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由英国知名作家、社会活动家谢福芸(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关于中国经历的长篇小说组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畅销欧美。谢福芸是清末汉学家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之女,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中国,并在浙江温州度过美好的少女时光。后负笈剑桥,毕业后又重返中国,在北京创办培华女校。1913年嫁给英国外交官、探险家谢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她的聪慧、及通晓东西文化的学识,再加上父亲、夫君横跨中英政学两界的人脉,为她深度了解中国提供了一般人不具备的条件与资源。她一生六度来华,走过大半个中国,结识了很多中国人,并直接见证了诸多近代史重大事件。她是勤奋的,一路走来,把所见所闻所思一一记下。
《名门》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第一部,英文版原书名为Two Gentlemen of China: An Intimate Description of the Private Life of Two Patrician Chinese Families, Their Homes, Loves, Religion, Mirth, Sorrow,&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ir Family Life。故事始于辛亥前后,作者刚由剑桥毕业,追随父母脚步重回中国,在北京创办贵族女校。作者以两个世交的士大夫家庭宫家与骆家为故事载体,记录了满汉两个家族的家庭生活及身处时代转折的他们对家庭、宗教、爱情的观念。作者描写人物及故事时虽用了化名,但实为真实人事,并有扎实的历史背景。据考证,书中的宫家即为常熟翁同龢家族,骆大人则是曾任山西巡抚的满族官员宝棻。身为英国贵族女性,以域外人的视角打量中国贵族,不论是角度还是所见,皆别有意味。
谢福芸( Dorothea Soothill Hosie ,1885-1959) 著
英国作家、中英关系活动家。英国循道公会著名赴华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之女,1885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后随父母在温州长大。七岁时回英国就学,毕业于剑桥大学纽海姆学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完成学业后返回中国,1911年前后与包哲洁(A.G.Bowden Smith)在北京创办培华女校,并自任英文教习。1913年嫁给原英国驻华外交家、探险家谢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1853-1925),并协助编辑了《中国商务地图》(Commercial Map of China)。1926年出任中英庚款访华代表团秘书。1931年苏慧廉去世后,将其父英译的《论语》书稿加以编辑,作为“牛津经典丛书”之一,于1937年出版发行。谢福芸一生六次访华,撰写了多部有关中国风物、人情的书籍,畅销于欧美,多次再版重印。
沈迦 主编
196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为记者、编辑,后创业经商,现居温哥华,从事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著有《寻找·苏慧廉》《一条开往中国的船》等。《寻找·苏慧廉》2013年获评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并入围《纽约时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等年度好书榜单,凤凰卫视据此两度拍摄同名记录片。
何光沪 夏晓虹 雷颐 马勇 推荐
请设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到现在,一直住在一个村子里,然而,你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兄弟姊妹、爸爸妈妈的兄弟姊妹,以及同你家走动勤、互动多的那些邻居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却都所知甚少,隔膜陌生,甚至由于父辈的纠纷恩怨而抱有偏见、心存芥蒂,那对于你的心态、人生,不是大有影响吗?这四本小说形式的历史书,对于还住在“地球村”的国人来说,真有大大增进认知、改变心态,有益人生的作用——因为,作者是村里一位同我们情深意长的邻居“阿姨”,她讲出了我们所知甚少的爷爷奶奶、叔伯姨婶……的真实又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光有大名人(翁同龢、康有为、胡适之、张学良……)令我们好奇,而且有陌生人(官员、教师、中国人、外国人)令我们感动,其实,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今天,还有明天……而且,这影响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基本上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认知!——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晚清以至民国,中国女性的生活与观念处在重大甚至激烈的变革中。谢福芸以域外异文化的视角撰写了一系列中国题材的小说,其中几乎涉及到妇女解放运动的所有关键词:不缠足、办女学、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哪怕贵族小姐只争取到了“终身不婚”的结果)、抵制纳妾等。她在中国接触交往的不仅有名门贵妇,也有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们都要面对婚姻、生育、自我意识、子女教育等难题。这种观察与记录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份亲切可感的史料,但比史料更珍贵、更吸引我的是谢福芸对她的中国姐妹发乎内心的理解、宽容与同情,她以她们的一分子自居。而没有她们,就没有今天。——夏晓虹(北京大学 教授)
英国女子谢福芸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汉学家苏慧廉,她的丈夫是英国中国问题专家,也是数度出使中国的英国外交官谢立山。特殊的家庭背景,长时期的中国生活经历,丰富而多元的人际交往,细腻入微的观察,让谢福芸这几部名为“小说”的作品具有非凡意义:以比历史书写更准确,更细节,更人性的方式,记载了自晚清至二十世纪中叶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所传闻”,是理解那个时代直接的历史记录,对于想了解晚清民国的读者,完全可以视为历史读物,而且更轻松,更形象,更直观。——马勇 (中国社会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研究员)
第 1 章 皇朝的覆灭
第 2 章 敲门的声音
第 3 章 来到了北京
第 4 章 不幸的一家
第 5 章 我们去营救
第 6 章 中国式感恩
第 7 章 中国式款待
第 8 章 熟识的开始
第 9 章 古老的衙门
第 10 章 生活在租界
第 11 章 家族的圈子
第 12 章 我终于来了
第 13 章 中国的家庭
第 14 章 意外的励诚
第 15 章 花儿的生活
第 16 章 游戏与聊天
第 17 章 大人的消息
第 18 章 中国的节日
第 19 章 结拜成姐妹
第 20 章 宫大人回家
第 21 章 外出的见闻
第 22 章 中国的官员
第 23 章 机智的大人
第 24 章 与伯母交谈
第 25 章 离别的时刻
第 26 章 祖先和家神
第 27 章 婚姻的本质
后记
序
中国人说,女子有“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但是,女子之为女子,东西方并无不同。虽说早在几千年前,母系社会在中国,就如同很多佳辰美景一般,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然而其精神内涵,已经风化俗成在千家万户之中。不过,东西方有很多规
矩是截然不同的。或许是因为我们西方人还没有完全从母系社会之中移风易俗,所以我们的女人们依然还处于一个主导性地位。在西方,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子也有“三从之道”,依次为:顺从于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之于母亲是因为儿子的孝心,之于妻子是因为丈夫的情爱,之于女儿是因为父亲的忧虑。
因此,对于这本小说的作者,作为父亲 , 我有着一份无法推卸,也绝不愿意推卸的责任。如果没有她,还有谁更能让我觉得,我们所说的责任是一个可以带来欢笑与快乐的任务呢?记得那还是在牛津的一次夏令会上,我就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宗教做过两次讲座,让我无比满足的是,这让我与女儿成为知音。至少我可以说,她已经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深刻理解了自己的使命。而后,她进入素有女子梦天堂之称的纽海姆学院,让她的天赋得到如孔子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般的磨炼。她深入中国,游历广泛。她的丈夫在中国是极富盛名的旅行家和文学家。但是使她真正有资格写下这本书的,是因为她曾在中国人的家庭中生活过。这些中国人的家族,既有富裕的小康之家,也有家徒四壁的穷人家。她和这些家庭里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过从甚密,毫不费力地进入她们的内心世界,共享着她们的秘密,欢乐着她们的欢乐,伤悲着她们的伤悲。她在中国的一家名门望族暂住的时候,萌发了写作这样一本书的想法,酝酿至今,终于付梓,与读者见面。这本书寄托着她对中国人深厚的爱与尊重,因为她就是在他们之中长大的。也许,这世上还有别的我没有见过的女子,能够把这本书写得更好,但是作为父亲,总是会对自己的女儿偏爱一点的。所以,最好还是把这本书留给读者们,请他们去做一个公允的评判吧。
苏慧廉 于牛津
名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名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名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