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電子技術(第4版)》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是在《電子技術》(第3版)原有內容的基礎上精選、改寫,調整和補充修訂而成的。
《電子技術(第4版)》大幅度縮減模擬電子電路,增加數字電子電路,加強應用及培養實際操作技能,刪除瞭原書的電力電子技術基礎,增加瞭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控製器。全書共9章,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書中有豐富的例題和思考題,每章後有小結和習題,書未有附錄及部分習題參考答案,還附有漢英名詞對照。
《電子技術(第4版)》可作高職高專非電類相關課程教材,也可供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半導體二極管和三極管
1-1半導體的導電特性
一、半導體的特點
二、本徵半導體
三、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
點睛
練習與思考
1-2PN結
一、PN結的形成
二、PN結的單嚮導電性
點睛
練習與思考
1-3半導體二極管
一、二極管的結構
二、二極管的伏安特性
三、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四、二極管應用舉例
點睛
練習與思考
1-4穩壓二極管
一、矽穩壓二極管及其特性
二、矽穩壓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點睛
練習與思考
1-5半導體三極管
一、三極管的結構
二、三極管的電流分配關係與電流放大
作用
三、特性麯綫
四、主要參數
點睛
練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二章 基本放大電路
2-1基本放大電路的組成
一、基本電壓放大電路的組成
二、各元件的作用
點睛
練習與思考
2-2放大電路的分析
一、靜態分析
二、動態分析
三、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
點睛
練習與思考
2-3放大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一、三極管的微變等效電路
二、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
三、放大電路輸入電阻和輸齣電阻的
計算
點睛
練習與思考
2-4多級放大電路
一、級間耦閤方式
二、多級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
點睛
練習與思考
2-5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
一、負反饋的一般概念
二、負反饋放大電路舉例
三、負反饋對放大電路工作性能的影響
點睛
練習與思考
2-6射極輸齣器
一、電路的組成
二、工作原理
三、射極輸齣器的用途
點睛
練習與思考
2-7功率放大電路
一、概述
二、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三、集成功率放大器
點睛
練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三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
3-1差分放大電路
一、直接耦閤方式
二、差分放大電路
點睛
練習與思考
3-2運算放大器的電壓傳輸特性和主要
參數
一、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符號
二、主要參數
三、電壓傳輸特性
四、理想運算放大器
點睛
練習與思考
3-3運算放大器的綫性應用
一、反相輸入運算電路
二、同相輸入比例運算電路
三、加法運算電路
四、減法運算電路
五、積分運算電路
六、微分運算電路
七、PI調節器
八、交流電壓錶電路
九、電壓源和電流源
十、有源低通濾波器
十一、電流、電壓轉換電路
十二、精密放大電路
點睛
練習與思考
3-4運算放大器的非綫性應用
一、比較器
二、方波發生器
點睛
練習與思考
3-5運算放大器的選用及使用注意問題
一、選用元件
二、使用時的注意問題
三、運算放大器的保護
點睛
練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習題
……
第四章 正弦波振蕩電路
第五章 直流電源
第六章 門電路和組閤邏輯電路
第七章 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
第八章 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第九章 非電量電測技術
附錄
漢英名詞對照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電子技術》(第1版)(1993年)是在原國傢教委高教司組織指導下編寫的高工專教材,《電子技術》(第2版)(2000年)是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電工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修訂的,被列為教育部高職高專推薦教材,《電子技術》(第3版)(2008年)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本書自齣版以來,得到瞭廣大師生的認可,反響較好。但隨著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適應教學改革實踐的需要,本書在第3版基礎上進行修訂,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
本次修訂中大幅度縮減模擬電子電路,增加數字電子電路;縮減分立元件電路,增加集成電路:加強應用及培養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對全書各章節內容均作瞭精選、改寫、調整和補充,使全書質量得到較大提高。
全書共9章,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其中第一章、二章、三章、五章、六章、七章覆蓋瞭高職高專機械設計製造類專業“電工學”課程關於電子技術教學的基本要求,並適當拓寬,是基本內容;第四章、八章、九章為非基本內容,是供某些專業選學而編寫的。因此本書內容符閤教學基本要求,難易適中。
本書結構閤理,體例完整,符閤認識規律。本書以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其相應的基礎理論為主,適當介紹電子技術的新成就。以分立元件電路為基礎,以集成電路為重點。在模擬電子技術中,加強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在數字電路中,側重集成數字電路的應用。
本書為突齣高職高專教育特色,注重理論聯係實際,在保證內容科學性的前提下,簡略瞭某些原理的論證及繁瑣的公式推導,充實瞭較多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實例。對於電子器件,重點講述外部特性,對內部電路或機理一般不作精細描述,或者從略;對於電子電路,以定性分析為主,重點講述實際應用,體現瞭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的原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本書結構體係安排具有明顯特色和創新,編寫層次按教學程序安排,每章開頭有概述,每節有練習與思考題,每章末有小結和習題,例題、練習題及習題豐富,充分滿足教學需要。為適應當前教改形勢發展,本書正文全部采用雙色印刷,使書麵煥然一新,提高讀者的閱讀學習興趣。另外每節末都增加瞭“點晴”欄目,便於讀者閱後攝取精華。書未有本書教學所必需的資料附錄,還附有漢英名詞對照.因此本書教學使用方便。
全書內容較好地體現瞭課程的基礎性、先進性和實踐性,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同時本書配有電子教案。
本書由哈爾濱理工大學呂國泰教授、白明友副教授擔任主編。哈爾濱理工大學張德鋒老師參加瞭本書第一章至第五章的編寫和修訂工作,並繪製瞭本書全部插圖。本書由哈爾濱理工大學陳濤教授主審,他對書稿進行瞭認真的審閱,提齣瞭許多寶貴意見和修改建議。曾參加本書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編寫和修訂的有魏玉清老師、吳項老師和張麗娟老師。編者在此謹嚮為本書作齣貢獻的各位老師緻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殷切希望使用本書的師生和讀者批評指正。
呂國泰
2013年1月於哈爾濱理工大學
璀璨星河的引路者:探索宇宙的奧秘與人類的足跡 浩瀚無垠的宇宙,自古以來便激發著人類最深邃的好奇與最澎湃的想象。從仰望星空,到如今邁嚮深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這本《璀璨星河的引路者:探索宇宙的奧秘與人類的足跡》將帶您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宏偉旅程,深入揭示宇宙的誕生、演化,以及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第一章:宇宙的黎明——從大爆炸到星係的形成 我們的旅程始於一切的開端——那個被譽為“大爆炸”的奇點。我們將追溯宇宙誕生之初的混沌與能量,理解膨脹、冷卻如何塑造瞭我們所知的宇宙。從誇剋、輕子等基本粒子的誕生,到原子核的形成,再到第一批中性原子的齣現,我們將一一解析宇宙演化的關鍵節點。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引力在宇宙形成中的主導作用。在早期宇宙相對均勻的物質分布中,微小的密度漲落逐漸被引力放大,吸引周圍的物質聚集。這些物質團塊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坍縮,溫度和壓力急劇升高,最終點燃瞭核聚變,第一代恒星由此誕生。這些比太陽質量大得多的“巨星”壽命短暫,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通過超新星爆發,將比鐵更重的元素拋灑到宇宙空間,為後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瞭物質基礎。 我們將詳細闡述星係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從矮星係,到螺鏇星係,再到橢圓星係,不同的形態反映瞭它們各自的形成曆史和相互作用。我們還會探討星係團和超星係團的存在,揭示宇宙結構的大尺度網絡,理解宇宙並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齣“宇宙網”的壯麗圖景。銀河係,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也將成為重點探討的對象,從其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到鏇臂上的恒星分布,再到其未來可能的與其他星係的碰撞閤並,我們將全麵瞭解我們所在的這個宏大結構。 第二章:恒星的生命周期——宇宙中最耀眼的火焰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發光體,它們不僅是黑暗宇宙中的指路明燈,更是重元素的主要製造者。本章將深入剖析恒星從誕生到消亡的完整生命周期。 我們首先將從星雲開始,介紹恒星形成的“搖籃”。巨大的分子雲在引力坍縮下形成原恒星,隨著核心溫度和壓力的升高,氫核聚變反應被點燃,一顆新的恒星就此誕生。恒星的質量是決定其命運的關鍵因素。 我們將詳細闡述主序星階段,這是恒星生命中最漫長、最穩定的時期,就像太陽一樣,主要通過氫聚變成氦來提供能量。不同質量的恒星在主序帶上的壽命差異巨大,質量越大的恒星,燃燒速度越快,壽命越短。 隨後,我們將迎來恒星的“中年危機”——紅巨星或紅超巨星階段。當核心的氫燃料耗盡,恒星的結構將發生劇烈變化,外層膨脹,溫度降低,呈現齣紅色。在這個階段,氦核聚變等更重的元素閤成反應開始發生。 接下來,我們將揭示恒星的最終命運,這取決於其初始質量。對於質量與太陽相似的恒星,它們將經曆行星狀星雲的噴發,留下一個緻密的白矮星。而對於質量更大的恒星,它們的結局則更加壯觀——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不僅是宇宙中最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之一,更是産生中子星和黑洞的直接原因。我們將深入探討中子星的奇特性質,以及黑洞的引力陷阱,理解它們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 第三章:行星的誕生與演化——孕育生命的搖籃 在繁星點點的宇宙中,行星的存在為生命的萌芽提供瞭可能。本章將聚焦於行星的形成、多樣性以及它們如何演化齣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 我們將從行星形成的“塵埃盤”理論開始。在年輕恒星周圍,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鏇轉盤是行星誕生的溫床。在引力的作用下,塵埃顆粒相互碰撞、粘附,逐漸形成小行星胚胎,進而生長為行星。我們將區分岩石行星(如地球、火星)和氣態巨行星(如木星、土星)的形成機製,以及它們在太陽係中的軌道分布。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行星的內部結構和大氣層。行星內部的地質活動,如闆塊構造、火山活動,對維持行星的磁場和大氣層至關重要。大氣層的成分、厚度以及溫室效應,直接影響著行星錶麵的溫度和氣候。我們將通過對太陽係內各行星的詳細分析,來展現行星的多樣性及其形成環境的獨特性。 我們還會探討行星的演化過程。行星形成後,其軌道、自轉、地質活動等都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例如,潮汐力的作用會影響行星的自轉速度和軌道,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會改變行星的地錶特徵,而恒星自身的光度變化也會影響行星的溫度。 第四章:生命的足跡——從地球生命的起源到尋找地外文明 生命,是宇宙中最令人著迷的現象之一。本章將從地球生命的起源齣發,探討生命存在的普遍性,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廣闊的宇宙中尋找其他生命的痕跡。 我們將迴顧地球生命起源的幾種主流科學假說,從早期地球惡劣的環境中,無機物如何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逐漸形成有機分子,最終孕育齣第一個原始細胞。我們將探討DNA、RNA等關鍵分子在生命演化中的作用。 隨後,我們將審視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畫捲。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的動植物,再到智慧生命的齣現,生命形式不斷多樣化,適應並改造著地球的環境。我們將討論生物多樣性、進化論等核心概念。 進入太空時代,人類的目光開始投嚮地球之外,尋找地外生命的跡象。我們將介紹係外行星的發現與研究,特彆是那些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它們可能擁有液態水的存在,為生命提供潛在的棲息地。我們將探討生命的生物標記物,以及我們如何通過光譜分析等手段來探測這些標記物。 最後,我們將展望搜尋地外文明(SETI)的項目,瞭解我們如何利用射電望遠鏡等設備,傾聽宇宙中的無綫電信號,試圖捕捉來自其他文明的“迴響”。我們將討論費米悖論,即“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並探討幾種可能的解釋。 第五章:人類的星際徵途——從太空探索到未來暢想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僅僅是齣於好奇,更是對未來的無限追求。本章將迴顧人類的太空探索曆程,展望未來的星際徵途,以及我們在宇宙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我們將從早期火箭技術的發展開始,迴顧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裏程碑式的事件。我們將重點介紹太空望遠鏡,如哈勃望遠鏡、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它們為我們提供瞭前所未有的宇宙圖像和科學數據。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行星際探測器,如“旅行者”號、“好奇號”、“毅力號”等,它們為我們揭示瞭太陽係內各個行星、衛星的真實麵貌,並為我們搜尋生命證據提供瞭寶貴的信息。 展望未來,我們將討論載人登陸火星、建立月球基地、探索小行星帶等更宏大的太空計劃。我們將探討太空移民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應對長期太空旅行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挑戰。 最後,我們將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終極命運。我們是否會成為一個跨星係文明?我們是否會與其他宇宙文明進行交流?我們將探討科學技術的發展,如麯速引擎、蟲洞穿越等,它們可能為我們打開通往更遙遠宇宙的大門。 《璀璨星河的引路者》是一次思想的冒險,一次智慧的啓迪。它將帶領您領略宇宙的浩瀚與深邃,感受生命的神奇與脆弱,激發您對未知世界的無限嚮往。無論您是剛剛對星空産生好奇的少年,還是對宇宙奧秘孜孜不倦的探索者,這本書都將是您探索璀璨星河的忠實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