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贝多芬艾格蒙特(为歌德的悲剧配乐Op 84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原价:7.50元
作者:孙佳 责任编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4-01
ISBN:9787540427238
字数:
页码: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艾格蒙特》序曲,艾格蒙特是16世纪荷兰争取独立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他的伟大形象让贝多芬十分感动,根据歌德为艾格蒙特写的悲剧,贝多芬创作了这首序曲,人们可以从这首序曲想象艾格蒙特如何引导不屈的荷兰人民反抗统治阶级。
《艾格蒙特》的配乐,尤其是序曲,之所以广受人们的喜爱,原因在于它不仅被改编了钢琴独奏及钢琴四手联弹曲,而且还被改编成了弦乐四重奏、钢琴与小提琴等音乐形式。不久,人们便开始认为在音乐厅完整地演奏《艾格蒙特》配乐时,不仅需要一位歌手,而且中间还需要一些串联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研究古典音乐声学构造的学生,我必须得说,这份总谱在处理复杂的配器法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心理冲突和宏大场面时,使用了非常精妙的对位和和声手法。我翻阅了其中几个高潮段落的乐谱,发现对照其他流传已久的旧版,这份总谱在某些和弦的标记上似乎做了细微的校订,这让我不禁揣测背后可能经过了大量的文献考据工作。对于研究者而言,乐谱的准确性是生命线,任何一个音高的差异或者时值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我们对作曲家意图的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似乎遵循了某种现代的、更符合历史实践的演奏习惯来标注指法或弓法(虽然作为总谱,这部分信息有限,但整体的结构布局透露出这种倾向),这对于重建当年的听觉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这不仅仅是一堆印刷出来的音符,它更像是一份经过审慎学术检验的“文本”。
评分这本乐谱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比较古典的色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艺术气息的感觉。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很厚实,印刷的油墨也相当清晰,即便是那些非常细微的演奏标记和表情术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这些时常需要仔细推敲乐谱细节的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我记得上次拿到一本某出版社的乐谱,光是看谱子上的字迹就费了不少神,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艾格蒙特》这种配乐,它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和史诗感,每一个声部的线条都需要精准地呈现出来。看到这份总谱,我立刻就能感受到排版者的用心,他们显然是深谙演奏者在阅读复杂管弦乐总谱时的需求。那些分行和分段的处理,都极大地优化了视谱的流畅性。我甚至在想,如果用这本乐谱来做课堂分析或者乐队排练,效率一定会高出不少。无论是作为学习资料还是收藏品,它的实体质量都足以担得起“精品”二字的评价。
评分收到包裹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被妥善地包裹着,这一点体现了发行方对文化产品的尊重。打开后,我立刻被那股略带油墨和纸张混合的独特气息所吸引,这是一种只有实体书才能给予读者的踏实感。我并非科班出身,对乐理的掌握也仅限于业余爱好者的水平,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动机,其实是对贝多芬这位巨匠创作历程的好奇心。我主要关注的是他为戏剧创作配乐的这一特定阶段。因此,我没有深入研究每一个音符的演奏细节,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乐章之间的情感连贯性上。这份总谱的排版,让我能够快速地在不同场景的配乐之间跳转,例如从序曲的磅礴气势,到最后英雄的凯旋。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让人能够感受到歌德的悲剧文本是如何被音乐语言精准地转译和升华的,这种跨艺术的体验,比单纯阅读文字或聆听录音要丰富得多。
评分我是在备考某项音乐比赛时,偶然接触到这本乐谱的。坦白讲,我对指挥艺术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如此庞大的管弦乐结构,初期确实有些无从下手。然而,这份教学总谱的编排逻辑,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在引导我。它的分部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易地分辨出各个乐器组的独立声部,这对于理解乐队的层次感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对位复杂的小节时,所采用的字体大小和加粗处理,虽然细微,却能有效降低阅读疲劳感。在我练习分析《艾格蒙特》序曲时,我发现对照这份总谱进行听觉训练,比单纯听录音要来得更直观和深入。它强迫你去关注每一个声部是如何交织、如何烘托主题旋律的,这对于培养“全景式”的听觉能力,是极其宝贵的训练材料。它真正做到了“教学”二字,而非仅仅是“出版”。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虽然略高于市面上一些简易版的乐谱,但考虑到其作为“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的定位,我认为其价值是完全匹配的,甚至物超所值。对于高校的音乐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标准的参考资料。我曾与一位指挥系的教授讨论过,他提到,好的教学总谱不仅要准确,还要能适应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快速翻阅和批注需求。这份乐谱的边距设计非常人性化,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供使用者进行必要的记号和标记,这对于实际的教学和排练过程来说,是设计者考虑周到的体现。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性,成功搭建起了理论学习与舞台实践之间的一座坚实桥梁,是值得每一个严肃对待古典音乐的人士收藏和使用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