂、泡、刮、去核等。 切制:切片、切段、切碎等。 水制:水飞、煮、蒸、淬、淋等。 火制:炒(清炒、炒黄、炒焦)、炙(蜜炙、酒炙、醋炙)、煅、煨等。 其他方法:发酵、制霜等。 常见草药的经典炮制经验分享(举例说明):如生地黄与熟地黄、制何首乌等。 第十章:保持活力——草药的科学贮藏 干燥技术:自然干燥、烘干、真空干燥等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贮藏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的要求。 包装材料的选择:纸袋、塑料袋、玻璃瓶等的优缺点。 防虫、防霉、防变质:有效的储存措施。 药材的质量鉴定(基础):外观、气味、质地等初步判断。 长期贮藏与定期检查:确保药材的有效性。 第四部分:草药的多元化应用与价值 第十一章:身心受益——草药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体质调理:针对不同体质(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等)的草药选择。 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草药保健方案。 常见亚健康问题的调理:疲劳、失眠、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药膳食疗:将草药融入日常饮食,实现食补与食疗。 草药茶饮的制作与功效:简单易行的日常保健饮品。 艾灸、足浴等外用保健方法。 第十二章:舌尖上的智慧——草药在食疗中的创意应用 药食同源的理念:理解哪些草药可作为食材。 经典药膳食谱介绍:如当归炖鸡、黄芪排骨汤、枸杞蒸蛋等。 草药调味品:利用草药的香气与风味提升菜肴的口感。 适合不同人群的食疗方:孕妇、儿童、老年人、病后恢复期人群。 草药的科学搭配:避免药物相互冲突,增强疗效。 第十三章: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草药在传统医药中的地位 中医理论基础概述:阴阳五行、脏腑辨证与草药配伍。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理解复方药物的协同作用。 经典名方解析:如六味地黄丸、小柴胡汤等(仅作案例分析,不深入医理)。 草药在针灸、推拿等疗法中的辅助作用。 现代医学对草药研究的进展: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试验。 草药作为天然药物开发的潜力。 第十四章:超越治疗——草药在日化与环保领域的探索 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如芦荟、洋甘菊、绿茶等。 草药在清洁产品中的应用:如皂角、无患子等。 草药在香料、香氛领域的应用:如薰衣草、迷迭香等。 草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土壤。 有机农业中草药的应用:天然农药、土壤改良剂。 草药的文化价值:花卉、园林、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附录 常见草药图鉴(包含植物形态、药用部位、主要功效等) 草药种植常见问题解答 草药采集与加工安全指南 推荐阅读书目 《本草精华:草药种植与应用指南》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探索手册,它将带领读者走进神奇的草药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学习古老的智慧,并在现代生活中发掘草药的无限潜力。本书鼓励读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感悟,最终成为一名懂草药、爱生活、善于利用自然资源的有心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生物技术和农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这个书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三七在基因层面和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深入探讨。书中是否会介绍三七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例如对关键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以及这些研究如何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关于“育种学”的部分,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潜力,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能够加速新品种的开发,提高三七的经济效益和抗逆性。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三七在抗病、抗逆、高产等方面的育种目标,以及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三七生物技术在资源保护、新品种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案例,那就非常有价值。我相信,这样的内容将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但我对三七这种药材一直以来都充满了好奇。我身边有长辈一直在服用三七,据说对身体很有好处,但具体是什么原理,三七的种植过程又是怎样的,我一直不太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全面的视角,从三七的起源讲起,例如它主要生长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地方,以及它在历史上是如何被发现和利用的。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市面上我们看到的各种三七产品,它们又是如何加工而来的,从鲜活的三七到最终的药丸或粉末,中间经历了哪些关键的步骤,这些步骤对三七的功效又有什么影响。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在成分和药效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我们选择和使用三七。我特别期待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三七的“冷知识”,比如它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生长习性,或者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三七的看法和使用方式有什么不同。如果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科学知识和人文故事融合在一起,那对我来说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健康养生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全面了解某种养生食材的书籍。这本书《三七资源与育种学》给我留下了一些想象空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述一些关于三七的“故事”,比如它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对三七的认识演变。我非常好奇,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发现三七的药用价值的,有没有一些感人的传说或者历史记载。书中关于“资源”的部分,是否会介绍三七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以及在不同地域,三七的品质和特点有什么差异。我希望能够了解到,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地药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三七品质会更好。同时,我也想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的种植方式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是否引入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这些变化又对三七的品质有什么影响。如果这本书能够将科学的知识与人文的视角相结合,让我更全面地认识三七,并从中获得一些养生方面的启示,那就太棒了。

评分

我对植物学和农业科学领域比较感兴趣,所以《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介绍三七的药用价值,而是能更侧重于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管理。我非常想了解三七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它对生长环境有哪些特殊的要求,例如土壤、气候、光照等等,以及在不同地区,三七的适应性和变异情况。书中关于“育种学”的内容,我尤其期待。它是否会介绍三七的遗传多样性,有哪些主要的栽培品种,以及育种学家们是如何通过选育、杂交等手段,来改良三七的抗病性、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三七繁殖技术、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治的详细介绍,最好能有图文并茂的说明,这样对于想要了解实际种植过程的人来说会非常有帮助。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科学、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三七资源的见解,并对未来三七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技术层面的指导,那么它就具有了更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药材有初步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三七的药理作用很感兴趣,但市面上零散的科普信息总是让我感到碎片化。这本书的书名《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让我产生了一些期待,我想知道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三七在药用价值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三七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像三七总皂苷、三七多糖等等,并且解释这些成分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例如在活血化瘀、止血、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是否有具体的实验数据或临床案例作为支撑。我特别想了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药用,三七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应用领域,例如在保健品、化妆品,甚至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书中关于“育种学”的部分,是否会涉及关于三七良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改良,以及如何提高三七的产量和品质,这对于了解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非常有意义。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沿的科学视角,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三七的科学价值,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有所展望,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