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领导人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认为,从城市体系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体现在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间的缺口,以及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间的缺口三个方面。为此,借助一系列计量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个缺口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了城市效率受损。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我国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政策路径。
作者简介
吴波,重庆市委党校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决策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之后就职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城市规划辅助系统的开发与设计。2009年进入西南财经大学攻读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于2012年毕业。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
内页插图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
1.1.2 城市化的内涵
1.1.3 城市化进程中的争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书结构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 存在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城市化中的争论
2.1.1 20世纪80年代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1.2 20世纪90年代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1.3 21世纪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2 城市化的演进规律
2.2.1 基于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2.2.2 基于随机过程模型的解释
2.2.3 城市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传统
2.3 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协调
2.3.1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基础设施间的不协调
2.3.2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不协调
2.3.3 城市蔓延
2.4 城市效率
3 城市化中的缺口现象
3.1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3.2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间的缺口
3.3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3.4 缺口研究的基准模型
3.4.1 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
3.4.2 中国城市体系的演进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4.1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缺口的实证研究
4.1.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4.1.2 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间的缺口
4.1.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间的缺口
4.2 对城市效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5.1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5.1.1 缺口模型描述
5.1.2 数据准备
5.1.3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
5.1.4 基础设施缺口
5.2 基础设施缺口的影响
5.2.1 基础设施缺口对工业化的影响
5.2.2 基础设施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间的缺口
6.1 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6.1.1 现象描述
6.1.2 理论模型描述
6.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6.2.1 城市过快蔓延的影响
6.2.2 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间的缺口
6.2.3 城市规模缺口:中国地级以上城市
6.3 半城市化对城市效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国外城市中的缺口研究
7.1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7.1.1 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7.1.2 工业化与城市增长
7.1.3 工业化与城市化间的缺口
7.2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7.2.1 数据准备
7.2.2 实证结果
7.2.3 基础设施缺口
7.3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地规模间的缺口
8 美国城市化经验分析
8.1 美国城市的发展历程
8.1.1 殖民地时期
8.1.2 快速城市化时期
8.1.3 大都市区化
8.2 产业演变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影响
8.2.1 “阳光带”的崛起
8.2.2 去工业化与逆城市化
8.2.3 边缘城市
8.3 交通与美国城市化
8.3.1 水运
8.3.2 铁路
8.3.3 高速公路
8.4 美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8.4.1 城市蔓延
8.4.2 社会隔离
8.4.3 环境污染
8.5 对中国的启示
8.5.1 大都市区化将是城市化的新形式
8.5.2 紧凑发展是城市化的正确选择
8.5.3 区域平衡发展需要国家支持
8.5.4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8.6 本章小结
9 对策与建议
9.1 城市化中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9.1.1 城市效率问题
9.1.2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间缺口产生的原因
9.1.3 基础设施缺口产生的原因
9.1.4 城市化与工业化缺口问题
9.2 现代化城市体系的特征
9.2.1 城市规模分布合理
9.2.2 空间结构合理
9.2.3 城市产业高级化
9.2.4 城市扩张形成城市群
9.2.5 生产方式国际化
9.2.6 城市居民生活舒适
9.3 对城市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9.3.1 逐步发展: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9.3.2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9.3.3 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9.3.4 扩大开放
9.3.5 加强城市管理
9.3.6 城乡统筹发展
9.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同时形成了城市数量日渐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城市发展道路的研究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试图利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对城市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一条可靠的城市发展道路。本书主要从城市化与工业化间、城市化与基础设施间、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间的缺口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叙述。
本书首先对中国城市的增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用1984~200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随机过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过程模型无法解释中国城市的增长。其次,考察了空间异质性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决定作用和决定程度,以考察经济学模型对城市增长的解释力。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潜力对城市增长都有作用,中国城市的增长规律是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中间形态。
在分析城市发展规律后,本书开始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缺口进行展开研究。首先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之间的缺口。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但这个缺口随着时间推移在缩小。其次研究了基础设施缺口。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缺口主要表现在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上,这表明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约束和经济增长目标时采取了优先修建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做法。最后研究了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的缺口。该缺口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过快,中国城市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这对中国城市的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一是根据现代经济学对聚集带来的外部性和城市经济学对外部性在城市中的具体作用的研究,认为实现城市现代化要充分利用聚集的外部性,提高城市生产效率,加速城市化进程;二是坚持系统论观念,从城镇体系角度看待城市发展问题,充分尊重城市的个性和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而在城镇体系中定位自身发展,促进系统效益最大化。就现有的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这两个原则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保障。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动力在于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在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保障是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调控的结合,最终结果是国家综合实力上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距缩小和共同富裕。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 [An Analysis of Gap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 [An Analysis of Gap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 [An Analysis of Gap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 [An Analysis of Gap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