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師學語文”叢書收錄瞭現代著名作傢、教育傢夏丏尊、葉聖陶等大師的著作,他們根據多年教學與創作實踐,總結齣學習語文的經驗。本叢書能夠解決讀者生活中麵臨的閱讀什麼、如何閱讀、如何鑒賞、如何寫作等實際問題。既有語文知識又有學習方法,涵蓋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麵,是一套講授如何迅速提高語文素養的指導性叢書。
《怎樣寫作》是“跟大師學語文”叢書中的一種,匯集瞭葉聖陶先生傳授寫作經驗和技巧的文章二十一篇。迴答瞭寫好文章需要做哪些準備、該怎樣組織安排文章的結構、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議論如何抒情、什麼樣的文章算是好文章、文章該如何修改等等我們想通過文字錶達自己時都會遇見的問題。此外還從生活需要而非應試教育的角度對老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等問題,給予瞭精闢的建議。相信不僅是學生,隻要是想寫點什麼的人都可以從中受益。
夏丏尊先生(1886—1946)和葉聖陶先生(1894—1988)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傢和文學傢,他們都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祖國的新文化建設和教育事業之中。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身為開明書店總編輯的夏丏尊先生創辦瞭《中學生》雜誌,葉聖陶先生任雜誌主編。
作文論
拿起筆來之前
寫作什麼
作自己要作的題目
怎樣寫作
開頭和結尾
談敘事
以畫為喻
木炭習作和短小文字
語體文要寫作純粹
寫話
要寫得便於聽
“上口”和“入耳”
“通”與“不通”
“好”與“不好”
談文章的修改
和教師談寫師
論寫作教學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教師下水”
對於小學作文教授之意見
怎樣寫作
鍛煉語言習慣要有恒心,隨時隨地當一件事做,正像矯正坐立的姿勢一樣,要隨時隨地坐得正立得正纔可以養成坐得正立得正的習慣。我們要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不說一句不完整的話,說一句話一定要錶達齣一個意思,使人傢聽瞭都能夠明白;無論何時不把一個不很瞭解的詞硬用在語言裏,也不把一個不很適當的詞強湊在語言裏。我們還要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不亂用一個連詞,不多用或者少用一個助詞。說一句話,一定要在應當“然而”的地方纔“然而”,應當“那麼”的地方纔“那麼”,需要“嗎”的地方不缺少“嗎”,不需要“瞭”的地方不無謂地“瞭”。這樣鍛煉好像很淺近、很可笑,實在是基本的,不可少的。傢長對於孩子,小學教師對於小學生,就應該教他們,督促他們,作這樣的鍛煉。可惜有些傢長和小學教師沒有留意到這一層,或者留意到而沒有收到相當的成效。我們要養成語言這個極關重要的生活技能,就隻得自己來留意。留意瞭相當時間之後,就能取得鍛煉的成效。不過要測驗成效怎樣,從極簡短的像“我正在看書”“他吃過飯瞭”這些單句上是看不齣來的。我們不妨試說五分鍾連續的話,看這一番話裏能夠不能夠每句都符閤自己提齣的要求。如果能夠瞭,鍛煉就已經收瞭成效。到這地步,作起文來就不覺得費事瞭,口頭該怎樣說的筆下就怎樣寫,把無形的語言寫下來成為有形的文章,隻要是會寫字的人,誰又不會做呢?依據的是沒有毛病的語言,文章也就不會不通瞭。
聽人傢的語言,讀人傢的文章,對於鍛煉語言習慣也有幫助。隻是要特地留意,如果隻大概瞭解瞭人傢的意思就算數,對於鍛煉我們的語言就不會有什麼幫助瞭。必須特地留意人傢怎樣用詞,怎樣錶達意思,留意考察怎樣把一篇長長的語言順次地說下去。這樣,就能得到有用的資料,人傢的長處我們可以汲取,人傢的短處我們可以避免。
談文章的修改
寫文章就是說話,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語言,文字,三樣其實是一樣。若說寫文章不妨馬虎,那就等於說想心思不妨馬虎。想心思怎麼馬虎得?養成瞭習慣,隨時隨地都馬虎地想,非但自己吃虧,甚至影響到社會,把種種事情弄糟。嚮來看重“修辭立其誠”,目的不在乎寫成什麼好文章,卻在乎絕不馬虎地想。想得認真,是一層。運用相當的語言文字,把那想得認真的心思錶達齣來,又是一層。兩層功夫閤起來,就叫做“修辭立其誠”。
學習寫作的人應該記住,學習寫作不單是在空白的稿紙上塗上一些字句,重要的還在乎學習思想。那些把小節小毛病看得無關緊要的人大概寫文章已經有瞭把握,也就是說,想心思已經有瞭訓練,偶爾疏忽一點,也不至於齣什麼大錯。學習寫作的人可不能與他們相比。正在學習思想,怎麼能稍有疏忽?把那思想錶達齣來,正靠著一個字都不亂用,一句話都不亂說,怎麼能不留意一字一語的小節?一字一語的錯誤就錶示你的思想沒有想好,或者雖然想好瞭,可是偷懶,沒有找著那相當的語言文字:這樣說來,其實也不能稱為“小節”。說毛病也一樣,毛病就是毛病,語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無所謂“小毛病”。
修改文章不是什麼雕蟲小技,其實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想對瞭,寫對瞭,纔可以一字不易。光是個一字不易,那不值得誇耀。翻開手頭一本雜誌,看見這樣的話:“上海的住旅館確是一件很睏難的事,廉價的房間更難找到,高貴的比較容易,我們不敢問津的。”什麼叫做“上海的住旅館”?就字麵看,錶明住旅館這件事屬於上海。可是上海是一處地方,決不會有住旅館的事,住旅館的原來是人。從此可見這個話不是想錯就是寫錯。如果這樣想:“在上海,住旅館確是一件很睏難的事,”那就想對瞭。把想對的照樣寫下來:“在上海,住旅館確是一件很睏難的事,”那就寫對瞭。不要說加上個“在”字去掉個“的”字沒有多大關係,隻憑一個字的增減,就把錯的改成對的瞭。推廣開來,幾句幾行甚至整篇的修改也無非要把錯的改成對的,或者把差一些的改得更正確,更完美。這樣的修改,除瞭不相信“修辭立其誠”的人,誰還肯放過?
思想不能空無依傍,思想依傍語言。思想是腦子裏在說話——說那不齣聲的話,如果說齣來,就是語言,如果寫齣來,就是文字。朦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語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條有理組織完密的語言。常有人說,心中有個很好的思想,隻是說不齣來,寫不齣來。又有人說,起初覺得那思想很好,待說瞭齣來,寫瞭齣來,卻變瞭樣兒,完全不是那迴事瞭。其實他們所謂很好的思想還隻是朦朧的思想,就語言方麵說,還隻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語言,怎麼說得齣來,寫得齣來?勉強說瞭寫瞭,又怎麼能使自己滿意?那些說齣來寫齣來有條有理組織完密的文章,原來在腦子裏已經是有條有理組織完密的語言——也就是清明的思想瞭。說他說得好寫得好,不如說他想得好尤其貼切。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很吸引人,那種“跟大師學”的意味,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文字功底深厚、筆力遒勁的前輩們。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對它能提供多少“乾貨”持保留態度的。畢竟,寫作這迴事,很多時候是天賦和長期的積纍,不是靠一本書就能速成的。但翻開第一頁,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瞬間打消瞭我的疑慮。它不像很多教寫作的書那樣,上來就拋一堆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把你領進門。書中對“結構”和“邏輯”的剖析非常到位,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分段”,而是細緻地拆解瞭優秀文章是如何構建起一個穩固的骨架,讓讀者讀起來既順暢又富有力量感。尤其對如何處理復雜素材,將其提煉成清晰主旨的章節,簡直是我的福音。我過去寫東西總感覺思路混亂,像一團亂麻,這本書提供的方法論,讓我找到瞭梳理思路的有效途徑。讀完這部分,我立刻嘗試用書中的技巧去重構我一篇舊文的提綱,效果立竿見影,文章的脈絡清晰多瞭,論證也更有說服力。這種實用性極強的指導,遠比空泛的鼓勵更有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氛圍是嚴謹而充滿熱情的,它散發著一種對文字力量的深深信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剛結束瞭一次高強度的思維訓練營。其中關於“修改和迭代”的部分,簡直是一劑清醒劑。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初稿的粗糙和修改過程的必要性。他們提供的修改清單——從宏觀的結構校對到微觀的詞頻檢查——構成瞭一套係統化的自我審查機製。這套機製的價值在於,它把原本主觀、模糊的“潤色”過程,變成瞭一套可以量化、可以執行的流程。現在我寫完初稿後,不再是感到茫然無措,而是可以帶著明確的任務清單去審視自己的作品。這種從感性創作到理性打磨的轉變,讓我的成品質量有瞭質的飛躍。可以說,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如何去寫,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完善我寫下的每一個字。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將“寫作”定義為一個單一的技能,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思考方式的具象化錶達。很多市麵上的教程隻關注“寫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寫齣吸引人的開頭或強有力的結尾。但這本書更深入地探討瞭“意圖”的形成過程。作者引導我們思考: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我想讓讀者在讀完之後産生什麼樣的情緒或行動?這種自上而下的邏輯梳理,極大地提升瞭我對自身創作目的的清晰度。在談到“風格的形成”那一部分時,書中沒有提供一成不變的公式,而是鼓勵讀者進行大量的模仿和解構,最終找到自己獨有的“語感指紋”。這種開放式的引導,讓我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而不是被約束在某個固定的框架內。這種對“個性化”的尊重,是這本書在我心中評分極高的重要原因,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而非直接給予一條魚。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它不會讓你因為信息量過大而感到焦慮。每一章的過渡都非常自然,仿佛是順著一條蜿蜒的小徑嚮上攀登,每到達一個平颱,都有一個清晰的視野開闊點,讓你得以喘息並消化所學。我特彆喜歡書中穿插的那些“大師箴言”的小插頁,它們像是行走江湖的武林秘籍中的隻言片語,簡短卻直指核心。這些箴言往往在最需要鼓舞或點撥的時刻齣現,恰到好處地提供瞭精神上的支撐。對我而言,寫作最大的障礙往往不是技巧,而是麵對空白頁時的自我懷疑。這本書則提供瞭一種穩定的、科學的信心基礎,告訴你,隻要遵循這些經過驗證的步驟和方法,你就能持續産齣高質量的內容。它不是教你成為另一個誰,而是教你如何最大化地發揮你自己的聲音和潛力,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創作理念。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頗有匠心,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與它所承載的厚重知識相匹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案例選取上的獨到眼光。他們沒有堆砌那些陳詞濫調的範文,而是挑選瞭一些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段落進行“手術刀式”的解剖。這種“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讓人明白瞭文字的每一個選擇背後,都隱藏著作者深思熟慮的考量。比如,書中對一個動詞的替換如何徹底改變一個場景的氛圍,做瞭細緻的對比分析,那力度和畫麵感一下子就齣來瞭。這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寫作不是單純的信息傳遞,而是一種感官的調動。讀這本書,就像是上瞭一堂高級的“文字感官訓練課”。很多時候,我們寫作時隻關注“說什麼”,而這本書讓我開始關注“怎麼說”的每一個微小環節,從標點符號的停頓到修飾詞的精確使用,無一不體現瞭對語言藝術的敬畏之心。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寫作高手,都是“細節的狂熱信徒”。
評分看完就知道怎麼寫做瞭適當
評分大師的作品值得仔細拜讀
評分包裝完整,書還沒來得及看
評分幫朋友買的,據說很好,值得入手
評分大師的作品值得仔細拜讀
評分性價比高,送貨上門,方便。一直在買
評分實用
評分大師的作品值得仔細拜讀
評分經典,比現在隨意的齣版物,介紹得天花亂墜的強瞭不知道多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