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 套裝2本 樊學鴻、金蘚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 套裝2本 樊學鴻、金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樊學鴻,金蘚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氣道中醫
  • 樊學鴻
  • 金蘚
  • 養生
  • 健康
  • 傳統醫學
  • 經絡
  • 穴位
  • 疾病預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0038
商品編碼:1228186615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平裝: 214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22290038, 9787122290038

條形碼: 9787122290038

商品尺寸: 24 x 15 x 1.3 cm

商品重量: 322 g


《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平裝: 18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22277237, 9787122277237

條形碼: 9787122277237

商品尺寸: 23.6 x 14.8 x 1.6 cm

商品重量: 308 g

內容簡介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

本書提齣中醫的核心基礎為氣,並創建氣的建模假設,從而推導齣中醫通過治氣來治病的具體方法。將抽象的中醫理論以簡單形象的模型來展示,演示齣瞭中醫的病因、病機理論,以及中醫治病的方法。同時,將健康的觀念傳遞給讀者,告訴大傢不要亂用藥,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改善自己的體質,將疾病防患於未然,纔是健康的根本。

本書適閤對中醫感興趣的老百姓閱讀思考。


《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

本書基於《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黃元禦醫書十三種》《醫學求是》等醫學經典,將其中的精華通過氣化理論進行講解,並應用於臨床實踐。適閤中醫藥院校師生、中醫師、對中醫感興趣且對中醫有一定認識的人士閱讀參考。

如果您是以下幾類讀者,不妨翻翻本書:

1.我想做個安安靜靜開湯藥的純中醫,如何快速提高療效是我很關心的問題

2.我是中醫藥院校大學生,係統學習中醫以後,見到患者,卻無從下手

3.我是中醫藥院校老師,麵對學生提齣的韆奇百怪的問題,我該如何迴答,這是個問題

4.我一直在自學中醫,陰陽五行略有研究,理法方藥也略懂,我感興趣,我要繼續學下去

作者介紹

樊學鴻,北京市源本中醫研究院,院長,自2000年開始從事互聯網相關的醫學傳播和教育工作,緻力於清晰、快速、高效的醫學內容錶達。

2012年開始研究古典中醫,並設立過養生機構和中醫診所,和一些專傢一起為患者提供醫學診療、醫學教育等工作。經過這幾年的潛心研究,把古典中醫理論,藉助模型結構化,生動的錶達齣來,希望為對中醫感興趣和中醫的專業人士提供理論梳理,並深入掌握臨床實踐能力提供幫助。

目錄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

引子:20年的鼻炎,10分鍾起效/001

第一章利用物理知識重新認識中醫科學

“氣”在中華文化裏麵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符號,漢語裏有很多詞提到“氣”,脾氣、正氣、生氣……但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氣”,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節看不見、摸不著的氣——復雜中醫的極簡鑰匙/007

靈感:從甲骨文看氣和水的關係/009

綫索:從《黃帝內經》看氣和水的關係/011

氣的體驗:從人體水代謝感知中醫的氣/014

氣與鼻炎:用氣來重新理解疾病/017

第二節氣的陰陽五行——不隻是哲學,更是物理學/019

氣化:氣的同化作用/020陰陽:裝載不同能量的氣/025

五行:氣的五種運動狀態/028

五行生剋:五種狀態氣的製約關係/031

六氣:六種不同性質的氣/037

第三節氣在人體的運作機製——能量代謝的秘密/041

氣在人體流動的通道/041經絡真實存在/046

營氣和衛氣,如妻與夫,分主內外/051

營衛調和纔不生病/057

病例討論:1.為什麼針刺入的同時,牙痛消失瞭?/061

2.脫發竟然是因為頭皮不齣汗:營衛調和的價值/063

第四節中西醫原理的差彆——缺失對氣的認識/063

能量的生命還是肉體的生命/063

器官之間是聯網運作,還是獨立運作/065

環境異常還是物質異常/069

治療的差異:治“病”,還是治“人”/078

第二章什麼是疾病?氣化異常和氣運行受阻

疾病和癥狀的發生,說明人體的氣機氣化齣現瞭問題。隻有搞清楚病機,纔能精準地設計治療方案。

第一節氣量過大過小——虛實類癥狀/083

氣量為什麼會變化?/083

氣量過大過小——落實到營衛的虛實/092

針灸和藥物對氣量問題的治療原理/093

第二節氣化太過不及——寒熱類癥狀/095

氣化的細節——落實到營衛的氣化/095

針灸和藥物對氣化問題的治療原理/098

病例討論:1.針灸30秒,突發哮喘停止瞭/101

2.三周治療兒童過敏性哮喘/101

第三節氣機堵塞——壓力類癥狀/102

氣機的正常運行模式/104

氣機堵塞的類彆和後果/107

氣機堵塞——落實到營衛的堵塞/109

針灸和中藥對氣機堵塞的治療原理/110

第四節外氣緻病——天人閤一的秘密/113

天氣氣化緻病/115

地氣氣化緻病/118

月經:人體的月度潮汐/119

五運六氣預測疾病發生——大醫必備的天文數學知識/127

第三章如何診斷疾病——關於氣狀態的判斷

中醫基於望、聞、問、切四診來對人體的氣進行判斷,檢查氣的狀態。六經六氣模型是一個非常簡捷有效的診斷治療體係,就像截拳道一樣,用最簡捷的方式將敵人擊倒。

第一節四診皆為氣——有諸內必形於外/134

望:看一看就知道疾病之“望而知之謂之神”/134

聞:聽聲音就知道疾病之“聞而知之謂之聖”/143

問:提問題就知道疾病之“問而知之謂之工”/145

切:把把脈就知道疾病之“切而知之謂之巧”/155

第二節六經模塊化診斷——截拳道式診斷/159

病例診斷示範:青春痘是怎麼迴事兒/163

第四章如何治療疾病——將氣調迴平衡狀態

藥物簡潔、效果快是古典中醫經方派的重要特徵。認為中醫復雜、很玄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瞭解中醫,中醫恰恰是把復雜的疾病簡單化。

第一節治什麼,怎麼治,用什麼治/166

第二節六經六氣,模塊化治療/167

六經六氣的治法/167

六氣疾病的治法/170

桂枝苓膠湯/170

黃連丹皮湯/171

柴鬍芍藥湯/171

術甘苓澤湯/172

百閤五味湯/172

苓甘薑附湯/173

第三節六經六氣治法的原理在於調和營衛/173

營氣鬱而生熱,則汗齣,用桂枝湯/174

衛氣鬱而生寒,則無汗,用麻黃湯/176

桂枝湯與麻黃湯:營衛分治的理論框架/177

病例示範:1.一天治愈的新發高血壓/178

2.非典型紅斑狼瘡/180

第五章古典中醫的傳承與創新

係統地展開對古典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並加以應用,真正發揮古典醫學的巨大潛力,對於當今醫學和醫療服務的發展都是極大的好事,可能需要幾代醫者的不懈努力。

中醫係統化、模塊化、標準化/185

問診結構化示例/186

中醫醫療設備和可穿戴設備/191

根據氣候特點治未病/193

疫病預防和治療/194

疑難病治療/197

塵肺病可能還有希望/198

埃博拉古人有方案/201

艾滋病可以放入六經框架考慮/205

蓋茨的夢想,瘧疾的“古老解決方案”/207

腫瘤君可以滾蛋嗎?/211

基於氣邏輯的中醫大數據/213


《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

第一章以氣治氣,以通為治

第一節古典中醫的核心心法:以調氣為目的的醫學/003

●治療的終極目標:平氣/003

●中醫治療的核心手段:以氣治氣,以通為治/004

●氣的流通和氣化,是人體保持恒溫的原因/004

●宏觀的氣流通,錶現為熱能在錶裏間的齣入,上、中、下三焦的升降/006

●恒溫係統,供熱係統和散熱係統的熱交換/007

●熱平衡的幾種異常狀態:微觀氣化異常/010

●疾病發生的原因、層次與氣血循環機製、影響因素和調治方法/012

●營血衛氣熱平衡在六經裏麵産生瞭六種氣化趨勢/015

第二節氣的陰陽五行氣化/017

第三節氣機生化圖解/019

●六經六氣和髒腑構成的上下升降的氣血循環係統/022

第二章對主要癥狀的氣解析

一、齣汗/027

二、寒熱/034

三、頭身和四肢/039

四、分泌物及排泄物/048

五、飲食情況/054

六、七竅及頭部狀況/056

七、睡眠情況/059

第三章六氣統六經,從心法到實踐

第一節所有疾病分為經病和髒腑病/065

第二節六氣氣化和六經的對應/065

●氣化解析傷寒的心法/065

●采用黃元禦的六氣法來討論和解析古典中醫/066

●以氣為核心的描述錶達體係/067

第三節太陽病/069

●足太陽經膀胱經病(下行為順)/073

案例:全身掉白粉的小姑娘——太陽衛氣燥化/075

案例:頸、腰、腿疼痛,一次針灸去掉7成——太陽寒化/078

案例:意外好轉的脫發——太陽寒化/083

案例:30年頭痛一朝結束——太陽寒化/085

●足太陽膀胱腑病(上行為順)/086

案例:新發高血壓一天恢復正常——太陽膀胱蓄水/087

案例:令人煩惱的尿血證——太陽膀胱蓄血/089

●手太陽小腸病(經病+腑病)(上行為順)/092

案例:多年的瘊子一夜間消失——手太陽小腸熱化不升/092

案例:肘關節炎一針解決——小腸寒化不升/094

案例:見到便血,請不要自己嚇唬自己/096

案例:手術不一定是痔瘡的首選/097

第四節陽明病/099

●足陽明胃病(經病+腑病)(下行為順)/102

案例:《傷寒論》一天治愈頸椎病——太陽陽明經錶鬱/104

案例:美女三愁一瀉而去——陽明胃經腑熱/107

案例:胃寒嘔吐——陽明胃腑寒化/110

●手陽明大腸病(經病+腑病)(上行為順)/111

案例:一個穴位解決下牙痛/111

案例:中藥對蟲牙也有辦法!/113

案例:十多年的大便乾燥一劑搞定/115

案例:腹瀉——肝木衝擊大腸/117

第五節少陽病/118

●足少陽膽病(經病+腑病)(下行為順)/120

案例:100公裏超級馬拉鬆前感冒立愈案——柴鬍湯證少陽錶鬱/120

案例:腦鳴10年針灸立減——少陽濕鬱/122

案例:間質性肺炎案——少陽相火引發的肺炎/125

案例:耳穴去膽結石——膽經濕化/128

●手少陽三焦病(經病+腑病)(上行為順)/133

案例:黃疸胰腺炎罕見病——三焦腑熱化/133

第六節太陰病/135

●足太陰脾病(經病+髒病)(上行為順)/136

案例:濕疹、脾虛、手足口病的娃娃——太陰濕化/137

案例:奇怪的球形便秘——羊屎:太陰寒濕陽明燥(脾約)/139

案例:手足冰冷的姐姐——太陰寒濕/142

案例:舞蹈錶演前腹瀉的阿姨,針刺立愈——太陰寒鬱腹痛/143

案例:腹脹20年愈——太陰濕化不升/145

●手太陰肺病(經病+髒病)(下行為順)/146

案例:肺縴維化,血氧濃度低,呼吸不暢——手太陰肺痰阻不降(痰阻錶鬱)/147

案例:連平躺著睡覺都是夢想——重癥塵肺病,手太陰肺濕化(痰飲阻礙)/150

案例:3000萬哮喘兒童的希望——手太陰肺燥化或濕化/153

第七節少陰病/156

●足少陰腎病(經病+髒病)(上行為順)/158

案例:腰痛——足少陰腎寒化不升/158

案例:痛風,寒包火——足少陰寒化不升/160

●手少陰心病(經病+髒病)(下行為順)/162

案例:好痛,舌尖上的泡泡——手少陰心熱化/163

案例:怎麼老想睡覺還睡不醒?——手少陰心寒化嗜睡/165

案例:月經引發的神經病——熱入血室擾神明/168

第八節厥陰病/170

●足厥陰肝病(經病+髒病)(上行為順)/172

案例:死去活來的痛經,耳穴3分鍾止痛——厥陰濕阻不升/172

案例:B超下神秘消失的子宮肌瘤——厥陰寒化不升(瘀阻)/174

案例:一分鍾針灸降壓——厥陰不升風化/176

案例:2次中風的嶽父——厥陰不升風化熱化/177

案例:胸脅脹痛——厥陰堵塞熱化不升/179

案例:誤打誤撞治愈的糖尿病——厥陰濕阻風化/180

●手厥陰心包病(經病+髒病)(下行為順)/183

案例:清天河水10分鍾小兒退熱——蓄積膀胱經熱發汗退熱/183

案例:心包積液——心包經寒化/185


舌尖上的智慧,身心的和諧:中國傳統醫學的現代探索 中國傳統醫學,這門承載著數韆年智慧的古老學問,如同璀璨的星辰,在現代社會依然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它並非停滯不前的遺跡,而是與時俱進,不斷被發掘、闡釋和實踐的生命力。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淺齣地探究中國傳統醫學的核心精髓,揭示其在維護健康、調理身心方麵的獨特價值,並展現其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前景。 一、 陰陽五行: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與人體健康的內在聯係 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石在於其獨特的哲學思想,其中“陰陽”與“五行”是最為核心的概念。陰陽,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關係,如晝與夜、寒與熱、動與靜。人體的生理活動,也無不遵循陰陽的規律。陽氣充沛則身體康健,陰氣不足則易生病。平衡的陰陽是健康的根本。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錶著物質世界的五種基本屬性,以及它們之間相互滋生、相互製約的動態平衡關係。這五種元素被巧妙地映射到人體的五髒六腑(心、肝、脾、肺、腎)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理功能、情誌變化、季節氣候等方方麵麵。例如,木對應的肝,其疏泄功能正常則情誌舒暢;水對應的腎,主藏精,關係到生長發育和生殖。理解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便是理解人體內部髒腑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外界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的衝擊。 本書將詳細闡述陰陽五行的基本理論,並結閤生動的案例,幫助讀者理解: 人體的陰陽平衡如何體現? 比如,女性生理周期與月經的正常來潮,是陰陽協調的體現;而失眠、潮熱盜汗,則可能是陰虛陽亢的錶現。 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如何應用於疾病的認識? 例如,肝屬木,脾屬土,肝氣鬱滯(木旺)容易損傷脾胃(土),導緻食欲不振、腹脹等消化係統問題,這便是“木旺乘土”。反之,脾胃虛弱(土虛)則無法充分滋養肝髒,形成“虛不受補”的局麵。 如何通過調整陰陽五行的平衡來改善健康狀況? 這將涉及飲食、起居、情誌等多方麵的調養策略。 二、 氣血津液:生命的物質基礎與運行動力 如果說陰陽五行是中國傳統醫學的哲學骨架,那麼“氣”、“血”、“津液”則是支撐起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運行動力。 氣,是中國傳統醫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它並非單指呼吸之氣,而是泛指人體內一切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質和推動、溫煦、防禦、固攝等生理功能的總稱。氣的充沛與否,運行是否暢通,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強弱和功能的正常發揮。氣的生成與運行,與呼吸、脾胃的消化吸收、腎的固攝功能密切相關。氣的不足會導緻疲勞、乏力、免疫力下降;氣的運行不暢則會引發疼痛、積聚、腫塊等問題。 血,與現代醫學所認識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但更強調其作為濡養全身、滋潤髒腑、承載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血的生成依賴於脾胃的運化和腎的精氣,其運行則受氣的推動。血的充盈是麵色紅潤、身體溫暖、精力充沛的保證;血虛則會導緻麵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血瘀則可能引發疼痛、腫塊,甚至危及生命。 津液,是指人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汗、淚、涕、唾、消化液、關節滑液以及組織間的清稀液體等。津液的功能在於滋潤、濡養、滑利和排泄。津液的生成與脾、肺、腎等髒腑的功能密切相關,而其分布和運行也受到氣的調控。津液不足會口乾舌燥、皮膚乾燥;津液過多則可能錶現為水腫、痰飲。 本書將深入剖析氣、血、津液的生成、運行、功能及相互關係,揭示: “氣滯血瘀”、“氣血兩虛”等病理狀態的內在機製。 為何“百病皆由氣起”? 氣的運行不暢如何引發各種不適。 津液代謝紊亂與“濕邪”等病因的關聯。 如何通過食療、按摩等方式調養氣血津液,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三、 髒腑辨證:人體內部的精密運作與健康密碼 中醫的“髒腑”概念,並非僅僅指解剖學上的器官,而是涵蓋瞭器官的形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與情誌、經絡等相關聯的更廣闊的係統。五髒(心、肝、脾、肺、腎)和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各司其職,相互配閤,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心:主血脈,藏神。心思慮,精神的産生和維持都離不開心的功能。 肝:主疏泄,藏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情誌舒暢;肝藏血,能濡養全身。 脾:主運化,主統血。脾是氣血生化之源,也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肺:主氣,司呼吸,主降。肺負責將清氣吸入體內,並將濁氣排齣。 腎:藏精,主水,主納氣。腎精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主水的功能維持著體內的水分平衡。 本書將詳細介紹各髒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 “肝鬱脾虛”的成因與調理。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肝氣鬱結,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心腎不交”的病機。 心火亢盛,下擾腎水,導緻失眠、心悸等癥狀。 “肺主治節”的精妙之處。 肺的功能如何影響人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脾胃為後天之本”的深刻含義。 飲食如何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 通過“髒腑辨證”,中醫能夠細緻地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傳變規律,為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奠定基礎。 四、 經絡學說:人體能量流動的秘密通道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髒腑、溝通錶裏、貫通上下、遍布全身的通路係統。它如同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將全身的各個部分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的暢通與否,直接關係到氣血的運行和髒腑功能的正常發揮。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構成瞭經絡係統的基本框架,而分布在經絡上的穴位,則是調整經絡運行、治療髒腑疾病的重要節點。按壓、艾灸、針刺等療法,正是通過刺激穴位,來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本書將闡釋: 經絡與髒腑、肢體的對應關係。 為什麼某些部位的疼痛,可以反映特定髒腑的病變?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經絡學原理。 穴位的選擇與應用的基本原則。 經絡不通可能引發的常見病癥,以及如何通過經絡調理來改善。 五、 辨證論治:個體化治療的智慧 中國傳統醫學最核心的治療原則是“辨證論治”。這意味著,中醫看病不是簡單地針對“病名”下藥,而是要深入分析患者的整體狀況,包括其體質、病因、病位、病性等,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閤參,歸納齣其所屬於的“證型”,然後根據證型來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錶現齣不同的證型;而同一種證型,也可能齣現在不同的疾病中。這種靈活而精細的辨證方法,使得中醫治療能夠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最大限度地發揮治療效果,同時避免副作用。 本書將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示: “四診閤參”的具體應用。 常見的證型,如“風寒感冒”、“濕熱黃疸”、“痰濕體質”等。 不同證型下,中醫如何運用藥物、針灸、推拿等多種手段進行治療。 為何強調“一人一方”的治療理念。 六、 中醫的現代生命力:傳承與創新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對自然、綠色、溫和的療法也愈發青睞。中國傳統醫學憑藉其獨特的理論體係、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顯著的療效,在疾病預防、慢性病調理、康復保健、亞健康改善等方麵展現齣強大的生命力。 本書將探討: 中醫在現代養生保健中的應用。 如四季養生、情誌養生、食療養生等。 中醫在慢性病管理方麵的優勢。 如調理糖尿病、高血壓、消化係統疾病等。 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閤,能否發揮“1+1>2”的效果。 如何打破傳統與現代的壁壘,讓更多人瞭解、接受並受益於中國傳統醫學。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瞭解一門古老的醫學,更是開啓一扇通往身心和諧、健康長壽的智慧之門。它將幫助您以更宏觀、更係統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身體,理解生命的運行規律,並掌握一套源遠流長的養生智慧,從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健康。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說,這套書簡直是我近幾年讀過最具有啓發性、最實用的醫學類書籍瞭!《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將繁雜的中醫理論梳理得井井有條,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建築師,將一座宏偉的建築剖析成最基本的結構單元,讓人能一目瞭然地看到其骨架和邏輯。它改變瞭我之前對中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刻闆印象,讓我明白中醫更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而《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則像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將“氣”這個抽象的概念,用一種非常形象、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書中關於“以通為治”的理念,對我來說尤其重要。很多時候,疾病的發生並非是邪氣入侵,而是身體內部的氣機不暢,就像河流被堵塞一樣。理解瞭這一點,再結閤書中提供的調理方法,我纔真正理解瞭中醫“治未病”和“扶正祛邪”的深層含義。這套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對健康和生命的一種全新認知。

評分

這套書的組閤真是太妙瞭!《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打下瞭一個紮實而清晰的理論基礎,讓我不再畏懼中醫的復雜性,而是能看到其內在的邏輯和簡潔之美。《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則在此基礎上,將中醫的精髓——“氣”——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和實踐指導。兩者結閤,仿佛是給瞭我一副精密的地圖和一把萬能的鑰匙。我尤其欣賞作者們在講解過程中,那種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坐在你麵前,耐心地為你解答疑惑。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中醫的興趣。我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方法,雖然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已經能感受到身體的一些積極變化。這種實實在在的收獲,讓我對中醫的信心倍增,也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社會依然擁有巨大的價值和潛力。

評分

《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氣”的理解。以前隻知道氣血運行,但對於“氣”本身的性質、作用以及如何調控,一直是一知半解。金蘚老師的講解,將“氣”這個概念具象化,讓我看到瞭“氣”在身體內的運行軌跡,以及它與疾病發生的密切聯係。特彆是“以氣治氣”的理念,讓我認識到很多疾病的根源可能就在於“氣”的失調。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各種方法來調理“氣”,無論是針灸、推拿,還是藥物,都圍繞著“通”這個核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非僅僅講解理論,而是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步驟,比如如何感受“氣”,如何引導“氣”,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呼吸練習來改善“氣”的運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身體的感知能力都有所提升,也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中醫講究“疏導”,為什麼“通則不痛”。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實用的指導手冊。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醫認識的新維度!之前總覺得中醫博大精深,但又顯得有些玄乎,很多理論難以理解和實踐。讀瞭《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之後,我纔豁然開朗。作者用一種極其清晰、係統的方式,將那些看似繁復的中醫概念抽絲剝繭,提煉齣最核心的原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證”的論述,不再是死記硬背一堆癥狀,而是真正理解瞭“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圍繞“證”來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書中列舉瞭大量的臨床案例,讓我看到瞭理論是如何切實應用於實踐的,而且解決問題的思路異常高效。這種“極簡”並非偷工減料,而是返璞歸真,直擊要害,讓我這個中醫小白也能快速抓住重點,並且能真正用中醫的思維去審視自己的身體狀況,甚至是一些日常的養生問題。真的太驚喜瞭,感覺以前的很多疑問都被解答瞭,並且打開瞭新的學習思路。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醫的理解都停留在錶麵的藥材和方劑,總覺得它是一個龐大而難以捉摸的體係。但《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心中的迷霧。它用一種極其精煉的方式,提煉齣瞭中醫的核心思想,讓我看到瞭中醫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我發現,原來那些看似神秘的中醫理論,是可以被簡化和理解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氣道中醫:以氣治氣,以通為治》這本書,將中醫中最核心的“氣”的概念,用一種非常直觀且實踐性強的方式進行瞭闡述。我一直覺得“氣”是個很虛的概念,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氣”是如何在我們體內運行,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以及如何通過“通”來調理它。書中提供的方法,簡單易行,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我開始嘗試運用書中的一些觀點來審視自己的身體,並且嘗試著去做一些調整,讓我感到非常受益。這套書的組閤,簡直是為想深入瞭解中醫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人量身定做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