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于华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86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01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4
字数:1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不断表明,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意义非常重大。鉴于理论谱系的研究、词源性考证和综合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笔者于华对意识形态领导权概念进行了再定义,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要义是自觉认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动态性和阶级性。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有其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三重维度,中国共产党始终特别关注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并以大无畏的勇气对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艰辛探索。国外的经验或是教训,亦可以成为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参考和借鉴。随着国内政治环境日益民主,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大地竞相争鸣。不可否认,在这里面出现了与党、国家、人民选择的道路和指导思想相互抵触的违和的声音。在各种思潮的多重作用下,意识形态领域已然出现了淡漠化、边缘化、碎片化、空心化等消极后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当下,创新理论,营造环境,夯实基础和打造路径等四个方面,是具有可行性及可推广性的,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策略。

作者简介

  于华,女,1975年出生,河南开封人,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就职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2002年、2010年分别考入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师从姜大为教授、郑永扣教授,先后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曾主持和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数项,联合主编并出版著作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阐述
第三节 意识形态领导权概念的提出、内涵及特征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三重维度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上的历史探索

第三章 国外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启示
第一节 苏联丧失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教训与反思
第二节 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建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经验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各种思潮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挑战
第二节 五种现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挑战
第三节 意识形态领导权遭遇挑战的后果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策略
第一节 创新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节 营造意识形态环境
第三节 夯实意识形态基础
第四节 拓展意识形态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维度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就引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恐慌。一百六十多年来,各种敌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不断攻击、污蔑和围剿,但是当那些曾经与其论战、对垒的理论、思潮纷纷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时,马克思主义却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不断得到新的证明,成为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基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把根深深地扎在经济现实的土壤之中。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在考察了至少是英、法、德、美这些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后,开始回答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将如何、人类社会将向何处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表现,反映了当时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的需要。
  其二,马克思主义从建立伊始,就是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切优秀、有益的成果。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之所以能够赢得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站在一切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合理汲取和批判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史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其时最为优秀的历史文化思想资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集中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理论的最高成就,从不同方面提出和探讨了当时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它们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显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从来不是建立在流沙上的建筑,亦非没有任何基础的空中楼阁,而是对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切有价值的内容的批判改造。
  其三,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来自书斋的空想,而是来自对现实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哲学不能成为无根浮萍或者空穴来风,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生活中,是关于现实的智慧。无论从内部就其内容来说,或者从外部就其形式来说,它都必须和现实世界生活相接触,并时时处处发生相互作用。因此,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思想旗帜,都是被把握在时代内容中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一生致力于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不是希望成为一名哲学家或者一名经济学家,而是为了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来论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归宿和落脚点都天然地集中在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一开始就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其四,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着任何理论都无可比拟的广泛群众基础。正是在事实上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无须刻意把某种特殊说成是普遍的、大众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任何必要去隐瞒自己的阶级性。而科学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越讲科学,越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利益。也正因为可以鲜明地表达自己的阶级性,既不回避掩盖什么,也不美化粉饰什么,马克思主义破解了既往一切意识形态的难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做到了真正的科学性和彻底性,能够把发展中的所有科学的东西都吸纳到它的系统之中,也因而更具有科学性。
  ……

前言/序言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不断印证着马克思的名言:“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①意识形态领导权关系着一个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存亡与发展,在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每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必须掌握和强化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并存、共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的时代,如果统治阶级和执政党忽视甚至有意无意地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意味着另一个阶级对它的占有和另一个社会对它的侵占。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就是明证。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党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对于社会发展、和谐与稳定的重要意义。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2013年3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领导人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极端重要”四个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工作格局中的准确定位。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党的领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的重要支撑。当代中国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是获得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们国家的旗帜和灵魂,既有其价值的合理性、理论的真理性、历史的必然性,更有其坚实的现实基础。这个选择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失败、旋涡和逆流之后,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不是哪个人、哪个政党的主观产物。事实证明: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洗礼与考验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展现了巨大的威力,在维护和加强国家权威、团结和凝聚全体社会成员、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