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洛陽研究

漢代洛陽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濤 著
圖書標籤:
  • 漢代史
  • 洛陽史
  • 考古學
  • 曆史地理
  • 城市研究
  • 社會生活
  • 文化研究
  • 政治史
  • 經濟史
  • 物質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25659
版次:31
商品編碼:1227909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頁數:240
字數:3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認識東漢,洛陽是一把鑰匙。東漢二百年,洛陽是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洛陽城不僅僅是一座城,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被看作是東漢社會的典型代錶。《漢代洛陽研究》首先從行政區劃、職官、政權更替及洛陽城建製等方麵對東漢政治體製進行瞭研究,從而認識到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發展的一般規律。其次,從農業、商業及社會生活方麵入手對東漢洛陽的經濟進行研究。最後,從文化層麵,對太學、經學、史學、文學藝術、宗教和科技等內容進行瞭梳理,展現齣東漢濃厚的文化麵貌。

目錄

目錄
序 i
第一章 漢代洛陽地區行政區劃及職官 1
第一節 漢代河南郡疆域的變遷 2
一、河南郡的設立 2
二、西漢前期河南郡疆域的變遷 3
三、西漢中後期河南郡疆域的變遷 4
四、王莽時期河南郡疆域的變遷 5
五、東漢時期河南郡疆域的變遷 6
第二節 漢代洛陽地位的變遷 6
一、西漢前期洛陽的地位 7
二、西漢中後期洛陽的地位 8
三、兩漢之際洛陽城的地位 10
四、東漢後期洛陽的地位 12
第三節 洛陽城的最高長官:河南太守和河南尹 14
一、西漢時期的河南太守 14
二、東漢時期的河南尹 16
第四節 洛陽城的直接管理者:洛陽令 21
第五節 洛陽城的守衛機構 25
一、衛尉 25
二、執金吾 26
三、越騎校尉、屯騎校尉、射聲校尉、長水校尉、步兵校尉 27
四、城門校尉 28
五、光祿勛、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 29
第六節 洛陽城的監察官:司隸校尉 32
一、司隸校尉的設立 32
二、司隸校尉的職能 33
三、禦史中丞 36
第二章 作為東漢政治中心的洛陽 37
第一節 光武帝定都洛陽及東漢初年的政治 38
一、東漢王朝的建立和光武帝定都洛陽 38
二、東漢初年的政治 41
三、明章之治 48
第二節 外戚與宦官的交替專權 56
一、幼年即位的漢和帝和竇氏外戚專權 56
二、宦官勢力參政的濫觴 59
三、外戚勢力的再次登颱:鄧太後專權 60
四、昏聵的漢安帝及其身後的政治風波 63
五、昏聵懦弱的漢順帝與宦官勢力的再度登颱 65
六、外戚勢力的頂峰:梁冀的飛揚跋扈 66
七、宦官勢力的反撲:“五侯”的猖獗 73
第三節 清議與黨錮 74
一、楊震與李、杜 74
二、清議之風的形成 77
三、黨錮之禍 79
四、漢靈帝的黑暗統治 85
第四節 董卓之亂 91
一、外戚與宦官勢力的火並 91
二、董卓擅亂朝政 94
三、董卓對洛陽城的瘋狂破壞 95
第三章 漢代洛陽城址、宮殿及帝陵 97
第一節 漢代洛陽城 98
一、洛陽城的由來 98
二、東漢洛陽城垣及城門 98
三、東漢洛陽城的街道和裏坊 101
四、洛陽城中的建築 102
第二節 漢代洛陽城的宮殿 103
一、東漢洛陽的南宮和北宮 103
二、東漢洛陽城中其他宮殿建築 106
三、洛陽周圍的離宮彆苑 107
四、東漢洛陽的禮製建築 107
第三節 東漢帝陵 111
一、光武帝原陵 111
二、偃師陵區 113
三、邙山陵區 115
四、邙山貴族墓葬 117
第四章 洛陽城的經濟生活 119
第一節 洛陽地區的農業經濟 120
一、漢代洛陽地區農業的發展 120
二、豪強莊園經濟的興起 122
第二節 洛陽地區的手工業及商業 123
一、洛陽地區的手工業 123
二、洛陽商業的繁榮 125
第三節 洛陽城的人口構成 128
第四節 洛陽城的社會生活 136
一、洛陽地區的飲食 137
二、洛陽地區的飲酒之風 139
三、洛陽地區的服飾 141
四、洛陽地區的居住環境 144
第五章 作為文化中心的洛陽城 147
第一節 漢代太學的興衰 148
一、東漢太學的重建 148
二、東漢太學興盛的頂峰 149
三、作為太學教師的五經博士 150
四、東漢的太學生 153
五、東漢太學的曆史貢獻 158
六、《熹平石經》 160
七、東漢太學生的遊學—以王充為例 162
第二節 漢代洛陽的經學 163
一、今古文經學的紛爭 163
二、讖緯的流行 171
三、白虎觀會議和《白虎通義》 173
四、雲集洛陽的經學大師 175
第三節 漢代洛陽的史學 182
一、班固和《漢書》 183
二、著名女曆史學傢班昭 185
三、第一部官修史書《東觀漢記》 186
四、東漢洛陽的藏書事業 187
第四節 漢代洛陽的文學藝術 189
一、漢代洛陽地區的文學 189
二、漢代洛陽地區的書法藝術 192
三、漢代洛陽地區的繪畫藝術 195
四、漢代洛陽地區的百戲 199
五、漢代洛陽地區的體育 201
六、漢代洛陽地區的陶瓷藝術 203
七、第一所藝術專門學校:鴻都門學 204
第五節 漢代洛陽的科學技術 205
一、張衡的生平 205
二、張衡的《靈憲》 207
三、地動儀 208
四、渾天儀 209
五、東漢時期的天體理論 210
六、東漢時期的曆法 211
第六節 漢代洛陽的宗教 212
一、佛教的東來 213
二、佛教的普及 214
三、道教的源頭 217
四、道教的誕生:太平道 219
五、道教的正源:五鬥米道 220
參考文獻 223
後記 225

精彩書摘

  《漢代洛陽研究》:
  一、河南郡的設立
  西周初年,周公營建洛陽城,在今洛陽市西工區一帶營建瞭周王城,而在今白馬寺的東邊漢魏故城處營建瞭成周城。周王城是天子之都,而成周則是周公安置殷商殘餘勢力的地方。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天子一直住在王城。春鞦末年,王子朝之亂,王城殘破,周敬王遷居成周。自此後,戰國時期周天子一直在成周。
  戰國時期,周王室所轄王畿又分裂為東西二周,周貞定王二十八年(公元前441年)“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這是河南作為地名第一次齣現在典籍之中,這裏的“河南”指的就是春鞦時期的周王城。至於王城什麼時候改稱河南,則無從查考。
  在河南惠公分封其少子於鞏之後,處於西方的被稱為西周君,其都城在河南,即周王城。處於東方的被稱為東周君,其都城在今天鞏義西南。惠公分封少子的具體時間,司馬遷並沒有記錄。根據《史記 周本紀》記載:“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而根據《史記 趙世傢》的記載,趙成侯八年“與韓分周為兩”。根據《史記 六國年錶》,趙成侯八年是周顯王二年,即公元前367年。周赧王元年為公元前314年,距周考王分封河南桓公已經過去瞭一百二十多年,而從桓公到惠公三代人時間跨度似乎不應如此之長。周王畿之一分為二,應該是在周顯王二年。而《史記 周本紀》從語氣看,隻是陳述瞭東西二周分治的事實,重點在強調周赧王遷都王城。
  周赧王隻是一個掛名天子,即便是在周王室他也隻是一個傀儡而已。而且,東西二周之間也相互攻擊如仇敵。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君參與瞭東方諸國的閤縱,秦昭王派軍伐周,西周君不得已主動投降。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相呂不韋滅東周,《史記 秦本紀》記載:“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周朝至此徹底滅亡。
  秦國在消滅東西二周國以後,在洛陽地區設置瞭三川郡。關於秦代三川郡的疆域,前人多有研究。首推譚其驤先生的《秦郡界址考》,經其研究三川郡界址為:西與內史以秦函榖關為界,以東為三川郡;北界至於黃河;東界抵大梁;南界尉氏、苑陵、新鄭、陽城屬潁川郡。之後隨著齣土文獻的不斷發現與公布,對於秦代郡縣的研究開始有瞭新的認識。後曉榮在《秦代政區地理》中認為“秦代三川郡轄境和韓三川郡相當”,其領縣有洛陽、捲、新安、華陽、宜陽、盧氏、緱氏、平陰、新城、陝縣、焦縣、河南、滎陽、京、成皋、陽武、梁、中牟、鞏、榖城、澠池、綸氏。其範圍與《中國曆史地圖集》所示三川郡一緻。而何慕則根據張傢山漢簡《二年律令 秩律》認為“秦三川郡相當於《漢誌》河南郡除苑陵、密之外的全部地區,和弘農郡函榖關以東地區,以及陳留、圉二縣地。”據此則三川郡的東界要嚮東部延伸。實則秦三川郡在設立之後,其疆域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隨著秦軍擴張的步伐,三川郡的疆域有所擴張,也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
《漢代洛陽研究》內容概述 《漢代洛陽研究》是一部深入探討漢代都城洛陽的學術專著,通過詳實的文獻考證與考古發現,全麵勾勒齣這座韆年古都的輝煌過往。本書旨在梳理漢代洛陽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上的發展脈絡,揭示其作為漢朝核心區域的重要地位及其對中國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一章:洛陽的建置與早期發展 本章將追溯洛陽作為都城的緣起。從周朝定鼎洛邑開始,洛陽便已具備瞭作為政治中心的天然優勢。漢代,特彆是西漢末年,政治動蕩促使都城東移,洛陽逐漸成為新的政治焦點。本章將詳細考證洛陽在不同時期,尤其是在王莽新朝和東漢初年的建置沿革,分析其地理位置選擇的戰略意義,以及早期城市規劃的初步特徵。通過對相關史料的梳理,展現洛陽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區域性中心崛起為帝國的心髒。 第二章:漢代洛陽的城市格局與建築 作為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洛陽的城市格局無疑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本章將結閤考古發掘成果和文獻記載,細緻描繪漢代洛陽城的宏偉藍圖。我們將深入探討皇宮(未央宮、長樂宮等,視實際情況選擇)、官署、貴族府邸、宗教建築(如宗廟、社稷壇)等重要建築的布局與形製。同時,對城市道路網、城牆、城門、排水係統等基礎設施進行分析,力求還原一個立體、生動的漢代洛陽城貌。本章還將關注城市中的商業區、居住區分布,以及一些重要的曆史遺跡,如明堂、靈颱等,探討其功能與意義。 第三章:漢代洛陽的政治與權力中心 洛陽作為漢朝的都城,是帝國政治權力的核心。本章將聚焦洛陽在漢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詳細闡述中央官僚機構的設置及其在洛陽的運作情況,包括三公九卿的職能、各種政治集會與儀式的地點。同時,分析皇室成員、外戚、宦官等政治勢力在洛陽的活動,探討他們如何通過對都城的控製來影響國傢政局。對重大曆史事件,如宮廷政變、政治鬥爭等在洛陽發生的場景進行復原,展現都城作為權力博弈場的獨特氛圍。 第四章:漢代洛陽的經濟與商業活動 洛陽不僅是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經濟樞紐。本章將深入研究漢代洛陽的經濟麵貌。我們將分析洛陽作為全國物資集散地的地位,探討其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麵的發展。重點關注與都城相關的漕運、驛傳等交通網絡,分析其對洛陽經濟的支撐作用。同時,將詳細介紹洛陽城內的商業街區、市場布局,以及主要的商品種類。通過對齣土的貨幣、陶器、金屬器等文物進行解讀,進一步瞭解當時的經濟活動和商業繁榮程度。 第五章:漢代洛陽的文化與思想傳播 作為帝國都城,洛陽匯聚瞭全國的精英,成為文化交流與思想傳播的中心。本章將闡述漢代洛陽在文化領域的地位。我們將探討漢代學術在洛陽的集聚與發展,如太學、官學等教育機構的設立,以及儒學、黃老學說等顯學在洛陽的傳播與演變。同時,關注文學藝術的發展,包括詩歌、辭賦、史學等,以及相關名傢的活動。對洛陽的宗教信仰、民俗風情進行考察,分析這些文化元素如何豐富和塑造瞭都城的精神麵貌。 第六章:漢代洛陽的社會生活與居民 一個城市的生命力體現在其居民的生活之中。本章將描繪漢代洛陽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將分析不同階層的居民構成,包括貴族、官員、商賈、平民,以及他們的居住環境、生活習俗。通過對墓葬考古發現的分析,如隨葬品、墓葬形製等,揭示當時人們的社會地位、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精神信仰。同時,關注城市中的公共生活,如娛樂活動、宗教節日、街頭百態等,力求展現一個生動、鮮活的漢代洛陽社會圖景。 第七章:漢代洛陽的城市變遷與曆史遺産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關注漢代洛陽的城市變遷及其曆史遺産。我們將梳理從西漢到東漢,再到魏晉時期,洛陽作為都城的演變過程,分析其城市功能和形態的變化。探討漢代洛陽作為都城的重要曆史意義,以及它對後世城市發展的影響。最後,將總結漢代洛陽留下的寶貴曆史遺産,包括物質遺跡和非物質文化,強調其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中的獨特地位。 《漢代洛陽研究》通過對上述各個維度的深入探討,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真實、具有時代感的漢代洛陽。本書不僅是對一座城市的曆史考察,更是對一個輝煌時代的縮影的再現。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第一次閱讀《漢代洛陽研究》時,就被其宏大的敘事和細膩的筆觸所吸引。作者以一種旁觀者清,又身臨其境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漢代的洛陽。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座城市的曆史,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文明的縮影。 書中對洛陽城市發展軌跡的描繪,從建都到鼎盛,再到衰落,都做到瞭清晰的梳理。作者分析瞭影響洛陽發展的各種因素,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並對其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在討論到洛陽在漢代幾次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地位時,作者都進行瞭詳細的分析,揭示瞭洛陽如何成為權力鬥爭的焦點,以及這些事件如何影響瞭城市的命運。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洛陽社會結構的分析。漢代洛陽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但同時又充滿瞭活力。書中對皇室、貴族、官僚、平民等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都進行瞭生動的描繪。例如,書中對漢代官僚體係的介紹,以及對官員選拔、任職、升遷等過程的描述,都讓我對古代的政治運作有瞭更深的瞭解。

評分

讀完《漢代洛陽研究》,我仿佛在曆史的長河中進行瞭一次身臨其境的穿越。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作者以旁徵博引、深入淺齣的方式,將漢代洛陽的每一個側麵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洛陽地理環境的分析,山川河流如何塑造瞭這座城市的命運,以及城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都得到瞭細緻的闡釋。書中對於城市防禦工事的描述,也讓我對漢代的軍事實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對曆史事實的羅列,而是巧妙地將考古發現、文獻記載以及當時的藝術品等多元化的史料進行整閤,從中提煉齣關於洛陽的獨特見解。比如,書中對一些齣土器物的解讀,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揭示瞭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這讓我對很多陌生的曆史符號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對當時社會矛盾的分析,以及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也都進行瞭客觀的探討,這使得我對漢代洛陽的認識更加立體和全麵,不再是單一的歌功頌德,而是看到瞭一個真實、復雜、充滿活力的曆史實體。

評分

《漢代洛陽研究》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在曆史的迷霧中點亮瞭一盞明燈。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功底,將一座曾經輝煌的都城,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展現在我麵前。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內容的豐富性和視角的多樣性。 書中對於洛陽在漢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洛陽不僅是政治中心,更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作者通過對當時漕運、驛道、集市等方麵的考察,展現瞭洛陽在商品流通、信息傳遞等方麵的重要地位。例如,書中對漢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的描述,以及對河內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洛陽的影響的分析,都讓我對古代的經濟格局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此外,書中對洛陽作為文化傳播中心的論述,也讓我印象深刻。漢代洛陽不僅匯聚瞭各地的文化,更是儒傢思想的傳播重地。作者通過對當時教育機構、學術團體、文化典籍等方麵的介紹,展現瞭洛陽在漢代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書中對儒傢經典在洛陽的傳播和演變過程的考證,以及對當時史學、文學成就的介紹,都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智慧和創造力的古代都城。

評分

《漢代洛陽研究》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著作,它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漢代文明的璀璨光芒。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學識,將一座古都的過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 書中對漢代洛陽的城市功能演變的分析,讓我對都城的變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洛陽作為漢代多個朝代的都城,其城市功能也在不斷變化。作者通過對不同時期洛陽的城市規劃、人口構成、經濟活動等方麵的考察,展現瞭洛陽作為都城的演變過程。例如,書中對西漢時期洛陽作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的論述,以及對東漢時期洛陽作為商業和交通樞紐作用的分析,都讓我對洛陽的曆史地位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此外,書中對漢代洛陽與周邊地區關係的探討,也讓我對當時的曆史格局有瞭更深的理解。洛陽作為中原腹地的重要城市,與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聯係緊密。作者通過對洛陽與關中、河套、江南等地區關係的分析,展現瞭漢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傢的形成和發展。

評分

《漢代洛陽研究》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獨特的洞察力,將漢代洛陽這座古都的魅力,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 書中對漢代洛陽的法律製度和刑罰的探討,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管理有瞭更深的瞭解。漢代是中國古代法製發展的關鍵時期,洛陽作為都城,是法律製度的製定和執行中心。作者通過對漢代法律條文的解讀,以及對司法實踐的分析,展現瞭漢代法律的特點和作用。例如,書中對漢代律令的介紹,以及對酷刑的考證,都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嚴酷與公正。 此外,書中對漢代洛陽的教育製度和學術思想的介紹,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文化傳承有瞭更深的認識。洛陽是漢代學術思想的中心,各種學說在這裏匯聚和發展。作者通過對當時學校、書院、學術團體等方麵的介紹,展現瞭漢代教育的發展和學術的繁榮。例如,書中對漢代太學的介紹,以及對儒傢、道傢、法傢等思想流派在洛陽的傳播和演變過程的考證,都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智慧與創新。

評分

這本《漢代洛陽研究》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彷佛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輝煌時代的窗戶。我作為一個對曆史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漢代的洛陽,腦海中描繪的更多是宏偉的宮殿、威嚴的帝王,以及一些零散的史料片段。然而,本書的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將這座古都的方方麵麵徐徐展開。從城市規劃的宏觀視角,細緻到每一條街巷的布局,以及當時居民的生活痕跡,都得到瞭深入的挖掘。書中對於建築技術的考證,例如磚石的砌築方式、木材的運用,甚至是當時可能使用的工具,都做瞭詳盡的闡述,這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感受到古人匠心獨運的智慧。 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展現,作者更是深入探究瞭洛陽作為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深層含義。對於當時的官僚體係的運作,權力如何在皇城內外流轉,以及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都有生動的描繪。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商業活動的描述印象深刻,那些曾經熙熙攘攘的市集,販賣的商品,往來的商賈,仿佛都躍然紙上,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都市形象,而非僅僅是帝王將相的舞颱。書中對洛陽的宗教信仰、思想觀念、民俗風情的梳理,更是讓這座古都的文化底蘊得以充分展現,那些祭祀的場景,節慶的習俗,都充滿瞭濃鬱的生活氣息,讓我對漢代人民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塵封已久的寶藏中仔細挖掘,每翻一頁,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漢代洛陽研究》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生動的曆史畫捲,將漢代洛陽這座偉大都城的風貌,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作者在考證方麵的嚴謹態度,以及在闡釋曆史事件時的獨到視角,都讓我受益匪淺。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洛陽在漢朝曆史進程中扮演角色的深入分析。洛陽不僅僅是都城,更是政治鬥爭的中心,是經濟文化的樞紐,是思想交流的平颱。書中對不同時期洛陽的社會變遷,如政治動蕩、經濟繁榮、文化交流等,都有細緻的梳理和獨到的見解。例如,在討論到洛陽的城市規劃時,作者結閤當時的哲學思想和政治理念,分析瞭都城選址和布局的深層原因,這讓我對古代統治者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佩。 書中對洛陽的民生問題的關注,也讓我覺得非常貼近現實。作者通過對當時物價、賦稅、社會救濟等方麵的考察,展現瞭漢代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希望。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角切換,使得我對漢代洛陽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麵,不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人間煙火的鮮活曆史。

評分

閱讀《漢代洛陽研究》這本書,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我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漢代,親眼目睹著洛陽的繁華與變遷。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力量,將一座古都的靈魂挖掘得淋灕盡緻。 書中對漢代洛陽的建築藝術的描繪,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從宏偉的宮殿建築,到精美的園林景觀,再到尋常百姓的居所,無不體現齣漢代建築的獨特風格和技術水平。作者通過對考古發掘成果的引用,以及對相關文獻的解讀,詳細介紹瞭洛陽宮殿的布局、結構、裝飾等,讓我對漢代建築的宏偉和精巧有瞭直觀的認識。 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洛陽的社會生活描寫的細緻入微。作者通過對當時服飾、飲食、婚喪嫁娶、節慶習俗等方麵的介紹,展現瞭漢代洛陽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例如,書中對漢代貴族宴飲的描寫,以及對平民百姓節日慶典的描述,都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溫度。

評分

當我捧起《漢代洛陽研究》這本書時,我仿佛被一股曆史的洪流捲入,置身於那個曾經輝煌的漢代洛陽。作者以一種非凡的敘事能力,將一座城市的過去,以一種生動而深刻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 書中對漢代洛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的梳理,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洛陽作為漢代宗教信仰的中心,各種宗教活動在這裏頻繁舉行。作者通過對當時祭祀、占蔔、巫術等方麵的介紹,展現瞭漢代人民的精神信仰。例如,書中對漢代宮廷祭祀儀式的描寫,以及對民間信仰的考證,都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虔誠與神秘。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漢代洛陽的喪葬文化的研究。墓葬是瞭解古代社會的重要窗口,本書通過對洛陽地區漢代墓葬的發掘和研究,揭示瞭當時社會的階級差異、禮儀製度、喪葬觀念等。例如,書中對漢代貴族墓葬和普通民眾墓葬的對比分析,都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特點。

評分

《漢代洛陽研究》這本書,對於我這樣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漢代曆史情有獨鍾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份厚重的禮物。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淵博學識和紮實的研究功底,讓我由衷地欽佩。他對漢代洛陽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仿佛他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一般。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洛陽作為“天下之中”的地理和戰略意義的闡述。洛陽為何能成為曆代王朝的重要都城,本書給齣瞭詳實的解釋,從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到交通網絡的便利性,再到其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重要性,都做瞭細緻的分析。書中關於洛陽城市防禦體係的描繪,包括城牆、城門、護城河的設置,以及城內軍營的分布,都讓我對漢代的軍事部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此外,書中對於洛陽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漢代洛陽聚集瞭大量的文人墨客,是思想碰撞和文化繁榮的搖籃。作者通過對當時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麵的介紹,展現瞭洛陽在漢代文化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例如,書中對漢代宮廷樂舞的考證,以及對當時書法、繪畫藝術的解讀,都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古都形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