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兩漢潁川太守研究》是一部彆開生麵的斷代區域文化研究著作。
《兩漢潁川太守研究》內容分為上、中、下三編,分彆是兩漢潁川郡概況、兩漢潁川太守和兩漢潁川籍太守。三編的內容也較為均衡,實實在在是一部新編的“兩漢潁川誌”,《兩漢潁川太守研究》作者馬寶記為瞭凸顯地方長官治理對一個地區文化風俗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用全書中一編內容之名定位書名,稱為“兩漢潁川太守研究”,單看這一書名,仿佛是一部斷代的人物傳記研究。
作者簡介
馬寶記,河南許昌人,許昌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古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三國文化協會副理事長、許昌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漢魏六朝文學與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齣版《關羽圖傳》、《三國文化概覽》(閤著)、《中國古代文學》(閤著)、《大學語文》(主編)等著作、教材十餘部。發錶司馬遷及《史記》、三國文化、魏晉南北朝文學等方麵的研究論文五十餘篇。
目錄
上編 兩漢潁川郡概況
第一章 秦代初置潁川郡
第二章 西漢時期的潁川郡
一、楚漢戰爭時期的潁川郡
二、西漢時期的潁川郡
第三章 東漢時期的潁川郡
一、潁川郡與東漢王朝
二、東漢潁川郡的設置
第四章 兩漢潁川郡的社會經濟發展
一、潁川郡的地理環境
二、潁川郡農業發展概況
三、潁川郡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概況
四、潁川郡的自然災害
第五章 兩漢時期潁川郡的世傢大族
一、漢代潁川郡豪強地主的生成
二、漢代潁川郡世傢大族的類型、基本情況及其代錶人物
第六章 兩漢潁川郡教育發展與世風民俗
一、漢代潁川郡文化教育的發達
二、潁川郡社會生活與民風民俗特點
中編 兩漢潁川太守
第七章 西漢潁川太守
一、西漢潁川太守考述
二、西漢潁川太守的政績
第八章 東漢潁川太守
一、東漢潁川太守考述
二、東漢潁川太守人數考
三、東漢潁川太守籍貫分布
四、潁川太守的齣身、來源、任職時間、政績及職後去嚮
五、東漢潁川太守與政治
第九章 東漢潁川太守的政績
第十章 兩漢潁川郡著名太守的施政風格與移風易俗
一、用鐵腕懲治豪強的循吏趙廣漢
二、以禮儀化解仇怨的仁吏韓延壽
三、以溫和力行教化的明吏黃霸
四、以大義衊視權貴的廉吏何並
五、以威武營造和平的大將寇恂
六、以真誠安撫反叛的良臣郭假
下編 兩漢潁川籍太守
第十一章 西漢潁川籍太守
第十二章 東漢潁川籍太守
第十三章 兩漢潁川籍太守的政治智慧
一、以國傢興亡為己任,積極獻計獻策
二、以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為目標,建功立業,澤被後世
三、維護國傢統一與安定,立足邊地,抗擊入侵
四、執政為民,無私無畏,政名遠揚
五、敏銳觀察時局,準確判斷,閤理謀劃
第十四章 兩漢潁川籍太守的社會貢獻
一、自我砥礪,品德高潔
二、淡泊名利,勤勞簡樸
三、關心民瘼,同情弱者
四、移風易俗,造福一方
五、學識淵博,敬賢重纔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兩漢潁川太守研究》:
二、漢代潁川郡世傢大族的類型、基本情況及其代錶人物
從字麵意義上看,如果說,豪強地主更多地具有侵吞、強勢、霸道等詞義的話,那麼,世傢大族則更多是指權勢、豪門、望族,前者更具有貶義,而後者更具有中性含義。當然,豪強地主和世傢大族並不是截然分明的,往往很難區分,所以,《兩漢潁川太守研究》在論及二者的相關問題時,僅僅是從某一方麵的側重點來談,不對具體的某個傢族作齣劃分。
漢代潁川郡的世傢大族按照形成原因、錶現及特徵,相對地,可分為貴族型、官僚型、世宦型、豪強型等幾個類型。
1.貴族型:指齣身貴族,享受到一定的特權,如分封為王、占有封邑等,進而成為世傢大族
韓氏傢族:韓氏傢族的創始者為韓王信,漢十一年(前196年),韓王信因叛漢被殺。當年,韓王信是和韓太子一起去到匈奴的,到達頹當城的時候,韓王信生下瞭一個兒子,因此取名叫韓頹當,同時韓太子也生瞭一個兒子,取名叫韓嬰。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韓頹當和韓嬰率領手下人馬降漢,漢封韓頹當為弓高侯,封韓嬰為襄城侯。吳楚七國之亂時,弓高侯韓頹當功冠諸將。
韓嬰將爵位傳至孫子,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以不敬失侯。
韓頹當的兒子封龍頟侯,韓頹當的孫子韓嫣字王孫,深得武帝寵幸,齣入永巷不禁,後因為奸情被皇太後知道瞭,太後大怒,派人賜韓嫣死。武帝代為謝過,但是仍然沒有能夠挽救韓嫣,最終,韓嫣被殺。韓嫣的弟弟韓說也很受武帝寵幸,因軍功被封為案道侯,巫蠱之禍時與兒子韓興都被戾太子所殺。韓說的另一個兒子韓增巫蠱之禍之後又襲爵被封龍頟侯,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代張安世任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增世貴,幼為忠臣,事三主,重於朝廷。”韓增死後,兒子韓寶嗣爵,韓寶無子,國除。成帝時,韓增哥哥的兒子韓岑、韓岑的兒子韓持弓也為龍頟侯。王莽末年,韓氏傢族食封斷絕,失去貴族地位,轉為鄉裏豪族。
東漢時,移居到潁川舞陽的弓高侯韓頹當之後韓棱傢“世為鄉裏著姓”,父韓尋,光武帝建武年間為隴西太守,韓棱官至尚書令、司空,韓棱子韓輔為趙相,韓棱孫韓演為太守、司隸校尉。韓氏的另一支、遷居到南陽堵陽的韓暨傢,也在東漢時成為豪族。《三國誌·魏誌·韓暨傳》注引《先賢行狀》雲:“暨,韓王信之後。祖術,河東太守。父純,南郡太守。”韓暨在獻帝時任樂陵太守,魏文帝時任太常,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去世,西晉時,韓暨的孫子韓壽之妻是賈充的女兒。賈充無後,以壽子賈謐為嗣,賈謐弱冠為秘書監侍中。韓壽的少子韓蔚,亦有器望。晉惠帝時兄弟並為趙王倫所誅,韓氏傢族衰亡。
韓氏傢族在潁川郡的曆史上是比較特殊的,韓氏自韓王信之後,多次被封侯,傢族為官者也代不乏人,屢衰屢興,最終成為影響深遠的世傢大族。
從韓信封王到西晉賈謐、韓蔚兄弟被誅,曆時五百年。其中,有不少韓氏族人在曆史上頗有聲名,
……
前言/序言
潁川郡,秦王贏政十七年(前230年)始置,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曆漢、魏、晉、南北朝。晉移治許昌縣(今許昌市東),至東魏武定七年(549年)移治潁陰縣(今許昌市),並改名鄭州。潁川作為郡名,前後曆時近八百年。
潁川名稱的來源,是因為有流經境內的大河潁水(今名潁河),因水而名。酈道元《水經注》雲:“秦始皇十七年滅韓,以其地為潁川郡,蓋因水以著稱者也。”①
潁川郡所轄範圍雖因朝代不同而各異,但大約相當於今河南許昌、漯河、平頂山等地區。
潁川郡地處中原腹地,在自然條件方麵具有非常優越的地位。在地理位置上,西部和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地形,屬伏牛山餘脈。中部和東部為平原,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與長安、洛陽自西嚮東連為一體,又與西南方嚮的南陽互為掎角,形成鼎足之勢,並成為宛、洛東進通道。河流方麵,境內主要有潁水、汝水、雙洎河、清溟河等,對境內的農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潁水是境內最重要的一條河流,發源於陽城縣(今河南省登封市),流經陽翟北人潁陰縣、臨潁縣,齣境後注入淮水。汝水流經潁川郡的父城縣(今河南省寶豐縣)、襄城縣、郾縣(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齣境後也注入淮水。潁水和汝水水量充足,流域寬廣,為潁川郡的農業生産提供瞭充足的自然資源。《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在談到韓王信被封為韓王時雲:“潁川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②可見潁川郡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高底河、清溟河等區域性河流,也為農業灌溉和交通、百姓飲食起居等提供瞭極為重要的便利條件。此外,漢末,曹操統一北方前後,在潁川郡大力開挖人工河,許縣、潁陰縣、臨潁縣、襄城縣等都有人工河,為屯田和軍輸奠定瞭重要基礎。境內的湖泊有萑苻澤(位於今新鄭西)、洧淵(位於今新鄭市)、棘澤(位於今長葛西南)、濁澤(位於今許昌市西)、狼淵(位於今許昌市西)等。①從土質上看,潁川郡的土質多為沙壤和壤土,透水通氣性能良好,能夠較好地保溫保濕,是農業耕作的上乘土質。在氣候條件上,潁川郡屬於暖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這種情況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中國顯得非常重要。所以,清初曆史地理學傢顧祖禹說許州(即漢代潁川)“西控汝、洛,東引淮、泗,舟車輻集,轉輸易通,原野寬平,耕屯有賴……自天下而言河南為適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許州又適中之地也。北限大河曾無潰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鄧實包淮、漢之防,許亦形勝之區矣。豈惟土田沃衍,人民殷阜,足稱地利乎?”②
潁川曆史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遺跡,目前發現的舊石器地點和古人類化石地點有八十餘處,尤其是2007年許昌靈井遺址“許昌人”的發現,震驚瞭世界,當年即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充分說明瞭潁川地區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之源。
兩漢時期的潁川郡,是潁川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與漢王朝的鼎盛相-緻,潁川郡也達到瞭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強盛。
兩漢潁川太守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