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澤祥,李佩林,蔡燕青 主編 定 價:69 齣 版 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6月01日 頁 數:226 裝 幀:平裝 ISBN:9787121313516 ●第1章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1
●1.1 聽音評價概述 / 1
●1.2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必要性 / 3
●1.3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必備條件 / 4
●1.4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可行性 / 4
●1.5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應用範圍 / 5
●1.6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普及和規範化、標準化 / 5
●1.7 客觀技術參量與主觀聽覺感受的差異和統一 / 6
●第2章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必備條件 / 11
●2.1 必備條件 / 11
●2.2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評價術語》的選定 / 11
●2.3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節目源》 / 13
●2.4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聽音環境的技術要求》 / 14
●2.5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電聲係統的技術要求》 / 14
●2.6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方法與步驟 / 23
●2.7 評分方法與步驟 / 25
●第3章 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編輯、製作規範 / 32
●3.1 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規範 / 32
●3.2 聲音節目源質量與主觀評價用節目源標樣實物說明 / 37
●3.3 國傢技術監督局關於“聘請音質評價節目帶”編委會委員的函 / 39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共12章,每章各自獨立闡述一個完整的專題。本書的特點是“全、新、特”:全書采用的素材大部分未曾與讀者見麵;波形與說明圖文並茂,是一次新的創舉;特點是讀者看到聲音波形圖如同聽到其聲,可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本書內容主要有聽音評價的基本知識,聽音評價的推薦條件,節目源編輯製作規範,國傢標準節目源實物標樣波形圖與說明,歐洲廣播聯盟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廳堂、體育場館擴聲係統、廣播節目、音像製品、電聲産品、電聲係統、聲音信號傳輸質量等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模擬聲聽音訓練實踐方法,數字聲聽音訓練實踐與聽感變化解析,以及電聲標準與聽音感受等。本書適閤作為錄音工程、專業音視頻工程聽音評價、聽音訓練本科生學習的教材,也可作為專業音視頻工程培訓聽音評價師的考核教材,並適閤電聲愛好者閱讀。 王澤祥,李佩林,蔡燕青 主編 王澤祥:1959-1964年就讀北京廣播學院無綫電係,1964-1998年在中國靠前廣播電颱從事技術工作,任教授級高工,完成多項科研並獲奬勵,1984年獲部級“二等奬”(衛星通信音質主觀評價)。96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奬等。先後,北廣、中戲院校聘為兼職教授、1998年-至今,任聘為紅旗大學和昆光職業學校教授,講授聽音評價師課程。發錶過30多篇技術文章,其中有:聲音質量主觀評價、聽音訓練方法等,書籍有:聲音質量主觀評價(並且作為北廣錄音藝術係講授教材)、現代音響技術設計、數字聲頻技術、廣播播控與電聲技術等、起草標準,GY75-89廣播調音運行技術指標、GY76-89廣播調音颱運行技術指標測量方法等
《聽音評價師手冊》:開啓聲音的深度探索之旅 您是否曾經在欣賞音樂時,被某個微妙的音色細節所打動,卻又難以言傳?您是否在觀看電影時,對背景音樂的烘托效果贊嘆不已,卻又不知道其背後蘊含的精妙之處?您是否在體驗遊戲時,被逼真的音效所震撼,身臨其境,卻又對其製作流程充滿好奇?《聽音評價師手冊》正是一本為您量身打造的指南,它將帶領您深入聲音的世界,揭示聲音的本質,培養您敏銳的聽覺洞察力,讓您能夠以專業的眼光去理解、去分析、去評價,乃至去創造令人難忘的聲音體驗。 這本手冊並非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它匯聚瞭聲音藝術、聲學原理、心理學感知以及多媒體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精華,以一種係統而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您。如果您是音樂愛好者,希望提升欣賞水平,理解不同樂器音色的細微差彆,感受混響與空間感的魅力,那麼這本書將是您不容錯過的伴侶。它將幫助您超越簡單的“好聽”或“不好聽”的層麵,挖掘聲音背後的情感錶達、藝術意圖和技術實現。 如果您是影音製作的從業者或愛好者,無論是電影導演、錄音師、混音師,還是遊戲開發者,亦或是希望提升自身作品音質錶現力的創作者,《聽音評價師手冊》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指導。它將幫助您理解聲音在敘事中的關鍵作用,如何通過聲音設計來營造氛圍、塑造人物、推動情節。從前期錄音的細節捕捉,到後期混音的藝術平衡,再到母帶處理的最終潤色,每一個環節的奧秘都將在本書中得到詳盡的剖析。您將學會如何從聽眾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品,發現潛在的問題,並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 更廣泛地說,這本書也適閤任何對聲音世界充滿好奇的人。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聲音包圍的環境中,從自然的蟲鳴鳥叫,到城市的喧囂嘈雜,再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語言,聲音無處不在。然而,我們往往忽略瞭對這些聲音的細緻感知。本書將引導您重新關注身邊的聲音,學會傾聽,學會辨彆,學會理解聲音所傳遞的信息。您將認識到,聲音不僅僅是物理信號,更是一種強大的信息載體,一種能夠喚起情感、影響情緒、甚至塑造認知的力量。 《聽音評價師手冊》的內容涵蓋瞭聲音評價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的聲學概念到高級的聲音美學。 第一部分:聲音的基礎認知 我們將從聲音的物理本質齣發,探討聲波的産生、傳播和接收。您將瞭解頻率、振幅、相位等基本聲學參數如何影響我們聽到的聲音。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樂器的發聲原理,以及它們在頻譜上的獨特性。理解瞭這些基礎,您纔能更好地分析和評價不同聲音的來源和特性。 第二部分:聽覺感知的奧秘 聲音的感知並非簡單的物理信號接收,而是大腦復雜處理的結果。本部分將探討人耳的結構和聽覺機製,以及大腦如何解讀聲音信息。我們將深入研究聲音的音高、響度、音色和空間感是如何被我們感知和理解的。您將瞭解掩蔽效應、聽覺適應等現象,以及它們在聲音評價中的重要性。此外,我們還將探討聲音的主觀感受,例如音樂的情感共鳴、電影音效的沉浸感,以及這些感受與客觀聲學指標之間的關聯。 第三部分:聲音的構成元素與評價指標 一個完整的音頻作品,是由許多聲音元素精心組閤而成。本部分將詳細分析不同類型的聲音元素,包括: 人聲: 從語言的清晰度、情感的錶達,到歌唱的音準、共鳴和技巧,我們將探討如何評價人聲的質量。 音樂: 樂器的音色、演奏的技巧、編麯的層次感、混音的平衡性,我們將學習如何從多個維度評價音樂的整體錶現。 環境音效: 自然環境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鳴)和人工環境的聲音(如城市街道、工廠車間),我們將學習如何評價其真實性、細節和氛圍營造能力。 特殊音效(SFX): 爆炸聲、腳步聲、武器開火聲等,我們將探討如何評價其衝擊力、質感和在場景中的適配度。 對白: 語言的清晰度、情感的傳達、與背景音樂和音效的融閤程度,我們將學習如何評價對話的錶現力。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引入一套係統的聲音評價指標,涵蓋瞭客觀指標(如信噪比、失真度、動態範圍)和主觀評價(如清晰度、飽滿度、空間感、情感衝擊力)。您將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指標來分析聲音的優劣,並形成具有說服力的評價意見。 第四部分:聲音的藝術與技術 聲音的設計與藝術息息相關。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聲音在不同藝術形式中的應用。 音樂製作與評價: 從樂器錄製、混音到母帶處理,我們將分析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以及如何通過聲音設計來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您將瞭解不同風格音樂(古典、搖滾、電子、爵士等)在聲音處理上的特點和偏好。 電影音效設計與評價: 聲音在電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塑造場景、烘托氣氛、暗示危險、揭示角色內心。我們將探討電影音效的分類(對白、音樂、音效、現場聲),以及如何通過聲音設計來增強影片的敘事張力和觀眾的沉浸感。 遊戲音頻設計與評價: 遊戲音頻不僅需要逼真的音效,更需要能夠與玩傢的互動産生反饋,並構建虛擬世界的聽覺體驗。我們將分析遊戲音效的動態性、交互性,以及如何通過聲音來提升遊戲的沉浸感和可玩性。 播客與有聲書: 在這些以聲音為主的媒介中,清晰的語音、適度的背景音樂和音效,是保證用戶體驗的關鍵。我們將探討如何優化這些音頻內容的聽感。 第五部分:聲音的實際應用與案例分析 理論最終要落實到實踐。《聽音評價師手冊》將提供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涵蓋不同領域的聲音評價場景。您將看到如何對一段音樂進行細緻的賞析,如何評價一部電影的音效是否達到瞭預期的效果,如何分析一款遊戲的聲音設計是否成功。通過這些案例,您將學會如何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聲音評價體係。 第六部分:進階的聽覺訓練與實踐 培養敏銳的聽覺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訓練。《聽音評價師手冊》將為您提供一係列的聽覺訓練方法和練習。您將學習如何進行辨音練習、空間定位訓練、細節捕捉訓練等,逐步提升您的聽覺敏感度和分析能力。手冊還將提供一些音頻編輯和分析工具的使用指南,幫助您更深入地探索聲音的奧秘。 誰適閤閱讀《聽音評價師手冊》? 音樂愛好者: 希望提升音樂欣賞能力,深入理解音樂的每一個細節。 電影、電視、遊戲等媒體內容的創作者: 錄音師、混音師、音效設計師、後期製作人員,需要提升自身作品的音頻質量。 內容審核員、評測人員: 需要對音頻內容進行專業性的評價和判斷。 聲學工程師、音頻設備研發人員: 需要理解人耳對聲音的感知,以便更好地設計産品。 對聲音科學和藝術感興趣的任何人士: 希望打開聲音的新世界,體驗前所未有的聽覺感受。 《聽音評價師手冊》是一本緻力於賦能您聲音探索能力的著作。它將係統地引導您從“聽到”到“聽懂”,再到“聽齣”其中的門道。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您所接觸到的每一個聲音,更能培養一種對聲音的直覺和判斷力,讓您在聲音的海洋中,遊刃有餘,發現無限可能。無論您是想成為一名專業的聽音評價師,還是僅僅希望提升自己的聲音鑒賞能力,這本書都將是您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嚮導。讓我們一起,用耳朵去感知世界,用聲音去解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