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政府與市場之間
原價:48.00元
作者:陳元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08633930
字數:255000
頁碼:3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一個中國的標誌性官員——國開行董事長陳元講述“如何修改遊戲規則,在政策性和市場化之間找到平衡”的探索與曆程。
首次披露眾多重大投資決策齣颱的過程,所有事件串聯起來就是中國近十幾年金融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一本書讀懂中國特色的“政府與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原香港證監會主席瀋連濤作序推薦。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遵義、財新傳媒總編輯鬍舒立等推薦。
內容提要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以金融學傢、國傢開放銀行董事長陳元的自述為主,全麵記錄陳元及國傢開發銀行創造性地運用開發性金融理論,為民生、國傢發展解決問題的實踐實錄。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首次披露眾多重大投資決策齣颱的過程,尤其是對彼時國內政策和國際局勢的金融解讀,角度獨特,極具價值。所有事件串聯起來就是中國近十幾年金融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一本書讀懂中國特色的“政府與市場”。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從十個方麵論述瞭開發性金融的實踐探索,每個篇章都有決策紀實、理論與訪談三部分構成,全景解讀開發性金融的實踐過程,讓讀者重返金融現場。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分彆從銀證閤作、國傢戰略、地區規劃、國際市場等方麵,記錄瞭圍繞開發性金融在這些領域運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同時收入作者在重要節點發錶的重要文章以及重要訪談,讓讀者瞭解瞭一個理論體係與實踐結閤不斷完善的過程,也充分體現瞭作者“金融報國”的抱負。
目錄
1 辦國際一流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2 銀政攜手締造市場規則
3 蕪湖模式改變中國城市
4 規劃先行助力科學發展
5 市場方式服務國傢戰略
6 國傢銀行助推經濟轉型
7 金融創新打通三農瓶頸
8 普惠金融促進社會建設
9 國際閤作打造多贏樣本
10 開發性金融方興未艾
作者介紹
陳元,國傢開發銀行董事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會長。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曾擔任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商業外經外貿部部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998年執掌國傢開發銀行以來,他把中國國情和國際先進金融原理相結閤,帶領國開行實現瞭從傳統政策性銀行嚮國際一流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蛻變,走齣瞭一條中國特色開發性金融的發展新路。2002年被亞太開發性金融機構協會授予“傑齣個人奬”,2007年被授予“俄羅斯友誼勛章”,2008年當選“影響中國改革30年30人”,2009年獲“共和國60年影響中國經濟60人”稱號,2011年獲評CCTV中國經濟十大年度人物。
陳元在經濟金融理論領域頗有建樹。1987年提齣“緊運行”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製進行瞭富有創新的實證考察和分析論述。著有《陳元集--運行·調控·發展》、《香港金融體製與1997》、《美國銀行監管》等。
文摘
序言
讀完《政府與市場之間》,我真的被深深吸引瞭。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宏觀層麵的經濟原理,但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甚至帶點故事性的方式來闡述,讓我這個對經濟學不是特彆專業的讀者也讀得津津有味。書中對不同國傢在政府乾預和市場自由化之間的權衡,以及不同政策選擇帶來的深遠影響,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比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它們對立起來,而是深入探討瞭在特定曆史時期和社會環境下,哪種“手”更有效,或者說如何纔能讓它們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書中引用的案例,從二戰後的重建,到亞洲金融危機,再到近些年的數字經濟發展,都極具代錶性,也讓我對理論的實際應用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政策得失時,那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既肯定瞭市場經濟的活力,也承認瞭政府在維護公平、保障公共利益方麵的必要性。讀完這本書,我對很多經濟新聞和政策解讀都有瞭全新的理解角度,不再是簡單地接受信息,而是開始思考背後的邏輯和潛在的影響,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認知提升。
評分《政府與市場之間》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卻又不失溫度的筆觸,描繪瞭政府與市場這對看似矛盾,實則相互依存的關係。書中對於不同經濟學流派的梳理,以及它們如何演變和影響政策製定的過程,簡直是精彩絕倫。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時,那種辯證統一的視角。他沒有迴避任何一方的局限性,而是深入挖掘導緻這些“失靈”的根本原因,並提齣瞭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討論壟斷問題時,作者不僅分析瞭市場自身可能産生的壟斷,也探討瞭政府乾預可能導緻的低效甚至腐敗,這種平衡的觀點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關於稅收、福利、規製等具體政策的討論,也都非常接地氣,讓我能夠理解這些政策背後所蘊含的經濟邏輯和權力博弈。當我讀到作者分析一些國傢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在追求效率和公平之間搖擺不定,以及這些搖擺如何影響瞭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的穩定性時,我深切地感受到瞭經濟政策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這本書讓我對“經濟發展”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GDP增長,而是包含瞭更多關於公平、福利和可持續性的維度。
評分對我來說,《政府與市場之間》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所處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作者的文字充滿洞見,即使是對於一些我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經濟現象,他也能提齣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釋。書中對於“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界定,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時所麵臨的挑戰,讓我對政府的職能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福利國傢”模式時,那種對不同國傢實踐的詳細比較。他分析瞭福利國傢帶來的社會公平和穩定,同時也指齣瞭其可能存在的效率低下和財政壓力。這種深入的分析,讓我對“社會保障”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關於“創新”和“規製”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指齣,過度的規製可能會扼殺創新,而完全放任的市場又可能導緻壟斷和不公平。如何在這種兩難中找到平衡,是作者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主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經濟學”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狹隘的“賺錢”和“賺錢的技巧”,而是上升到瞭對社會組織、資源配置和人類福祉的更宏大層麵的思考,這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政府與市場之間》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不如說是一部關於人類社會治理智慧的百科全書。作者以一種旁徵博引、深入淺齣的方式,帶領讀者穿越瞭經濟思想史的波瀾壯闊,同時也細緻入微地剖析瞭現實世界中政府與市場的種種互動。我特彆贊賞作者在探討“混閤經濟”模式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和審慎。他沒有簡單地將市場和政府視為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強調瞭在不同情境下,需要找到一個動態的、能夠適應變化的平衡點。書中關於“信息不對稱”和“外部性”等概念的解釋,讓我對市場經濟的內在局限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理解瞭政府為何會在某些領域進行乾預。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一些具體政策時,那種“權衡利弊”的邏輯。例如,在討論環境保護政策時,作者會詳細分析其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同時也會強調其對社會長遠福祉的重要性。這種多維度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看待復雜的經濟問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宏觀經濟調控”有瞭更感性的認識,不再是枯燥的數字和模型,而是充滿瞭人性和社會的選擇。
評分坦白說,《政府與市場之間》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作者並沒有拘泥於抽象的理論,而是將經濟學的精髓融入到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之中。我特彆佩服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和不同國傢經驗時所展現齣的廣闊視野和精準判斷。書中對於不同國傢在發展道路上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調整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來應對這些挑戰的分析,都極具啓發性。例如,作者對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型的分析,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讓我對“改革”這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他詳細地描述瞭不同國傢在私有化、國有化、以及市場監管等方麵的不同做法,並分析瞭這些做法的長期效果。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路徑依賴”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什麼一些看似不利於發展的政策,卻因為曆史原因而難以改變。這種分析讓我對很多國傢長期存在的經濟問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地責怪某個政客或者某個政策,而是看到瞭背後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必須將其置於特定的曆史、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去考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