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厚大司考理论卷+真题卷
全套16本
赠送十年真题试卷+笔记本
1. 2018厚大讲义《民法》 作者:段波
2. 2018厚大讲义《柏浪涛讲刑法》 作者:柏浪涛
3. 2018厚大讲义《行政法》 作者:黄韦博
4. 2018厚大讲义《民诉法》 作者:郭翔
5. 2018厚大讲义《刑诉法》 作者:向高甲
6. 2018厚大讲义《商经法》 作者:鄢梦萱
7. 2018厚大讲义《三国法》 作者:殷敏
8. 2018厚大讲义《理论法》 作者:白斌
需要选择其它老师,下单请留言,或联系客服备注
全部现货 极速发货
这套厚大的法考资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光是那堆积如山的纸张就够让人望而生畏了。我拿到手的时候,差点没被它的分量给压垮,简直可以当板砖用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全家桶”式的组合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内容太多反而会显得零散,不够聚焦。特别是那理论卷,厚得像一本字典,我刚翻开第一章就感觉大脑皮层在抗议。但深入进去后,我发现它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和学说,确实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拆解,很多原本我需要花两三个小时去理解一个概念,通过他们精心编排的图表和对比分析,能缩短不少时间。不过,配套的真题卷的排版有时候让我有点抓狂,尤其是那些案例分析题,字体小得像蚂蚁爬过,加上厚大一贯的“信息爆炸”式注释,有时候真想把书扔到一边,去买那种简洁明了的速查手册算了。总而言之,它像一个武林高手用来修炼内功的秘籍,内力深厚,但入门难度极高,需要极强的毅力和时间去消化吸收。
评分刚拿到这套书时,那种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16本,规规矩矩的蓝色封皮,透着一股子正统和权威感。我主要把它当成我法学知识体系的一个“定海神针”。厚大的逻辑构建能力是值得称赞的,尤其是在民法和行政法部分,他们构建的知识框架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让你能理解法律规则背后的价值取向。这对于理解那种“活的”法律条文至关重要。但是,不得不吐槽的是,这套书的“时效性”维护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每年法条变动那么多,虽然他们会出增补,但总觉得跟不上最新的司法解释和会议精神。我必须时刻关注最新的法考动态,然后用便利贴或者荧光笔在这些厚厚的书上做大量的修改和标注,这无疑打乱了原有的阅读节奏。而且,对于那种非核心但经常在选择题里“偷袭”的冷门知识点,这本书的覆盖面确实广,但有时候深度又不够,需要配合其他更偏向于“题海战术”的资料来互补。
评分我本来是抱着“买了就不亏”的心态入手这16本书的,毕竟号称是“全套”,感觉涵盖了所有考点。但说实话,备考过程中我发现,这套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而不是“导航图”。理论卷的深度无可挑剔,很多判例的引用和法条的溯源都非常到位,对于想冲刺顶尖分数的考生来说,这绝对是挖宝之地。我尤其喜欢他们对那些新增或修改的法律条文的解读,往往能给出非常独到的见解,比官方的解读还要接地气一些。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时间成本太高了。为了找到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我常常需要在几本不同的书里穿梭比对,这在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是致命的。而且,不得不提一句,很多章节的习题设置,难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考试的要求,虽然有助于拓宽思路,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很容易产生“是不是我根本没希望”的挫败感。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它来查漏补缺,而不是作为我的主要教材来啃。
评分对于一个努力想通过司考的人来说,这套16本的厚大系列,无疑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笔“重资产”投资。它提供了一种全景式的法律知识图谱,让你知道哪些地方是必须攻克的堡垒,哪些地方是需要迂回包抄的侧翼。我特别喜欢它在理论卷中对一些经典争议案例的讨论,虽然有些论述略显学术化,但它能让你在面对主观题时,有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背诵结论的层面。然而,这种“全包围”的策略也让我感到压力倍增。书本太多,反而让人产生一种“我永远也看不完”的无力感。有时候,我宁愿放弃一两个章节的细读,转而去多做几套模拟卷,用实战来检验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它更适合那些有扎实法学基础,并且能进行高效时间管理的“学霸型”考生。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我建议先找一本更精简的入门教材打好地基,再来用这套书进行全面加固和冲刺拔高,否则很容易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评分说实在的,这套厚大的“理论+真题”体系,更像是一个军备竞赛的产物,它试图用数量和深度来压倒一切。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真题卷的解析部分,他们没有简单地给出正确答案和错误原因,而是会把相关联的理论知识点也重新梳理一遍,形成了“以题带点,以点固基”的循环。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刑诉的程序性问题,在教材上翻了半天都没理清头绪,结果在某年的真题解析里,厚大用一个流程图把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但这种详尽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对核心考点的提炼不够“精炼”。对于那些只求通过,不求高分的考生来说,很多篇幅实在是一种负担,读起来会非常拖沓。我常常需要自己再拿一张白纸,把他们洋洋洒洒几页纸讲清楚的内容,浓缩成几句话的记忆口诀,不然根本记不住。可以说,这套书对考生的“自我提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