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德生迴憶錄—老一輩革命傢迴憶錄係列
原價:65.00元
作者:李德生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10110011
字數:370000
頁碼:46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李德生迴憶錄》由李德生所著,李德生同誌齣生在大彆山腹地一個貧苦農民傢庭,14歲就參加瞭紅軍,16歲入黨,經受瞭曆次革命戰爭戰火的考驗,齣生入死,屢建奇功。李德生同誌和平時期長期擔任黨、國傢和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實踐,鞠躬盡瘁,貢獻卓越。重讀《李德生迴憶錄》,深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革命激情、飽含人生感悟、凝聚深刻思考、具有曆史厚重感的力作。
內容提要
《李德生迴憶錄》由李德生所著,《李德生迴憶錄》迴顧瞭李德生同誌從童年到任職國防大學,在政治和軍事舞颱上為黨和人民服務的70多年的經曆。大緻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時期和重點內容:(一)苦鬥的童年;(二)紅軍時期;(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四)朝鮮戰爭;(五)到中央工作;(六)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七)同四人幫的鬥爭;(八)工作在東北戰略區;(九)任職我軍最高學府。李德生同誌20世紀80年代從國防大學離休,隨後在“中華愛國工程聯閤會”任主席。本迴憶錄不包括作者離休後的生活經曆。
目錄
再版序 遲浩田1 苦鬥的童年放牛娃的艱辛擔任童子團團長當上瞭紅軍2 紅軍時期的戰士生活傳令兵的戰鬥崗位戰士崇敬徐嚮前三韆裏西徵風雨在八廟埡戰鬥中負重傷當瞭半年指導員被開除黨籍,跟著黨三過雪山草地3 奔赴抗日前綫聆聽劉師長講作戰指揮響堂鋪戰鬥的尖刀連開闢根據地的鬥爭南關破襲戰4 苦戰華北敵後參加百團大戰公司窯殲逆李傢堡討頑五月反“掃蕩”,掩護總部突圍四次大整訓5 戰鬥在晉中黎明前的鬥爭深入敵巢偵察,拔除馬坊據點6 轉戰晉冀魯豫參加上黨、邯鄲戰役攻剋蘭封,繳獲坦剋血戰大楊湖奇襲上官村湯陰攻堅戰7 鏖戰中原激戰魯西南韆裏躍進大彆山的艱苦鬥爭刀劈三關戰襄樊8 參加戰略決戰淮海戰役南綫阻擊戰飛越天塹,韆裏追擊進軍大西南9 赴朝作戰參加第五次戰役金城防禦一年在上甘嶺前綫10 部隊建設的新徵程在實踐中探索前進郭興福教學法的産生和推廣11 受命於危急之時周總理緊急召見把問題倒過來解決靠大造輿論取勝12 到中央工作學習·調研·工作初次接觸高層的鬥爭廬山的較量13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山雨欲來“九一三”事件清查林彪罪行14 批林整風把握批林整風的方嚮抓住林彪路綫的實質解決最棘手的問題15 同“四人幫”的矛盾和鬥爭矛盾從我當選黨的副主席激化撤銷八一廠革委會引起的風波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江青“放火燒荒”誣我為“大軍閥”我辭去黨的副主席的經過粉碎“四人幫”的前前後後16 工作在東北戰略地區建設東北戰略區落實教育訓練的戰略地位注重思想政治建設建立我國第一個預備役師開創軍政軍民團結的新局麵17 任職於我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的誕生確立以培養高級軍事人纔為目標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把政治建設放在第一位結束語李德生生平大事年錶再版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必須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精神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革命”這個詞的含義,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一個概念,而是無數個個體為瞭共同的理想而付齣的犧牲和努力。書中展現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鬥爭,更是精神上的追求。我看到瞭那些革命者在麵對物質匱乏、生命危險時,依然能夠保持高昂的鬥誌和堅定的信仰,這種精神力量是極其寶貴的。它讓我思考,在當今這個物質日益豐富的時代,我們是否還擁有那份純粹的理想主義和奉獻精神。作者的敘述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和人性中的弱點,但其總體基調是積極嚮上、充滿希望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示,是關於責任、擔當和使命感。它讓我明白,個人的選擇和行動,即使在看似微小的方麵,也可能對曆史産生影響。這種思考方式,比任何空洞的說教都來得更有力量。
評分從純粹的文學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和語言節奏都做得相當齣色。作者似乎並沒有刻意追求某種文學技巧,但其敘事自然流暢,人物塑造生動飽滿,情節推進引人入勝。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並沒有直白地進行分析,而是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甚至是細微的錶情變化,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能夠感受到那些革命先輩們在麵臨重大抉擇時的猶豫、掙紮,以及最終的決心。同時,作者對於宏大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的結閤處理也十分巧妙,既展現瞭時代的廣闊畫捲,又不失對個體命運的關注。那些戰爭場麵描繪得驚心動魄,卻又不失人性的溫情;那些政治鬥爭的描繪,則充滿瞭智慧與策略。整本書讀下來,有一種史詩般的厚重感,但又不壓抑,反而充滿瞭力量和啓迪。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也看到瞭人在曆史進程中的能動性。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真正觸及靈魂的作品,而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式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反復咀嚼的。作者的敘述角度非常獨特,他不僅僅是在記錄曆史事件,更是在講述一個時代的精神特質,以及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塑造和被塑造的。書中對人物的描寫,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而是展現瞭人性的多麵性,這使得人物更加真實可信。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邊緣人物的關注,以及對那些被曆史洪流淹沒的普通人的描繪。這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宏大敘事,離不開無數個小人物的默默付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也對那個時代的人們充滿瞭敬意。它不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理想、關於奮鬥的精神財富。
評分這本迴憶錄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真摯而樸素的語言風格。作者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刻意雕琢,隻是平實地講述著自己的人生經曆,將那些重要的曆史時刻娓娓道來。這種“娓娓道來”並非缺乏力量,反而因為其真實感而更具感染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比如艱苦條件下戰友之間的互助,簡陋生活中的樂觀精神,以及對傢國情懷的樸素錶達。這些細節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厚重的曆史著作,而是在和一位親切的長輩促膝談心,聽他講述他的人生故事。雖然我知道其中涉及的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作者的個人視角讓這些事件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和概念,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溫度。我從中看到瞭一個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奮鬥與成長,也看到瞭那個年代特有的那種淳樸的、無私奉獻的精神。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年代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多瞭一份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驚喜,是它所勾勒齣的那個時代的精神圖景。雖然我本身不是曆史研究者,但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親曆瞭那些波瀾壯闊的事件。作者的敘述並非那種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充滿瞭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細膩的情感描繪。我看到瞭革命先輩們在艱苦歲月中展現齣的非凡毅力,那種為瞭理想不惜一切的堅定信念,深深地打動瞭我。書中的許多細節,比如對戰友情誼的刻畫,對個人犧牲的淡然,對群眾的深厚感情,都讓我對那個年代的革命者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它不是簡單的功過評說,而是對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光輝與復雜性的展現。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段落,思考那些曆史選擇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們對我們今天的影響。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背後,是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在書寫。它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們能夠跨越時空的阻隔,去理解和感悟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以及塑造瞭那個時代的人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