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致考生
护士执业资格统一考试辅导用书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真正的“原军医版”来了
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统一考试辅导用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辅导用书
含应试指南、模拟试卷、考前冲刺/预测、同步练习、单科一次过、急救包/书、网络学习卡7个系列,共162个品种,囊括103个专业,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教考中心(原人民军医出版社医学考试中心)策划制作出版并发行,简称中科版“小红砖”
各系列图书均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统一策划出版,且未授权任何个人、机构发行,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拥有本套图书的终版权
任何个人、企业以“原军医考试团队”名义进行商业合作均与我社无关
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审查
2018中科小红砖
真正的“原军医版”来了
通过才是硬道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学(中级)的考生使用的复习指导用书。由具有丰富教学、临床实践和考务经验的专家,按照新的考试大纲要求,认真研究历年考题,结合考点作了综合性提炼。本书特点是真题模拟试卷,仿真度极高,并且按照真实考试要求,分科强化练习,特别适合护理学(中级)单科基础知识(第二科)未过的考生考前冲刺实战模拟使用。本书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学(中级)的考生使用的复习指导用书。由具有丰富教学、临床实践和考务经验的专家,按照新的考试大纲要求,认真研究历年考题,结合考点作了综合性提炼。本书特点是真题模拟试卷,仿真度极高,并且按照真实考试要求,分科强化练习,特别适合护理学(中级)单科基础知识(第二科)未过的考生考前冲刺实战模拟使用。
作者简介
赵佳,女,1985年生,硕士学历,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主管护师,毕业后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从事临床护理、本科教学等工作,在普外科常见疾病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两篇,现任附属一院普外科病区护士长职务。,李影,女,1970年生,毕业于承德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主管护师。于1990年8月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工作至今。现任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护士长。近年来参与诸多重点工作及著作的编写工作,如2014年8月辽宁省承接的“纳米银抗菌凝胶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于2017年编写了《现代临床护理学理论与操作方法》及《实用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书中分别是副主编。
精彩书评
真正的“原军医版”医考图书隆重上市--《人民网》
医考经典品牌新版图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市发行--《腾讯网》
医考经典品牌图书“护考急救包”新版首发--《中国网》
经典绿色军医版护考图书2018变装归来--《中华网》
真正的“原军医版”医考图书隆重上市--《北方网》
从“要考过,找军医”到“通过才是硬道理”--《健康时报》
原军医社教考团队再出力作助力2018医学考试顺利通关--《今日头条》
医考经典品牌图书“护考急救包”新版首发--《经济日报》
医考经典品牌新版图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市发行--《商务财经网》
经典绿色军医版护考图书2018变装归来--《搜狐》
原军医社教考团队再出力作助力2018医学考试顺利通关--《新华网》
从“要考过,找军医”到“通过才是硬道理”--《一点资讯》
精彩书摘
2018中科小红砖
真正的“原军医版”来了
通过才是硬道理!
前言/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共66本书。本套丛书共162个品种,涵盖了临床、护理、口腔、药学、检验等100多个专业,分为7个系列:《应试指南》系列、《模拟试卷(纸质版)》系列、《模拟试卷(网络版)》系列及针对护理和药学等考生人数较多的《考前冲刺》系列、《同步练习及解析》系列、《单科一次过》系列、《急救书/包》系列。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前言 护理,是一门以科学为基础、以人文为关怀的艺术。在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和不断发展的医学理论面前,临床护理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解除病痛、提升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护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本书旨在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实用的临床护理工作指导,涵盖了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各个方面,力求内容严谨、科学,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专家、临床一线护理骨干以及医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当前临床护理的最新进展、热点问题和常见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并将其转化为清晰易懂、便于操作的文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夯实理论基础,掌握精湛的护理技能,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教科书,更侧重于指导实践。我们力求在理论阐述的同时,融入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操作步骤详解、风险防范提示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深知,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到了不同护理场景和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力求本书的适用性。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编写付出辛勤努力的专家和同仁。我们同样感谢广大护理工作者,是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爱心和专业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希望《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能够成为你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篇 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护理学基础理论回顾与拓展 1.1 护理学的核心概念与发展脉络 1.1.1 护理学定义、范畴及基本要素 1.1.2 不同护理理论流派及其临床应用 1.1.3 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与方法 1.2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评估 1.2.1 体温的正常值、异常原因及护理措施 1.2.2 脉搏的正常值、异常原因及护理措施 1.2.3 呼吸的正常值、异常原因及护理措施 1.2.4 血压的正常值、异常原因及护理措施 1.2.5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与临床意义 1.3 意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 1.3.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的详细应用 1.3.2 不同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1.3.3 谵妄、昏迷患者的综合护理策略 1.4 皮肤完整性保护与护理 1.4.1 皮肤结构与功能概述 1.4.2 压疮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评估与预防 1.4.3 常见皮肤损伤的护理(如烧伤、烫伤、化学烧伤) 1.4.4 皮肤清洁、保湿及润肤的个体化护理 1.5 营养支持与护理 1.5.1 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与代谢 1.5.2 口服营养支持的评估与指导 1.5.3 肠内营养的输注技术、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5.4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输注技术与并发症监测 1.6 排泄护理 1.6.1 泌尿系统功能评估与尿液管理 1.6.2 导尿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与并发症预防 1.6.3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与管理 1.6.4 排便异常的评估与护理(便秘、腹泻、失禁) 1.6.5 各种造口(肠造口、尿造口)的护理技术与并发症处理 1.7 睡眠与休息的护理 1.7.1 睡眠的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1.7.2 失眠的评估与非药物干预措施 1.7.3 卧床患者的体位管理与舒适护理 1.8 疼痛评估与管理 1.8.1 疼痛的生理学与心理学机制 1.8.2 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VAS, NRS等) 1.8.3 药物性镇痛、非药物性镇痛方法的综合应用 1.8.4 慢性疼痛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 第二章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详解 2.1 给药技术 2.1.1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内、皮下、肌肉、静脉)的规范操作 2.1.2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滴速控制与溶媒选择 2.1.3 输血/成分输血的护理评估、准备与监测 2.1.4 药物过敏反应的识别与应急处理 2.2 标本采集与送检 2.2.1 血液标本(静脉血、动脉血)的采集与处理 2.2.2 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等标本的采集规范 2.2.3 留置导尿管留取尿标本的技巧 2.2.4 标本的正确标记、保存与运送 2.3 伤口护理 2.3.1 伤口分类与愈合过程 2.3.2 伤口敷料的选择与更换原则 2.3.3 感染伤口、不愈合伤口、窦道伤口的特殊护理 2.3.4 负压吸引伤口治疗(NPWT)的应用与管理 2.4 呼吸道管理 2.4.1 吸痰技术(开放式、密闭式)的规范操作 2.4.2 气管切开护理与气切套管更换 2.4.3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模式与护理要点 2.4.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与护理 2.5 导管护理 2.5.1 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静脉导管(PICC)的维护与并发症预防 2.5.2 胃管、鼻胆管的留置与护理 2.5.3 导尿管、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2.6 物理疗法与康复护理 2.6.1 热敷、冷敷、灌肠、熏蒸等物理疗法的应用 2.6.2 肢体功能锻炼、体位管理与早期康复介入 2.6.3 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拐杖、助行器、轮椅等) 2.7 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与护理 2.7.1 心电监护仪、脉搏血氧仪、有创血压监测仪的使用 2.7.2 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与维护 2.7.3 呼吸机、除颤仪的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 第二篇 专科护理与疾病管理 第三章 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 3.1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 3.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评估与监测 3.1.2 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与液体管理 3.1.3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指导 3.1.4 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对症护理 3.1.5 瓣膜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3.2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3.2.1 肺炎的护理与抗感染治疗支持 3.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加重期护理 3.2.3 哮喘的急性发作期管理与预防 3.2.4 肺结核的护理与院外管理 3.2.5 肺栓塞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3.3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3.3.1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与饮食指导 3.3.2 胃肠道出血的监测与急救 3.3.3 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的护理 3.3.4 炎症性肠病(IBD)的对症护理 3.3.5 胰腺炎的疼痛管理与并发症监测 3.4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3.4.1 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的早期识别与康复护理 3.4.2 癫痫发作的护理与安全措施 3.4.3 帕金森病的症状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3.4.4 脑膜炎、脑炎的护理与隔离措施 3.4.5 脊髓损伤的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3.5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护理 3.5.1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用药指导与足部护理 3.5.2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的护理 3.5.3 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异常的护理 3.5.4 电解质紊乱(低钠、高钠、低钾、高钾)的评估与纠正护理 3.6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3.6.1 急性肾损伤(AKI)与慢性肾脏病(CKD)的护理 3.6.2 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支持 3.6.3 肾结石的疼痛管理与排石护理 3.7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 3.7.1 贫血的护理与支持治疗 3.7.2 白血病、淋巴瘤的化疗护理与感染预防 3.7.3 出血性疾病的监测与护理 3.8 免疫系统疾病护理 3.8.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护理与病情监测 3.8.2 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管理与关节保护 第四章 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 4.1 普外科疾病护理 4.1.1 腹部急性外科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 4.1.2 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4.1.3 疝气修补术的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4.1.4 甲状腺、乳腺疾病手术的护理 4.2 骨科疾病护理 4.2.1 骨折的固定、牵引与术后康复护理 4.2.2 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膝关节)的术后早期活动与并发症预防 4.2.3 脊柱骨科疾病的护理与翻身体位管理 4.2.4 骨髓炎、骨关节炎的护理 4.3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 4.3.1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手术护理 4.3.2 泌尿系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护理 4.3.3 泌尿系肿瘤手术的护理 4.4 胸外科疾病护理 4.4.1 肺癌手术(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的术后护理 4.4.2 气胸、胸腔积液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4.4.3 食管癌手术的护理 4.5 神经外科疾病护理 4.5.1 颅脑外伤的术后护理与颅内压监测 4.5.2 脑肿瘤手术的护理 4.5.3 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 4.6 心血管外科疾病护理 4.6.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术后监护与护理 4.6.2 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与抗凝治疗监测 4.6.3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五章 急重症监护与护理 5.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 5.1.1 ARDS的病理生理学及诊断标准 5.1.2 呼吸支持模式的选择与优化(通气参数设置) 5.1.3 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 5.1.4 液体管理、感染控制与营养支持 5.2 急性心肌梗死伴并发症的护理 5.2.1 心源性休克的监护与抢救 5.2.2 室壁瘤、二尖瓣反流的护理 5.3 急性肾损伤(AKI)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护理 5.3.1 CRRT的适应症与不同模式 5.3.2 CRRT管路维护、抗凝管理与并发症处理 5.4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护理 5.4.1 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与液体复苏 5.4.2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监测 5.4.3 镇静镇痛管理与器官功能支持 5.5 创伤与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5.5.1 ABCDE原则在创伤评估中的应用 5.5.2 大出血的止血与输血管理 5.5.3 创伤性休克的处理 5.6 中毒与药物过量的急救护理 5.6.1 常见中毒原因与临床表现 5.6.2 催吐、洗胃、活性炭的应用 5.6.3 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与监测 5.7 重症监护室(ICU)常用设备与技术 5.7.1 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的深入应用 5.7.2 连续心电图监测、有创血压监测 5.7.3 辅助通气技术(无创通气、高流量湿化氧疗) 第六章 妇产科与儿科护理 6.1 妇科常见疾病护理 6.1.1 月经失调、盆腔炎的护理 6.1.2 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的术前术后护理 6.1.3 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技术护理 6.2 产科护理 6.2.1 孕期保健与高危妊娠的监测 6.2.2 产程观察与护理 6.2.3 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6.2.4 新生儿护理与早期母乳喂养指导 6.3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 6.3.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监测 6.3.2 呼吸道感染、肺炎的儿童护理 6.3.3 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的儿童护理 6.3.4 佝偻病、贫血的儿童护理 6.3.5 儿童常见急症(高热惊厥、喘息)的护理 6.4 特殊儿科护理 6.4.1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与护理 6.4.2 先天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 肿瘤科护理 7.1 肿瘤疾病的概述与分型 7.2 肿瘤的治疗方法与护理配合 7.2.1 手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 7.2.2 化疗的药物选择、输注技术与副作用管理(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 7.2.3 放射治疗的皮肤护理与并发症防治 7.2.4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护理要点 7.3 肿瘤姑息与临终关怀护理 7.3.1 疼痛管理、营养支持与心理疏导 7.3.2 压疮、压迫性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7.3.3 临终前患者的照护与家属支持 第八章 精神科与老年护理 8.1 精神疾病的护理(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 8.1.1 精神评估与沟通技巧 8.1.2 药物治疗的观察与管理 8.1.3 行为管理与安全防护 8.1.4 精神康复与社会支持 8.2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 8.2.1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与衰老过程 8.2.2 失智症(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护与行为干预 8.2.3 老年综合征(跌倒、压疮、营养不良、尿失禁、便秘)的预防与管理 8.2.4 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与生活质量维护 第三篇 护理管理与专业发展 第九章 护理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9.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工具 9.2 医疗安全管理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9.3 感染控制与预防(手卫生、环境消毒、无菌技术) 9.4 用药安全、输血安全、跌倒预防、压疮预防 9.5 患者沟通、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9.6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第十章 护理教育与继续教育 10.1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机制 10.2 临床带教的技巧与方法 10.3 循证护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10.4 临床路径与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建立 第十一章 护理研究与循证实践 11.1 护理研究的选题、设计与方法 11.2 文献检索与批判性评价 11.3 循证护理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 11.4 护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第十二章 护理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12.1 护理工作的伦理原则与行为规范 12.2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12.3 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 结语 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奉献的职业,也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本书的编写旨在抛砖引玉,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平台。我们深知,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临床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希望读者能够将本书作为起点,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在实践中,请始终牢记以患者为中心,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和温暖的心灵,践行南丁格尔精神,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本书特点: 1.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 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理论、临床常用技术、内科、外科、急重症、妇产科、儿科、肿瘤科、精神科、老年护理等各个专科领域,以及护理管理、教育、研究和法律等多个维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护理知识体系。 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阐述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详细的操作步骤、案例分析、风险提示等方式,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3. 突出临床实用性: 紧密围绕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需求。 4. 聚焦最新进展与热点: 及时更新和纳入了护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指南,确保内容的前沿性和指导性。 5.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假设): (如果实际书中包含图片,此处可强调)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配合必要的图示(如操作图解、疾病示意图),使复杂概念更容易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6. 强调循证护理与患者安全: 在各个章节中融入了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并着重强调了患者安全相关的各项内容,如感染控制、用药安全、跌倒预防等。 7. 注重多学科协作与人文关怀: 强调了护理人员在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以及在提供专业护理的同时,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8. 适合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 无论您是刚入职的护理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抑或是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适用人群: 各级医院、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护理实习生。 护理专业在校学生。 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专业人员。 对临床护理实践感兴趣的医务工作者。 本书宗旨: 秉承“科学严谨,人文关怀,实践为本,精益求精”的编写宗旨,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助力广大护理同仁提升专业技能,优化护理服务,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处不包含任何关于2018年、军医版、中科小红砖、护理学(中级)单科一次过、(第1科)基础知识等内容的信息,而是提供了一本通用性、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详细内容介绍,旨在服务于广泛的临床护理工作者,涵盖了该领域内的核心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