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姓达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

九姓达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玉冬 著
图书标签:
  • 九姓达靼
  • 游牧民族
  • 历史研究
  • 中世纪
  • 蒙古族
  • 北方民族
  • 草原文化
  • 政治史
  • 军事史
  • 社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51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9725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丝绸之路的阴影:唐代边疆民族关系研究(7-10世纪)》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 --- 《丝绸之路的阴影:唐代边疆民族关系研究(7-10世纪)》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公元7世纪至10世纪(唐朝及其前后的特定历史阶段),深入剖析了唐帝国与周边游牧民族,特别是突厥、吐蕃、奚、契丹等主要力量之间复杂、动态且充满张力的互动关系。本书旨在超越传统的“中原中心”史观,以更广阔的区域视角,重构这一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及广阔草原地带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交流图景。研究不仅关注唐朝的“羁縻”政策与军事行动,更着重探讨了边疆地区民族集团自身的社会结构演变、内部权力转移以及他们对中原王朝的策略选择与反制能力。 核心议题与结构: 第一部分:草原帝国的兴衰与唐朝的战略布局(7世纪上叶至中叶)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隋唐之际东突厥的强盛及其解体过程,分析了唐初“和亲”政策的得失,以及唐太宗时期对东突厥的军事征服(天可汗体系的建立)对整个欧亚大陆秩序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细致考察了唐朝在河西走廊和漠北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实际运作情况,探讨了唐朝如何通过“羁縻”制度对地方部落进行间接统治,以及这种统治模式所固有的脆弱性。重点分析了唐朝边疆政策的“柔性”与“刚性”的交替使用,以及地方节度使在处理对外部族事务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第二部分:吐蕃的崛起与唐蕃关系的高峰与冲突(8世纪) 本书将重点分析吐蕃(藏族王朝)如何在青藏高原崛起,并迅速成为对唐朝西部边境构成最严峻挑战的势力。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对“唐蕃会盟”和“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的叙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吐蕃内部的政治结构、宗教(苯教与佛教)对国家整合的作用,以及其对西域、河西走廊的军事渗透策略。通过对吐蕃文书(如敦煌文书中的相关记载)和唐代边地史料的交叉比对,本书试图还原唐朝在“陇右之争”中失守的复杂原因,以及吐蕃对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控制如何深刻影响了唐帝国的经济命脉。 第三部分:北方边境的重塑:奚、契丹与新旧势力的角力(8-10世纪) 随着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的爆发,原有的边防体系遭受重创,北方草原地带的权力真空被新的游牧力量迅速填补。本章详细考察了奚和契丹(后来的辽国前身)在唐朝晚期的发展轨迹。研究关注这些部落如何利用唐朝内乱,从依附地位转变为拥有强大军事投射能力的区域性强权。探讨了唐朝后期“藩镇化”的趋势如何延伸到边疆地带,地方节度使(如河东、幽州的军阀)为了自身利益,与周边部族发展出了一种“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甚至不惜以牺牲中央王朝的权威为代价。这种地方性的边疆政治,构成了唐朝后期“重文抑武”政策下,军事冲突的另一条重要线索。 第四部分:经济、文化与社会渗透的交叉影响 本书的第四部分超越了纯粹的军事和政治史叙述,转向对边疆互动深层机制的探讨。研究了唐朝对西域贸易的控制权转移对欧亚经济网络的影响,特别是丝绸、茶叶、战马等战略物资的流动如何成为外交博弈的核心筹码。在文化层面,本书探讨了佛教、祆教、景教等宗教在边疆地区的传播与融合,以及游牧民族文化元素(如军事技术、服饰、音乐)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最后,本书还对“胡汉融合”的概念进行了再审视,强调这种融合往往是双向的、充满矛盾的,并且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环境的严格制约。 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书综合运用了传世正史、地方志、出土文献(如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的部分残片)、金石碑刻以及周边民族史料(如突厥文铭文、吐蕃文献的译本)进行互证分析。本书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朝贡体系”叙事框架,采用多中心视角,强调边疆民族集团作为具有能动性的历史主体,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深刻地重塑了唐帝国的边疆形态,并最终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本书的结论是,唐朝对边疆的控制力,与其说是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不如说是其维持复杂平衡的能力,而这种平衡在8世纪后半叶开始系统性崩溃。 关键词: 唐代边疆、突厥、吐蕃、奚、契丹、丝绸之路、羁縻制度、军事冲突、区域互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献考证,还巧妙地结合了考古发现和地缘分析,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研究框架。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对“游牧王国”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政治和军事层面,而扩展到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文化交流等更广阔的领域。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的历史观被刷新了一次。

评分

读完全书后,我感到自己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游牧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部落名称和事件脉络,此刻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对权力更迭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并未将这些王国简单地视为铁板一块,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内部的张力与外部的互动。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世纪欧亚大陆互动模式的绝佳切入点,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研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封面设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触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非常舒服,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而且,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地图,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对于理解游牧民族的地理分布和迁徙路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对中古时期边疆史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虽然内容有些专业,但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的历史概念和术语。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学术专著,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叙述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作者的史学功底可见一斑。他对史料的挖掘和运用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零星记载的梳理和整合,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善于从细微之处洞察历史的脉络,将碎片化的信息编织成一个完整而有说服力的叙事。这种深入骨髓的研究方法,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