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 莎翁逝世四百余年,经典之作光芒依旧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上演,不因时间而改变,不因政治经济变化而中断。
经典译本 再现莎剧神韵,通俗易懂
朱生豪所译的莎翁作品堪字酌句、通俗易懂,以典雅传神见长。多年来,虽然莎士比亚作品有其他译本问世,但朱生豪译本仍旧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继续影响着不同时代的读者。
英汉对照 无障碍双语阅读
本书排版形式别具一格,偶数页英文,奇数页中文,行行对应。不需要翻阅英汉字典,读者即可同时对照中英文,实行无障碍双语阅读。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约创作于1603年,奥瑟罗是威尼斯国的将领,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私下成婚。奥瑟罗手下阴险的旗官伊阿古污蔑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证物。奥瑟罗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但当他得知真相后因悔恨而拔剑自刎。该剧反映了社会上爱情与嫉妒、轻信与背信、种族歧视、异族通婚等诸多矛盾和主题。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等。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伟大的天才之一”。
朱生豪(1912-1944),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1912年2月2日出生于浙江嘉兴,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1933年到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从1934年到1944年上半年,朱生豪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的才情译出莎士比亚全部37部剧作中31部,年仅32岁。朱生豪所译莎剧译笔流畅,文词华美,深为广大读者喜爱并广为流传。
这部莎翁的集子,真让人又爱又恨。翻开第一册,那股扑面而来的宿命感和人物内心的挣扎,简直要把人吸进去。我记得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那种对生存意义的拷问,那种“To be or not to be”的徘徊,读起来让人脊背发凉。翻译得相当到位,那些晦涩的古英语在中文里被巧妙地解构,虽然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对照原文去咂摸,但总体来说,对于初次接触莎翁悲剧的读者来说,这个版本提供了极佳的桥梁。而且,装帧设计得很有古典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阅读的仪式感。当然,这份沉重感也意味着它不适合睡前读物,每次翻开都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消化那些宏大的主题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看完之后,你会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哲学辩论,虽然结局是悲凉的,但思维的碰撞却是酣畅淋漓的。这四部作品,就像四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幽暗与光辉,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这套《四大悲剧》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上乘之作。封面设计低调而厚重,散发着古典的油墨香,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莎翁经典的敬畏。我个人偏爱这种大开本的设计,因为它使得文字的呼吸感更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局促。特别是处理《奥赛罗》时,那种嫉妒如火焰般蔓延的过程,文字的节奏感配合得非常好。翻译团队显然深谙戏剧语言的精髓,即便是最激烈的冲突场面,对话也保持着一种内在的逻辑美感。我发现,有时候读完中文翻译后,再回头看原文,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翻译就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了理解那把沉重锁具的门。这套书几乎可以成为我个人文学研究的案头必备工具书了。
评分说实话,这套书的厚度和内容深度,绝对是文学爱好者的饕餮盛宴,但同时也是一场智力的马拉松。我花了整整一个夏天的时间才勉强“消化”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尔王》,那种父爱被辜负、尊严被践踏的极致痛苦,那种在暴风雨中与自然和命运抗争的无助,读得我眼眶发热。译文的处理非常细腻,把李尔王晚年的那种疯癫与清醒交织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它采用的版式设计,原文和译文工整地排布在左右两侧,非常便于进行对比阅读和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这种学习工具属性,让它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欣赏价值。它不是那种读完可以轻松合上的故事书,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被解剖和研究的文本,每一句台词都蕴含着千钧之力,需要读者付出同等的努力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
评分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对古典文学语言的掌握程度。这部对照版的表现力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莎翁的语言本身就是英语的宝库,而这套书的翻译质量高到可以作为范本参考。它没有为了追求流畅而过度“意译”,而是尽力在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语气上做足功夫。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那种青春的悸动与最终的毁灭形成的反差,被翻译得既有古雅之气又不失现代情感的共鸣。唯一的“挑战”可能在于,阅读需要时间沉淀,你不能指望一口气读完。它要求你慢下来,去品味那些长句中的停顿、转折和强调。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被时间浸泡的佳酿,每一次开启,都能品尝到不同的醇厚风味,是真正能提升人文素养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这次买书的初衷,其实是想系统地啃一下西方文学的经典,这套《四大悲剧》无疑是绕不开的坎。拿到手后,我立刻对比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翻译,发现这个英汉对照的版本在译者选择上相当讲究,既保留了原著的诗意和韵律,又确保了现代读者的理解流畅性。尤其是《麦克白》里那些关于野心和恐惧的独白,翻译得极富张力,仿佛能听到那位苏格兰国王在权力边缘颤抖的声音。不过,阅读体验中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对于某些文化背景相关的典故,如果能附带更详细的注释,那就更完美了。有时候为了理解一个词的深层含义,还得跳出书本去查阅背景资料,稍微打断了阅读的沉浸感。但瑕不掩瑜,作为一套精装的四卷本,它在图书馆或者书架上都显得分量十足,是值得反复翻阅的珍藏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毕竟,人性的悲剧在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影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