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推理:邏輯與科學思維方法 | ||
| 定價 | 68.00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7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周建武 編著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318 | |
| 字數 | 367 | |
| ISBN編碼 | 9787122295873 | |
| 重量 | 540 | |
第壹章 科學概論 1
 
 第壹節 科學的含義 2
 
 一、科學的內涵 2
 
 二、科學的特性 4
 
 三、科學的方法 7
 
 第二節 科學與解釋 8
 
 一、解釋的評判 8
 
 二、科學與非科學 11
 
 第二章 歸納推理 15
 
 第壹節 歸納概述 16
 
 一、完全歸納推理 16
 
 二、不完全歸納推理 18
 
 三、歸納與演繹 19
 
 第二節 歸納方法 20
 
 一、簡單枚舉法 20
 
 二、科學歸納法 22
 
 第三節 歸納評估 27
 
 一、評估準則 27
 
 二、歸納不當 30
 
 三、歸納睏境 32
 
 第三章 類比推理 35
 
 第壹節 類比概述 36
 
 一、類比的形式 36
 
 二、類比的特徵 38
 
 三、類比的作用 39
 
 第二節 類比方法 42
 
 一、屬性類比 42
 
 二、結構類比 44
 
 三、實質類比 46
 
 第三節 類比評估 47
 
 一、評估要素 47
 
 二、評估步驟 52
 
 三、評估準則 53
 
 四、類比失當 61
 
 第四章 統計推理 63
 
 第壹節 統計概述 64
 
 一、統計基礎 64
 
 二、統計概括 66
 
 第二節 統計評估 66
 
 一、評估準則 67
 
 二、科學抽樣 71
 
 三、統計謬誤 75
 
 第三節 數據應用 80
 
 一、平均數 81
 
 二、數據相對性 83
 
 三、數據交叉性 87
 
 四、數據相關性 87
 
 五、數據可比性 92
 
 第五章 因果分析 97
 
 第壹節 因果概述 98
 
 一、因果關係的特點 98
 
 二、因果關係的解釋 99
 
 三、因果解釋與邏輯論證 101
 
 第二節 因果辨析 103
 
 一、原因的條件分析 103
 
 二、混淆原因的謬誤 108
 
 三、因果關係與條件關係 109
 
 四、陳述句的邏輯分析 111
 
 第三節 因果傳遞 112
 
 一、因果關係的傳遞 112
 
 二、虛假的因果鏈條 116
 
 三、蝴蝶效應的邏輯分析 119
 
 第六章 因果推斷 123
 
 第壹節 因果建構 124
 
 一、因果關係的基本模型 124
 
 二、因果關係的擴展模型 127
 
 三、因果關係的復雜模型 128
 
 四、原因類型與因果認識 129
 
 第二節 因果推導 131
 
 一、從因到果的推理 132
 
 二、從果到因的推理 133
 
 三、從相關到因果的推理 138
 
 第三節 因果解釋 148
 
 一、因果推定 149
 
 二、強置因果 150
 
 三、倒置因果 152
 
 四、復閤結果 154
 
 五、復閤原因 156
 
 第七章 因果探究 159
 
 第壹節 契閤法 160
 
 一、契閤法概述 160
 
 二、契閤法分析 163
 
 三、契閤法評估 170
 
 第二節 差異法 174
 
 一、差異法概述 174
 
 二、差異法分析 181
 
 三、差異法評估 183
 
 第三節 契差法 191
 
 一、契差法概述 191
 
 二、契差法分析 199
 
 三、契差法評估 201
 
 第四節 共變法 203
 
 一、共變法概述 203
 
 二、共變法分析 207
 
 三、共變法評估 208
 
 第五節 剩餘法 212
 
 一、剩餘法概述 212
 
 二、剩餘法分析 215
 
 三、剩餘法評估 216
 
 本章小結 217
 
 第八章 演繹推理 221
 
 第壹節 概念邏輯 222
 
 一、澄清概念 222
 
 二、概念關係 225
 
 第二節 命題邏輯 234
 
 一、復閤命題 234
 
 二、多重復閤 241
 
 第三節 關係邏輯 248
 
 一、數學推理 248
 
 二、關係推理 250
 
 第九章 科學假說 253
 
 第壹節 科學與假說 254
 
 一、假說的含義 254
 
 二、假說的特點 256
 
 三、假說演繹法 258
 
 第二節 假說的構建 264
 
 一、問題的認定 264
 
 二、假說的提齣 265
 
 第三節 假說的檢驗 267
 
 一、檢驗的方法 267
 
 二、檢驗的類型 269
 
 三、假說的演繹 271
 
 四、假說的證明 274
 
 五、檢驗的準則 277
 
 第四節 假說的評價 278
 
 一、接受的標準 278
 
 二、評價的標準 280
 
 三、理論的形成 283
 
 附錄 科學推理測試 285
 
 答案與解析 303
 
 參考文獻 318
從包裝和裝幀的細節來看,齣版方對這本書的定位顯然是相當重視的。我注意到書脊處的裝訂非常結實,即便是經常需要頻繁翻閱查找特定概念的讀者,也不太需要擔心它會散架。而且,這本書的篇幅適中,拿在手裏有一定的分量感,但又不會沉重到讓人望而卻步,這暗示著內容的密度是經過精心篩選和提煉的,作者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遞最大的信息價值。我希望它在對基礎邏輯概念進行梳理後,能夠提供更高級的、關於復雜係統分析的工具,比如如何在一個信息不完全或存在大量噪音的環境中,進行最有可能正確的“推斷”。總而言之,這本書散發齣來的那種嚴謹、求實的學風,讓我相信它能夠成為我書架上關於思維提升類書籍中的“中流砥柱”,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快速消費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有力的書名排版,立刻就給我一種沉穩、專業的閱讀期待。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起來很舒服,油墨印刷清晰,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通常對這類涉及思維訓練的書籍持謹慎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它們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空泛的口號堆砌。然而,這本書的目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從基礎的邏輯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推理模式,看得齣作者在編排上花費瞭大量的心思,試圖搭建一個完整且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尤其讓我欣賞的是,它似乎並沒有急於拋齣那些高深的理論,而是用大量的現實生活中的小案例來引入每一個章節,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啃”一本學術著作,而是在參與一場有趣的思維探索。光是翻閱前幾頁的引言和前言部分,我已經能感受到作者試圖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的強烈願望,這對於急需提升批判性思維的我來說,無疑是個極佳的開端。
評分說實話,我買過好幾本號稱能提升“科學思維”的書,但大部分都淪為瞭“買瞭就供著”的命運,閱讀體驗往往是枯燥到讓人昏昏欲睡。但這一本,給我的初始感覺完全不同。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甚至帶有一點幽默感,這對於解析那些嚴肅的邏輯學概念至關重要。比如,在解釋“訴諸權威謬誤”的時候,我猜測作者可能沒有直接給齣枯燥的定義,而是會用一些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名人效應或專傢背書的例子來佐證,這樣一來,讀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能將理論知識牢牢地釘在記憶裏。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遠比死記硬背公式要有效得多。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處理那些復雜的、多變量的決策情境,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可以被實操的“思維流程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讓人學完之後,一遇到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
評分我嚮來是個對推理和分析過程特彆著迷的人,無論是閱讀經典偵探小說,還是關注時事新聞背後的邏輯鏈條,我都試圖去拆解那些看似天衣無縫的論證。手邊的這本書,雖然我還沒完全深入到核心內容,但從它章節的命名和引用的文獻來看,作者顯然是站在瞭一個非常開闊的學術背景上進行闡述。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歸納與演繹的張力”那一節的簡述,作者似乎沒有采取那種非此即彼的絕對化論述,而是試圖探討在何種情境下,哪種推理模式更具效力和局限性。這種辯證的視角,正是當前很多流行思維指南所缺乏的。我期待它能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給齣一些具體的工具或框架,幫助我更好地辨識和構建嚴密的論證結構。我希望它能像一把精密的刻刀,幫我把那些模糊不清的、基於直覺的判斷,打磨成可以被清晰檢驗的邏輯結構,而不是停留在“多思考”這種太空泛的建議上。
評分我是一位業餘的科幻迷,我對那些構建宏大世界觀的作者的思維嚴謹性非常看重。很多優秀的科幻作品,其魅力往往就來源於其內部邏輯的一緻性和推演的閤理性,即便是架空的世界,其運作規則也必須自洽。這本書的“科學推理”導嚮,讓我對它在處理“假設的建立與證僞”這部分的內容抱有極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一個好的科學假設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如何避免那些看起來閤理但實際上站不住腳的僞科學推論?如果作者能結閤一些曆史上著名的科學發現和失敗的案例來講解,那就再好不過瞭。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思維工具箱”的書籍,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哲學思辨的層麵。我需要的是可以立即應用到我的閱讀分析、甚至是我工作中的問題診斷上的具體方法論,這種實戰性是我選擇這本書的關鍵考量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