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诗经名物图解》三卷,分草、木、鸟、兽、鱼、虫六部,收图两百多种。该书有弘化四年(1847)作者细井徇自序、松堂清裕嘉永戊申年(1848)序和花木鸿嘉永辛亥年(1851)跋。细井徇,号东阳,曾为僧为医,撰有《四诊借要》等。细井氏有鉴于因时地之异,古今之异,《诗经》名物多所难辨,孔子所云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的目的难以达到,而前人所作多有不足,乃与京都一带画工商议共同编撰,由细井亲自审定,“加以着色,辨之色相,令童蒙易辨识焉”,遂成此书。《诗经名物图》这本书,说实话,打开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诗经》的解读、注释的书籍已经很多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并且欣赏里面的插图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诗经》。书中的插画,每一张都仿佛是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的珍宝,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古人的智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桑之未落,其叶蓁蓁”的插图,不仅描绘了茂盛的桑树,还巧妙地融入了古代采桑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劳作声。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对照,而是通过精美的插画,将《诗经》中那些抽象的名物变得触手可及。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接触到的事物,在古代却是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比如书中对“茅”的描绘,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更是古人搭建房屋、制作器物的重要材料。通过这些图,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古代社会,一个充满烟火气和生活气息的时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诗经》的文学魅力与历史实物的直观呈现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评分坦白说,我起初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那古朴而典雅的设计,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诗经名物图》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方式,重新解读了《诗经》。书中的插画,每一张都仿佛是穿越时空而来,带着浓郁的古典气息,又充满了严谨的学术态度。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战争”的描绘,书中不仅展示了古代的兵器、战车,还描绘了士兵的铠甲和战斗的场景,让我对《诗经》中那些关于战争的诗句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而是充满了紧张感和肃杀之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诗经》的文学性和历史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一本关于古代战争、政治、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诗经》不仅仅是优美的诗歌,更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百态和思想情感。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带我回家”的《诗经》解读书籍,而《诗经名物图》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翻开它,就像推开了一扇尘封的门,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古代世界。书中的插画,每一幅都充满了考究和匠心,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图画,更是历史的见证。我曾被书中对“祭祀”场景的描绘所震撼,不仅仅是祭品的摆设,更是祭祀的流程、司仪的服饰,都描摹得一丝不苟。这让我对《诗经》中那些关于祭祀的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仪式感和神圣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图像的力量,将《诗经》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通过视觉来感知诗歌的内涵。它让我意识到,古代的名物不仅仅是词汇,更是承载着古代人民生活、信仰和情感的载体。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想象,它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欣赏。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中国古典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诗经名物图》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厚礼。我一直以来都对《诗经》中的诗句着迷,但总觉得文字有时候是抽象的,无法完全勾勒出古人的生活图景。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书中的插画,简直就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诗经》中的名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采集”的描绘所打动,不仅有采集植物的画面,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植物的名称、形态以及它们在古代的用途。这让我对“采薇”、“采桑”等诗句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田野中劳作的场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诗经》名物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精美的插图,将诗歌的意境与古代的物质文化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经》的朴实无华,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气息。
评分我必须说,《诗经名物图》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诗经》。我一直认为自己对《诗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窥见了冰山一角。书中的插画,每一幅都充满了古韵,细致入微,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古代的名物。我记得书中描绘“伐檀”的场景,不仅画出了伐木工人的辛勤劳动,还详细展示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以及不同树木的形态。这让我对“伐檀”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层面,而是感受到了那种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诗经》中的文学性与民俗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本关于古代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的百科全书。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古代器物和植物,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这种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评分我一直认为,《诗经》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经典,而《诗经名物图》这本书,则将这种生活气息发挥到了极致。书中的插画,每一幅都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它们不仅仅是对名物的描绘,更是对当时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再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节日庆典”的描绘,那些热闹的场面,人们的欢声笑语,都跃然纸上,让我对《诗经》中那些关于欢聚的诗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而是充满了喜悦和祝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诗经》的文学性与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本关于古代节庆、习俗、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诗经》不仅仅是优美的诗歌,更是古代社会的一部活态的史书,记录着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诗经名物图》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对《诗经》这部古典文献都心存敬意,但总觉得它像是隔着一层薄纱,虽然能听到其中的韵律,却难以触及那些具象的画面。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种遗憾。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些精致的插画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走进了那个古老的时代。《诗经》中那些关于植物、动物、器物、服饰的描绘,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生动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解读,不仅配上了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桃花图,还详细介绍了桃花在古代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代婚礼中为何会用到桃花。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跃然纸上的鲜活场景。我还可以看到书中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雎鸠”的详细刻画,从羽毛的颜色到栖息的环境,都描摹得细致入微,甚至还引用了古人的观察记录。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部活着的百科全书,带领我走进《诗经》的世界,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去理解那些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书中其他篇章,相信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对于所有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对《诗经》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种“视觉型”读者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诗经》里的很多名词,像“芣苢”、“蒹葭”、“淇水”等等,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脑海里很难形成清晰的画面。直到我看到了《诗经名物图》,一切都变得立体起来。书中的插图简直是鬼斧神工,每一幅都充满了古朴的韵味,又带着一丝不失严谨的写实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采薇”那一章节的处理,不仅配上了采摘薇菜的女子图,还细致地描绘了薇菜的形态,甚至还附上了关于薇菜在古代饮食文化中地位的考证。这种将文字、图像、以及历史考据完美融合的方式,让我深深折服。我还可以看到书中对“狐裘”的描绘,不仅展示了狐裘的款式,还从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让我对古代的纺织和服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以前读《诗经》,总觉得有些章节晦涩难懂,但有了这些图的辅助,很多意象一下子就清晰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图册,更是一本解经的钥匙,它用最直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诗经》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内涵。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相信他们和我一样,会被这本书的魅力所折服。
评分《诗经名物图》这本书,简直是《诗经》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以来对《诗经》都充满了热爱,但有时候,那些古老的词汇和意象,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完全领会。这本书就像是那个神奇的“纱”,它用精美的插图,将《诗经》中的名物一一呈现,让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描绘“农耕”的章节,那些农具的样式,耕作的场景,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田野,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期盼。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将《诗经》中的名物简单地画出来,而是通过这些图,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它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些事物会在《诗经》中被反复提及,因为它们是古代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们情感寄托的载体。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发现,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惊喜了!我一直对《诗经》情有独钟,但有时候读到一些描述性的诗句,总感觉脑海里的画面不够清晰。《诗经名物图》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它们是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绘制的,准确地还原了《诗经》中所描绘的古代名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燕燕,往归”的章节,插图将燕子迁徙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还详细介绍了燕子的习性以及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种将自然科学、历史文化和艺术表现力融为一体的做法,让我耳目一新。以前读《诗经》,更多的是在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诗歌背后的物质世界。它让我明白,为什么古人会对这些事物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因为这些事物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感受世界的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图像的力量,让《诗经》的内涵更加丰满和具象化,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理解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