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塔利班 | 作者 | 艾哈迈德拉希德,钟鹰翔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 ISBN | 9787229087043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390000 | 页码 | 326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塔利班》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分析透彻、客观公正地介绍塔利班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读物,是一部极为生动的教材,是目前世界上了解塔利班好的读物,没有之一。它让读者清晰而真实地了解真实的阿富汗(不一定是你平日了解到的甚至是和你认知相左的)及中亚各国地缘政治。该书以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为全书的宗旨,充分展现了作者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鲜明立场。 《塔利班》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介绍塔利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塔利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为作者修订后新增内容,突出911后的大国博弈)介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可帮助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塔利班。 |
| 作者简介 | |
| 《塔利班》作者艾哈迈德拉希德,巴基斯坦人,主要关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国际媒体称他为“巴基斯坦佳和勇敢的记者”。美国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价他是一个过20年的远东经济评论记者。 |
| 目录 | |
| 新版前言 前言 写在2001年9月的恐怖袭击之后 前言和致谢 地图 引言 阿富汗的圣战者 部分 塔利班运动的历史 第1章 坎大哈,1994年:塔利班的起源 第2章 赫拉特,1995年:安拉的勇士 第3章 喀布尔,1996年:信徒的 第4章 马扎里沙里夫,1997年:北方的屠杀 第5章 巴米扬,1998-1999年:永无休止的战争 第二部分 伊斯兰和塔利班 第6章 咄咄逼人的伊斯兰:塔利班的新型原教旨主义 第7章 秘密结社:塔利班的政治和军事组织 第8章 消失的性别:女性、青少年和塔利班的文化政策 第9章 海洛因之惑:毒品和塔利班的经济政策 第10章 圣战:奥萨马·本·拉登和阿拉伯人在阿富汗 第三部分 新一轮的大博弈 第11章 独裁者和石油大亨:塔利班和中亚、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的纠葛 第12章 塔利班传奇(一):油气管道战争,1994-1996年 第13章 塔利班传奇(二):油气管道战争,1997-1999年 第14章 操纵者还是受害者: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角色 第15章 逊尼派对什叶派: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争夺 第16章 总结:阿富汗的未来 第17章 卷土重来:2000-2009年间的塔利班 附录一 1996年喀布尔陷落后塔利班的女性和文化法令展示 附录二 塔利班的政权结构 附录三 塔利班大事编年纪 附录四 新时期的“大博弈” 附录五 专有名词表 |
| 编辑推荐 | |
| 《塔利班》 9.11事件 本拉登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非基地组织 奥马尔非本拉登 你以为你了解 其实你一无所知 一部客观揭秘塔利班真相的著作 多国列为禁书 中国读者苦等14年 巴基斯坦战地记者10年冒死采访,21年呕心著述,翻译成28国语言坊间秘传 全世界读者都在盛赞(详见媒体推荐),新华社驻外记者联袂写序力荐 立场客观、内容详实,国内首度批露 中文版《塔利班》再增10万字,新增内容聚焦9.11事件后新一轮大国博弈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著作,它直面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并试图以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方式去解读。作者艾哈迈德·拉希德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塔利班兴起的复杂根源,以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我尤其赞赏他对历史进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的探讨,他并没有将塔利班的崛起视为一个注定的结果,而是细致地分析了每一个关键节点上的决策、冲突和妥协,是如何一步步将局势推向如今的境地。书中对于外部干预的分析,也极具启发性,它让我们看到,宏大的地缘政治战略,往往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到基层社会的结构和民众的生活。这本书挑战了许多陈旧的刻板印象,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关于“伊斯兰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国家构建”等概念。它是一次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可能走向的一种警示。阅读此书,与其说是在了解一个组织,不如说是在理解一个时代,理解那些驱动着历史前进的复杂力量,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裹挟的个体命运。
评分读罢《塔利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政治哲学和历史必然性的震撼洗礼。艾哈迈德·拉希德的叙事风格相当冷静克制,但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刻洞察力却令人难以置信。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非虚构作品,它更像是一次对复杂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演变的细致解剖。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细节,而是用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态度,抽丝剥茧地分析了塔利班如何从一个地方性运动,一步步演变成国际关注的焦点。他探讨了外部势力在其中的作用,无论是地缘政治的博弈,还是经济利益的驱使,都对塔利班的崛起和存亡产生了深远影响。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塔利班内部结构和领导层思想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尤其揭示了其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他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塔利班成员都怀揣着相同的信念,其内部也存在着派系斗争和目标分歧。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对“塔利班”这个词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新闻报道中的片面印象。这本书挑战了我原有的认知,迫使我去思考,在混乱的国际格局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着历史的车轮,而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这些复杂的力量?
评分这本《塔利班》的封面设计虽然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它所承载的厚重感所吸引。虽然书名直指“塔利班”,但内容绝非简单的历史事件罗列。作者艾哈迈德·拉希德,一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有着丰富经验的记者,通过他深入的田野调查和采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的世界。他没有简单地将塔利班描绘成一个邪恶的符号,而是试图去理解其兴起的土壤,那些深埋在社会、经济、宗教和政治层面的原因。书的开篇就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中亚地带,气候恶劣,资源匮乏,不同部落和派系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困苦、无奈以及对改变的渴望,而塔利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一种看似“秩序”的承诺,悄然滋生并壮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是什么样的绝望和信念,能够驱使一群人走上如此极端的道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任何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它是一次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地缘政治的深刻探索,远超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相当独特,它并没有预设一个“好人”和“坏人”的二元对立框架。艾哈迈德·拉希德的写作,与其说是对塔利班的控诉,不如说是一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梳理和深入挖掘。他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和文献研究,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时代。我尤其被书中对阿富汗社会经济状况的描写所打动,那些贫困、教育缺失、以及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都为塔利班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者没有将责任简单地推给某个单一群体,而是呈现了一个多方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复杂局面。他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特定时期,一些看似“进步”的改革,却可能因为未能触及深层的社会问题而适得其反。同时,书中也对塔利班在掌权期间的一些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些描述既有对某些方面“秩序重建”的肯定,也有对其极端手段和压迫性统治的揭露。这种平衡的叙述方式,反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塔利班的复杂性和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在评价任何复杂的政治和社会运动时,都需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随波逐流。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严肃且沉重的话题,但阅读起来却丝毫不感到枯燥乏味。艾哈迈德·拉希德的叙述方式,更像是在讲故事,他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人物,将那些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历史事件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并没有一味地聚焦于高层的政治博弈,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在这个动荡时代中的选择。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人们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书中的一些章节,更是充满了戏剧性,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亲历着历史的洪流。作者的旁征博引和严谨的考证,也为故事增添了可信度,让我对他所讲述的内容深信不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塔利班,它更是关于中亚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那片土地上人民的命运。它让我对这个曾经遥远而神秘的地区,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