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 编
图书标签:
  • 短篇小说
  • 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2017年文学
  • 小说集
  • 文学选集
  • 现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作品
  • 佳作推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0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531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是2017这一文学年度中国经典短篇小说之集萃,名家名作,动人心弦。

内容简介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精选了二十多篇经典短篇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充分反映了201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中国作协创研部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部分,对当年度作品创作、作家挖掘起到重要的作用。选编年选套集,集结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作品成册。是文学积累的重要分支。

目录

001玛多娜生意/苏童
014最短的百日/迟子建
025你的位子在哪里/范小青
036滞留于屋檐的雨滴/叶兆言
043怀鱼记/王祥夫
060火烧云/鲁敏
079街上的耳朵/钟求是
090奶奶活成孙女了/李进祥
100天堂来客/肖克凡
114汝今能持否?/叶舟
133五十一个强光点/冯唐
143调整呼吸/裘山山
160七层宝塔/朱辉
176鸡鸣寺/李师江
185声音的集市/刘建东
195李夏的夏天/邵丽
215小镇拳师/卫鸦
226父亲的相好/晓苏
240但求杯水/弋舟
255人人都应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张楚
268夜宴/刘汀
283哥哥和我/赵欣
298檀香插/南翔
306网/了一容
318别忘了你是谁的孩子/阿宁
328归航/陆颖墨

精彩书摘

归航 陆颖墨
巨浪猛扑过来,掠过右甲板,迎头浇盖了整个舰桥。舰长肖海波心头一凛,死死盯着右边的海面。一个巨浪更加猛烈地狂扑过来。他冷笑:“果然是你!”紧接着,舰身大幅度左斜。他扶牢站稳,对那个把身躯捆在铁座椅上的操舵兵果断下令:“右满舵!”
海情这么糟,一切都在预料之外。从日本海过来的“丽莎”台风,原来预测是九级,所有舰艇全部驶离军港,进入防风锚地。没想到,风力骤升到十一级,上级命令机动防台,防风锚地的五艘驱逐舰、八艘护卫舰迅速撤离驻泊海湾。偏偏,肖海波的西昌舰却无法离开,围着防风水鼓来回打转。
西昌舰是新型驱逐舰,肖海波任舰长已有三年。他知道,一般的台风对他和西昌舰来说,不算大事。但他下达出航命令时,立即感到了异常:兄弟舰很顺利地解缆起锚,西昌舰却无法解开缆绳离开防风水鼓。“丽莎”风向向南,机动防台必须顶风,军舰统一迎着台风向北航行就可以了。西昌舰遇到的麻烦是,一股更大的台风从偏离航向九十度的方向扑来。巨浪早就一次次冲上甲板,水兵根本无法过去解开缆绳。肖海波马上反应:军舰被狡猾的土台风咬住了。这太平洋上的土台风,来无影,去无踪,根本不在预报的视线之内,也没法预防。这风,肖海波遇到过,也较量过,虽然没有输过,但心里并不托底。
军舰左右猛烈晃悠,有几次和钢铸水鼓擦肩而过,有些官兵开始慌神。一个老水兵在腰上系上保险带,要冲出舰桥,试图在巨浪间隙中解缆,他半个身子刚出舱门,肖海波一把把他拽回,吼道:“想喂鱼呀?!”
怎么办?!肖海波自己把头伸出舰桥舱门,看着缆绳那侧的甲板随波浪上下摇摆。那几千吨的水鼓上拽住军舰的缆绳异常结实,随着风浪和军舰的摇晃,缆绳一下子沉入水中,一下子又划破海面从水里跳出,绷得笔直。每绷直一次,都散过来大片的水珠和水雾。一沉、一拉,一沉、一拉,这每一次变动,都扯动着肖海波的心肺。突然,一个更大的浪过来,缆绳猛地蹦出拉直,肖海波一咬牙,一把斧子从他手中飞了过去,他心中大叹一声:“晚了!”斧刃准确地砍中了绳子的中间,但舰身随着波浪左斜,绳子也开始下垂,斧刃和缆绳的撞击远远没有产生应有的力度,滑过了。

“手里只剩一把斧头了!”肖海波对自己说。他握住斧把的手有些颤抖,一是要计算好时间差,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再次击中!如果这次失败,要不了半小时,更大的风浪就要过来,西昌舰就只能和钢铁铸就的水鼓不停地碰撞了……
台风不允许他犹豫,他努力对自己说:“你能行,能行!让自己静下神来!”缆绳刚弹出水面,斧子就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时,一下子给斩断了!
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
一团蓝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海面滚过,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闷响,是滚地雷!滚地雷是南太平洋特有怪物,沿着海平面乱窜,一般的避雷装置对它没用。南海岛屿上不少人都吃过它的亏。西昌舰设备先进,不怕。但看到了滚地雷,肖海波更加断定今天这土台风是传说中最凶狠的,自己以前没有遇见过。不一会儿,像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更猛烈的风变换着方向来回推揉着舰身,能听到舰上的龙骨在嘎嘎作响。巨浪中,几千吨的西昌舰像一叶小舟,前挑后撅,左晃右摆。有两次,倾斜角度超过了六十度,似乎就要翻身沉入海底,但它还是倔强地回过身来,昂起舰首。
现在,无关人员都撤离了舰桥。电报员只能趴在地上发报,肖海波也只能抱着柱子,努力不让自己滑倒。不行,一定要赶紧想出对策,救出这条舰!他不知怎么办,开始慌神,但很快镇静下来。也当过舰长的父亲曾对他说过,海情简单时,不能大意;海情复杂时,千万不能害怕!眼前,土台风像一条毒龙死死缠上了西昌舰,四面都有飓风巨浪的重围,怎么也冲不出去。
他久久凝视着海面。
突然,他腾出左手,揉了一下眼睛,又揉了一下,心里一动。
他连忙问操舵兵:“看见左边那个大旋涡了吗?”
操舵兵立刻点头。
“就朝那儿开!”
操舵兵回头诧异地看着他:“朝那旋涡开?”
“是的,执行命令!”
没有犹豫,舰艇马上左拐三十度,猛一加速,一下子冲进了那片有旋涡的海面。
好像,舰身变得平稳起来。
肖海波长吁了一口气:又一次判断正确了。
现在西昌舰到了土台风的中央,在台风中心,风力是最小的。那海面上的旋涡,正如他的判断,不是海流汇出来的,是风在水面吹出来的。看来,平时的功课真没有白做!
舰桥里的几个兵,管舵向的、管速度的、管航线的、管报务的等,都回过神了,用钦佩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舰长。肖海波羞于接受这种钦佩:暂时是安全了,但依然在最危险的地方。下一步怎么办?副舰长早让他派到了轮机房,那里非常重要,舰桥是军舰的脑子,轮机是军舰的心脏。台风刚来时,有几个新兵晕船呕吐,吐出了胆汁,有一个昏头昏脑差点儿掉进海里去。舰医出身的舰政委就是有办法,思想和身体一起调理,把他们稳住了,到现在也没人惹麻烦。台风中晕船不是小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生过几次新兵因受不了晕船呕吐而跳海的事件。
台风中心在朝西移,但具体方向老是变来变去,肖海波只能凭自己的经验,指挥着军舰与台风中心同步西移。舰身还算平稳,但巨浪仍然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包围着他们。
什么时候风能小下去呢?这是他现在最想知道的问题。土台风无法预测,上级也没法告诉他。怎么办呢?
忽然,他心中一阵发空,几乎同时,他听到报告:“舰长,我舰已进入公海!”
每次离开祖国的领海,肖海波都会感觉心里空空,但现在立刻变沉重了——由于高度紧张,不觉在台风中心已航行八个小时了。以往对付土台风,如果冲不出去,就拖时间,台风闹腾一阵,就要慢慢变弱,像乌合之众,各自散去。而今天这个土台风,看样子绝非善类,铁了心让军舰跟着它走。再这样被台风挟持着漂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会不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还有,航道上会不会遇到暗礁?肖海波的心揪了起来!
新舰服役时,首长对他和舰政委说过:这么好的家当,就由你们收拾了。记住,军舰只要一离码头,不管遇到什么难处,不能指望别人,要靠自己过硬的本领!是的,靠自己,不能一直这样,要冲出去!
可冲出去,行不?
肖海波脑中飞速盘算。难度大,风险也大呀!台风是旋转的,冲出去就必须顶着风,还要同时朝外围偏离。台风旋转无规律,要突围,军舰的速度和航向只能靠他舰长即时判断,稍有差错,让台风和巨浪从侧面拦腰掀起,军舰就可能被掀翻。他深情地看了看身边的几个操作兵,他对他们每个人都了如指掌,但是在这生死关头,他们对我这个舰长有没有信心?!
他下达了突围命令。几个兵没有吱声,都回首看了他一眼,他用眼神给予了回答。按规定,遇到突发海情,航线变化都是合理的。上级也来电指示,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处置。但是,水兵们的眼神告诉肖海波,他们有信心,也赞同舰长的决定:突围!
很快,军舰调过身来,冲进了狂风巨浪。庞大的舰身,在肖海波和水兵们的操纵下,竟然变得如此灵活!不管风向怎么变,巨浪怎么打,舰首总是紧紧咬住台风的风头。台风好几次绕到了舰身的左侧,想咬住它,把舰掀翻,就是没有成功。舰首和左甲板都像勺子一样伸进了巨浪,但是每一次都把巨浪的牙齿击碎。每一次快要冲出台风圈的时候,总有一个更高的巨浪张开大口,似乎要把西昌舰吞掉。肖海波知道这张大口的后面,就是平静的海面。他终于下定决心指挥操纵军舰冲进了那看似凶猛的大口……
突然间,舰身一震,恢复了期待已久的平静。肖海波眼睛一闭,凉凉的东西从他的面颊流下。他回过头来,看到身后的海面上,一条“巨龙”翻滚着远去。再回过头来,霞光万道,风平浪静,一条金色的航道在前方展开。
“向着祖国,归航。”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响亮地回答:“归航,向着祖国!”肖海波忽然意识到,是他下达的命令,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命令。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镜映时代的万象,诉说人间的百味 2017年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活力,同时又交织着复杂情绪的年份。在经济腾飞的浪潮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重塑。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个体,时代的脉搏也在个体的命运中跳动。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应运而生,它如同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的多重面向,捕捉了时代的细微之声,倾诉了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 本书收录的篇章,并非对某一特定主题的刻意描摹,也非对某一群体命运的偏爱。相反,它以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姿态,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中国大地,聚焦于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普通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迷惘与追逐,也能听到乡村田野间质朴的情感与挣扎;你可以感受到年轻一代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新奇与焦虑,也能体会到中年人在生活重压下的坚韧与无奈;你可以目睹传统文化在现代冲击下的传承与断裂,也能洞察科技发展对人际关系带来的微妙影响。 时代的宏大叙事,融于细腻的个体刻画 我们无法回避2017年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宏大叙事。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人工智能的悄然崛起,移动支付的深入人心,到共享经济的遍地开花;从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受到重视,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这些宏大的时代命题,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鲜活地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他们的选择,塑造着他们的命运。 本书中的小说,巧妙地将这些宏大的时代背景,化为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故事。一位年轻的程序员,在加班的深夜里,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代码和内心的孤独,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奋斗,更是对这个时代技术驱动下,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的拷问;一位在城市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面对着高昂的房价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的辛劳与期盼,折射出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以及个体在城市化浪潮中的渺小与坚韧;一位在乡村的老人,看着年轻一代对传统习俗的淡漠,以及土地的变迁,他的回忆与失落,是对时代变迁中文化断裂的深深忧虑。 作者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时代转型期,人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他们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但也并非一味地渲染悲观。即使是在困境中,他们也总能找到人性的闪光点,发现生活中温情的力量。这种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复杂描绘,使得本书中的人物形象饱满而立体,他们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情感的千姿百态,人性的深度挖掘 短篇小说以其精炼的篇幅,往往能聚焦于人物情感的某一侧面,并进行深入的挖掘。《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中的作品,正是将这种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永恒的主题,在2017年的语境下,呈现出新的复杂性。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一些传统的情感模式受到挑战。儿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可能因为地理的距离和观念的差异而变得疏远;夫妻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为工作的压力和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而产生裂痕;朋友之间的情谊,也可能因为生活的变迁和社交圈的改变而面临考验。本书中的小说,就深刻地描绘了这些情感的微妙之处。 一位远嫁的女儿,在一次匆忙的回家探望中,与年迈的母亲之间发生的一场无声的争执,折射出代际沟通的困境和隐藏在其中的深沉爱意;一对曾经相爱的恋人,在多年后偶然重逢,他们面对着各自的生活轨迹和内心的遗憾,一段欲语还休的情感,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几个曾经无话不谈的发小,在各自为生活奔波多年后,一次不期而遇的聚会,勾勒出友谊在时间流逝中的变质与坚守。 更重要的是,作者们敢于挖掘人性的深度。在利益的冲突中,人性的自私与贪婪暴露无遗;在情感的纠葛中,人性的善良与脆弱并存;在巨大的压力下,人性的爆发与隐藏同样令人动容。这些描绘,并没有将人物简单地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审视自己。 叙事的创新与多元,语言的淬炼与升华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叙事方式的创新与多元。作者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结构,而是勇于尝试新的表达手法,以期更贴切地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 有的作品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将不同人物的视角和时空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流中,去感受时代的脉搏;有的作品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将人物内心的独白和情感的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处境和内心世界;还有的作品则运用了非线性的叙事,将故事的片段进行重组,以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寻故事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在语言方面,本书的作者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他们用精炼的文字,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细腻的情感。他们既能写出底层人民的朴实语言,也能捕捉到都市精英的言谈举止,并且能够将不同风格的语言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可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可能揭示着人物内心的隐秘。这种对语言的淬炼与升华,使得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而深刻。 一本关于当下,也关于未来的思考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不仅仅是一本关于2017年的小说集,它更是一份关于当下中国社会的珍贵记录,一份关于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时代,如何理解我们自己,如何理解我们与这个时代关系的思考。 阅读本书,如同在人海中打捞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珍珠。每一篇故事,都是一个微小的切面,折射出时代的宏大图景。它们可能让你会心一笑,也可能让你扼腕叹息,更可能让你陷入深深的沉思。这些故事,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去理解。 2017年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本书中的小说,正是这种时代变迁最真实的写照。它们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时代的印记,也记录下人性的温度。 翻开《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你将走进一个鲜活而多元的中国,感受着这个时代的脉搏,倾听着芸芸众生的心声。这些故事,将成为你理解当下,思考未来的一面镜子。它们如同漫天星辰,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共同勾勒出2017年中国文学星空的璀璨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本体的角度来看,这本选集展示了当下中文创作在语言层面上的极大活力和成熟度。它不像某些时期的作品那样,在刻意模仿西方现代主义的腔调,而是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语言的密度极高,每一句话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没有一个赘余的形容词,也没有一句多余的场面调度。比如,在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回顾性小说中,作者竟然能够用一种近乎新闻报道的冷峻笔调,来描述极度惨痛的个人记忆,这种“反差美学”的运用,使得情感的爆发点反而更加有力,因为它是在极度的克制中酝酿出来的。此外,它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吸收也非常到位,能够将南方的湿润细腻、北方的粗犷直接,甚至是西南的神秘瑰丽,都巧妙地融入到文字肌理中,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丰富立体,仿佛进行了一次横跨中国大地的文学漫游。这本书,无疑是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发现新层次的文学佳作的集合。

评分

这部小说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搭脉就知道你身体里哪里出了问题。我记得其中有一篇讲到城市边缘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迷茫、挣扎,还有那种不甘于平庸却又找不到出口的焦虑感,简直是刻在了我心坎里。作者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群像,他们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也不是彻底的堕落者,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矛盾的普通人。那种细腻的情感描摹,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对话和心理独白。比如主人公在深夜的便利店里,面对着冰冷的货架,心中却翻涌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那种“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疏离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给出任何廉价的答案或说教,只是平静地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思索。这种克制而有力的叙事方式,比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更有力量,它像一根细细的针,轻轻扎破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伪装,让我们不得不直面那些难以启齿的真实。读完之后,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对周遭的环境也多了一层理解和同情。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精选”这个词是有点警惕的,总担心是凑数之作,但读完这本集子,我的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这简直是一场文学盛宴,每一篇都像精心打磨的宝石,风格迥异,却又共同闪耀着高超的艺术光芒。其中一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简直是想象力的狂欢,它将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巧妙地嫁接到了现代高科技背景之下,读起来既荒诞又无比真实,让人拍案叫绝。那位作者对意象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比如用一只不断变色的蝴蝶来隐喻某种社会现象,那色彩的流转和隐晦的含义,需要反复品味才能领会其中三昧。与此相对,另一篇写乡土记忆的作品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笔触朴实得像是泥土的芬芳,语言里充满了地方特有的韵味和节奏感,读起来非常熨帖、亲切,让人仿佛能闻到院子里晒着被子散发出的温暖气息。这种跨越题材和语境的驾驭能力,充分展现了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广度和深度,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部选本,它拓宽了我对“小说”这个概念的认知边界。

评分

绝对是近年来中国文学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标杆作品。我特别欣赏编者在选择稿件时所体现出的那种“求新”的勇气。这里面收录的作品,很多都不是那种迎合大众口味的“安全牌”,它们敢于触碰社会结构中的灰色地带,比如权力对个体精神的微妙侵蚀,或者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如何重建真实感。有一篇关于虚拟社区的文章,开头就极具颠覆性,直接把读者扔进了一个逻辑自洽却又完全反常理的世界观里,读起来像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智力游戏,你需要不断地推翻自己的固有判断。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先锋”的尝试,并没有以牺牲故事性为代价。叙事结构的处理非常精妙,常常是采用非线性的、碎片化的手法,但最终所有的碎片都能在结尾处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聚合,形成一个完整且震撼的画面。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一刻分心,但回报是丰厚的,你会感觉自己的思维也被拉伸和锻炼了一番。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在于它对“沉默”的捕捉。很多时候,我们生活中那些最深刻的转折点,都不是通过激烈的争吵或戏剧性的事件发生的,而是发生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被压抑的沉默瞬间。有一篇聚焦于一对老夫妻在晚年相处的日常,他们几乎不再交谈,但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递茶水的动作,都承载着半个世纪的爱、遗憾和未曾说出口的宽恕。作者的笔法极其冷静,像是在用手术刀解剖情感的肌理,不带一丝多余的煽情,却让你在最不设防的时候,突然被那种无声的重量击中,眼眶瞬间湿润。这种高级的“不动声色”,才是真正考验作家的功力。而且,这种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并没有让故事变得晦涩难懂,相反,它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底色——孤独感、对被理解的渴望,以及在时间洪流面前的无力感。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情绪字典”,收录了我们平时羞于承认或不知如何表达的各种微妙情绪。

评分

好!都是精品!纸张质量也不错!字体大小合适!

评分

买了小说换换口味,不能总看技术方面的书,不然都成木头了。

评分

喜欢。

评分

装帧精美,看起来不错,买回来要抓紧时间看了。

评分

要是价格能再优惠一些就好了。

评分

老师推荐,年度作品选每年必选的经典,认真学习,不断进步,书的质量很好!好书赞一个。

评分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质量一般,看着不舒服,有点像盗版

评分

送货及时,服务态度友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