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居精细化设计解剖书
:78.00元
作者:沈源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2292858
字数:294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专注于成品住宅室内全装修设计的书:1、全链条、全视角,涉及客户需求、技术设计、工程成本多个专业
内容提要
本书从精细化室内设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出发,开篇剖即剖析了客户需求差异从何而来?客户需求如何影响设计?设计又如何量化客户需求,指出如何用*合理的设计语言满足客户需求等。全书内容涵盖了成品住宅装修设计的完整关键线路,包括建筑室内设计一体化的户型优化、装修条件图设计;针对居室设计中的厅房、厨卫、收纳等几个重点,将功能与空间组织、设计要点和重点设备设施等技术要素也进行了深入介绍;同时还对装修设计中的成本与材料把控、色彩与风格设计进行了归纳总结。一本书就能够全面指导设计师的批量化住宅精装修工作。
目录
第1章客户需求如何指导室内设计001
1.1不同类型的客户对室内装修的需求差异002
1.2相同类型的客户对室内装修的需求也会有差异013
1.3贴合客户需求的全装修室内设计案例解析024
1.4延伸阅读:日韩全装修设计行业现状028
第2章室内设计如何满足客户需求043
2.1客户需求与设计语言之间的转换044
2.2设计产品对客户需求的回溯059
2.3产品设计适度考虑客户生活需求的变化071
第3章精细化室内设计与建筑户型优化081
3.1室内设计前期“介入”户型方案优化082
3.2室内设计及时“融入”户型方案设计089
3.3室内设计后期“修补”户型设计缺陷094
第4章全装修室内条件图设计099
4.1条件图的由来100
4.2需要业主明确并向设计方反提的内容100
4.3条件图的组成及具体步骤101
4.4主要室内空间的条件图设计要点110
第5章精细化的厅、房设计117
5.1客厅118
5.2卧室128
第6章精细化卫生间设计135
6.1卫生间的基本功能需求136
6.2卫生间常用尺度及配置标准138
6.3卫生间室内设计原则及标准141
6.4卫生间重点及要点设计145
第7章精细化厨房设计153
7.1厨房的基本功能需求154
7.2厨房的常用尺寸及配置标准158
7.3厨内设计的原则与标准160
7.4厨房重点及要点设计165
第8章居家收纳设计177
8.1收纳概念简析178
8.2玄关收纳设计180
8.3卧室柜收纳设计185
8.4公共收纳柜设计188
8.5厨房收纳设计190
8.6卫生间收纳设计191
8.7活动家具解决收纳问题192
第9章全装修产品的室内色彩与风格设计197
9.1全装修室内设计色彩与风格概述198
9.2全装修室内设计色彩与心理感受的关系198
9.3全装修室内设计色彩与健康的关系202
9.4不同类型的客户(户型)定位与色彩设计之间的关系203
9.5色彩与材料设计细节控制要点与技巧205
9.6常见设计风格与特点解析207
第10章全装修设计的成本与材料把控215
10.1全装修室内设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216
10.2全装修室内设计成本控制要点217
10.3全装修室内设计对于成本的控制手段224
作者介绍
沈源,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副总经理实践:十余年设计管理实践,成功操作多个一、二线城市大型住宅区及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自2005年起开始参与精装修设计管理工作,项目类别涉及各类高中低端住宅、星级酒店及公寓、办公及商业设计、以及各类产品的定位、策划和全过程管理。职责:曾任职万科集团、华润集团,历任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经理,公司总经理,负责技术管理及项目统筹工作。曾参与标杆地产企业的标准化推广及产品线研发、专项技术(精装修等)的管理工作,并主导过大型项目的实践;对于专业、专项技术管理;产品体系的创新与精细化控制等工作有一定理解。足迹:随任职经历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地方区域公司都有涉及,且行业、专业间兼收并蓄,几度走访欧美,曾与境外多家大型综合设计事务所有合作、交流经历。在结合国内地产项目全案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先进设计管理理念,并逐步归纳为自身的经验积累。 培训:《精装修是如何炼成的?》《精细化设计管理》《产品线策划与实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与创新》等专业培训模块
文摘
序言
在现如今的家居设计领域,我常常感到一种“信息过载”和“同质化”的困境。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设计图片和案例,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很多设计似乎都趋于雷同,缺乏个性和原创性,仿佛大家都在遵循着某种“流行法则”。我特别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看清设计本质的书。这本书的“解剖”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拥有这种穿透力。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到设计的“源代码”,去分析那些决定一个空间是否成功的“算法”。比如,它是否会详细讲解人体工学在家具选择和空间布局中的具体应用?它是否会解释声学和光学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优化这些元素,从而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它是否会探讨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够清晰地理解设计的逻辑。它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很美”,而是要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想要的是一种能够让我“举一反三”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次性的“模板”。
评分在如今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美学所吸引,但真正的好设计,绝不仅仅是“好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设计“内在逻辑”的书,一本能够让我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的书。《家居精细化设计解剖书》这个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渴望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向我解释,为什么某个颜色搭配会让人感到舒适,为什么某种材质的选择能够提升空间的质感,为什么某个空间布局能够让生活更加便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到设计的“细胞层面”,去分析每一个元素是如何影响整体的。它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光线的巧妙运用,来改变空间的氛围?它是否会讲解,如何通过材料的纹理和触感,来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它是否会指导我,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家庭需求,来定制最适合自己的收纳系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设计思维框架”,让我能够理解设计的“原因”和“结果”,从而不再被动地接受设计,而是能够主动地参与和创造,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并且能够长久适用的理想家。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提升幸福感”的家居设计充满向往。你知道,家是我们最放松、最自在的港湾,它不应该只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更应该是能够滋养我们心灵、带来愉悦感的地方。但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却忽略了对家的“精心呵护”。而当看到一些精心设计的空间时,那种被温暖、被关怀的感觉,真的能瞬间治愈身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装修”的技巧,更能触及到“如何让家更有温度”的哲学。它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光线的运用,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如何通过材料的选择,来传递出细腻的情感?如何通过空间的布局,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情感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学和功能,更是关于情感的连接和体验的升华。它应该能够教我如何去“倾听”家的声音,去感受空间中那些细微的情绪,并用设计去回应这些情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改造家中那个“缺少温度”的角落的“秘密武器”,让我的家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能够滋养我身心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等了太久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骨髓地剖析家居设计,不仅仅停留在“美观”表面的书。你知道,很多家居设计书,看到的都是漂亮的图片,然后配上一些简短的描述,什么“北欧风的简约”、“日式禅意的宁静”,听起来都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感觉差了点什么。特别是当我想要真正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既实用又能体现个人品味的空间时,这种“差了点什么”的感觉就愈发强烈。我试过很多方法,看大量的杂志,逛家居展,甚至在网上搜罗各种“干货”,但很多信息都显得碎片化,不成体系。总觉得,设计背后的逻辑、细节的处理、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这些构成家居灵魂的关键要素,似乎都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我渴望的是一种“解剖”式的呈现,就像医学书籍那样,把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血管都描绘得清清楚楚,让我能够理解它们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一步一步地拆解一个成功的家居设计,让我看到每一个决策是如何产生的,每一个细节是如何被考虑和执行的。我期待它能告诉我,为什么某个尺寸的沙发最舒适,为什么某种材质的灯光最能营造温馨氛围,为什么一组收纳柜的设计能让空间瞬间变得整洁有序。我需要的不只是“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么做”。只有理解了背后的原理,我才能举一反三,将这些精髓应用到我自己的家居改造中,创造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有灵魂的空间。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家居精细化设计解剖书》这个名字时,我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它承诺的“解剖”,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深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是否能满足我多年来的期待,是否能成为我改造家中那个“差了点什么”的区域的终极指南。
评分我一直对家居设计中的“细节”有着近乎痴迷的追求。很多人在装修时,往往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大方向上,比如客厅的风格、卧室的颜色,但对于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比如开关插座的安装高度、踢脚线的设计、门把手的选择,甚至是窗帘杆的材质,就显得不太在意。然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家居空间的灵魂,它们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也最能体现主人的品味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曾见过一些非常漂亮的空间,但走进之后,却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处理不到位,而让整体的体验大打折扣。比如,开关插座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需要弯腰或者使用拖线板;灯光设计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或者收纳空间设计不充足,导致物品堆积,空间显得杂乱。因此,当我在书中看到“精细化设计”这个词时,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一丝不苟的手工艺人,将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它应该能够告诉我,什么样的踢脚线能够更好地与地板和墙面衔接,什么样的灯具组合能够营造出最温馨的氛围,什么样的收纳解决方案才最能化解小空间的收纳难题。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标准,让我能够量化地去理解和执行这些细节。这本书,应该能够教我如何从最细微之处着手,打造一个真正“精益求精”的家居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认为,好的家居设计,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存在,它不张扬,却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但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易事。它需要对空间有深刻的理解,对居住者有细致的洞察,对材料和工艺有扎实的把握。我常常在思考,那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智慧?这本书的“解剖”二字,让我觉得它能够触及到设计的那一层“神秘面纱”。我希望它能够带领我走进设计者的思维世界,去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实现最优化的设计效果?它是否会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户型特点,来“量体裁衣”地进行设计?它是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对家居设计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法论”,让我能够摆脱盲目模仿,学会独立思考,创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个性化”的家居空间。
评分当我看到《家居精细化设计解剖书》这个名字时,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的是一位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手术医生,一丝不苟地剖析人体每一个器官,揭示其奥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同样的感受。我厌倦了那些只停留在表面功夫的家居杂志和设计教程,它们往往只展示出光鲜亮丽的成品,却忽略了背后无数的思考、权衡和打磨。我渴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到设计的“骨骼”和“肌理”之中,让我能够理解每一个设计决策的“前因后果”。比如,为什么某个空间的尺度比例会让人感到舒适?为什么某种材料的选择能够提升空间的质感?为什么某个收纳方案能够如此巧妙地解决空间杂乱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设计秘籍”,将那些隐藏在优秀设计背后的“know-how”一一揭示出来。它应该能够教我如何去“诊断”一个空间的“病症”,然后对症下药,找到最恰当的解决方案。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实操指南”,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并且能够长久居住的理想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家居精细化设计解剖书》,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解剖学。我们都知道,学习人体解剖学,不是为了成为一名医生,而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同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解剖”的方式,让我们普通读者也能深入了解家居设计的“骨骼”与“肌理”。我一直觉得,很多所谓的“设计”,其实只是对风格的堆砌,而真正好的设计,是建立在对空间、对居住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我渴望这本书能够揭示那些隐藏在美观外表下的系统性思考。例如,为什么客厅的采光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家具摆放来最大化采光?为什么厨房的动线设计直接影响到烹饪的效率和乐趣?为什么卧室的灯光需要多种模式,以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解读家居设计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它应该能够解释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它应该能够分析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的影响。它更应该能够指导我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成员的需求,来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空间。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的书。只有真正理解了设计的逻辑,才能在面对各种设计难题时,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并且长久适用的家居空间。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精细化”和“解剖”这两个关键词。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关于家居潮流、软装搭配的资讯,但往往流于表面,缺乏对设计深层次的探讨。很多人在进行家居改造时,往往会陷入盲目模仿的误区,看到好看的案例就想照搬,却忽略了自身户型的限制、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预算的考量。我尤其对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感兴趣。比如,为什么某个空间要采用这样的布局?为什么这个颜色搭配能让房间显得更大?为什么这个收纳方案能有效地解决空间杂乱的问题?这些“为什么”背后,蕴含着的是设计师的经验、对人体工学、声学、光学的理解,以及对材料性能的把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耐心地向我解释这些设计的底层逻辑。它不应该只是罗列出各种好看的图片,然后简单地说“这样很美”,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设计决策的背后,分析其动机和效果。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以及可持续性。从基础的动线规划,到细致的家具尺寸选择,再到不同材质的特性分析,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掌握精细化设计的核心要素。我想要知道,如何通过对空间的“解剖”,发现其潜在的问题,并找到最恰当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应该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从“看懂设计”到“会做设计”的桥梁。
评分对于《家居精细化设计解剖书》,我最大的好奇点在于它能否真正打破“风格化”的窠臼,带来更具“生命力”的设计理念。我们常常会被各种风格化的家居图片所吸引,比如北欧的简约、工业的粗犷、轻奢的精致。然而,很多时候,这些风格化的呈现,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包装,而其背后的空间逻辑、功能性考量,却常常被忽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去探讨,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来“生长”出最适合他们的设计,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某种既定的风格。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去“解剖”一个空间,找到它存在的“痛点”和“闪光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构建一个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有机体”。例如,它是否会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来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隐私需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光影的变化,来提升空间的层次感和氛围感?它是否会指导我们如何选择那些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而越发显现出魅力的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摆脱对风格的过度迷恋,转而关注设计的本质——如何创造一个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并且能够与居住者共同成长的空间。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真正好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而是能够适应和 evolvo 的,如同生命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