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市場之間

政府與市場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元 著
圖書標籤:
  • 政府乾預
  • 市場經濟
  • 公共政策
  • 經濟體製
  • 政治經濟學
  • 經濟發展
  • 製度改革
  • 國傢治理
  • 市場失靈
  • 經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33930
商品編碼:156873771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政府與市場之間

原價:48.00元

作者:陳元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08633930

字數:255000

頁碼:3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一個中國的標誌性官員——國開行董事長陳元講述“如何修改遊戲規則,在政策性和市場化之間找到平衡”的探索與曆程。
首次披露眾多重大投資決策齣颱的過程,所有事件串聯起來就是中國近十幾年金融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一本書讀懂中國特色的“政府與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原香港證監會主席瀋連濤作序推薦。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遵義、財新傳媒總編輯鬍舒立等推薦。

內容提要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以金融學傢、國傢開放銀行董事長陳元的自述為主,全麵記錄陳元及國傢開發銀行創造性地運用開發性金融理論,為民生、國傢發展解決問題的實踐實錄。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首次披露眾多重大投資決策齣颱的過程,尤其是對彼時國內政策和國際局勢的金融解讀,角度獨特,極具價值。所有事件串聯起來就是中國近十幾年金融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一本書讀懂中國特色的“政府與市場”。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從十個方麵論述瞭開發性金融的實踐探索,每個篇章都有決策紀實、理論與訪談三部分構成,全景解讀開發性金融的實踐過程,讓讀者重返金融現場。
《政府與市場之間:開發性金融的中國探索》分彆從銀證閤作、國傢戰略、地區規劃、國際市場等方麵,記錄瞭圍繞開發性金融在這些領域運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同時收入作者在重要節點發錶的重要文章以及重要訪談,讓讀者瞭解瞭一個理論體係與實踐結閤不斷完善的過程,也充分體現瞭作者“金融報國”的抱負。

目錄


1 辦國際一流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2 銀政攜手締造市場規則
3 蕪湖模式改變中國城市
4 規劃先行助力科學發展
5 市場方式服務國傢戰略
6 國傢銀行助推經濟轉型
7 金融創新打通三農瓶頸
8 普惠金融促進社會建設
9 國際閤作打造多贏樣本
10 開發性金融方興未艾

作者介紹


陳元,國傢開發銀行董事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會長。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曾擔任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商業外經外貿部部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998年執掌國傢開發銀行以來,他把中國國情和國際先進金融原理相結閤,帶領國開行實現瞭從傳統政策性銀行嚮國際一流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蛻變,走齣瞭一條中國特色開發性金融的發展新路。2002年被亞太開發性金融機構協會授予“傑齣個人奬”,2007年被授予“俄羅斯友誼勛章”,2008年當選“影響中國改革30年30人”,2009年獲“共和國60年影響中國經濟60人”稱號,2011年獲評CCTV中國經濟十大年度人物。
陳元在經濟金融理論領域頗有建樹。1987年提齣“緊運行”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製進行瞭富有創新的實證考察和分析論述。著有《陳元集--運行·調控·發展》、《香港金融體製與1997》、《美國銀行監管》等。

文摘


序言



暮色低語:一份關於失落文明的考古手記 序章 夜幕如同一張巨大的、浸透瞭古老記憶的宣紙,緩緩籠罩在荒蕪的沙漠之上。風,帶著細沙的低語,穿過嶙峋的岩石,似乎在訴說著那些被時間遺忘的故事。我,伊森·卡特,一個不怎麼齣名的考古學傢,此刻正坐在簡陋的帳篷裏,油燈昏黃的光綫在泛黃的羊皮紙上投下跳躍的影子。手中這本陳舊的手稿,是我此行最重要的發現——一份被認為是來自失落的“赫利俄斯文明”的考古手記。 第一章:沙海孤舟 一切的開端,源於一份模糊的傳說。關於一個坐落在太陽神殿之下,擁有璀璨文明的國度,卻在一夜之間消失於曆史的長河。大多數學者都將其視為神話,是人們對未知力量的浪漫想象。然而,我一直被這個傳說所吸引,它像一顆沙礫,在我心中久久盤鏇,最終促使我踏上瞭這片被遺忘的土地。 漫長的旅途,艱辛的跋涉,沙塵暴如同狂怒的巨獸,吞噬著一切。我曾無數次懷疑自己的決定,但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真相就在前方。終於,在一處常年被風沙侵蝕的山榖中,我發現瞭第一個綫索:一塊刻滿瞭奇異符號的石碑。它們不同於任何已知的古文字,卻又隱約透露齣某種古老而統一的風格。 第二章:星辰的痕跡 接下來的日子,我深入探索。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我發掘齣瞭零星的遺跡:殘破的建築基石,破碎的陶器碎片,以及一些造型奇特的金屬物件。這些發現雖然有限,卻足以證明,這裏確實曾經存在過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 我最著迷的,是那些散落在遺跡中的壁畫和雕塑。它們描繪著一個崇拜太陽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祭祀儀式,甚至他們對宇宙的理解。特彆是那些描繪星空的壁畫,其精準的星座描繪,讓我震驚。它們似乎比我所知的任何古代文明,都要更早地掌握瞭天文學的知識。 而這份手記,就是我在一處坍塌的神廟深處發現的。它用一種陌生的字體寫成,我花瞭數周的時間,對照著壁畫和一些零散的符號,纔勉強破譯齣其中的一部分。手記的作者,自稱“阿瑞斯”,是赫利俄斯文明的一位學者。 第三章:失落的迴響 阿瑞斯的記錄,斷斷續續,卻勾勒齣瞭赫利俄斯文明的輝煌。他們似乎擁有某種獨特的能源技術,能夠驅動宏偉的建築,並操控自然的力量。手記中提到瞭“集光之器”,一種能夠匯聚太陽能量的裝置,或許是他們文明的核心。 然而,手記的後半部分,充滿瞭憂慮和不安。阿瑞斯記錄瞭文明內部齣現的裂痕,關於如何使用“集光之器”産生瞭分歧。一部分人主張將其用於造福大眾,發展生産,另一部分人則傾嚮於將其用於更強大的力量,甚至是戰爭。 第四章:寂滅的預兆 阿瑞斯詳述瞭“大寂滅”的前兆。他記錄瞭天空的異常,自然的失控,以及人們內心的恐懼。他提到,當文明的智慧與貪婪交織,當力量的濫用成為常態,無論多麼璀璨的文明,都將麵臨嚴峻的考驗。 手記的最後幾頁,字跡潦草,充滿瞭絕望。阿瑞斯描述瞭天空被某種力量撕裂,大地發齣震耳欲聾的怒吼。他最後的話語,隻剩下對後世的警示:“勿忘源頭,勿忘平衡,否則,萬物終將歸於塵埃。” 尾聲:風中的謎團 當最後一縷油燈的光芒熄滅,帳篷外隻剩下無邊的黑暗和風的呼嘯。我閤上手中的手記,心中充滿瞭震撼和迷茫。赫利俄斯文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是天災,還是人禍?阿瑞斯的警示,又指嚮瞭何方? 這份手記,隻是一個開始,一個通往古老謎團的微弱綫索。那些掩埋在黃沙之下的秘密,如同一顆顆沉默的星辰,等待著被重新發現,被理解,被銘記。而我,將繼續我的探索,帶著這份沉重的使命,去追尋那個失落文明最後的低語,去傾聽風中那些關於智慧與警示的迴響。因為我知道,曆史的教訓,不應被遺忘。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政府與市場之間》,我真的被深深吸引瞭。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宏觀層麵的經濟原理,但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甚至帶點故事性的方式來闡述,讓我這個對經濟學不是特彆專業的讀者也讀得津津有味。書中對不同國傢在政府乾預和市場自由化之間的權衡,以及不同政策選擇帶來的深遠影響,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比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它們對立起來,而是深入探討瞭在特定曆史時期和社會環境下,哪種“手”更有效,或者說如何纔能讓它們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書中引用的案例,從二戰後的重建,到亞洲金融危機,再到近些年的數字經濟發展,都極具代錶性,也讓我對理論的實際應用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政策得失時,那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既肯定瞭市場經濟的活力,也承認瞭政府在維護公平、保障公共利益方麵的必要性。讀完這本書,我對很多經濟新聞和政策解讀都有瞭全新的理解角度,不再是簡單地接受信息,而是開始思考背後的邏輯和潛在的影響,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認知提升。

評分

《政府與市場之間》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卻又不失溫度的筆觸,描繪瞭政府與市場這對看似矛盾,實則相互依存的關係。書中對於不同經濟學流派的梳理,以及它們如何演變和影響政策製定的過程,簡直是精彩絕倫。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時,那種辯證統一的視角。他沒有迴避任何一方的局限性,而是深入挖掘導緻這些“失靈”的根本原因,並提齣瞭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討論壟斷問題時,作者不僅分析瞭市場自身可能産生的壟斷,也探討瞭政府乾預可能導緻的低效甚至腐敗,這種平衡的觀點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關於稅收、福利、規製等具體政策的討論,也都非常接地氣,讓我能夠理解這些政策背後所蘊含的經濟邏輯和權力博弈。當我讀到作者分析一些國傢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在追求效率和公平之間搖擺不定,以及這些搖擺如何影響瞭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的穩定性時,我深切地感受到瞭經濟政策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這本書讓我對“經濟發展”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GDP增長,而是包含瞭更多關於公平、福利和可持續性的維度。

評分

對我來說,《政府與市場之間》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所處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作者的文字充滿洞見,即使是對於一些我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經濟現象,他也能提齣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釋。書中對於“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界定,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時所麵臨的挑戰,讓我對政府的職能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福利國傢”模式時,那種對不同國傢實踐的詳細比較。他分析瞭福利國傢帶來的社會公平和穩定,同時也指齣瞭其可能存在的效率低下和財政壓力。這種深入的分析,讓我對“社會保障”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關於“創新”和“規製”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指齣,過度的規製可能會扼殺創新,而完全放任的市場又可能導緻壟斷和不公平。如何在這種兩難中找到平衡,是作者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主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經濟學”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狹隘的“賺錢”和“賺錢的技巧”,而是上升到瞭對社會組織、資源配置和人類福祉的更宏大層麵的思考,這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

《政府與市場之間》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不如說是一部關於人類社會治理智慧的百科全書。作者以一種旁徵博引、深入淺齣的方式,帶領讀者穿越瞭經濟思想史的波瀾壯闊,同時也細緻入微地剖析瞭現實世界中政府與市場的種種互動。我特彆贊賞作者在探討“混閤經濟”模式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和審慎。他沒有簡單地將市場和政府視為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強調瞭在不同情境下,需要找到一個動態的、能夠適應變化的平衡點。書中關於“信息不對稱”和“外部性”等概念的解釋,讓我對市場經濟的內在局限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理解瞭政府為何會在某些領域進行乾預。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一些具體政策時,那種“權衡利弊”的邏輯。例如,在討論環境保護政策時,作者會詳細分析其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同時也會強調其對社會長遠福祉的重要性。這種多維度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看待復雜的經濟問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宏觀經濟調控”有瞭更感性的認識,不再是枯燥的數字和模型,而是充滿瞭人性和社會的選擇。

評分

坦白說,《政府與市場之間》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作者並沒有拘泥於抽象的理論,而是將經濟學的精髓融入到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之中。我特彆佩服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和不同國傢經驗時所展現齣的廣闊視野和精準判斷。書中對於不同國傢在發展道路上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調整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來應對這些挑戰的分析,都極具啓發性。例如,作者對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型的分析,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讓我對“改革”這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他詳細地描述瞭不同國傢在私有化、國有化、以及市場監管等方麵的不同做法,並分析瞭這些做法的長期效果。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路徑依賴”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什麼一些看似不利於發展的政策,卻因為曆史原因而難以改變。這種分析讓我對很多國傢長期存在的經濟問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地責怪某個政客或者某個政策,而是看到瞭背後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必須將其置於特定的曆史、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去考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