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渊 著
图书标签:
  • ANSYS
  • 有限元分析
  • FEA
  • 工程仿真
  • 结构力学
  • 数值计算
  • 入门
  • 精通
  • 升级版
  • 机械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57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82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6
字数: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1)在16.0版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吸收众多读者的宝贵建议,大幅完善图书内容。 (2)不论从整体构思上还是每章内容安排上,都是从基础到应用,从简单到复杂,有利于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 (3)实例丰富,以实例为主线展开, 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了。 (5)条理清晰,讲解详细,确保自学的读者能独立学习和应用软件。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GUI界面操作与APDL命令相互对照的方式,从基础知识、专题技术两个层面详细地阐述ANSYS 18.0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书自始至终采用实例作引导,内容系统完整,且每章又相对独立,是一本简明的ANSYS读本。 全书分为基础知识和专题技术两部分,共22章。基础知识部分(第1~7章),讲解了使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ANSYS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定义、求解、后处理等知识;专题技术部分(第8~22章),根据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介绍大量高级应用知识,包括ANSYS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电磁场分析、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生死”单元技术、复合材料分析、薄膜结构分析、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等。 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深入浅出,实例引导,讲解翔实,适合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作者简介

CAX技术联盟是由计算机辅助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航空航天、兵器工业、建筑设计院、核工业等工业集团的从业人员。联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拥有硕士、博士学历,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拥有较高的学术专业水平。本联盟已经和正在推出计算机辅助技术领域的科技图书,以提高国内计算机辅助技术领域的水平。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绪论 1
1.1 有限元法概述 1
1.1.1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1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论手段 3
1.2 ANSYS 18.0简介 4
1.2.1 ANSYS启动与退出 4
1.2.2 ANSYS操作界面 4
1.2.3 ANSYS文件管理 7
1.2.4 ANSYS分析流程 8
1.2.5 分析实例入门 9
1.3 本章小结 14
第2章 APDL基础应用 15
2.1 APDL参数 15
2.1.1 参数的概念与类型 15
2.1.2 参数命名规则 16
2.1.3 参数的定义与复制操作 16
2.1.4 参数的删除操作 17
2.1.5 数组参数 17
2.2 APDL的流程控制 19
2.2.1 *GO分支语句 19
2.2.2 *IF分支语句 19
2.2.3 *DO循环语句 19
2.2.4 *DOWHILE循环语句 20
2.3 宏文件 20
2.3.1 创建宏文件 20
2.3.2 调用宏文件 21
2.4 运算符、函数与函数编辑器 21
2.5 本章小结 22
第3章 实体建模 23
3.1 实体建模操作概述 23
3.2 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建模 25
3.3 自顶向下法 29
3.4 外部程序导入模型 32
3.5 常用建模命令汇总 36
3.6 实体模型的建立 37
3.7 本章小结 44
第4章 划分网格 45
4.1 定义单元属性 45
4.2 设置网格划分控制 49
4.2.1 智能网格划分 49
4.2.2 全局单元尺寸控制 51
4.2.3 默认单元尺寸控制 51
4.2.4 关键点尺寸控制 52
4.2.5 线尺寸控制 53
4.2.6 面尺寸控制 54
4.2.7 单元尺寸定义命令的优先顺序 55
4.2.8 完成划分 55
4.3 网格的修改 56
4.3.1 清除网格 56
4.3.2 网格的局部细化 57
4.3.3 层状网格划分 59
4.4 高级网格划分技术 59
4.4.1 单元选择 60
4.4.2 映射网格 61
4.4.3 扫掠网格 63
4.4.4 拉伸网格 63
4.5 划分网格命令汇总 63
4.6 本章小结 65
第5章 加载 67
5.1 载荷与载荷步 67
5.1.1 载荷 67
5.1.2 载荷步 68
5.2 加载方式 69
5.2.1 实体加载的特点 69
5.2.2 有限元模型的加载特点 69
5.3 施加载荷 70
5.4 齿轮泵模型的加载 82
5.5 耦合与约束方程 84
5.5.1 耦合 84

5.5.2 约束方程 85
5.6 本章小结 87
第6章 求解 88
6.1 求解综述 88
6.2 例题 91
6.3 求解命令汇总 92
6.4 本章小结 93
第7章 后处理 94
7.1 通用后处理器 94
7.1.1 结果文件 94
7.1.2 结果输出 97
7.1.3 结果处理 110
7.1.4 结果查看器 113
7.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 114
7.2.1 时间历程变量浏览器 114
7.2.2 定义变量 117
7.2.3 显示变量 118
7.3 本章小结 119

第二部分 专题技术

第8章 结构静力分析 120
8.1 结构分析概述 120
8.1.1 结构分析的定义 120
8.1.2 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121
8.1.3 结构静力学分析的方法 121
8.2 开孔平板静力分析 124
8.2.1 问题描述 124
8.2.2 设置分析环境 124
8.2.3 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 125
8.2.4 建立模型 127
8.2.5 划分网格 129
8.2.6 施加边界条件 130
8.2.7 求解 134
8.2.8 显示变形图 135
8.2.9 显示结果云图 135
8.2.10 查看矢量图 139
8.2.11 查看约束反力 140
8.2.12 查询危险点坐标 141
8.3 平面应力分析 142
8.3.1 问题描述 142
8.3.2 设置分析环境 142
8.3.3 定义几何参数 143
8.3.4 选择单元 144
8.3.5 定义实常数 145
8.3.6 定义材料属性 146
8.3.7 创建实体模型 147
8.3.8 设定网格尺寸并划分网格 149
8.3.9 施加载荷并求解 151
8.3.10 求解 153
8.3.11 查看分析结果 153
8.3.12 命令流 157
8.4 本章小结 158
第9章 模态分析 159
9.1 模态分析的基本假设 159
9.2 模态分析方法 159
9.3 立体桁架结构模态分析 164
9.3.1 问题描述 164
9.3.2 分析 165
9.3.3 设置环境变量 165
9.3.4 设置材料属性 166
9.3.5 创建几何模型 167
9.3.6 划分网格 170
9.3.7 施加约束 171
9.3.8 设置分析类型 171
9.3.9 设置分析选项 172
9.3.10 求解 173
9.3.11 观察固有频率结果 173
9.3.12 读入数据结果 173
9.3.13 观察振型等值线结果 174
9.3.14 命令流 176
9.4 本章小结 178
第10章 谐响应分析 179
10.1 谐响应分析应用 179
10.2 两自由度系统谐响应分析 184
10.2.1 问题描述 184
10.2.2 设置环境变量 184
10.2.3 设置材料属性 185
10.2.4 建立模型 186
10.2.5 划分网格 187
10.2.6 加载 188
10.2.7 求解 189
10.2.8 后处理 189
10.2.9 命令流 190
10.3 本章小结 191
第11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92
11.1 概述 192
11.2 斜拉悬臂梁结构瞬态响应分析 198
11.2.1 问题描述 198
11.2.2 设置环境变量 198
11.2.3 设置材料属性 199
11.2.4 建立模型 200
11.2.5 划分网格 201
11.2.6 施加载荷 202
11.2.7 求解 204
11.2.8 后处理 204
11.3 本章小结 205
第12章 谱分析 206
12.1 ANSYS谱分析概述 206
12.2 三角平台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211
12.2.1 问题描述 211
12.2.2 分析 212
12.2.3 设置环境变量 212
12.2.4 设置材料属性 213
12.2.5 建立模型 214
12.2.6 划分网格 215
12.2.7 施加载荷 216
12.2.8 求解 217
12.2.9 观察结果 220
12.3 本章小结 221
第13章 热分析 222
13.1 热分析介绍 222
13.1.1 热分析的类型 222
13.1.2 热分析的基本过程 222
13.2 热―应力耦合分析实例 224
13.2.1 问题描述 224
13.2.2 设置环境变量 225
13.2.3 设置材料属性 226
13.2.4 建模 228
13.2.5 网格划分 228
13.2.6 加载 229
13.2.7 求解 231
13.2.8 后处理 233
13.3 本章小结 234
第14章 电磁场分析 235
14.1 磁场分析 235
14.2 电场分析 237
14.3 屏蔽带状传输线静电场分析 238
14.3.1 问题描述 238
14.3.2 设置环境变量 238
14.3.3 设置材料属性 239
14.3.4 建模 240
14.3.5 划分网格 241
14.3.6 加载 242
14.3.7 求解 244
14.3.8 后处理 244
14.4 本章小结 247
第15章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248
15.1 概述 248
15.1.1 顺序耦合 248
15.1.2 直接耦合分析 249
15.2 双层金属簧片耦合场分析 249
15.2.1 问题描述 249
15.2.2 设置环境变量 250
15.2.3 设置材料属性 250
15.2.4 建模 252
15.2.5 划分网格 253
15.2.6 加载 253
15.2.7 求解 254
15.2.8 后处理 255
15.3 本章小结 257
第16章 非线性静力分析 258
16.1 概述 258
16.1.1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 258
16.1.2 牛顿-拉森方法 260
16.1.3 非线性求解的组织级别 261
16.1.4 非线性瞬态过程的分析 264
16.2 实例分析一 273
16.2.1 问题描述 273
16.2.2 分析 273
16.2.3 设置环境变量 274
16.2.4 设置属性 274
16.2.5 建模 275
16.2.6 划分网格 276
16.2.7 加载 276
16.2.8 求解 278
16.2.9 后处理 279
16.2.10 命令流 282
16.3 实例分析二 283
16.3.1 问题描述 283
16.3.2 环境变量设置 283
16.3.3 设置属性 283
16.3.4 建模 285
16.3.5 网格划分 285
16.3.6 加载 286
16.3.7 求解 287
16.3.8 后处理 288
16.3.9 命令流 291
16.4 本章小结 293
第17章 接触问题 294
17.1 概述 294
17.2 齿轮接触分析 295
17.2.1 问题描述 295
17.2.2 设置环境变量 296
17.2.3 设置属性 297
17.2.4 建立模型 298
17.2.5 对齿面划分网格 304
17.2.6 定义接触对 304
17.2.7 施加位移边界 306
17.2.8 求解 308
17.2.9 后处理 309
17.3 并列放置两个圆柱体的接触问题 311
17.3.1 问题描述 311
17.3.2 分析 311
17.3.3 设置分析环境 312
17.3.4 设置属性 312
17.3.5 建立模型 314
17.3.6 网格划分 316
17.3.7 定义约束 319
17.3.8 加载 320
17.3.9 求解 322
17.3.10 后处理 322
17.4 本章小结 324
第18章 “生死”单元 325
18.1 概述 325
18.1.1 “生死”单元的基本概念 325
18.1.2 单元“生死”技术的使用 326
18.2 焊接过程模拟 328
18.2.1 问题描述 328
18.2.2 定义材料参数 328
18.2.3 建立模型 330
18.2.4 生成钢板的单元 331
18.2.5 加载 332
18.2.6 求解 334
18.2.7 查看图形结果 339
18.3 本章小结 340
第19章 复合材料分析 342
19.1 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 342
19.2 建立复合材料模型 343
19.2.1 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343
19.2.2 定义材料的叠层结构 344
19.2.3 定义失效准则 347
19.2.4 应遵循的建模和后处理规则 348
19.3 复合材料分析实例 350
19.3.1 问题描述 350
19.3.2 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及材料特性 351
19.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353
19.3.4 划分网格 354
19.3.5 添加约束和载荷 355
19.3.6 求解 357
19.3.7 后处理 357
19.3.8 命令流 360
19.4 本章小结 361
第20章 机械零件分析 362
20.1 扳手的静力分析 362
20.1.1 问题描述 362
20.1.2 设置分析环境 363
20.1.3 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 363
20.1.4 建立模型 364
20.1.5 划分网格 366
20.1.6 施加边界条件 367
20.1.7 求解 368
20.1.8 查看求解结果 369
20.1.9 退出系统 370
20.1.10 命令流 370
20.2 材料非线性分析 372
20.2.1 问题描述 373
20.2.2 设置环境变量 373
20.2.3 定义单元类型 374
20.2.4 建立实体模型 375
20.2.5 划分网格 379
20.2.6 加载 380
20.2.7 求解 381
20.2.8 后处理 382
20.3 螺栓连接件仿真分析 384
20.3.1 设置分析环境 385
20.3.2 定义几何参数 385
20.3.3 生成板梁 386
20.3.4 生成柱腹板 389
20.3.5 生成肋板 391
20.3.6 生成螺栓孔 394
20.3.7 生成螺栓 395
20.3.8 黏接 397
20.3.9 设置属性 397
20.3.10 划分网格 398
20.3.11 定义接触 401
20.3.12 加载 403
20.3.13 求解 404
20.3.14 后处理 405
20.4 本章小结 406
第21章 薄膜结构分析 407
21.1 概述 407
21.2 实例详解:悬链面薄膜结构找形分析 408
21.2.1 问题描述 408
21.2.2 设置分析环境 409
21.2.3 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 409
21.2.4 建立模型 410
21.2.5 划分网格 413
21.2.6 施加边界条件 414
21.2.7 求解 416
21.2.8 后处理 416
21.3 命令流 417
21.4 本章小结 419
第22章 参数化设计与优化设计 420
22.1 参数化设计语言 420
22.1.1 参数化设计语言介绍 420
22.1.2 参数化设计语言功能 421
22.1.3 参数化设计语言实例 423
22.1.4 设置环境变量 424
22.1.5 定义单元类型 425
22.1.6 定义材料属性 425
22.1.7 创建模型并划分网格 426
22.1.8 施加边界条件 426
22.1.9 求解 427
22.1.10 查看结果 427
22.2 优化设计 429
22.2.1 优化设计介绍 429
22.2.2 优化中的基本概念 430
22.2.3 优化设计步骤 431
22.4 拓扑优化 434
22.4.1 拓扑优化方法 434
22.4.2 拓扑优化步骤 434
22.4.3 拓扑优化实例 435
22.5 本章小结 444

前言/序言

前 言


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由世界著名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公司—美国ANSYS公司开发,它能与大多数CAD软件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是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高级CAE工具之一。

ANSYS软件不断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引领世界有限元技术发展的潮流,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全球工业界的广泛赞赏,尤其得到各行业CAE用户的认可,在航空航天、铁路运输、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汽车、电子、土木工程、船舶、生物医学、轻工、矿产、水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各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本书特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书以初中级读者为对象,首先从ANSYS基础讲起,再辅以ANSYS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尽快掌握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技能。

步骤详尽,内容新颖。本书结合作者多年ANSYS的使用经验和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将ANSYS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详细地讲解给读者。本书在讲解过程中步骤详尽、内容新颖,讲解过程辅以相应的图片,使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从而快速掌握书中所讲内容。

实例典型,轻松易学。通过学习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具体操作是掌握ANSYS最好的方式,本书通过综合应用案例,透彻详尽地讲解了ANSYS在各方面的应用。

版本最新,质量保证。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版本要求进行了版本升级,在结构上进行了局部调整,对原书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改正,对模型及程序重新进行了仿真计算校核,提高了图书质量。

2.本书内容

本书基于ANSYS 18.0版,讲解ANSYS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应用内容。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专题技术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7章,主要介绍ANSYS的基础知识,包括ANSYS的基本操作、APDL应用、实体建模、网格划分、加载、求解和后处理等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APDL基础应用

第3章 实体建模 第4章 划分网格

第5章 加载 第6章 求解

第7章 后处理

第二部分:专题技术,即案例应用分析部分。第8~22章,主要从ANSYS所能求解的实际物理问题入手,给出其具体的计算案例。

第8章 结构静力分析 第9章 模态分析

第10章 谐响应分析 第11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2章 谱分析 第13章 热分析

第14章 电磁场分析 第15章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第16章 非线性静力分析 第17章 接触问题

第18章 “生死”单元 第19章 复合材料分析

第20章 机械零件分析 第21章 薄膜结构分析

第22章 参数化设计与优化设计

3.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ANSYS初学者和期望提高矩阵运算及建模仿真工程应用能力的读者,具体包括如下。

? 相关工程技术从业人员 ? 初学ANSYS的技术人员

? 广大科研工作人员 ? 相关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学员

? 大中专院校教师和学生 ? ANSYS爱好者

4.本书作者

本书主要由曹渊编写,另外,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张明明、吴光中、魏鑫、石良臣、刘冰、林晓阳、唐家鹏、丁金滨、王菁、吴永福、张小勇、温正、李昕、刘成柱、乔建军、张迪妮、张岩、温光英、郭海霞、王芳、陈艳霞。虽然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叙述准确、完善,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请读者朋友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我们将不甚感激。

5.读者服务

为了方便解决本书疑难问题,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与本书有关的技术问题,可以发邮件到邮箱caxbook@126.com,或访问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xbook,我们将尽快给予解答,竭诚为您服务。

注:本书配套的工程案例文件,可在作者博客中下载,或到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找到本书页面,即可下载,或与本书作者和编辑联系。


                                 编 者



ANSYS 18.0 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以及对有限元分析技术感兴趣的读者的权威教程。它全面、深入地讲解了 ANSYS 18.0 软件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从零基础快速入门,逐步掌握复杂的分析技巧,最终达到精通的水平。 本书特色: 体系化、结构清晰: 本书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高级应用。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内容层层递进,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介绍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的同时,本书更侧重于 ANSYS 18.0 软件的操作和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读者可以直观地学习软件的各项功能,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内容详实,覆盖面广: 本书涵盖了 ANSYS 18.0 软件的经典模块,包括前处理(模型构建、材料定义、载荷施加、网格划分)、求解(求解器设置、分析类型)和后处理(结果查看、云图绘制、数据提取、报告生成)。同时,针对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还深入讲解了结构力学、热分析、流体动力学、电磁场分析等多种常用分析类型。 强调技巧与效率: 除了软件的基本操作,本书还提炼了大量实用的技巧和优化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建模和分析的效率,避免常见错误,从而更准确、可靠地获得分析结果。 升级版内容,紧跟技术前沿: 作为升级版,本书在内容上充分考虑了 ANSYS 18.0 的新特性和增强功能,并对过往版本中的一些不足进行了优化和更新,确保读者学习到的是最前沿、最实用的技术。 案例丰富,贴近工程实际: 本书精选了来自机械、土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典型工程问题,通过这些贴近实际的案例,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在真实工程场景中运用 ANSYS 18.0 进行分析和设计。 本书结构(章节概览): 第一篇:基础入门 第一章:有限元分析基础概念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流程 ANSYS 软件概述与安装部署 ANSYS Workbench 平台介绍 第二章:ANSYS Workbench 界面与基本操作 工作空间布局与导航 项目流图(Project Schematic)的理解与应用 软件的基本设置与个性化 第三章:几何建模与导入 在 SpaceClaim 中进行参数化建模 导入外部 CAD 模型(IGES, STEP 等格式) 模型修复与简化技巧 第四章:材料属性定义 常见材料模型的选择与参数设置 线性、非线性材料模型介绍 自定义材料属性 第五章:网格划分基础 网格划分的重要性与基本概念 ANSYS 网格划分器的使用 单元类型选择与网格质量评估 几何网格划分与映射网格 第二篇:结构力学分析 第六章:静态结构分析 载荷类型(力、压力、位移约束、温度载荷等)的施加 边界条件(固定支撑、滑动支撑等)的设置 求解器设置与控制 结果后处理:位移、应力、应变等的查看与分析 第七章: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固有频率与振型分析 模态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第八章:瞬态动力学分析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求解方法 时间步长设置与收敛性问题 冲击、振动等瞬态载荷分析 第九章: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的基本原理 临界屈曲载荷的计算 屈曲模式的分析 第十章:非线性结构分析 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 非线性分析的求解器设置与收敛策略 接触类型与接触对的定义 塑性、大变形等非线性问题分析 第三篇:热分析 第十一章:稳态热分析 热传导、对流、辐射基本原理 温度边界条件、热流密度、热对流系数的施加 稳态温度场与热流密度的分析 第十二章:瞬态热分析 瞬态热分析的求解方法 时间相关温度变化分析 热应力分析 第四篇:流体动力学(CFX/Fluent)分析 第十三章:CFX/Fluent 基础 CFX/Fluent 软件简介与工作流程 流体域的创建与参数设置 流体模型的选择(层流、湍流等) 第十四章:流体边界条件与求解 速度入口、压力出口、壁面等边界条件的设置 湍流模型与求解器参数设置 流场速度、压力、温度分布分析 第十五章:多相流与传热分析 多相流模型简介与应用 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传热耦合分析 第五篇:电磁场分析 第十六章:ANSYS Maxwell 简介 ANSYS Maxwell 软件界面与基本概念 电磁场分析的类型(静电、静磁、瞬态电磁场等) 第十七章:电磁场模型建立与求解 导体、绝缘体、磁性材料定义 激励源(电压、电流、磁场)的施加 电磁场仿真结果分析(电场、磁场、损耗等) 第六篇:高级应用与技巧 第十八章:参数化设计与优化 参数化建模与变量定义 ANSYS DesignXplorer 的应用 优化设计流程与方法 第十九章:疲劳分析与损伤评估 疲劳分析的基本原理 应力集中与寿命预测 第二十章:ANSYS APDL 脚本语言基础 APDL 脚本的编写与执行 自动化建模与分析 第二十一章:结果后处理高级技巧 自定义结果视图与报告生成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结果的整合 第二十二章:疑难解答与常见问题分析 分析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模型收敛性问题排查 本书力求全面、系统、实用,通过对 ANSYS 18.0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深入讲解,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强大的软件操作技能,从而在各自的工程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提升设计效率和产品性能。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学习和掌握 ANSYS 有限元分析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需要经常进行工程仿真的研究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我了解到ANSYS是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强大工具,但我对软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模型和进行高级分析时,常常会遇到瓶颈。这本书《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的标题,吸引了我对“精通”部分的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例如单元的类型选择、网格生成策略、以及求解器的原理等。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帮助我理解如何在ANSYS 18.0版本中进行精确的建模,并有效地设置各种边界条件和载荷。对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我需要进行一些相对复杂的分析,例如非线性材料模型、瞬态动力学分析、或者接触分析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这些高级分析类型的详细讲解和案例,并且能够指导我如何解读和验证仿真结果。此外,作为一名学生,我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优化仿真流程、提高计算效率的技巧,以节省我的研究时间和计算资源。这本书的“升级版”定位,也让我对能够学习到ANSYS 18.0版本的新特性和改进充满期待,这对我跟上学术研究的前沿非常重要。

评分

在我多年的工程实践中,我对如何通过仿真技术来优化产品性能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掌握ANSYS有限元分析技术的书籍,特别是能够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这本书《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的名称,让我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精通”二字,表明了它不仅仅是软件操作的介绍,更侧重于对有限元分析方法论和工程实践的深入讲解。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单元的建立、插值函数、刚度矩阵的组装以及求解方程等,并将其与ANSYS软件的操作相结合。对于网格划分,我期望能够学到更高级的技巧,比如网格的自适应技术,以及如何评估和改进网格质量以确保仿真结果的精度。在载荷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方面,我希望能学习如何准确地模拟各种复杂的工况,例如动态载荷、温度载荷以及约束条件等。对于结构力学分析,我希望能深入了解非线性分析的应用,包括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接触非线性,并能学习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复杂情况。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高级的分析类型,例如疲劳分析、断裂力学或者振动分析,那将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到实际产品研发中的新人来说,一本好的入门书籍至关重要。我被《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这个书名所吸引,特别是“从入门”这个部分,它意味着我不需要有深厚的先备知识,就可以开始学习。我目前的主要挑战在于理解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比如单元的离散化、节点位移的求解、以及如何将连续体转化为离散的数学模型。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清晰的图示,来解释这些核心概念。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ANSYS Workbench的环境,以及如何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前处理(建模、网格划分、载荷设置)、求解和后处理。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直观的操作界面和详细的步骤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能够学习如何建立简单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和载荷,然后运行分析并解读结果。这本书的“升级版”定位,让我相信它会包含一些ANSYS 18.0版本特有的功能和界面特点,这能够确保我学习到的是最新的技术。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经典的、基础的仿真案例,比如梁的受力分析、板的应力分布等,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FEA的基本流程。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工程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有限元分析都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而ANSYS,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选择《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这本书,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从“入门”到“精通”的完整学习路径,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并非完全的初学者,但我希望能系统地梳理和巩固我的ANSYS知识体系,并掌握更高级的应用技巧。“精通”的承诺,让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的层面,更能深入讲解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例如单元插值、刚度矩阵的推导、边界条件的施加原理等,并能够将其与ANSYS软件的具体功能紧密结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程案例,覆盖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机械结构强度分析、热传导分析、甚至流体动力学等,并详细演示如何在ANSYS 18.0中一步步完成这些仿真。特别是对于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我希望能够学习到更精细化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何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如何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以及如何进行网格收敛性研究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关于后处理阶段的解读和报告生成,我也希望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指导,以便能够清晰有效地呈现仿真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决策中。

评分

我在一个初创科技公司担任产品开发工程师,我们公司的产品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从智能家居到可穿戴设备,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结构和热学仿真来验证设计。时间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仿真任务,并且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之前尝试过学习ANSYS,但总是觉得学习过程有些孤立,很多概念和操作流程理解起来不够透彻,导致仿真效率不高。这本书《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的书名,给了我很大的希望。我特别关注“升级版”这个词,希望它能够介绍ANSYS 18.0版本的一些新增特性和优化,例如在建模、网格划分、求解器性能或者后处理方面,能够提供一些能够提高仿真效率的技巧和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案例分析,最好是覆盖我们公司可能遇到的产品类型,比如塑料件的注塑模拟、金属件的强度分析、或者电子产品的散热仿真。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如何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快速建立模型,选择合适的分析类型,并有效地解读仿真结果。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简化模型、优化网格密度、以及加速求解的技巧,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的。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将我的ANSYS使用技能从“会用”提升到“用好”,甚至“用精”,从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为公司节省时间和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评分

我对结构力学模拟和仿真技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工程领域。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并寻求最优化的设计方案。ANSYS作为一款业界领先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吸引了我。我选择学习《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主要是看中了它“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路径,这表明它应该能够覆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的各个层面。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有限元理论讲起,比如位移法、力法等基本原理,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在ANSYS软件中实现的。我希望能够理解网格划分的原则,不同单元类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单元。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载荷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施加各种类型的载荷,例如集中力、分布载荷、温度载荷等。书中如果有关于后处理功能的详细介绍,比如结果的查看、云图的解读、以及如何生成清晰易懂的报告,那对我来说将非常有帮助。作为一名希望能够“精通”有限元分析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非线性分析、模态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等高级课题的深入讲解,并能提供相应的案例来帮助我理解和实践。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与机械设计打交道的工程师,有限元分析(FEA)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手头的项目常常需要进行应力、形变、热传导等方面的仿真计算,以优化设计,预测产品性能,规避潜在的失效风险。我之前也接触过几款FEA软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NSYS在行业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感到有必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ANSYS 18.0这一版本。这本书《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的书名,恰恰符合了我当前的需求。我尤其看重“精通”这两个字,这意味着我不仅仅想了解如何操作软件,更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理论原理,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选择最合适的建模和分析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高级的建模技巧,比如复杂几何体的处理、参数化建模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网格收敛性研究,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我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材料模型选择、接触面定义、载荷施加等关键环节的深入讲解,这些往往是影响仿真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涉及疲劳分析、断裂力学、或者其他更专业的分析类型,那将是锦上添花了,因为这些都是我目前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这本书的“升级版”定位,让我相信它会包含一些针对18.0版本特性的讲解,这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工具和方法,以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评分

作为一名在工程领域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我深知有限元分析在现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从结构强度分析到热力耦合,从流体动力学到电磁场仿真,ANSYS软件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工程仿真领域。我之所以对《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我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ANSYS 18.0的最新功能和技术,并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有限元分析领域的专业技能。“精通”这个词,意味着我不仅仅满足于软件的操作,更渴望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理论,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高级建模技术的讲解,例如参数化建模、拓扑优化、以及如何处理复杂装配体和薄壁结构。在网格划分方面,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进行自适应网格划分,以及如何对网格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各种非线性分析的深入探讨,如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接触非线性等,以及如何正确设置和求解这些复杂的分析类型。对于瞬态分析和模态分析,我也希望能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技巧,例如如何设置合理的激励和阻尼,如何分析模态振型和频率响应。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叫《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我一直对有限元分析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高深莫测,望而却步。看到这个书名,我immediately被它“从入门到精通”的承诺所吸引,而且还是“升级版”,感觉内容应该会比较新颖,能跟上最新的技术潮流。我是一名在校的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接触到一些有限元分析的概念,但总是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我的很多同学都推荐使用ANSYS这个软件,说它功能强大,应用广泛,但学习曲线也相当陡峭。我尝试过网上找一些零散的教程,但总觉得不成体系,很多地方讲得云里雾里,学完之后仍然是一知半解。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指导我学习ANSYS有限元分析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正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能通过它,真正地掌握有限元分析的精髓,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ANSYS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单元的类型、网格划分的技巧、边界条件的设置等等,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问题,比如非线性分析、瞬态分析、模态分析等等。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边学边练,巩固所学知识。当然,作为一本“升级版”的书籍,我更期待它能介绍一些ANSYS 18.0新增的功能或者优化过的操作流程,这样我学习起来就能更高效,掌握的知识也能更前沿。我对于学习新技术总是充满热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通往有限元分析精通之路的坚实起点。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工程师,对各种工程仿真技术充满好奇。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有限元分析(FE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了解到ANSYS是这一领域最权威的软件之一。当我在书店看到《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有限元,为什么要使用有限元,以及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从入门”意味着我无需担心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我可以从零开始。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ANSYS Workbench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何创建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以及如何运行求解器并解读仿真结果。我对后处理阶段尤为关注,希望能够学习如何有效地可视化仿真结果,例如生成各种云图,并从中提取有用的工程信息。这本书的“升级版”定位,让我相信它会介绍ANSYS 18.0版本的一些新特性和改进,这对我学习最新的技术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案例,例如一个简单的结构强度分析,或者一个简单的热传导分析,让我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