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年作家李思圆重磅新作,写给有心改变却失去方向的人。[人民日报]强烈呼吁,3000家媒体自发推荐,5亿人热情参与。阅读过本书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深受鼓舞,找回了失去已久的精彩生活。
2.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行为赋予仪式感,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你收获的将是惊喜、浪漫、奇迹和精彩。仪式感能让你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在享受生活,而不仅仅是麻木地活着。你为此付出的一切,将给你带来额外的满足感、安全感和存在感。
3.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当日子清苦而平淡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消除困顿;当日子奢华而浓烈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
4.仪式感与刻意、矫情、做作、虚伪无关,它是你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你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你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
5.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单是你的能力。仪式感增强了你对生活的掌控力,让生活呈现出某种与众不同的重要性,并给自己一个确定的当下。
出门前给爱人一个亲吻,每周为自己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帮同事庆祝一次生日,陪父母参观一次升旗仪式,定期给朋友打个问候电话……生活中的仪式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渐渐忽视、淡忘了。
仪式感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对此怀有敬畏心理。无聊的生活中,平淡是常态,你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让自己度过无趣的日子。
你既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糟糕的一切。你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李思圆,青年作家,十点读书人气作者。文笔有温度,有力量,文风清新自然,朴实真挚。经历过太多发烧、发狂的故事之后才明白,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要拥有仪式感,活出真实的自己。已出版《这一世的美好,皆因一个你》。
八月长安:人总是需要一些仪式的,仪式给人庄重感和宿命感,给人信心。
刘同:每段恋情即将结束时,心里总要走一段有仪式感的回忆路程。
松浦弥太郎:任何事物,都当作重要的朋友接待。对一支圆珠笔、一个包、一本书,都是如此。对自己身边的东西,都要当作是自己重要的朋友,认真对待。
NO.1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002?/?世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
007?/?磨蹭着,磨蹭着,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012?/?什么才是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
017?/?有你的早安和晚安,我从不感到孤单
021?/?你所有的问题都只是因为懒
026?/?输了心态,你拿什么去拼
030?/?什么才是真正的品质生活
034?/?动起来,生活会有趣很多
038?/?除了你自己,别妄想有人能负责你的人生
042?/?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的一生
047?/?你所谓的努力,只是把准备当成了开始
NO.2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一个独特的仪式
054?/?梦想,不去实现,终究只是梦想
059?/?趁年轻,去经历你想经历的一切
064?/?所谓的迷茫,都源于想太多
070?/?老天不会亏待用心生活的人
075?/?当你快坚持不住时,再熬一熬
080?/?愿你微笑着,与眼前的失败和解
084?/?你可以哭着前进,但不要笑着回头
088?/?那些看起来很傻的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092?/?有些事不用硬扛,也不用假装坚强
096?/?所谓的专注,就是把一件事做到上瘾
NO.3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102?/?面对这个凉薄的世界,我依旧想做一个温暖的人
108?/?那些苦难的经历,终会成就你
112?/?我努力赚取财富,却赚不到幸福
117?/?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无法估值的
122?/?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126?/?当你做完选择后,千万不要去怀疑自己
130?/?我们宁可在路上失败,也不在起点成功
134?/?你的梦想这么大,怎能不受点苦呢
138?/?年轻人,你为什么总是那么纠结
143?/?你的眼界,决定你的全世界
147?/?成为更好的自己,迎接远道而来的你
NO.4与世界相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152?/?最伤人的不是你的拒绝,而是你多余的解释
156?/?时间很宝贵,相处要干脆
160?/?让聊天有温度
165?/?给你在乎的人一些仪式感
169?/?做一个主动的人,既难又不难
174?/?我们正过着一种越来越不容易被感动的生活
178?/?多为别人考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182?/?不要轻易去“以为”别人的生活
187?/?建议你来提,决定我来做
191?/?有教养的人,不会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196?/?我的确应该伤感,但我没有时间
NO.5有了仪式感,爱情才愈发甜蜜和长久
202?/?我需要你给我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207?/?那些情不自禁里藏着最动人的爱情
212?/?我不想再等待,我只想即刻拥有
217?/?真爱最经不起瞎折腾
222?/?找一个愿意为你做改变的人谈恋爱
227?/?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232?/?爱就是跟你说很多无关紧要的话
236?/?期待感,是感情里最致命的伤害
241?/?在以防万一的爱情里,真的有你要的安全感吗
247?/?爱无关乎表达的形式,关乎最后的结果
251?/?不会撒娇和任性,只因没遇见对的人
NO.6所有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
258?/?姑娘肤不肤浅,跟裙子穿太短真没多大关系
263?/?最好的相爱就是彼此自在
268?/?她并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272?/?没有你,我依旧充满力量
275?/?衣服可以买打折的,但感情不能选打折的
280?/?他不在你身边,日子也不能将就过
284?/?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289?/?可以爱得忘我,却不能失去真我
293?/?若不能彼此成就,彼此成全也好
298?/?苦苦挽留,不如漂亮地转身离开
303?/?那个逼你心甘情愿付出的人,才不是你要嫁的人
NO.1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世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
01
这两年特别流行健身,尤其让人羡慕的是,那些腿瘦、脸小、脂肪少的美女们个个都有马甲线,身材完美,无懈可击。每当看到那些偶像兼实力派美女,我总是斗志昂扬,立刻就会产生“我要锻炼”的想法,于是决定从第二天起每天慢跑5千米,做30个下蹲、40个仰卧起坐。为此,我还准备了计步器和运动护膝,各项工作都被那份热度推动并顺利地进行着。
可开始实施锻炼计划时,我却盘算着,今天还是算了吧,明天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今天必须保持良好的睡眠。到了第二天,想想还是算了吧,一天的工作已经让人筋疲力尽了,何必如此为难自己?
后来,在无数次“想想”的时间里,各种理由纷至沓来,于是很多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
02
两个好朋友一起报考了同一个专业技能的职称考试,两人报名时都信誓旦旦地说“今年我一定会过”。
距离考试六个月时,两人想着,反正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复习,就把考试的事抛在了九霄云外。
距离考试三个月时,两人有点慌了,可是又一想,最近工作忙,朋友聚会也多,确实没时间看书,索性就在考试前一个月复习。
距离考试一个月时,两人已经习惯了:当纠结做与不做时,只需毫不费力地“想一想”,就可以轻易地想出困难和借口。
于是直到考试那天,两人也没真正地好好复习过。甚至其中一人都没有参加考试,理由是:打印了准考证,看了考试地点,太远了,想一想,也就算了。
有多少重要的事,总是在最艰难的起步时刻,遇到世上最大的诱惑——“想想”,于是很多事情,想着想着,也就算了。
03
一年前的世界读书日,有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立志要天天读书,大家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官方语言”。每当遇到一些特别的纪念日或节日,几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有这样的人,总是要应景应时地发表一段人生誓言,可最终能兑现承诺的人少之又少。
这之后的一年,那个朋友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不见他活跃在朋友圈里。
今年世界读书日,他发表了一条消息:“我做到了。”朋友们都惊呆了,一年前大家以为他的读书计划是说着玩儿的,可他竟然真的做到了:每天看书一小时,每周阅读一本书,每月写五篇两千字以上的读书心得。
在我们都惊讶于他为什么就能做到时,他发了一条统一回复的消息:只有两个字——行动。
他的经验是:
首先,保证精力,把所有零碎的时间都集合在一起。但凡能利用的时间,他都丝毫不放过,甚至在洗澡时,也要一边冲澡,一边用手机里的听书软件播放电子书。
其次,保持毅力,零碎时间用在哪里,效率就会在哪里。他的手机上没有任何娱乐软件,甚至连一个视频播放器都没有。他每天有三个必须:必须按时、必须保量、必须保质完成读书任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现前面两点的执行力和行动力。一旦定下目标,就立刻行动。
世上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条,但在路上的人只有两种,一种人永远都在“想象出发”的路上,还有一种人一直都在“出发”的路上。而最后成功的人,往往是后者,因为他们勇于尝试,勇于试错,勇于在行动中去实践、去探索。
04
有很多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本来打算周末回家看望父母,想想来回路上太折腾,还是算了吧;本来打算学开车,想想每年发生那么多起交通事故,还是算了吧;本来打算联系很久不见的好友,想想他应该不希望被打扰,还是算了吧。
“本来打算……想想……还是算了吧。”成了现代人惯用的经典句式。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下定了决心,准备踏踏实实地干成某件事,可总是在起步时,被想象中的困难击败。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没准备好、没时间、没精力、没经验,而在于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并且已经在路上,那么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你并不缺少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和充裕的时间,你缺少的是立即行动的勇气和力量。既然目标已经定下,当你开始行动时,也就成功了一半。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和“得到”之间的距离,因为中间隔了“做到”,千山万水。
你总要先下水,才知水深水浅;你总要先走,才知道能不能跑;你总是要先主动去爱,才能获得被爱的资格。
世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同样,世上也有多少重要的事,干着干着,也就干成了。
磨蹭着,磨蹭着,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01
芳可最近迷上了由谢霆锋主持的节目《锋味江湖之决战食神》,一期接一期地看下来,最让她嘴馋的还是一道家常菜——糖醋排骨。
昨天一下班,芳可就兴致勃勃地跑到超市,准备买一些排骨和佐料,亲自下厨做一道糖醋排骨。
可一到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新鲜可口的水果,就让她停下了脚步。这里有打折的草莓、打折的牛奶,还有打折的卤鸡翅,看着还不错,去瞅瞅吧。她这么想着,便不由自主地看看这里,瞧瞧那里。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等到她反应过来时,排骨早就卖完了。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可就是一直磨蹭着,磨蹭着,看看新,尝尝鲜。一天,一月,一年,就这么毫无意义地从指缝间溜走了。
我们之所以如此磨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不够专注。什么都想做,可什么也做不好,什么都想尝试,可到最后什么也学不会。
02
很多朋友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平常上班确实没太多时间,于是决定每晚睡前一小时看看书。可每次翻开书时,却不知从哪里开始看,于是拿起手机,聊聊天,点点赞,抢抢红包。等玩得差不多时,却睡意渐浓,只能无奈地将书原封不动地合上。
比如练毛笔字,刚写了几个字,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写什么,于是忍不住去磨磨墨汁,捋捋笔须,顺便拍个照片发到朋友圈。
比如打算写工作计划,可一点儿头绪也没有,不知道重点是什么,一不小心又开始发呆、走神,想着今晚的电视剧更新到哪儿了,想着明天中午该吃什么,磨蹭着,磨蹭着,又浪费了大把时间。
我们之所以如此磨蹭,是因为计划中的目标太大。所有目标就像是一件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人生计划。
比如读书:读什么类型的书,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
比如练字:临摹哪个书法家的作品,怎么练,写哪种字体,想要什么风格?
比如工作计划:重点突出什么,需要哪些数据,如何完善细节?
当你的目标太宽泛,太模糊,执行起来较为麻烦,又不知如何下手时,就特别容易转移注意力,从而偏离既定的目标。
03
很多人是不是都办了健身卡?健身房之所以那么赚钱,很大程度上是瞄准了很多人的惰性思维和拖延症。大多数人虽然办了卡,但真正去健身的次数,五个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你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有业余时间,还有可供选择的各类运动项目,可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天跳跳健美操,明天练练瑜伽,后天再举举哑铃,或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去了。
我们之所以磨蹭,原因还在于不够坚持,没有毅力。每做一件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时还斗志昂扬,等新鲜劲儿一过,就被打回原形,于是又回到生活的舒适区里乖乖待着。
有时候我们感觉一天好像并没做什么事,可总是不知为什么“磨蹭着,磨蹭着,时间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溜走了”。如何让自己避免因为磨蹭而白白浪费时间呢?
第一,提高专注力。
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在当下专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要相信,你此刻想要做的事,无论是弹钢琴还是剥橙子,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无论你在干什么,它都是你当前最值得关注和解决的事。
比如,你想要看一部电影,就集中精力从头看到尾,你要把看完这部电影当作最重要的事来对待。
第二,细化目标。
如果将每个大目标细化到具体的小目标里,依次从易到难,从弱到强地去执行,不仅会提高办事的效率,也会增加个人的成就感。
比如读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小目标,每天读二十页,每周读完半本。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循序渐进地增加页数,最后实现每月读四本书,每年读五十本书的大目标。
第三,培养毅力。
其实培养毅力最快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情境,做固定的事情。
为什么上学时,一听到国歌就想到升旗仪式?一到晚上七点就知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开始了?一听到铃声响起,就知道是上课或下课了?
比如睡前一小时,就只用来心无旁骛地读那二十页书;比如在午休时间,就只是用来观看网易公开课和TED的视频;比如早上醒来半个小时,只用来观看《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每日推送的新闻。
培养自己对所做事情的条件反射能力,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你被身边的琐碎小事叨扰时,就会条件反射般意识到,这个时间点你只能做什么事,这样你就能从烦琐的小事里逃离出来。
磨蹭着,磨蹭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当你挣脱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强大怪圈,用心、专注、坚持做好一件事时,就会发现,从前的你和现在的你有着云泥之别。
什么才是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
01
细数现在的微信朋友圈,五花八门的消息层出不穷。各类励志文、暖心文,虽然读起来很有趣,但读多了也会感到阅读疲劳;各类旅行照、自拍照,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看多了也会感到审美疲劳。
不过,我的一个朋友发的任何一条朋友圈消息,我都不想错过。即便他每天都发,甚至是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花草树木,也让人有种经久耐看、特别有趣的感觉。并不是因为他的照片是最美的,而是因为透过他的照片,你可以看见很多生活里的仪式感,也会发现日常里更多的小确幸。
他发照片时很有仪式感。比如,每一次发的照片一定要有一个主题,然后用书名号标注,如《湖城黄昏》夕阳无限好……下面配上几张夕阳西下的照片,让你一看标题就懂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他的照片从来都是三张、六张或九张,让人觉得整齐有序;比如,他每次给照片配上的话,一定要应景、应时、应主题。即便是同样的照片,只要是他发出来的,那映入眼帘的效果,一定跟别人发的不一样。
常常有人认为,穿着高贵的礼服,进出高级的西餐厅,喝着好年份的红酒,才叫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其实平凡生活里的平凡人,也能拥有这样的生活。
有时,生活的仪式感根本就无须很多物质做基础,发个朋友圈,也能看出仪式感,也能拥有美感,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细碎而又普通的小事在生活里比比皆是,它同样能给人带来感动和快乐。
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是什么?是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用心,它让你积极、乐观地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寻找着别样的生活之美。
02
现实生活中,很多单身男女总是将就着过自己的日子,似乎干什么都没有兴致,人前风光无限,优雅美丽,人后却蓬头垢面,一副不修边幅的颓废模样。
可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却始终让生活保持着一种仪式感。她今年35岁了,还是单身。有一次,我加班太晚,就到她家留宿。来到她家后,她告诉我不要见外,想吃什么就去冰箱拿。
我原本以为她的冰箱里顶多是一些速食速冻的食品,可打开冰箱的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惊呆了,只见冰箱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新鲜的蔬菜瓜果,最下面一层还能看见一碗蟹黄鲜菇,用泰国玫瑰和荷兰芹点缀着,极其漂亮。
我连忙问她:“今晚你家有客人来吗?”她说:“没有啊?这些食材都是我买来自己吃的。”
姐姐说,一个人无论再忙再累,都不能亏待自己。每天清晨,她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到超市买来最新鲜的食材,吃完自己做的早餐,再去上班。夜晚,她要练半小时瑜伽,看半小时书才睡觉。
生活里真正的仪式感是什么?
是即便一个人时,也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永远不懈怠,不放松,不懒惰;是即便一个人时,也要学会爱自己,也可以买一束鲜花,品一杯美酒,做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慰劳自己。一个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03
我喜欢看书,我看书有很多讲究。古人看书前要焚香、沐浴、更衣,而我看书时,一定不能容忍自己手上留有长指甲,也不可以跷着二郎腿。而且每看完一本书,我会写读后感,摘抄印象深刻或者有用的句子。这样做除了表示对经典书籍的尊重,更多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些讲究,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仪式感,我也试过在深夜两点,在无灯的情况下,到公共厕所去看书。
其实仪式感就如你对陌生人的微笑,你以为这是对别人表示友好,其实这是你自己对自己表示友好,就跟照镜子是一样的道理,你笑,镜子里的人就会笑,你哭,镜子里的人就会哭,你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如何待你。
常常有读者告诉我,他们其实也很爱运动,爱看书,爱听讲座,爱做一切有意义的事。可这些习惯难免会被别人讽刺为太虚荣,或者不合群。别人邀你打牌的时候,你说要去爬山;别人在追剧,你在看书;别人在睡懒觉,你在上培训课。你的不合拍,久而久之,会让你在这些无用的社交里受到歧视甚至是嘲笑。
可什么才是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是让一群你不愿深交的人评价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呢,还是坚守内心的准则,过上自己喜欢的日子?答案是后者。真正的仪式感,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要让任何人都满意,任何人都称赞,而是自己清楚地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的,只有认真做自己的人,才能拥有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
04
仪式感,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
认真:你每次出门前一定要略施粉黛,认真检查自己的着装。你的衬衣领和袖口,永远白净清新,不留污渍。即便一个人生活,你也会认为这是对生活的一场赴约。
尊重:你会在约会迟到时,对别人礼貌地说一句对不起;你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看望老人;你会在下雨天开车路过泥泞小路时,把车开慢些,以免污水溅在行人的身上。
敬畏:你会对你的工作保持一种热忱,即便周围的同事敷衍了事,你也坚守信念。对不知道和含糊不清的事儿,你懂得探索和求知。
热爱: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人的内心中有一份热爱,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安慰和放松。
仪式感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迅速提升。某种意义上,它是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感觉。
生活中那些无趣和委屈,那些一潭死水、灰头土脸、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其实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世上总有人活得比你更艰难,更不易,但如果心中有了仪式感,就好似给干渴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泉,从此充满生机和希望。
什么才是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它是不辜负生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每一朵鲜花盛开的那种岁月静好的日子,并且伴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有你的早安和晚安,我从不感到孤单
01
我有一个朋友,每天我们都以一句“晚安,无梦,明天见”作为一天的结束。大概就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感觉,好像有了“晚安”的日子,才是完整的一天。
我们每晚都会聊一聊,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再谈谈生活里的烦琐小事,大到谈我写的那些“鸡汤”和“作家梦”,小到今天吃了什么,遇见了什么人、什么事,从天文地理,到家长里短,每晚无论再忙,我们总是要留些时间给这样的聊天。我们避而不谈自己最伤心的事,可是我们却以一句简单的晚安,作为对彼此的鼓励。
“晚安”两个字,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词语。似乎亲人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总是那么需要这两个字,作为彼此之间的纽带,传递温暖。
在所有关系里,想到一个人其实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能想着一个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真正用心对一个人,才不会落下任何一次道晚安。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手机快没电,或者手机没有信号这样的情况,但我们都会提前告诉对方,或者提前把晚安道给对方,绝不会忘记。
它让我们知道,友谊之花常开不败;它让我们知道,即使你在北,我在南,依旧互相牵挂。拥有晚安的人,就像吃到了最甜的糖,喝到了最烈的酒,买到了限量版的邮票。
我们是那么需要晚安。每天的晚安,它就像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风,像盛夏午后你用勺子舀起的第一块西瓜,像一整晚在梦里飘散着最爱的花香。
被人惦记,互道晚安,你才感到原来你并不孤单。
02
有一个关于晚安的故事:有一天,天使来到人间,为了排解自己的无聊,他对一个女孩说,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比如权利、金钱、美貌、爱情……
女孩想得很认真,天使有些害怕,如果小女孩说一些天使实现不了的愿望,天使会很没面子。但天使想,我一定要让她知道,天使有多厉害。天使做好了一切准备,而女孩的愿望却是:我想每天睡前都能听到你对我说晚安!
天使很惊讶,愿望如此简单,他有一种被大材小用的感觉。他说:“好,这很容易。”天使根本就没有多想,就轻易地答应了,女孩欢喜雀跃,满心期待着愿望一天一天被实现。
刚开始的时候,天使会每天都说一句晚安,偶尔有些忙,但也不会忘记。后来,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天使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了,或许太忙了,忙到连说晚安的时间也没有了。
于是,每天晚上女孩都在等晚安,可每天都在失望中入眠。最终,天使忙到直接忘记了女孩,永远地飞走了,连同那许多亏欠的晚安一起,消失不见。小女孩终于知道,即便简单的愿望,天使都未必都能实现。
对别人说一句晚安,其实不难,但难的是你一直坚持,不是把它当成任务,而是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它会给你带来美好的感受,它会让你更加珍惜你想要珍惜的人。
所以一句晚安或早安,若不是心甘情愿,若不是心底真正惦记,是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的。真正的晚安,是彼此都感到舒服,甚至是感到不可或缺。有你的晚安,我感觉拥有了全世界。
03
其实一句早安和晚安,对实际生活毫无帮助。薪水不会增加,也不会少上一天班,第二天你还是要早起去挤公交,可是你的心定了下来,生活上那些琐碎的不愉快荡然无存,因为你知道,你那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不是你一个人来扛,不是你一个人担,会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没有真正对你了如指掌的人。因为孤单,产生了“知己”这种特殊的群体,而在越来越繁忙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是那么慌慌张张,忙得不可开交,成年人的友谊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要把自己的所有思绪通通告诉知己,而是知道彼此都被对方记在心里就好。
而这样的感受,不是好久不见胡吃海喝一顿,也不是畅所欲言地聊一个通宵,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用一句早安、晚安,或者其他任何形式,长久地坚持下去,让我们彼此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事,都有彼此在。
毕淑敏说:“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同样,人生是那么长,也许我们不需要海誓山盟,桃园结义,歃血为盟,只需要你每天说一句早安或晚安,让我知道你从未离我而去。
卡尔维诺说过:“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
同样,对于所有太热烈的感情、友谊或爱情,我们都喜欢它历久弥新,长盛不衰,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只需每天清晨的早安,让我知道,一天的开始;只需每晚的晚安,让我知道,一天的结束。所有这些日子,若都有你的早安或晚安,我就不再羡慕任何人,也不再感到孤单。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我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一位跟我一样需要仪式感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问:生活中的仪式感究竟是什么?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仪式感究竟有没有必要?也许还有人说:我不知道什么是仪式感,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么,生活中的仪式感体现在哪里呢?
对于亲人,你有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了?你有多久没夸妈妈煮的饭菜好吃了?你有多久没陪爸爸聊聊天,谈谈你的梦想、事业和未来了?
对于朋友,你有多久没关心过他们最近在干什么,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了?你有多久没跟他们在路边摊吃烤串,喝冰镇啤酒,回顾往事了?
对于恋人,你有多久没送过对方礼物了?你有多久没跟对方说过简单又普通的“早安”和“晚安”了?你又有多久没跟对方说过“我爱你”了?
对于自己,你有多久没做过详细的人生规划了?你有多久没提过年少时的梦想了?你有多久没腾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心灵回归平静了?
那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我们都太久太久没做过了。对于生活,我们连一些最基本的仪式感也丢失了,从而感到迷茫、不安、焦虑、彷徨……
生活中的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相信自己配得起更好的一切。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唐顿庄园》里有这样一句话:“你厌倦了格调,也就厌倦了生活。”
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与热咖啡,仿佛变成盛宴。
……
这个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世界。
即使你面临好友的背弃,亲人的不理解,恋人的不包容,你也不能轻易掉眼泪,因为你要告诉自己,无论何时何事,你都要美美的,你要有一颗既柔软又坚韧的心。
你既可以享受最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最坏的一切。你相信自己不会因为几件伤心的事,就一蹶不振。你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
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生活要有仪式感,愿你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想要的仪式感,也愿你,愿我,愿我们能在有仪式感的生活里获得幸福。
初次翻阅这本《生活需要仪式感》,便被其质朴而深刻的文字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包装自己的观点,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她就像一位细心的观察者,捕捉到了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并将其升华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然仪式”的部分。作者描述了如何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来感受生命的力量,来洗涤心灵的尘埃。她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寻找平静。比如,在清晨,去公园散步,感受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在傍晚,去海边散步,聆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在雨天,去森林漫步,感受雨水滋润万物的气息。这些场景,都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往往沉溺于钢筋水泥的丛林,而忽略了与自然的连接。这本书提醒我,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去亲近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她建议我们,可以在家里的窗台上种一盆绿植,每天给它浇水,看着它生长;或者,在天气好的时候,带上野餐垫,去附近的公园,享受阳光。这些建议,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流淌进我疲惫的心灵,带来一丝久违的平静与慰藉。作者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温暖的治愈力,她以一种非常平和、不带压迫感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她没有试图去改变我们什么,只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我们,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其实一直都在。我喜欢她对于“个人仪式”的阐述,那是一种非常私密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比如,她描述了自己每天早晨,在晨光熹微中,为自己泡一杯香浓的咖啡,然后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想,只是单纯地享受那一刻的宁静。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却能让一整天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我发现,我也可以尝试这样的“个人仪式”,即使只是每天给自己留出十分钟的独处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放松和愉悦的事情,也能极大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书中的“共享仪式”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强调了仪式感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她分享了许多与家人、朋友共同创造“仪式感”的经历,这些经历充满了爱与温情,让人读来倍感温馨。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为我的家人和朋友创造一些属于我们的“仪式”,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温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活仪式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热爱生活、如何经营人生的书。它教会我,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去创造,去感受。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善意与温暖的世界。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分享了她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与感悟。她并不是在教导我们什么大道理,而是像一位邻家姐姐,分享着那些触动心灵的小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日的仪式”的章节。作者描绘了如何用心地去过每一个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留下珍贵的回忆。她分享了如何在家中布置节日的装饰,如何准备节日的美食,如何与家人一起玩游戏,这些细节都充满了温馨与爱意。这些场景,让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过节的快乐时光,也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为我的家人创造一些有意义的节日体验。书中关于“独处的仪式”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者强调了独处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利用独处的时间,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她描述了自己如何利用周末的下午,一个人去咖啡馆,点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由。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自由与满足。我开始意识到,我是否过于依赖与他人的互动,而忽略了与自己的相处?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在于与他人的连接,更在于与自己的和谐。
评分《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生活的启示。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带领我穿越迷茫,找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她没有制造焦虑,而是用一种积极而充满希望的态度,去展现“仪式感”的神奇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工作仪式”的章节。作者认为,即使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也可以通过一些“仪式”来增添乐趣,提升效率。她分享了自己如何为每一个工作日设定小目标,并以一种仪式感的方式来完成它们。比如,在开始工作前,会整理好桌面,播放一首喜欢的音乐;在完成一项任务后,会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做一些放松的事情。这些小小的“仪式”,不仅能帮助我集中注意力,还能让工作变得更加有趣。我开始尝试将这些“仪式”融入到我的工作学习中。比如,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会泡一杯咖啡,整理好书桌;在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后,我会站起来活动一下,放松身心。这些改变,让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让我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书中关于“告别旧习惯”的篇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认为,告别,也需要仪式感。她分享了自己如何以一种庄重而感恩的方式,告别那些不再适合自己的旧习惯,迎接新的开始。这让我意识到,改变,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心中那些曾经黯淡的角落。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与哲思,她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探索“仪式感”的真谛。她并没有将“仪式感”定义为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强调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每一次相遇,都值得被珍视”的篇章。作者分享了她如何通过一些微小的“仪式”,来表达对他人真诚的感谢与尊重。比如,在收到一份礼物时,不仅仅是简单地说声谢谢,而是会认真地欣赏礼物,并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与人道别时,不仅仅是挥挥手,而是会真诚地道一声“再见”,并期待下一次的相遇。这些细微之处,都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我们的社交关系更加融洽。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是否过于随意,而忽略了对他人情感的尊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与人的相遇,都是一次缘分,都应该被认真对待。她鼓励我们,要学会用“仪式感”来经营人际关系,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温度与意义。读到书中关于“自我关怀”的部分,我更是深受启发。作者强调了,一个人只有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他人。她建议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一些“仪式感”的关怀,比如,在疲惫时,为自己泡一杯热茶,听一段舒缓的音乐;在失落时,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你已经做得够好了。
评分这本《生活需要仪式感》,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生活的关系。作者的文字不华丽,却极具穿透力,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温度,直接触及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人一种“鸡汤”的错觉,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小建议,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将“仪式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书中提到,即使是吃一顿简单的早餐,也可以通过摆放整齐的餐具,点缀一束小花,来提升幸福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在潜移默化中,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我开始尝试在我的生活中践行这些小小的“仪式”。比如,我不再随意地将衣服丢在沙发上,而是会叠好,放在衣柜里;我不再匆忙地吃完晚餐,而是会和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我不再沉溺于手机,而是会抽出时间,去读一本书,或者听一段音乐。这些改变,让我感觉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也更加有温度。书中关于“个人成长”的篇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认为,“仪式感”不仅仅是关于外在的行动,更是关于内在的自我关怀和自我肯定。她鼓励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并通过完成这些目标,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我开始尝试,为自己制定一些小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当完成一个目标时,我会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来庆祝自己的进步。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评分我一直认为,生活应该是有色彩、有温度、有味道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现实的压力和工作的繁杂所裹挟,生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泽。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遗失的,恰恰是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细节的关注。作者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她更像是一位生活的设计师,用她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勾勒出生活的别样风景。她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阐述“仪式感”的重要性,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仪式感”如何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季节的仪式”这一部分,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如何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生活中的小惊喜。比如,春天的时候,采摘一束鲜花,放在书桌上;夏天的时候,夜晚坐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感受微风拂过;秋天的时候,煮一壶桂花酒,与好友分享;冬天的时候,围炉夜话,诉说心事。这些场景,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记录,更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她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仪式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是为了让我们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找到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一个可以舒展心灵的空间。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认识到自己曾经有多少机会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仪式感”,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了。现在,我决心要从这本书中汲取养分,重新拾起对生活的热情,用“仪式感”为我的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的色彩。
评分初次捧读《生活需要仪式感》,便被其真诚的文字所打动。作者并非高高在上的哲学家,而是一位与我们同样在生活中摸索前行的普通人,她用最质朴的语言,分享了最动人的生活感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创造性仪式”的论述。作者鼓励我们,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仪式”。她分享了许多自己与家人朋友共同创造的“创意仪式”,这些仪式充满了趣味和惊喜,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她会与孩子们一起,用各种材料制作“时间胶囊”,埋藏在院子里,约定多年后一起开启;她也会与朋友们,每年为彼此设定一个“主题派对”,并以一种创意的形式来庆祝。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仪式,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生活充满了乐趣。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应该多一些“创意”,去为我的生活增添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关于“梦想仪式”的部分,也让我倍感振奋。作者认为,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我们用“仪式感”去守护。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一些“仪式”,来激励自己,追求梦想。比如,在梦想启动之初,会写下自己的目标,并用一种仪式感的方式来公开承诺;在遇到困难时,会回顾自己的初心,并给自己一些鼓励。这些“梦想仪式”,让我的追梦之旅充满了力量和方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昏暗的房间走进了阳光明媚的庭院,眼前豁然开朗。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而又不失生活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仪式感的画面。她并没有提倡一种刻意为之的“表演式”的仪式,而是鼓励我们去发现和创造那些发自内心的、能够触动我们灵魂的美好瞬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告别仪式”的论述所打动。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告别,有告别童年,告别青春,告别一段感情,告别一段时光。而作者告诉我们,每一次告别,都应该带有一种庄重与感恩,去告别过去,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她分享了自己如何为一次重要的旅行,提前做好准备,将行囊一一打包,并以一种仪式感的方式,与即将离开的熟悉环境告别。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即使是平凡的离别,也能变得有意义,有力量。我开始反思,在我的生活中,有多少次我只是匆匆地告别,而没有给过去一个温柔的拥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转折,都可以成为我们创造“仪式感”的机会。她鼓励我们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去珍视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读到书中关于“时间”的篇章,我更是感触颇深。作者提醒我们,时间是生命的载体,而“仪式感”则是让时间变得有意义的载体。她建议我们,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时间的流逝,而是要主动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去赋予时间以价值。
评分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翻开这本书,它仿佛是一位老朋友,用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声音,引导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淹没的美好。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你应该如何生活”的道理,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生动而 relatable 的场景,让我忍不住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从清晨一杯咖啡的香气,到夜晚睡前一盏暖灯的光晕,再到周末一次精心准备的晚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常常沉溺于对未来的憧憬,或是对过去的追悔,却忽略了当下这一刻的宝贵。书中的“仪式感”不是繁文缛节,更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而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它是一种有意识地去感受、去体验、去珍视生活中的点滴,让平凡的日子也闪烁出独特的光芒。我喜欢作者在描述一次家庭聚会时,那种温馨而略带调皮的语气,仿佛能闻到饭菜的香气,听到家人的笑语。她没有刻意渲染情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情、友情,却足以触动人心。尤其是书中关于“慢下来”的章节,我深以为然。在这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变成了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忘记了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作者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比如,她描述了一个人如何在雨天,泡一杯热茶,坐在窗边,静静地聆听雨声,这种宁静而诗意的画面,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安宁。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给予了我实践的勇气和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一些小小的“仪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惊喜和温度。
评分有空多看看书,挺好的。喜欢京东买东西,昨天又买了个yota3,喜欢阅读。
评分京东618这一定是一个囤书的季节,怎么能错过。有些书,真的价格便宜到吓人。
评分书中提供的科学以及便于实践的工具与方法。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结合每篇文章的后续练习好好实践。最终将会彻底颠覆一个人过去的思维认知。从而让工作和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
评分感觉不错,价格也很公道,值的购买!
评分京东服务好,产品佳,好评好评。
评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只是没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本书从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等几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努力的正确模式。书里所讲的关于努力的方法与思路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评分《投资中不简单的事》精选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内部交流实录,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万字投资实录全新披露,全面展示基金经理面对人性的恐惧与贪婪、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的真实想法与应对策略;揭示优质公司的成长路径和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给出在中国坚守价值投资的实操性建议。
评分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
评分自营图书,刚刚收到一般直接上好评。几本书都很好,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