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晚清帝國風雲係列,是關河五十州近代曆史寫作的重磅作品。本係列參閱瞭國內外豐富的史料,運用多重的觀察視角,深入地理解曆史現場各方的立場,和他們真實人性底色和認知邏輯,試圖重新梳理近代史發展脈絡,再現一個真實可感的晩清,解讀曆史的多樣可能性。
火燒圓明園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給所有中國人的內心都造成瞭巨大的創痛。而清帝國的南方,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對太平軍的決戰在即,清帝國如何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曆史還能再給它機會嗎?
本書以火燒圓明園事件為切入點,將晚清帝國風雨飄搖的曆史畫麵徐徐展開,對鹹豐帝、曾國藩、鬍林翼、李鴻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禮、華爾……諸多曆史人物進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畫與描摹;這裏有風雲人物成長與摺戟,有朝堂政治的詭譎波瀾,有戰場上的玄黃帶血,有對外博弈中清政府的進退失據,有人性的閃光、懦弱與復雜,也有對火燒圓明園之謎等諸多曆史迷誤的辨正與思考。
著名軍事紀實文學作傢,專注於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代錶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戰神粟裕》《彭大將軍》《謀帥劉伯承》《虎部隊》《中原大戰》《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民國總理段祺瑞》《張作霖大傳》等;今日頭條的簽約作者,開設的曆史自媒體欄目閱讀量近億計。
第一章 天下兵將隻靠湖南
鮑超練兵頗有一套。有的營排兵布陣時,是以低級武官和新兵驅前,高級將領率強兵督後,鮑超反其道而行之,他把級彆高些的營官全都安排在隊伍的最前列。太平軍老遠一看這些人的衣服,就知道他們的身份,於是常常集中力量予以攻擊。營官們為瞭保護自身安全,必然要挑選和訓練精兵隨其左右,這樣鮑超都不用自己過分操心練兵的事,營官們會自覺自願地去做。
第二章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撐一日
李鴻章秉性高傲,一生很少把彆人放在眼裏,但他最佩服曾國藩,開口必稱“我老師”,敬如神人一般。很多年後,他還告訴曾國藩的孫女婿吳永:“你太丈人文正公(曾國藩)是我老師,你可惜未曾見著。我老師那真是大人先生,現在這些大人先生,簡直都是秕糠,我一掃而空之!”
第三章 從未見過如此有膽魄的人
郭嵩燾做事的原則是“循理”,他認為對西洋各國也適用這一原則。所謂“循理”,就是講道理,放到外交領域就是要遵循通行的規則。他對僧格林沁說,打不是不可以,但打之前一定不要破壞外交規則,這樣萬一仗打勝瞭,可以讓對方心服口報,免除後患,就算打敗瞭,自己也堂堂正正,不會輸理。僧格林沁是堅決的主戰派,而且那時正想施計挫敗對方,他認為郭嵩燾不過是書生之見,根本聽不進他的意見。
第四章 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就連宮中嬪妃都有人錶示瞭異議,這個提齣異議的嬪妃就是鹹豐長子的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在北巡這件事上,那拉氏錶現得比自己的丈夫更勇敢,她力主鹹豐留在京城:“皇上在京,可以鎮攝一切,聖駕若行,則宗廟無主,恐為夷人踐蹈。”那拉氏也懂得一點曆史,她引用東周時期周平王東遷,“天子濛塵,永為後世濛羞”的典故,說鹹豐如果要棄京城而去,也會因此承受同樣的羞辱。
第五章 撐起兩根窮骨頭
曾國荃誠然不是弱將,但吉字營是弱兵這一事實卻無法遮掩。以弱兵圍城,怕就怕外圍敵援兵過於強大,連阻援部隊都擋不住,結果來個反包圍,把他們給睏在城下,江南大營兩次被太平軍擊破於南京城下,便足可為前車之鑒。曾國荃在攻城時不可能完全沒有這種心理陰影,鬍林翼教給他的方法是要學會“懵懂”。
“懵懂”者,迷糊也。鬍林翼的意思是說要做大事不能瞻前顧後,適當迷糊一下是必要的,否則就什麼事都乾不成,“天下人,惟懵懂足以成事”。
第六章 勝天半子
曾國荃的性格與曾國藩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處是曾國荃也有超人的意誌和毅力,遇到艱難險阻,能夠堅持到底。不同之處是曾國荃在指揮作戰時比乃兄更堅決更大膽,頗有一股子悍不畏死的蠻勁。
曾國荃參加安慶戰役時,四十歲還不到,身上充滿著“勝天半子”式的蠻勁,哪裏甘心功敗垂成。太平軍發狠,他也發狠。
第七章 非重用漢人不可
鹹豐生前,肅順能夠說服他授曾國藩以江督,是一件具有著標誌性意義的大事,因為曾國藩曾是鹹豐最不信任的漢臣,如果連曾國藩都能夠齣任督撫,兼掌軍政兩權,其他湘軍將領繼續齣任督撫也就不難瞭。鹹豐駕崩後,朝政由肅順等八大臣執掌,肅順大權在握,用全麵依靠,代替瞭過去對於漢臣使用、限製的舊有方針。
湘將的擢升也由此被推嚮瞭一個高潮。
第八章 至為關鍵的幾個月
為什麼湖南人能當兵打仗,幾個鄰省的人就不行呢?細究起來,這與當地風氣大有關聯。湖南民風之強悍,在曆史上是有名的。當初太平軍進入湖南而湘軍尚未建立時,境內民眾便立刻自發分化為壁壘分明的兩派,一派投入太平軍,一派成為結堡自守的民團,這兩派立場完全不同,但都毫不遲疑地與對方誓死爭鬥。這種民風,在當時的湖南各地少有例外。
第九章 除瞭拼命就是更拼命
作為天國領袖,洪秀全不但治國無方,而且馭將無能。關鍵時候,他那種對於李秀成既要戒備防範,又急於利用的心態都分分秒秒地寫在臉上,可以這樣說,他連怎麼拿好話哄住部下都不會。
李秀成非常鬱悶,不由搖頭嘆息:“京中五王十將,有眾二十萬,不能自衛,非要調疲於奔命之師解圍,這是自殺!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第十章 憤怒而又絕望的嘶喊
殺降事件發生後,戈登二話不說,先宣布和程學啓斷交,接著又盯上瞭李鴻章。
湘淮軍中傳聞,戈登天天拿著手槍到軍官去李鴻章,想要殺死他,李鴻章避而不見,於是戈登便率常勝軍絕塵而去。還有人說,李鴻章的部下幕僚預先得知戈登要殺他,嚮李鴻章進行報告並為之籌畫,問是否要先發製人,把戈登抓起來。李鴻章長嘆一聲道:“我自己不修德行,乃至招來瞭外界的怨尤。洋人剛直豪爽,隨他去吧,我不怕。”
戈登聽到李鴻章的這番話後,隱隱然對其心悅誠服。
第四章 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中國明清兩朝均定都於北京不是沒有緣由,此地嚮南可居高臨下,俯瞰中原,嚮北可依據燕山山脈,防禦漠北的遊牧民族。後者是古代中原王朝的大患,所以在城防設計上,北京曆來都更偏重於嚮北的防禦,相比之下,東南方嚮一馬平川,易攻難守,是其防禦鏈中最薄弱的軟腹部。
這是冷兵器時代大陸戰略思維的必然結果。曆朝曆代的皇帝,包括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雄主,誰都沒有想到,有一天,中華帝國最強大、最凶惡的敵人,竟然不是來自於北方大漠,而是來自於東南海上!
其實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國防中的這一重大缺陷已經暴露無遺,道鹹年間的君臣們也不是不知道,但知道是一迴事,有能力糾正又是另外一迴事。事實上,它和清帝國在兵力部署、軍事體製、後勤保障等方麵的根本性積弊一樣,要在短期內予以改善,其睏難程度都超齣想像。就比如,你們覺得定都北京不適於防衛,難道遷都?可是北京僅僅作為清帝國的都城就已有兩百多年曆史,零零碎碎盡在於茲,哪裏是說遷就可以遷的!
既然一時改變不瞭,大傢便唯有麵對現實。現實情況是誰若取得瞭大沽和天津,誰就可以隨時兵臨北京城下——從天津至北京,沿途幾乎沒有任何地理屏護。
隻有明白瞭這一點,你纔會懂得英法聯軍將嚮通州進軍的消息,在心理上將可能對鹹豐君臣造成多大的衝擊。
巡幸木蘭
在緊急奏報中,桂良認為事到如今,隻有答應英法兩國的條件,纔能阻止英法聯軍開往京城,為此懇求給予他談判中的便宜行事之權
鹹豐對於決戰的信心本就不足,桂良的奏報讓他更加心慌意亂。他忙指示桂良繼續和英法談判,盡力使和談不緻驟然決裂,但對於桂良的請求,他卻沒有給予允準。
不允準,是還寄望於奇跡發生,但其實就連鹹豐自己都知道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又另外任命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授權二人到通州重開談判。載、穆臨走前,鹹豐麵授機宜,他將英法提齣的條件分成三類,第一類可以答應,第二類用於討價還價,讓載、穆可許則許,不必請旨,第三類屬“萬難允許之條”,載、穆如果正好碰上,須一麵發報,一麵通知僧格林沁督兵作戰。
9月9日是英法聯軍聲稱要嚮通州進軍的日子。鹹豐宣布自己將禦駕親徵,直抵通州,他在上諭說:“朕看完奏報(即桂良的緊急奏報)真是憤怒極瞭!朕為瞭使京城附近的百姓免受荼毒,不得已纔勉強同意撫局,不料該夷(英法聯軍)屢次肆意要挾,如今逼得我們不決戰都不行瞭。”
看樣子,似乎鹹豐已經做好瞭背水一戰的決心。可是緊接著他又下發瞭一件僧格林沁送來的密摺,令王公大臣們閱看後迅速定議,而就是皇帝對這份密摺的態度,暴露齣瞭他真實的內心。
僧格林沁的密摺是請鹹豐“巡幸木蘭”,也就是到遠離京城的熱河去打獵!
明眼人都能看齣,打獵是假,讓皇帝早點找個安全的地方貓著纔是真。這時通州於京城的關係,猶如大沽炮颱於天津,而僧王雖錶示將在通州“奮力截擊”英法聯軍,但顯然也已不像戰爭剛開始那樣信心十足,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應該是怕身後的皇帝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與其這樣,倒不如讓皇帝暫避鋒芒,以免所部與敵人交戰時瞻前顧後、束手束腳。
臣是臣的想法,君卻應該有君所持有的立場。試想一下,如果鹹豐真的已打算破釜成舟,又何必畫蛇添足似地把密摺拿齣來?他完全可以像過去對待僧格林沁的“泣血摺”那樣,“留中不發”,鎖到自己的抽屜裏去啊!
大傢由此都窺破瞭皇帝的心思,即他既不甘於“撫”,但又不敢戰,他不是在戰與撫之間猶豫,就是在戰與逃之間搖擺不定。所謂禦駕親徵,不過是“巡幸木蘭”的喬飾之辭,就算是前幾天發齣的那些慷慨激昂的硃諭,如今也隻有用優柔寡斷、色厲內荏來加以解釋瞭。
看完密摺,除端華、肅順等少數幾個皇帝近臣兼主和派極力贊同,請求明示百官和準備前往熱河的禦轎禦車外,其餘王公大臣大多錶示反對,他們希望鹹豐能即日由圓明園迴宮,以安人心,當然他們也同時反對鹹豐親徵通州。
就在群臣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之際,侍郎畢道遠忽然說道:“從古國君守社稷,斷無遠齣之理!”
眾人心裏都明白,但卻不敢當著皇帝的麵直接揭開的一層薄紗就這樣被捅破瞭。鹹豐讓王公大臣們討論原本也不過是形式主義走過場,但畢道遠此言一齣,逼著他不得不敞開天窗說亮話:“爾等所言固然有理,然而假使夷匪(英法聯軍)入城,將置聯於何地?”
包括畢道遠在內,全都啞巴瞭。他們多為文臣,引經據典是拿手好勸,可是又有幾個人敢說齣“有我在,絕不讓一個夷匪入城”之類的豪言呢?
鹹豐又問團防大臣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有什麼準備,得到的答復是:“沒有。”再問:“京城兵力及布局足以堅守否?”群臣中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迴答。
鹹豐的提問無疑是給端華等人撐瞭腰,他們立即將瞭反對者一軍:“(京城)既已毫無可守,如何請車駕還宮?”
見此情景,原來並不支持鹹豐“巡幸木蘭”的吏部尚書陳孚恩也附議道:“宜為皇上籌一條路纔是。”言下之意,我們既守不住京師,又保不瞭皇上,難道真讓皇上坐在京城裏等死?
反對者確實想不齣什麼能夠挽救大局的良策,眾人除瞭一個勁地嘆息,就是低著頭默默地流眼淚。
鹹豐以為已經鎮住瞭大臣,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大臣們居然又捲圖重來——大學士賈楨領銜啓奏,把反對鹹豐親徵和“巡幸木蘭”的理由全都明明白白地總結瞭一遍。
殺手鐧
北宋時,遼軍兵臨澶州(也稱澶淵)城下,宰相寇準力排眾議,請宋真宗禦駕親徵,士氣大振的宋軍終於守住澶州,擋住瞭遼軍的進攻,時稱澶淵之戰。賈楨將鹹豐的親徵與澶淵之戰做對比,認為通州無澶州無之險固,此時亦無寇準可恃,所以親徵就算瞭,“斷不可輕於一試”。
至於“巡幸木蘭”,賈楨說熱河乃是一片曠野之地,打起仗來連個遮蔽物都不易找到,哪裏及得上京師警衛森嚴,拱衛周密?如果京師都不足守,熱河不是更守不住嗎?
賈楨不但繼續舉著畢道遠的矛槍朝鹹豐衝過來,說他是以移駕為名,行逃避之實,甚至話裏還含有瞭諷刺意味:你以為逃到熱河就行嗎?“夷人”就不能殺到熱河去,把你給捉住?
鹹豐又羞又憤,乾脆也不裝模作樣地要群臣討論瞭,直接下發硃諭:“巡幸之舉,朕誌已決,此時尚可從緩。”巡幸的事,我想好瞭,不是可不可以去,是一定要去,不過我也不急,還可以緩一緩再說。
皇帝放話北巡的消息很快就傳齣瞭宮廷。有人聽到後把大腿一拍,說難怪,自夷人(英法聯軍)登陸北塘前後起,我就看到熒惑星犯南鬥瞭!
熒惑星即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後看到的“赤星”(火星),由於其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故又稱“熒惑星”。據說,如果熒惑星衝犯瞭南鬥星宿,不但會發生死亡和戰亂,而且連皇帝也要倒黴,典型的說法是“熒惑南鬥,天子下殿走”。
宮廷傳齣的消息無疑令占驗傢的預測得到瞭某種驗證。京城之中頓時亂成一團,不管是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皇上都要跑,為什麼我們還不跑,難道留在城中等死不成?
由於車馬都被集中起來,準備用於鹹豐跑路,大多數人隻能步行逃命,其混亂狀況比七年前聽聞太平軍即將打到北京時還要嚴重。眼見英法聯軍未到,城中已然亂成瞭一鍋粥,群臣紛紛犯顔直諫,請鹹豐收迴成命,有的話說得頗為尖刻刺耳,完全可以視為唐突無禮、無視綱常的錶現。
如果放在以前,如此不顧忌諱的大臣極有可能人頭落地,流放邊疆或送到寜古塔為奴都算是輕的。可現在不同瞭,自從“巡幸木蘭”的麵紗被無情揭開後,鹹豐好象被扒光瞭衣服一樣,裏裏外外都被彆人看得透透的,他確實無話可以反駁,更不用說對直言的大臣追加處分瞭。
皇帝的威信一落韆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裝傻充愣,將上疏全部“留中不報”,但這反而進一步激發瞭大臣們的勇氣。1860年9月11日,群臣再次會銜上疏,這次他們使上瞭殺手鐧。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大將石敬瑭嚮契丹求援,並在契丹援助下滅掉後唐,自己做瞭皇帝。到瞭宋代有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擄掠北上,金人又將張邦昌推到前麵做瞭皇帝。
群臣在上疏中將這些例子舉齣來,分析說鹹豐北巡後,英法需要找到政權滿足他們的要求,必然會另立一人做皇帝,就猶如曆史上契丹立石敬瑭、金人立張邦昌一樣,到時不僅鹹豐自己的皇位不保,就是大清帝國兩百多年的基業亦將毀於一旦,“皇上何以對列聖在天之靈乎?”
大臣們的這些奏疏不但是講曆史,更是在影射現實。那年鹹豐與恭親王奕��兄弟失和,奕��被逐齣軍機處後遭到閑置,從此鬱鬱不得誌。前往天津談判的桂良是奕��的嶽父,這些大臣充分發揮想像力,把桂良、奕��和額爾金聯係起來,認為額爾金以鹹豐違約失信為由,有乘勝將鹹豐趕下皇位,令奕��繼之的意圖,而奕��也很可能成為石敬瑭、張邦昌的翻版。
除瞭會銜上疏外,工部尚書彭蘊章、大理寺少卿潘祖蔭分彆單銜上奏,語調一個比一個激烈,不是“國君死社稷,上欲何往?”,就是“上何以麵對祖宗?何以麵對臣民?”他們還要求鹹豐當機立斷,將“誤國諸臣”予以罷斥。所謂“誤國諸臣”,暗指的是載垣、端華、肅順,三人乃鹹豐身邊的當紅炸子雞,而且又都是主和派。
鹹豐或許並不認為肅順這些人是“誤國諸臣”,但他卻無法迴避自己和奕��的那種敏感關係,大臣們的奏疏猶如擲齣的標槍一樣,直擊其內心深處最脆弱的那塊靶心。
這時京城已成立瞭由惠親王綿愉主持的五城團防局,勝保自河南被召迴京,負責指揮支援僧格林沁和保衛京師的預備部隊。勝保也上疏力諫,勸鹹豐不要被身邊的“奸臣”所誤,從而辜負天下臣民的期望。
就連宮中嬪妃都有人錶示瞭異議,這個提齣異議的嬪妃就是鹹豐長子的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那拉氏聰明伶俐,且深得鹹豐寵愛,有時鹹豐感到精力不濟,就口授諭旨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其間也允許她發錶一些意見,以備自己參考。在北巡這件事上,那拉氏錶現得比自己的丈夫更勇敢,她力主鹹豐留在京城:“皇上在京,可以鎮攝一切,聖駕若行,則宗廟無主,恐為夷人踐蹈。”那拉氏也懂得一點曆史,她引用東周時期周平王東遷,“天子濛塵,永為後世濛羞”的典故,說鹹豐如果要棄京城而去,也會因此承受同樣的羞辱。
見身邊周圍全是一片反對之聲,鹹豐實在招架不住,隻好改口說為鼓勵人心,他決定親率勁旅在京北坐鎮,並且還故作輕鬆地來瞭一句:“不滿萬之夷兵,何患不能殲滅耶?”
晚清帝國風雲係列:火燒圓明園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晚清帝國風雲係列:火燒圓明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晚清帝國風雲係列:火燒圓明園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