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罗特是德语作家里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优秀人物,受到茨威格、爱伦堡、库切、纳丁·戈迪默等诸多名家的推崇。国内对其作品的译介虽早有涉及,但仅限于两本,没有更深入全面地进行,以至罗特的名字在国内读者中还较为陌生。《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罗特为伟大的作品,此次出版在旧译本的基础进行了修订,让这部作品重焕光彩。
本书所从属的《罗特小说集》,收入约瑟夫·罗特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罗特的创作之路和写作特点。这套丛书正是秉持漓江出版社深度研究世界优秀文学的一贯宗旨,向国内读者译介被长期忽略的优秀作家,并率先出版其代表作品,以飨读者,并引发相关阅读与研究热潮。当20世纪发生的一切成为历史后,我们重读罗特笔下的故事,则能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应能更好地理解罗特作品中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所载有的价值和意义。
约瑟夫·罗特是长期被国内忽视的德语作家,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卡夫卡和穆齐尔。漓江出版社的《罗特小说集》以多卷本的形式陆续出版,收入罗特的大部分优秀小说作品。《罗特小说集》的出版必将改写国内的相关文学史。
本书是《罗特小说集》第二卷,收入罗特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这部长篇小说是现代德语文学中书写“哈布斯堡神话”的标志性作品。小说通过特罗塔家族三代的起伏人生,纵横交错地讲述了奥匈帝国的不可挽救的没落命运,可谓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挽歌。作为约瑟夫皇帝救命恩人的孙子,军官特罗塔少尉驻扎在帝国的边境小镇,在不同的种族之间,在阴影笼罩的多元文化帝国里,特罗塔少尉发现自己陷入一片迷茫的沼泽,正如已趋日暮之年的帝国。这部作品被誉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收入《理想藏书》,位列德语文学作品前十名。
作者简介
约瑟夫·罗特(Joseph Roth,1894—1939)是可以和卡夫卡、穆齐尔相提并论的重要德语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作家,深受多位文学名家推崇。罗特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犹太家庭,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记者为维也纳不同报社写稿,成为二三十年代德语世界的明星记者,曾就职于《法兰克福报》。罗特不到三十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四十五岁英年早逝时已出版小说数十部,其中篇、长篇和短篇小说均出手不凡,成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罗特较为人所知的小说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先王冢》《皇帝的胸像》《百日》《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沉默的先知》等,均以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广阔的人文思想受到广泛关注。其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更是现代德语文学中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标志性作品,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收入《理想藏书》,位列德语文学作品前十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认为罗特的文学造诣已达ding峰。
主编简介
刘炜,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语系副系主任。从事奥地利德语文学中的“哈布斯堡神话”及德语流亡文学研究多年。
译者简介
关耳,原名郑寿康,1930年7月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960年至1965年在南京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译有茨威格的《永不安宁的心》、托马斯·曼的《魔山》(合译)以及《约翰·拉贝画传》《拉贝在中国》等。
望宁,原名王演红,先居德国,为慕尼黑大学终身教授。
罗特的核心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和《先王冢》实际上是一部,它们各自完美地自成一体,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又超出了各自的美妙。
——纳丁·戈迪默(南非作家,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这是一本关
于奥匈帝国末日的书,一本关于社会和人的末日的书……如果再绘画来作比较,我就会想到印象派,在罗特的长篇小说里,阳光和空气都很充分。
——伊利亚·爱伦堡(著名苏联作家)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罗特的杰作,是由一位子民从帝国一个边境地区写给哈布斯堡奥
地利的一首伟大挽诗;是一位在德国文学界几无立足点的作家对德语文学的伟大贡献。
——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您无法想象,我多么迫切地想同您(罗特)谈话……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聚在一起畅叙心
曲,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约瑟夫·罗特是20世纪文坛上值得敬爱和激荡人心的作家之一。
——马塞尔·莱希-拉尼茨基(当代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流亡生活虽然艰辛,但罗特从未停下手中的笔。一方面,他写出犀利的文章鞭笞纳粹当局,指出什么是恶;另一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一个理想世界,告诉人们什么是善。他的文学世界也被世人按照不同需求和取向进行解读,不同的阵营都将他视为知己和同事。
——刘炜(《罗特小说集》主编)
读完这一辑的文字,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对“局外人”的角色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迷恋。那些被社会边缘化、或者主动选择疏离主流视线的角色,他们的内心世界被揭示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比如其中有几篇关于军官阶层没落的描写,那种曾经的荣耀与当下的窘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者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日常琐碎的场景,让这种悲凉自然而然地渗透出来,如同腐朽的气味,挥之不去。这种叙事手法相当高明,它迫使读者不能只是被动接受情节,而是要主动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和历史的重量。我特别喜欢那种略带疏离感的第三人称视角,它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既能让我们深入角色内心,又不至于陷入过度煽情的情绪泥沼。这套书的翻译质量也相当可靠,忠实地保留了原文那种特有的节奏感和词汇的精确性,没有为了追求“流畅”而牺牲掉德语文学的那种独特的骨感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精神漫游,值得细细品味,甚至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层次。
评分这套《罗特小说集》的选篇眼光实在是独到,第一册的那些篇章,虽然篇幅不一,但个个都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散发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德意志式的理性与忧郁交织的光芒。读着那些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里那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最终被命运裹挟的小人物。罗特对语言的掌控力令人叹服,那种简洁中蕴含的巨大张力,就像是表面风平浪静,水面下却涌动着汹涌暗流。尤其是一些对旧王朝覆灭后那种集体失落感的描摹,简直是入木三分,让人感受到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悲悯情怀。整本书读下来,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但那种绵长、渗透人心的情绪,比任何激烈的场面都更具震撼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拿到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是对文学经典应有的尊重。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喜欢探索人性幽微之处,并且对二十世纪初欧洲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它绝对能带给你远超一般小说的阅读体验。
评分坦白说,对于那些追求快速情节推进和即时满足感的读者,这套书可能会显得有些“慢热”,需要耐心去适应它那种独特的、略显拖沓但充满韵律感的叙事节奏。然而,一旦你适应了这种步调,你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处理“时间”的方式,时间在他的笔下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不断回溯和折叠的迷宫。一个不经意的回忆或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就能将整个故事拉回到一个更深层的、更具宿命感的层面。这要求读者具备相当高的专注力去追踪那些微妙的线索。我个人非常享受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它让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场与作者心灵深处的智力博弈。相比于那些主题宏大但叙事松散的作品,这套书的密度极高,每一个段落都像是在为最终的情感释放做着精密的准备工作。这是一部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文学作品,它值得你献出最好的阅读心境。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阅这部分篇目时,我有点担心题材的晦涩和时代的隔阂会构成阅读障碍,毕竟那是一个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年代背景。然而,罗特展现出的对人性的洞察却是超越时空的。那些关于虚荣、关于面对失败时的自我欺骗、关于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抓取过往荣耀残片的挣扎,这些不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在面对的困境吗?不同的是,他笔下的人物往往以一种更为古典、更为庄重的方式去承受这些痛苦。某些篇章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像是多棱镜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主题的光芒,使得原本单一的情节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场景描写的笔触,比如对维也纳街景、对咖啡馆内部光影的捕捉,那种细节的堆砌,营造出一种逼真到近乎令人窒息的氛围,让人仿佛能闻到旧家具散发的霉味和烟草味。这绝非那种轻快的读物,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投入心神,但回报是丰厚的,它能让你对“存在”这件事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这一集的文风相较于某些更为激进的现代主义作品,显得更为沉静、内敛,甚至带有一丝古典的余韵,但这绝不意味着内容缺乏力量。恰恰相反,这份“沉静”更像是一把包裹在丝绒里的利刃,收敛了所有的锋芒,却在不经意间直插心脏。我注意到,许多故事的核心冲突都围绕着“身份的错位”展开,主角们往往是旧秩序的残余,在新兴的、粗粝的现实面前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的努力和抗争常常是徒劳的,但作者却赋予了这些徒劳以一种近乎崇高的悲剧美感。阅读过程中,我的节奏不得不慢下来,去咀嚼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因为真正的含义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那些刻意留白的叹息之中。这本书对于那些钟情于精准的心理分析和结构严谨的篇章布局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是一部小说集,更像是一部关于“消逝”主题的精妙的系列研究报告,只是它的工具是文学而非学术。
评分等左好多年先至再版今次再版就真系太好啦
评分罗特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评分拉各斯进行曲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写成了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评分都说罗特是被忽视的作家,我倒要看看
评分很棒的作家!一流的作品!
评分拉各斯进行曲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写成了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