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手册(增订本)

上古音手册(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作藩 著
图书标签:
  • 上古音
  • 语音学
  • 历史语言学
  • 汉语史
  • 音韵学
  • 语言学
  • 古汉语
  • 汉语音韵
  • 增订本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78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567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普及性的音韵学工具书。供从现代音查检上古音之用。其韵部分类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为准,分为11类30部,声纽32母,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对上古声纽、韵部、声调的处理采取基本一致或可接受的观点,既不因循旧说,也不追求新奇,较好地做到了取舍有方而定夺得当。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按音序排列,再按上古音的异同分条。每条后注明古音(韵部、声纽、声调),查检起来十分方便,该手册不仅适合专业读者的需要,对于广大从事文史哲研究和古籍整理的读者也有很大的用处。

目录

例言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部首笔画检字表



《上古音手册(增订本)》并非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扇门,一扇通往汉语历史深处的门。 翻开它,你将踏上一场跨越千年的语言探索之旅,去聆听那些早已消逝在时间长河中的古老回响。本书旨在为古汉语研究者、文学史爱好者,乃至任何对中国文化源流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研究框架。 何谓上古音? 简单来说,上古音指的是在中国古代(大致可追溯至《诗经》所处的时代)汉语的语音面貌。然而,要重建如此久远的语音系统,绝非易事。我们没有直接的录音,没有活着的母语者,一切都依赖于后世文献的蛛丝马迹,以及语言学研究者们精密的推理和严谨的论证。从《诗经》的韵脚,到古代音韵学著作中的分类,再到与其他古代语言的比较,点点滴滴的信息汇聚在一起,才逐渐勾勒出上古汉语那模糊而又迷人的轮廓。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深入的理论构建与详实的材料支撑。 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上古音的各种假说,而是系统地梳理了近百年来国内外关于上古音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相对成熟且具有说服力的上古音系统。作者以扎实的语言学功底,细致地分析了历代音韵学文献,如《切韵》、《唐韵》等,并审视了它们与上古音之间的层层演变关系。通过对《诗经》、楚辞、《说文解字》等经典文献的语音证据进行精细解读,作者力图还原出上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相互关系。 深入探讨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是整个语音系统中最具争议也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对古汉语声母的细致辨析。例如,对于中古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送气、不送气声母之别,上古是否也存在?不同来源的文献,如《说文解字》的部首归类、《诗经》的用韵规律,如何指示声母的可能分布?本书将逐一分析这些证据,并参照侗台语系、藏缅语系等同源语言的语音特征,提出对上古汉语声母划分的审慎见解。我们会探讨如“喉音”、“舌齿音”、“舌上音”等概念在语音史上的流变,并通过具体的字例,如“何”、“人”、“日”、“齿”、“止”等,来展示它们在上古语音中的复杂面貌。本书会详细考察声母的清浊、送气、舌位、调音部位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相对稳固的上古声母表。 精细梳理韵母体系。 韵母是诗歌押韵的直接依据,因此对上古汉语韵母的研究,是理解古代诗歌艺术的关键。本书将对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进行详尽的阐述。我们将重点关注《诗经》等早期文献的用韵特点,分析其韵部的划分和相互关系。例如,《诗经》中哪些字可以通押?通押的原因是语音上的接近,还是音韵学上的某种规则?本书将深入考察上古韵母的开合、等、见、溪、帮、滂、非、敷、微等复杂特征,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轨迹。特别是对于一些在中古汉语中已经消失或合并的韵母,本书将通过追溯其历史渊源,并结合音韵学理论,对其在上古时期的存在形式做出合理的推测。例如,对于所谓“帮母”等中古时期塞音、塞擦音的声母,及其与不同韵母的结合,本书会进行详细的音变分析,展示其如何演化成中古汉语的样貌。 探索声调的奥秘。 虽然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与中古汉语甚至现代汉语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上古声调的研究,同样是理解古代语言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文献证据,对上古汉语声调的可能形态进行探讨。我们将分析音韵学家关于平上去入四声在先秦时期的演变,以及是否存在更早的声调系统。通过研究古籍中的平仄、押韵现象,以及与其他相关语言的比较,尝试构建上古汉语的声调模型,并解释其与后续声调系统形成之间的联系。 增订本的价值所在。 “增订本”这三个字,本身就蕴含着本书的迭代与精进。相较于初版,《增订本》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和更细致的修订。作者吸收了近年来古汉语语音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原有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材料的引用和分析上,更加审慎和周全,力求做到言必有据,论证严密。同时,增订本可能还加入了新的研究视角,例如,对某些边缘性或争议性问题的更深入探讨,或者与其他学科(如人类学、历史学)的交叉研究,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上古汉语语音图景。 超越工具书的意义。 《上古音手册(增订本)》绝非一本简单的查阅手册。它引领读者认识到,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信息。理解上古音,就像是为阅读《诗经》、《尚书》等古籍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让你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先民的歌哭、悲欢与智慧。你将不再仅仅是阅读文字,而是仿佛能听到他们跨越时空的低语。 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 掌握上古音,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感,以及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可能考虑到的语音效果。那些表面上的“错韵”或“邻韵”,在上古音视角下,或许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对于历史语言学家而言, 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案例,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起点。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演变、古代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会让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理解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本书的阅读体验。 尽管涉及专业的语言学理论,但作者在写作时,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每一项论断都附有充分的证据和详实的分析。书中会穿插大量的具体字例,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语音概念。对于初学者,本书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入门指引;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本书则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前沿观点。 总而言之,《上古音手册(增订本)》是一部集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著作。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爱好者深入了解汉语历史、感悟中华文化的重要读物。翻阅此书,你将有机会触碰到汉语最古老的脉搏,理解其最根本的韵律,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它是一次严谨的科学探索,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朝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它更像是一座思想的灯塔。很多音韵学著作往往只关注“是什么”(What),即最终构拟的结果;但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Why),以及“如何得出这个结论”(How)。作者在行文中,不厌其烦地展示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材料是如何相互印证,共同指向一个可能的真相。我尤其喜欢它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音位时的坦诚态度,它没有强行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展示了每种可能性的支撑证据和局限性。这种严谨和谦逊的态度,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听”到上古的声音,更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古音学的研究方法,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思维升级。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音韵学爱好者的一剂猛药,酣畅淋漓!我以前总觉得研究“上古音”就像在沙滩上试图捕捉海浪的形状,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相当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工具箱。它不像有些传统教材那样墨守成方,而是大胆地引入了最新的构拟成果,同时对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了公正的比较和评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某个特定音类(比如舌尖后塞擦音的存在与否)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不是简单地采信主流观点,而是深入剖析了证据链的强弱,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证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在现有知识体系上进行拓展和深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绝佳的进阶读物。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基于此继续深入探索那个迷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远古回响。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心里还有点打鼓,生怕又是那种读上两页就要查阅三本工具书的“硬骨头”。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它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以及对关键例词和音变图表的精美呈现,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的视觉负担。很多学术著作的配图都是黑白、模糊不清的,但这本在图表的美学处理上绝对是业界良心。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复杂的音位对应关系时,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类比或者生活化的例子来锚定抽象的概念。比如,他对“重纽”的解释,通过对比现代方言中的某些发音习惯,立刻就让这个原本拗口的术语变得具象化了。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根本不像在啃一本专业的参考书,更像是在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带领下进行一次优雅的学术漫步。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极大地改变了我对“上古音”研究的固有印象。过去总觉得这个领域过于死板,研究者们似乎在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框架修修补补。但这本书的增订之处,尤其是在对“藏缅语系”和“原始汉藏语”的比较语言学证据的吸收和整合上,展现了令人振奋的前沿视野。作者非常清晰地阐述了,现代汉语的构拟并非孤立的“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广阔的语系对比基础之上的。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感受到了跨学科研究的魅力,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而是与人类语言的宏大迁徙史紧密相连。书中对于某些被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所提出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逻辑严密且说服力极强,让人读完后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

评分

天呐,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古代音韵学的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一直对汉字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资料都写得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化繁为简”的艺术。它没有堆砌那些让人头疼的符号和复杂的理论公式,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上古汉语的发音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比如,书中对“帮组”的划分和“匣母”的探讨,不是生硬地抛出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结合历史文献的对比,让我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些声音的“诞生”与“消亡”。特别是关于中古音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章节,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脉络。读完之后,我对那些看似古老的诗词歌赋,忽然有了全新的听觉想象,那种沉浸感,简直是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学术变得亲切可感。

评分

很不错的书,物流也很快。

评分

很好很好,值得收藏!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好好阅读和研究

评分

很不错的书,物流也很快。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图书的质量和内容都是非常的好,物流挺快的,赞一个!

评分

图书的质量和内容都是非常的好,物流挺快的,赞一个!

评分

很好很好,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