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16.0版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吸收眾多讀者的寶貴建議,大幅完善圖書內容。 (2)不論從整體構思上還是每章內容安排上,都是從基礎到應用,從簡單到復雜,有利於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知識。 (3)實例豐富,以實例為主綫展開, 既生動形象又簡潔明瞭。 (5)條理清晰,講解詳細,確保自學的讀者能獨立學習和應用軟件。
本書采用GUI界麵操作與APDL命令相互對照的方式,從基礎知識、專題技術兩個層麵詳細地闡述ANSYS 18.0有限元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書自始至終采用實例作引導,內容係統完整,且每章又相對獨立,是一本簡明的ANSYS讀本。 全書分為基礎知識和專題技術兩部分,共22章。基礎知識部分(第1~7章),講解瞭使用ANSYS進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與方法、ANSYS建模、網格劃分、邊界條件定義、求解、後處理等知識;專題技術部分(第8~22章),根據工程應用的實際經驗,介紹大量高級應用知識,包括ANSYS結構靜力學分析、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譜分析、穩態熱分析、瞬態熱分析、電磁場分析、多物理場耦閤分析、幾何非綫性分析、接觸問題、“生死”單元技術、復閤材料分析、薄膜結構分析、參數化與優化設計等。 本書以實用為宗旨,深入淺齣,實例引導,講解翔實,適閤作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廣大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CAX技術聯盟是由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員組成,包括來自於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以及航空航天、兵器工業、建築設計院、核工業等工業集團的從業人員。聯盟成員均畢業於國內外著名高校,擁有碩士、博士學曆,在教學科研第一綫,擁有較高的學術專業水平。本聯盟已經和正在推齣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科技圖書,以提高國內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水平。
目 錄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第1章 緒論 1
1.1 有限元法概述 1
1.1.1 有限元法分析過程 1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論手段 3
1.2 ANSYS 18.0簡介 4
1.2.1 ANSYS啓動與退齣 4
1.2.2 ANSYS操作界麵 4
1.2.3 ANSYS文件管理 7
1.2.4 ANSYS分析流程 8
1.2.5 分析實例入門 9
1.3 本章小結 14
第2章 APDL基礎應用 15
2.1 APDL參數 15
2.1.1 參數的概念與類型 15
2.1.2 參數命名規則 16
2.1.3 參數的定義與復製操作 16
2.1.4 參數的刪除操作 17
2.1.5 數組參數 17
2.2 APDL的流程控製 19
2.2.1 *GO分支語句 19
2.2.2 *IF分支語句 19
2.2.3 *DO循環語句 19
2.2.4 *DOWHILE循環語句 20
2.3 宏文件 20
2.3.1 創建宏文件 20
2.3.2 調用宏文件 21
2.4 運算符、函數與函數編輯器 21
2.5 本章小結 22
第3章 實體建模 23
3.1 實體建模操作概述 23
3.2 用自下嚮上的方法建模 25
3.3 自頂嚮下法 29
3.4 外部程序導入模型 32
3.5 常用建模命令匯總 36
3.6 實體模型的建立 37
3.7 本章小結 44
第4章 劃分網格 45
4.1 定義單元屬性 45
4.2 設置網格劃分控製 49
4.2.1 智能網格劃分 49
4.2.2 全局單元尺寸控製 51
4.2.3 默認單元尺寸控製 51
4.2.4 關鍵點尺寸控製 52
4.2.5 綫尺寸控製 53
4.2.6 麵尺寸控製 54
4.2.7 單元尺寸定義命令的優先順序 55
4.2.8 完成劃分 55
4.3 網格的修改 56
4.3.1 清除網格 56
4.3.2 網格的局部細化 57
4.3.3 層狀網格劃分 59
4.4 高級網格劃分技術 59
4.4.1 單元選擇 60
4.4.2 映射網格 61
4.4.3 掃掠網格 63
4.4.4 拉伸網格 63
4.5 劃分網格命令匯總 63
4.6 本章小結 65
第5章 加載 67
5.1 載荷與載荷步 67
5.1.1 載荷 67
5.1.2 載荷步 68
5.2 加載方式 69
5.2.1 實體加載的特點 69
5.2.2 有限元模型的加載特點 69
5.3 施加載荷 70
5.4 齒輪泵模型的加載 82
5.5 耦閤與約束方程 84
5.5.1 耦閤 84
5.5.2 約束方程 85
5.6 本章小結 87
第6章 求解 88
6.1 求解綜述 88
6.2 例題 91
6.3 求解命令匯總 92
6.4 本章小結 93
第7章 後處理 94
7.1 通用後處理器 94
7.1.1 結果文件 94
7.1.2 結果輸齣 97
7.1.3 結果處理 110
7.1.4 結果查看器 113
7.2 時間曆程後處理器 114
7.2.1 時間曆程變量瀏覽器 114
7.2.2 定義變量 117
7.2.3 顯示變量 118
7.3 本章小結 119
第二部分 專題技術
第8章 結構靜力分析 120
8.1 結構分析概述 120
8.1.1 結構分析的定義 120
8.1.2 靜力學分析的基本概念 121
8.1.3 結構靜力學分析的方法 121
8.2 開孔平闆靜力分析 124
8.2.1 問題描述 124
8.2.2 設置分析環境 124
8.2.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 125
8.2.4 建立模型 127
8.2.5 劃分網格 129
8.2.6 施加邊界條件 130
8.2.7 求解 134
8.2.8 顯示變形圖 135
8.2.9 顯示結果雲圖 135
8.2.10 查看矢量圖 139
8.2.11 查看約束反力 140
8.2.12 查詢危險點坐標 141
8.3 平麵應力分析 142
8.3.1 問題描述 142
8.3.2 設置分析環境 142
8.3.3 定義幾何參數 143
8.3.4 選擇單元 144
8.3.5 定義實常數 145
8.3.6 定義材料屬性 146
8.3.7 創建實體模型 147
8.3.8 設定網格尺寸並劃分網格 149
8.3.9 施加載荷並求解 151
8.3.10 求解 153
8.3.11 查看分析結果 153
8.3.12 命令流 157
8.4 本章小結 158
第9章 模態分析 159
9.1 模態分析的基本假設 159
9.2 模態分析方法 159
9.3 立體桁架結構模態分析 164
9.3.1 問題描述 164
9.3.2 分析 165
9.3.3 設置環境變量 165
9.3.4 設置材料屬性 166
9.3.5 創建幾何模型 167
9.3.6 劃分網格 170
9.3.7 施加約束 171
9.3.8 設置分析類型 171
9.3.9 設置分析選項 172
9.3.10 求解 173
9.3.11 觀察固有頻率結果 173
9.3.12 讀入數據結果 173
9.3.13 觀察振型等值綫結果 174
9.3.14 命令流 176
9.4 本章小結 178
第10章 諧響應分析 179
10.1 諧響應分析應用 179
10.2 兩自由度係統諧響應分析 184
10.2.1 問題描述 184
10.2.2 設置環境變量 184
10.2.3 設置材料屬性 185
10.2.4 建立模型 186
10.2.5 劃分網格 187
10.2.6 加載 188
10.2.7 求解 189
10.2.8 後處理 189
10.2.9 命令流 190
10.3 本章小結 191
第11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192
11.1 概述 192
11.2 斜拉懸臂梁結構瞬態響應分析 198
11.2.1 問題描述 198
11.2.2 設置環境變量 198
11.2.3 設置材料屬性 199
11.2.4 建立模型 200
11.2.5 劃分網格 201
11.2.6 施加載荷 202
11.2.7 求解 204
11.2.8 後處理 204
11.3 本章小結 205
第12章 譜分析 206
12.1 ANSYS譜分析概述 206
12.2 三角平颱結構地震響應分析 211
12.2.1 問題描述 211
12.2.2 分析 212
12.2.3 設置環境變量 212
12.2.4 設置材料屬性 213
12.2.5 建立模型 214
12.2.6 劃分網格 215
12.2.7 施加載荷 216
12.2.8 求解 217
12.2.9 觀察結果 220
12.3 本章小結 221
第13章 熱分析 222
13.1 熱分析介紹 222
13.1.1 熱分析的類型 222
13.1.2 熱分析的基本過程 222
13.2 熱―應力耦閤分析實例 224
13.2.1 問題描述 224
13.2.2 設置環境變量 225
13.2.3 設置材料屬性 226
13.2.4 建模 228
13.2.5 網格劃分 228
13.2.6 加載 229
13.2.7 求解 231
13.2.8 後處理 233
13.3 本章小結 234
第14章 電磁場分析 235
14.1 磁場分析 235
14.2 電場分析 237
14.3 屏蔽帶狀傳輸綫靜電場分析 238
14.3.1 問題描述 238
14.3.2 設置環境變量 238
14.3.3 設置材料屬性 239
14.3.4 建模 240
14.3.5 劃分網格 241
14.3.6 加載 242
14.3.7 求解 244
14.3.8 後處理 244
14.4 本章小結 247
第15章 多物理場耦閤分析 248
15.1 概述 248
15.1.1 順序耦閤 248
15.1.2 直接耦閤分析 249
15.2 雙層金屬簧片耦閤場分析 249
15.2.1 問題描述 249
15.2.2 設置環境變量 250
15.2.3 設置材料屬性 250
15.2.4 建模 252
15.2.5 劃分網格 253
15.2.6 加載 253
15.2.7 求解 254
15.2.8 後處理 255
15.3 本章小結 257
第16章 非綫性靜力分析 258
16.1 概述 258
16.1.1 非綫性問題的分類 258
16.1.2 牛頓-拉森方法 260
16.1.3 非綫性求解的組織級彆 261
16.1.4 非綫性瞬態過程的分析 264
16.2 實例分析一 273
16.2.1 問題描述 273
16.2.2 分析 273
16.2.3 設置環境變量 274
16.2.4 設置屬性 274
16.2.5 建模 275
16.2.6 劃分網格 276
16.2.7 加載 276
16.2.8 求解 278
16.2.9 後處理 279
16.2.10 命令流 282
16.3 實例分析二 283
16.3.1 問題描述 283
16.3.2 環境變量設置 283
16.3.3 設置屬性 283
16.3.4 建模 285
16.3.5 網格劃分 285
16.3.6 加載 286
16.3.7 求解 287
16.3.8 後處理 288
16.3.9 命令流 291
16.4 本章小結 293
第17章 接觸問題 294
17.1 概述 294
17.2 齒輪接觸分析 295
17.2.1 問題描述 295
17.2.2 設置環境變量 296
17.2.3 設置屬性 297
17.2.4 建立模型 298
17.2.5 對齒麵劃分網格 304
17.2.6 定義接觸對 304
17.2.7 施加位移邊界 306
17.2.8 求解 308
17.2.9 後處理 309
17.3 並列放置兩個圓柱體的接觸問題 311
17.3.1 問題描述 311
17.3.2 分析 311
17.3.3 設置分析環境 312
17.3.4 設置屬性 312
17.3.5 建立模型 314
17.3.6 網格劃分 316
17.3.7 定義約束 319
17.3.8 加載 320
17.3.9 求解 322
17.3.10 後處理 322
17.4 本章小結 324
第18章 “生死”單元 325
18.1 概述 325
18.1.1 “生死”單元的基本概念 325
18.1.2 單元“生死”技術的使用 326
18.2 焊接過程模擬 328
18.2.1 問題描述 328
18.2.2 定義材料參數 328
18.2.3 建立模型 330
18.2.4 生成鋼闆的單元 331
18.2.5 加載 332
18.2.6 求解 334
18.2.7 查看圖形結果 339
18.3 本章小結 340
第19章 復閤材料分析 342
19.1 復閤材料的相關概念 342
19.2 建立復閤材料模型 343
19.2.1 選擇閤適的單元類型 343
19.2.2 定義材料的疊層結構 344
19.2.3 定義失效準則 347
19.2.4 應遵循的建模和後處理規則 348
19.3 復閤材料分析實例 350
19.3.1 問題描述 350
19.3.2 定義單元類型、實常數及材料特性 351
19.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353
19.3.4 劃分網格 354
19.3.5 添加約束和載荷 355
19.3.6 求解 357
19.3.7 後處理 357
19.3.8 命令流 360
19.4 本章小結 361
第20章 機械零件分析 362
20.1 扳手的靜力分析 362
20.1.1 問題描述 362
20.1.2 設置分析環境 363
20.1.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 363
20.1.4 建立模型 364
20.1.5 劃分網格 366
20.1.6 施加邊界條件 367
20.1.7 求解 368
20.1.8 查看求解結果 369
20.1.9 退齣係統 370
20.1.10 命令流 370
20.2 材料非綫性分析 372
20.2.1 問題描述 373
20.2.2 設置環境變量 373
20.2.3 定義單元類型 374
20.2.4 建立實體模型 375
20.2.5 劃分網格 379
20.2.6 加載 380
20.2.7 求解 381
20.2.8 後處理 382
20.3 螺栓連接件仿真分析 384
20.3.1 設置分析環境 385
20.3.2 定義幾何參數 385
20.3.3 生成闆梁 386
20.3.4 生成柱腹闆 389
20.3.5 生成肋闆 391
20.3.6 生成螺栓孔 394
20.3.7 生成螺栓 395
20.3.8 黏接 397
20.3.9 設置屬性 397
20.3.10 劃分網格 398
20.3.11 定義接觸 401
20.3.12 加載 403
20.3.13 求解 404
20.3.14 後處理 405
20.4 本章小結 406
第21章 薄膜結構分析 407
21.1 概述 407
21.2 實例詳解:懸鏈麵薄膜結構找形分析 408
21.2.1 問題描述 408
21.2.2 設置分析環境 409
21.2.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 409
21.2.4 建立模型 410
21.2.5 劃分網格 413
21.2.6 施加邊界條件 414
21.2.7 求解 416
21.2.8 後處理 416
21.3 命令流 417
21.4 本章小結 419
第22章 參數化設計與優化設計 420
22.1 參數化設計語言 420
22.1.1 參數化設計語言介紹 420
22.1.2 參數化設計語言功能 421
22.1.3 參數化設計語言實例 423
22.1.4 設置環境變量 424
22.1.5 定義單元類型 425
22.1.6 定義材料屬性 425
22.1.7 創建模型並劃分網格 426
22.1.8 施加邊界條件 426
22.1.9 求解 427
22.1.10 查看結果 427
22.2 優化設計 429
22.2.1 優化設計介紹 429
22.2.2 優化中的基本概念 430
22.2.3 優化設計步驟 431
22.4 拓撲優化 434
22.4.1 拓撲優化方法 434
22.4.2 拓撲優化步驟 434
22.4.3 拓撲優化實例 435
22.5 本章小結 444
前 言
ANSYS軟件是融結構、流體、電場、磁場、聲場分析於一體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由世界著名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公司—美國ANSYS公司開發,它能與大多數CAD軟件接口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是現代産品設計中的高級CAE工具之一。
ANSYS軟件不斷吸收當今世界最新的計算方法與計算機技術,引領世界有限元技術發展的潮流,憑藉其強大的功能,可靠的質量,贏得瞭全球工業界的廣泛贊賞,尤其得到各行業CAE用戶的認可,在航空航天、鐵路運輸、石油化工、機械製造、能源、汽車、電子、土木工程、船舶、生物醫學、輕工、礦産、水利等領域得到瞭廣泛應用,為各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的發展起到瞭巨大的推動作用。
1.本書特點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本書以初中級讀者為對象,首先從ANSYS基礎講起,再輔以ANSYS在工程中的應用案例,幫助讀者盡快掌握ANSYS進行有限元分析的技能。
步驟詳盡,內容新穎。本書結閤作者多年ANSYS的使用經驗和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將ANSYS軟件的使用方法與技巧詳細地講解給讀者。本書在講解過程中步驟詳盡、內容新穎,講解過程輔以相應的圖片,使讀者在閱讀時一目瞭然,從而快速掌握書中所講內容。
實例典型,輕鬆易學。通過學習實際工程應用案例的具體操作是掌握ANSYS最好的方式,本書通過綜閤應用案例,透徹詳盡地講解瞭ANSYS在各方麵的應用。
版本最新,質量保證。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為適應新版本要求進行瞭版本升級,在結構上進行瞭局部調整,對原書中存在的錯誤進行瞭改正,對模型及程序重新進行瞭仿真計算校核,提高瞭圖書質量。
2.本書內容
本書基於ANSYS 18.0版,講解ANSYS的基礎知識和核心應用內容。本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基礎知識部分和專題技術部分。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第1~7章,主要介紹ANSYS的基礎知識,包括ANSYS的基本操作、APDL應用、實體建模、網格劃分、加載、求解和後處理等內容。
第1章 緒論 第2章 APDL基礎應用
第3章 實體建模 第4章 劃分網格
第5章 加載 第6章 求解
第7章 後處理
第二部分:專題技術,即案例應用分析部分。第8~22章,主要從ANSYS所能求解的實際物理問題入手,給齣其具體的計算案例。
第8章 結構靜力分析 第9章 模態分析
第10章 諧響應分析 第11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第12章 譜分析 第13章 熱分析
第14章 電磁場分析 第15章 多物理場耦閤分析
第16章 非綫性靜力分析 第17章 接觸問題
第18章 “生死”單元 第19章 復閤材料分析
第20章 機械零件分析 第21章 薄膜結構分析
第22章 參數化設計與優化設計
3.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ANSYS初學者和期望提高矩陣運算及建模仿真工程應用能力的讀者,具體包括如下。
? 相關工程技術從業人員 ? 初學ANSYS的技術人員
? 廣大科研工作人員 ? 相關培訓機構的教師和學員
? 大中專院校教師和學生 ? ANSYS愛好者
4.本書作者
本書主要由曹淵編寫,另外,參與本書編寫的還有張明明、吳光中、魏鑫、石良臣、劉冰、林曉陽、唐傢鵬、丁金濱、王菁、吳永福、張小勇、溫正、李昕、劉成柱、喬建軍、張迪妮、張岩、溫光英、郭海霞、王芳、陳艷霞。雖然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由於水平有限,書中欠妥之處,請讀者朋友及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們將不甚感激。
5.讀者服務
為瞭方便解決本書疑難問題,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與本書有關的技術問題,可以發郵件到郵箱caxbook@126.com,或訪問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xbook,我們將盡快給予解答,竭誠為您服務。
注:本書配套的工程案例文件,可在作者博客中下載,或到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找到本書頁麵,即可下載,或與本書作者和編輯聯係。
編 者
這本書的名字很吸引人,叫《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我一直對有限元分析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高深莫測,望而卻步。看到這個書名,我immediately被它“從入門到精通”的承諾所吸引,而且還是“升級版”,感覺內容應該會比較新穎,能跟上最新的技術潮流。我是一名在校的工程專業的學生,平時在課堂上接觸到一些有限元分析的概念,但總是在理論層麵,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我的很多同學都推薦使用ANSYS這個軟件,說它功能強大,應用廣泛,但學習麯綫也相當陡峭。我嘗試過網上找一些零散的教程,但總覺得不成體係,很多地方講得雲裏霧裏,學完之後仍然是一知半解。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地、循序漸進地指導我學習ANSYS有限元分析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正好擊中瞭我的痛點,我希望能通過它,真正地掌握有限元分析的精髓,並且能夠熟練地運用ANSYS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單元的類型、網格劃分的技巧、邊界條件的設置等等,然後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問題,比如非綫性分析、瞬態分析、模態分析等等。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能夠邊學邊練,鞏固所學知識。當然,作為一本“升級版”的書籍,我更期待它能介紹一些ANSYS 18.0新增的功能或者優化過的操作流程,這樣我學習起來就能更高效,掌握的知識也能更前沿。我對於學習新技術總是充滿熱情,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通往有限元分析精通之路的堅實起點。
評分作為一名在工程領域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我深知有限元分析在現代工程設計中的重要性。從結構強度分析到熱力耦閤,從流體動力學到電磁場仿真,ANSYS軟件幾乎涵蓋瞭所有主要的工程仿真領域。我之所以對《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這本書産生濃厚的興趣,是因為我希望能夠係統地學習和掌握ANSYS 18.0的最新功能和技術,並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有限元分析領域的專業技能。“精通”這個詞,意味著我不僅僅滿足於軟件的操作,更渴望深入理解其背後的理論,掌握各種分析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並能夠獨立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高級建模技術的講解,例如參數化建模、拓撲優化、以及如何處理復雜裝配體和薄壁結構。在網格劃分方麵,我希望能夠學到如何進行自適應網格劃分,以及如何對網格質量進行評估和優化,以確保仿真結果的準確性。此外,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對各種非綫性分析的深入探討,如材料非綫性、幾何非綫性、接觸非綫性等,以及如何正確設置和求解這些復雜的分析類型。對於瞬態分析和模態分析,我也希望能夠學習到更深層次的技巧,例如如何設置閤理的激勵和阻尼,如何分析模態振型和頻率響應。
評分我對結構力學模擬和仿真技術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工程領域。在實際工作中,我經常需要對各種零部件進行受力分析,評估其在不同工況下的安全性,並尋求最優化的設計方案。ANSYS作為一款業界領先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其強大的功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吸引瞭我。我選擇學習《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主要是看中瞭它“從入門到精通”的學習路徑,這錶明它應該能夠覆蓋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的各個層麵。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有限元理論講起,比如位移法、力法等基本原理,並解釋它們是如何在ANSYS軟件中實現的。我希望能夠理解網格劃分的原則,不同單元類型的特點和適用範圍,以及如何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閤適的單元。此外,我還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載荷和邊界條件的設置方法,以及如何正確地施加各種類型的載荷,例如集中力、分布載荷、溫度載荷等。書中如果有關於後處理功能的詳細介紹,比如結果的查看、雲圖的解讀、以及如何生成清晰易懂的報告,那對我來說將非常有幫助。作為一名希望能夠“精通”有限元分析的讀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非綫性分析、模態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等高級課題的深入講解,並能提供相應的案例來幫助我理解和實踐。
評分我是一名剛剛步入職場不久的年輕工程師,對各種工程仿真技術充滿好奇。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我對有限元分析(FEA)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瞭解到ANSYS是這一領域最權威的軟件之一。當我在書店看到《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吸引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有限元,為什麼要使用有限元,以及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從入門”意味著我無需擔心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基礎,我可以從零開始。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ANSYS Workbench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何創建幾何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定義材料屬性、施加載荷和邊界條件,以及如何運行求解器並解讀仿真結果。我對後處理階段尤為關注,希望能夠學習如何有效地可視化仿真結果,例如生成各種雲圖,並從中提取有用的工程信息。這本書的“升級版”定位,讓我相信它會介紹ANSYS 18.0版本的一些新特性和改進,這對我學習最新的技術非常有幫助。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際工程中的案例,例如一個簡單的結構強度分析,或者一個簡單的熱傳導分析,讓我能夠通過實踐來鞏固所學知識。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將有限元分析技術應用到實際産品研發中的新人來說,一本好的入門書籍至關重要。我被《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這個書名所吸引,特彆是“從入門”這個部分,它意味著我不需要有深厚的先備知識,就可以開始學習。我目前的主要挑戰在於理解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比如單元的離散化、節點位移的求解、以及如何將連續體轉化為離散的數學模型。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清晰的圖示,來解釋這些核心概念。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ANSYS Workbench的環境,以及如何在這個平颱上進行前處理(建模、網格劃分、載荷設置)、求解和後處理。對於初學者來說,一個直觀的操作界麵和詳細的步驟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能夠學習如何建立簡單的幾何模型,進行網格劃分,設置閤理的邊界條件和載荷,然後運行分析並解讀結果。這本書的“升級版”定位,讓我相信它會包含一些ANSYS 18.0版本特有的功能和界麵特點,這能夠確保我學習到的是最新的技術。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經典的、基礎的仿真案例,比如梁的受力分析、闆的應力分布等,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FEA的基本流程。
評分在我多年的工程實踐中,我對如何通過仿真技術來優化産品性能有著深刻的體會。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係統掌握ANSYS有限元分析技術的書籍,特彆是能夠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全過程。這本書《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的名稱,讓我看到瞭實現這一目標的希望。“精通”二字,錶明瞭它不僅僅是軟件操作的介紹,更側重於對有限元分析方法論和工程實踐的深入講解。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單元的建立、插值函數、剛度矩陣的組裝以及求解方程等,並將其與ANSYS軟件的操作相結閤。對於網格劃分,我期望能夠學到更高級的技巧,比如網格的自適應技術,以及如何評估和改進網格質量以確保仿真結果的精度。在載荷和邊界條件的設置方麵,我希望能學習如何準確地模擬各種復雜的工況,例如動態載荷、溫度載荷以及約束條件等。對於結構力學分析,我希望能深入瞭解非綫性分析的應用,包括材料非綫性、幾何非綫性以及接觸非綫性,並能學習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復雜情況。如果書中還能涉及一些高級的分析類型,例如疲勞分析、斷裂力學或者振動分析,那將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
評分我是一名需要經常進行工程仿真的研究生,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關於材料力學性能的研究。我瞭解到ANSYS是進行有限元分析的強大工具,但我對軟件的掌握還不夠熟練,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模型和進行高級分析時,常常會遇到瓶頸。這本書《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的標題,吸引瞭我對“精通”部分的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講解有限元分析的理論基礎,例如單元的類型選擇、網格生成策略、以及求解器的原理等。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步驟指導,幫助我理解如何在ANSYS 18.0版本中進行精確的建模,並有效地設置各種邊界條件和載荷。對於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我需要進行一些相對復雜的分析,例如非綫性材料模型、瞬態動力學分析、或者接觸分析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這些高級分析類型的詳細講解和案例,並且能夠指導我如何解讀和驗證仿真結果。此外,作為一名學生,我希望能學習到一些關於如何優化仿真流程、提高計算效率的技巧,以節省我的研究時間和計算資源。這本書的“升級版”定位,也讓我對能夠學習到ANSYS 18.0版本的新特性和改進充滿期待,這對我跟上學術研究的前沿非常重要。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與機械設計打交道的工程師,有限元分析(FEA)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手頭的項目常常需要進行應力、形變、熱傳導等方麵的仿真計算,以優化設計,預測産品性能,規避潛在的失效風險。我之前也接觸過幾款FEA軟件,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彆是ANSYS在行業內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我感到有必要係統地學習和掌握ANSYS 18.0這一版本。這本書《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的書名,恰恰符閤瞭我當前的需求。我尤其看重“精通”這兩個字,這意味著我不僅僅想瞭解如何操作軟件,更希望能夠深入理解其背後的理論原理,理解各種分析方法的適用條件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據具體的工程問題選擇最閤適的建模和分析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高級的建模技巧,比如復雜幾何體的處理、參數化建模的應用,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網格收斂性研究,以確保仿真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此外,我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材料模型選擇、接觸麵定義、載荷施加等關鍵環節的深入講解,這些往往是影響仿真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涉及疲勞分析、斷裂力學、或者其他更專業的分析類型,那將是錦上添花瞭,因為這些都是我目前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挑戰。這本書的“升級版”定位,讓我相信它會包含一些針對18.0版本特性的講解,這對於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需要與時俱進,掌握最新的工具和方法,以便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評分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工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有限元分析都是一項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而ANSYS,作為行業內的佼佼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選擇《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這本書,是因為它提供瞭一個從“入門”到“精通”的完整學習路徑,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並非完全的初學者,但我希望能係統地梳理和鞏固我的ANSYS知識體係,並掌握更高級的應用技巧。“精通”的承諾,讓我對這本書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軟件操作的層麵,更能深入講解有限元法的理論基礎,例如單元插值、剛度矩陣的推導、邊界條件的施加原理等,並能夠將其與ANSYS軟件的具體功能緊密結閤。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係列實用的工程案例,覆蓋不同領域的應用,例如機械結構強度分析、熱傳導分析、甚至流體動力學等,並詳細演示如何在ANSYS 18.0中一步步完成這些仿真。特彆是對於模型建立和網格劃分,我希望能夠學習到更精細化的處理方法,例如如何處理復雜的幾何形狀,如何選擇閤適的單元類型,以及如何進行網格收斂性研究以確保仿真結果的可靠性。此外,關於後處理階段的解讀和報告生成,我也希望能夠獲得更深入的指導,以便能夠清晰有效地呈現仿真結果,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決策中。
評分我在一個初創科技公司擔任産品開發工程師,我們公司的産品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從智能傢居到可穿戴設備,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結構和熱學仿真來驗證設計。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仿真任務,並且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我之前嘗試過學習ANSYS,但總是覺得學習過程有些孤立,很多概念和操作流程理解起來不夠透徹,導緻仿真效率不高。這本書《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的書名,給瞭我很大的希望。我特彆關注“升級版”這個詞,希望它能夠介紹ANSYS 18.0版本的一些新增特性和優化,例如在建模、網格劃分、求解器性能或者後處理方麵,能夠提供一些能夠提高仿真效率的技巧和方法。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案例分析,最好是覆蓋我們公司可能遇到的産品類型,比如塑料件的注塑模擬、金屬件的強度分析、或者電子産品的散熱仿真。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案例,學習如何在實際工程問題中快速建立模型,選擇閤適的分析類型,並有效地解讀仿真結果。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關於簡化模型、優化網格密度、以及加速求解的技巧,那對我來說將是無價的。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將我的ANSYS使用技能從“會用”提升到“用好”,甚至“用精”,從而在産品開發過程中,為公司節省時間和成本,並提高産品的競爭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