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身心灵大师埃克哈特·托利经典之作,20年蝉联美国畅销书排行榜!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影响力的心灵经典!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导读推荐!
《当下的力量》一本“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把日常生活中受的苦减到特别少,如何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指出了我们日常痛苦的主要来源——被大脑思维所控制、焦虑过去和未来而非活在当下。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作者在《当下的力量》中提出了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让自己认清时间的幻象,活在当下。《当下的力量》对于普遍焦虑、抑郁、压力大的现代大众读者来说,是一本切实有用的好书,将让我们认清时间的幻象,活在当下,找到真正的力量,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
《当下的力量》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很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张德芬
身心灵畅销书作家
导 读 活在当下
序 言
前 言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的最大障碍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超越你的思维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第二章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别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
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恐惧的起源
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终结时间的幻象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
汲取当下的力量
摆脱心理时间
消极心态和痛苦根植于时间之中
在生活情境中寻找你的生命
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的幻象
意识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跃进
本体的喜悦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他们在寻找什么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从不快乐中解脱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安于当下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第五章 临在状态
临在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等待”的奥秘
美好源自你临在的定静之中
纯意识的实现
救世主:你神圣临在的现实
第六章 内在身体
本体是你最深刻的自我
超越字面的含义
找出你无形的和不可摧毁的本质
与内在身体联结
通过身体进行转化
有关身体的训诫
在体内深处扎根
进入内在身体之前,请宽恕
你与未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
减缓衰老的过程
加强你的免疫系统
让呼吸带你进入内在身体
创造性地使用你的大脑
倾听的艺术
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深深地进入你的体内
气的源头
无梦睡眠
其他的大门
寂静
空间
空间和时间的真正本质
第八章 开悟的爱情关系
随处进入当下
爱与恨的关系
沉溺上瘾和追寻圆满
从上瘾到开悟的爱情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灵修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开悟
瓦解女性的集体痛苦之身
放弃和你自己的关系
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生命戏剧的终结
生命的无常和循环
利用和放弃消极心态
慈悲的本质
一个不同层次的现实
第十章 臣服的意义
接受当下时刻
从思维能量到灵性能量
在个人关系中臣服
将疾病转化成开悟
当灾难降临
将痛苦转变成平安
受苦之路
选择的力量
导读
活在当下
(张德芬)
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提到、引申这本书里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3 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ABC 理论,A 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 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 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 的时候,都会去找A 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 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 以及与A 相关的人、事、物。 可是我们不知道,B 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 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于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这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独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们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 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地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己。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 活在每一刻中, 作者称之为“ 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我的能力,做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运行?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联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而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或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就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含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作者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这本书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重印十几次、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真理是可以被认得的。
导读
活在当下
(张德芬)
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提到、引申这本书里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3 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ABC 理论,A 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 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 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 的时候,都会去找A 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 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 以及与A 相关的人、事、物。 可是我们不知道,B 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 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于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这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独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们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 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地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己。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 活在每一刻中, 作者称之为“ 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我的能力,做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运行?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联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而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或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就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含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作者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这本书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重印十几次、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真理是可以被认得的。
……
前言
(埃克哈特·托利)
本书的由来
过去对我来说几乎无用,我也很少去想它。然而,在这里,我要简短地告诉你,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心灵导师,以及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30 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常伴随着有自杀倾向的抑郁。但是现在说起来,我感觉好像在谈论我上辈子的事或是别人的生活。
在29 岁生日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在凌晨醒来时,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我已经多次有这种感觉了,但这次是感觉最为强烈的一次。夜的寂静,黑暗房间内家具的模糊轮廓,火车经过传来的遥远的鸣笛声,所有的一切都感觉如此陌生,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意义,让我深深地厌恶这个世界。然而,最令人厌恶的还是我自己的存在。何苦要继续生活在悲惨的负担中?为什么要继续这样挣扎求存?我感觉到想要毁灭自己,让自己不存在的渴望,远远超过本能求生的欲望。
“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那晚,这句话一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想法真的很奇怪:“我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肯定有两个我:‘我’和‘自己’。”或许,我想,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
我被这个想法惊呆了,我的大脑完全停止了运转。我完全有意识,但是思维却不存在了。然后,我感觉我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旋涡。开始,旋涡转速缓慢,后来越来越快。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我的身体开始颤抖。我听到了一个来自我胸口的声音:“不要抗拒。”我感觉自己被吸入了一个空洞之中,这个空洞在我体内而不是在外界。突然,我不再恐惧,任凭自己陷入这个空洞之中。我完全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我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之前,我从未听过这种声音。我的眼睛仍然是闭着的,然而我看到了一颗钻石的意象。是的,如果钻石能发出声音的话,这就是钻石发出的声音。我睁开双眼,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帘中射了进来。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下,我感觉,我知道,光的无限性,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这个从窗帘穿透进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我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里四处走动。我认得这个房子,但是我知道我真的从来没真正地看过它。每件东西都那么新鲜,那么质朴,就像它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我拿起一些东西,一支铅笔,一个空瓶子,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那天,我围着城市走动,对这个地球生命的奇迹充满惊奇,好像我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在接下来的5 个月里,我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极乐的状态之中。之后,这种感觉稍稍淡去,或许只是看起来淡去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我本然的状态了。虽然我的生活起居一切自如,但我明白,这一生中我做过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对我现在拥有的有所助益了。
当然,我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事情,但是我百思不解。7 年后,在我读过很多灵修书籍并和几位心灵导师相处过后,我才认识到,每个人都在寻求的东西已经发生在我身上了。我知道,痛苦的极端压力,迫使我的意识从不幸和恐惧本身的认同中解脱出来,而这种不幸和恐惧最终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这次解脱肯定是一次彻底的决裂,那个虚假、受苦的小我就像被放了气的充气玩具一样,顿时分崩瓦解。这时留下的就是我的真正本质:那个始终临在的“我是”,不与任何形式认同的纯意识状态。之后,我学会了进入这种内心的无时间和不朽的领域,也就是我当初体会到的那个像空洞的东西,同时保持着全然的觉知。我安住在这个言语无法形容的极乐和神圣世界中,这使得我早先的经验与之相比都顿然失色。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所谓的身份认同。然而我却在这种内心强烈欢乐的状态下,在公园的长凳上几乎坐了两年。
但是,即使是最美好的经验也会来了又走。或许,比任何体验更为基础的是那股宁静的潜流,自从那时起它就从未离开过我。有时,它很强,很明显,并且其他人也能感觉到。有时,它是在背景之中,像一段遥远的旋律。后来,常常有人走过来对我说:“我要你所拥有的东西,你能把它给我吗?或者告诉我怎么得到它?”我说:“你已经有了,只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为你的思维产生了太多的噪声。”这个答案后来就变成了你手中的这本书。
在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前,我又有了外在的身份认同。我已经成了一位心灵导师。
真理在你的体内
这本书代表着我工作的核心,在过去10 年,在欧洲和北美,我与一些个人和团体的寻道者一同工作过。我要感谢这群杰出之人的勇气,和他们去拥抱自己内在转变的意愿,还有他们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愿意聆听答案的态度。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这本书。他们属于不断增长的一个小群体的求道者:他们能打破集体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使人类几个世纪以来都陷于痛苦之中。
我相信这本书对那些希望改变内心状态的人来说是一种催化剂。我同样也希望那些发现这本书有价值的人能读这本书,尽管他们可能还无法全面地实践它。但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这本书撒下的种子会和读者内在已经拥有的开悟种子相结合,从而在他们体内萌芽、生长。
这本书的内容起源于研讨会、冥想课程和私人咨询会谈上,我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所做的答复,所以在书中我保留了问答的形式。在这些课程和研讨会中,我所学习到的和得到的东西,不比那些提出问题的人少!有些问题及答案是当时的原话,有些是一般性的问题,我将那些经常问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并把每个答案的重要部分抽出来总结成一个答案。有时,在我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全新的、更有见解和深刻含义的答案。有些问题是本书的编辑问的,目的是希望澄清一些观念。
你会发现,从此书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对话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来回更替的。
在一个层面,我请你注意你内在的一些错误。我谈论了人类无意识的本质,以及一些失常的行为表现—从人际关系的冲突,到种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些知识非常关键,因为除非你能认清错误就是错误,它并不代表你,否则在你身上不会有彻底的变化,你最终还是会回到错觉和某种形式的痛苦之上。在这个层面,我同样会向你展示如何不将你内在的错误变成一个你的身份认同和个人问题,而这就是错误持久不衰的原因。
另一个层面,我谈论了人类意识的深刻转化—它不是遥远未来的一个可能性,而是现在就触手可及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处何地。你将会了解到如何从思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开悟的意识状态,并理解如何在你的生活中维持这种状态。
在这方面,有关内容的词句不一定涉及很多信息。这些词句的作用,是当你在阅读的时候,试着将你的注意力引入上面说的那个意识上。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带你一起进入这种当下时刻中,意识临在的无时间状态,从而让你浅尝开悟的滋味。除非你能体会我所说的,否则你会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如果你能体会我所说的,我相信你将会了解这些词句包含了极大的灵性力量,甚至可能成为你在本书中收获最多的部分。同时,因为每个人内在都有开悟的种子,我常常是对着你内在那个思考者后面的知晓者说话。你那个知晓者是一个比较深沉的自我,它很快就能认出灵性的真理,与之共鸣,并从中获取力量。
这个在段落中常出现的暂停符号,表示你需要暂时停一下,静下来,去感受和体验我刚才所说内容之中的真理。在此书的其他部分,你也许会自然地和自动地停下来。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你可能对有些名词如“本体或存在”(being)、“临在”(presence)的含义,一时还难以理解。但是没关系,请接着往下读。有些问题或疑问也可能偶尔会出现在你的大脑之中。这些问题可能在此书的后面会得到解答,或是当你深深地进入你的内在时,它们可能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别光用你的思维去读这本书。请关注你读书时的情感反应,还有从内在深处浮起的认同感。我所告诉你的任何灵性的真理,你的内在其实都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提醒你那些被你遗忘了的东西。那些活生生的、亘古常新的知识,会从你的每个细胞当中被激活和释放出来。
思维总是喜欢分类和做比较,但是你最好别将此书中的名词、术语与其他的书籍做比较,否则你将可能会被混淆。我所用的词句,如“思维/ 大脑”(mind)、“开心/ 幸福”(happiness)、“意识”(consciousness)等,它们可能与别的心灵书籍中所用的不同。请不要专注于这些词句,它们只是一些踏脚石,过了就尽快放下。
我偶尔会引用耶稣或佛陀的言语,或其他灵性教材(如“奇迹课程”)的教导,我这样做不是为了做比较,而是为了向你展示,从本质上来说,灵修只有一种,但是它也许用
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当我引用古宗教或其他心灵教材的话时,我是为了揭示它们的深刻含义并恢复它们的转化力量—尤其是为这些宗教或教材的追随者服务。我想对他们说:你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找真理。请让我带你深深地走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此外,我尽量使用一些中性词,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贴近更多的读者。这本书可以被看成是永恒的灵性教导的一种重述,以及所有宗教本质的重述。此书不是源自外在的资源,而是源自内在的真正源头。所以它不包含任何理论或推论。我是根据我内在的体验来说话,如果有时我的语气很重,那是因为我要让你摆脱深层的心理抗拒,并让你到达自己内在那个已然知晓的地方,就像我一样,那个一接触真理就会认出它的地方。在那里,会有极乐的感觉以及高度的活力,就像有个东西从你的内在说:“是的,我知道这是真的。”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点燃读者内在的觉醒之火。埃克哈特·托利以其精妙的笔触,引导我们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那些让我们陷入痛苦的“小我”。我过去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在的成就上,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陷入深深的失落和自责。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平和,而这种平和,恰恰存在于我们对“当下”的全然接纳之中。我开始尝试去观察那些升起的念头,不加评判,不加干涉,只是让它们像白云一样飘过。这种练习,起初让我觉得有些茫然,仿佛失去了那个熟悉的、总是喋喋不休的“我”。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我不再被那些负面的情绪所裹挟,也更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开始享受独处的时光,不再害怕孤独,因为我发现,即使独自一人,我也可以与内在的那个宁静而喜悦的自己同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追求的“成长”,并非是外在的积累,而是内在的转化。它帮助我放下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让我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此刻的生命体验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重生的力量,能够以更清晰、更平和的视角去面对生活。
评分《当下的力量 白金版》是一本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书。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不切实际的鸡汤,而是以一种非常深刻而又直观的方式,揭示了“当下”的无限可能性。作者埃克哈特·托利仿佛一位洞察人心的智者,用最简洁的语言,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困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思维所奴役的人,每天都在被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情绪牵着鼻子走,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摆脱思维束缚的可能性。我开始学习去“观察”自己的念头,而不是“成为”念头。这是一种非常微妙但极其重要的转变。当我不再沉溺于对过去的抱怨,不再忧虑未知的未来时,我发现自己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世界。我能更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也能在与家人相处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这种“临在”的感觉,让我觉得生活变得更加真实和丰富。这本书教会我,我们所谓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来自于我们对“此时此刻”的抗拒。当我学会以一种全然接纳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时,许多困扰我已久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不再执着于“改变”现状,而是专注于“活在”当下,并从中发现意想不到的喜悦和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宁静和坚定,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回归生命本源的路径。
评分刚翻开《当下的力量 白金版》,就被它扑面而来的沉静气息所吸引。埃克哈特·托利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滋润着我干渴已久的心灵。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各种“应该”和“必须”压得喘不过气,总是在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却忽略了脚下的风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作者并没有给我灌输什么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解释,让我明白“当下”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我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过去的错误,或者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性,结果却只是让自己陷入了无休止的痛苦循环。而这本书教会我,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们对“现在”的抗拒。当我不再与我的想法和感受对抗,而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去观察它们时,奇迹发生了。那些曾经让我纠结万分的问题,似乎都变得不那么棘手了。我开始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吞噬。我发现,原来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改变外在的环境,而是专注于调整内在的态度时,一切都会变得不同。这种转变是如此微妙,又如此深刻。我不再那么害怕失败,也不再那么急切地渴望成功,我只是专注于做好当下我能做的事情,并从中找到乐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疗愈。它帮助我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自由和轻盈。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触及心灵、带来平静的书,而《当下的力量 白金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内心洗礼。作者埃克哈特·托利用一种极其温柔却又无比坚定的语气,引导读者一步步放下那些束缚心灵的旧有模式,真正地活在当下。我一直以来都习惯性地在脑海里上演过去的回忆或者担忧未来,这让我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但这本书告诉我,过去已逝,未来未至,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此刻。当我尝试去觉察呼吸、觉察身体的感受,去体验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时,我发现内心深处的宁静感开始慢慢升起。这种宁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一种更深刻的与现实连接。我开始留意路边的一朵小花,听清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品尝食物的真实味道,甚至是在和家人朋友交谈时,也能够更专注地倾听。这种“在场”的感觉,让我觉得生命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意义。书中的很多观点,虽然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持续的练习和觉察。我特别喜欢作者反复强调的“放下”,放下对过去的执念,放下对未来的预设,放下那个总在评判和分析的小我。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困难,因为我们的大脑太习惯于思考了。但随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当下,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那种思维的狂潮开始逐渐平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励志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指引我如何才能真正地摆脱精神的束缚,找到内心深处永恒的宁静与喜悦。我强烈推荐给每一个渴望内心成长、寻求平静的人。
评分坦白说,起初我对这种“身心灵”类的书籍是抱有一些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但《当下的力量 白金版》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埃克哈特·托利的观点非常接地气,他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做什么超凡脱俗的事情,而是将“活在当下”的实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过度思考的人,脑子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担忧和计划,导致我很难真正地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也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思维的盲区。我开始意识到,我所经历的大部分痛苦,都来自于我沉溺于思考,而不是真实地体验。作者提供的练习方法,比如觉察呼吸、观察念头,都非常简单易行。刚开始尝试时,会觉得有些别扭,因为大脑会抗拒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但坚持下去,我发现自己真的能逐渐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当我不再被大脑里喋喋不休的声音所控制时,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也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这种“觉察力”的提升,不仅让我工作效率更高,也让我在人际关系中变得更加从容和有同理心。我不再轻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影响,也能更温柔地与他人沟通。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控制,而是来自于臣服和接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