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之间

政府与市场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元 著
图书标签:
  • 政府干预
  • 市场经济
  • 公共政策
  • 经济体制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发展
  • 制度改革
  • 国家治理
  • 市场失灵
  • 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3930
商品编码:15687377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政府与市场之间

原价:48.00元

作者:陈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08633930

字数:255000

页码: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一个中国的标志性官员——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讲述“如何修改游戏规则,在政策性和市场化之间找到平衡”的探索与历程。
首次披露众多重大投资决策出台的过程,所有事件串联起来就是中国近十几年金融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一本书读懂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原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连涛作序推荐。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遵义、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等推荐。

内容提要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以金融学家、国家开放银行董事长陈元的自述为主,全面记录陈元及国家开发银行创造性地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民生、国家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实录。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首次披露众多重大投资决策出台的过程,尤其是对彼时国内政策和国际局势的金融解读,角度独特,极具价值。所有事件串联起来就是中国近十几年金融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一本书读懂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探索,每个篇章都有决策纪实、理论与访谈三部分构成,全景解读开发性金融的实践过程,让读者重返金融现场。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分别从银证合作、国家战略、地区规划、国际市场等方面,记录了围绕开发性金融在这些领域运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同时收入作者在重要节点发表的重要文章以及重要访谈,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理论体系与实践结合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金融报国”的抱负。

目录


1 办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2 银政携手缔造市场规则
3 芜湖模式改变中国城市
4 规划先行助力科学发展
5 市场方式服务国家战略
6 国家银行助推经济转型
7 金融创新打通三农瓶颈
8 普惠金融促进社会建设
9 国际合作打造多赢样本
10 开发性金融方兴未艾

作者介绍


陈元,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商业外经外贸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998年执掌国家开发银行以来,他把中国国情和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相结合,带领国开行实现了从传统政策性银行向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蜕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新路。2002年被亚太开发性金融机构协会授予“杰出个人奖”,2007年被授予“俄罗斯友谊勋章”,2008年当选“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2009年获“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称号,2011年获评CCTV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
陈元在经济金融理论领域颇有建树。1987年提出“紧运行”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富有创新的实证考察和分析论述。著有《陈元集--运行·调控·发展》、《香港金融体制与1997》、《美国银行监管》等。

文摘


序言



暮色低语:一份关于失落文明的考古手记 序章 夜幕如同一张巨大的、浸透了古老记忆的宣纸,缓缓笼罩在荒芜的沙漠之上。风,带着细沙的低语,穿过嶙峋的岩石,似乎在诉说着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故事。我,伊森·卡特,一个不怎么出名的考古学家,此刻正坐在简陋的帐篷里,油灯昏黄的光线在泛黄的羊皮纸上投下跳跃的影子。手中这本陈旧的手稿,是我此行最重要的发现——一份被认为是来自失落的“赫利俄斯文明”的考古手记。 第一章:沙海孤舟 一切的开端,源于一份模糊的传说。关于一个坐落在太阳神殿之下,拥有璀璨文明的国度,却在一夜之间消失于历史的长河。大多数学者都将其视为神话,是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浪漫想象。然而,我一直被这个传说所吸引,它像一颗沙砾,在我心中久久盘旋,最终促使我踏上了这片被遗忘的土地。 漫长的旅途,艰辛的跋涉,沙尘暴如同狂怒的巨兽,吞噬着一切。我曾无数次怀疑自己的决定,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真相就在前方。终于,在一处常年被风沙侵蚀的山谷中,我发现了第一个线索:一块刻满了奇异符号的石碑。它们不同于任何已知的古文字,却又隐约透露出某种古老而统一的风格。 第二章:星辰的痕迹 接下来的日子,我深入探索。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我发掘出了零星的遗迹:残破的建筑基石,破碎的陶器碎片,以及一些造型奇特的金属物件。这些发现虽然有限,却足以证明,这里确实曾经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我最着迷的,是那些散落在遗迹中的壁画和雕塑。它们描绘着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祭祀仪式,甚至他们对宇宙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描绘星空的壁画,其精准的星座描绘,让我震惊。它们似乎比我所知的任何古代文明,都要更早地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 而这份手记,就是我在一处坍塌的神庙深处发现的。它用一种陌生的字体写成,我花了数周的时间,对照着壁画和一些零散的符号,才勉强破译出其中的一部分。手记的作者,自称“阿瑞斯”,是赫利俄斯文明的一位学者。 第三章:失落的回响 阿瑞斯的记录,断断续续,却勾勒出了赫利俄斯文明的辉煌。他们似乎拥有某种独特的能源技术,能够驱动宏伟的建筑,并操控自然的力量。手记中提到了“集光之器”,一种能够汇聚太阳能量的装置,或许是他们文明的核心。 然而,手记的后半部分,充满了忧虑和不安。阿瑞斯记录了文明内部出现的裂痕,关于如何使用“集光之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将其用于造福大众,发展生产,另一部分人则倾向于将其用于更强大的力量,甚至是战争。 第四章:寂灭的预兆 阿瑞斯详述了“大寂灭”的前兆。他记录了天空的异常,自然的失控,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他提到,当文明的智慧与贪婪交织,当力量的滥用成为常态,无论多么璀璨的文明,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手记的最后几页,字迹潦草,充满了绝望。阿瑞斯描述了天空被某种力量撕裂,大地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他最后的话语,只剩下对后世的警示:“勿忘源头,勿忘平衡,否则,万物终将归于尘埃。” 尾声:风中的谜团 当最后一缕油灯的光芒熄灭,帐篷外只剩下无边的黑暗和风的呼啸。我合上手中的手记,心中充满了震撼和迷茫。赫利俄斯文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是天灾,还是人祸?阿瑞斯的警示,又指向了何方? 这份手记,只是一个开始,一个通往古老谜团的微弱线索。那些掩埋在黄沙之下的秘密,如同一颗颗沉默的星辰,等待着被重新发现,被理解,被铭记。而我,将继续我的探索,带着这份沉重的使命,去追寻那个失落文明最后的低语,去倾听风中那些关于智慧与警示的回响。因为我知道,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

用户评价

评分

《政府与市场之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治理智慧的百科全书。作者以一种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了经济思想史的波澜壮阔,同时也细致入微地剖析了现实世界中政府与市场的种种互动。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探讨“混合经济”模式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审慎。他没有简单地将市场和政府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需要找到一个动态的、能够适应变化的平衡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概念的解释,让我对市场经济的内在局限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理解了政府为何会在某些领域进行干预。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一些具体政策时,那种“权衡利弊”的逻辑。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政策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其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同时也会强调其对社会长远福祉的重要性。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复杂的经济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宏观经济调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模型,而是充满了人性和社会的选择。

评分

读完《政府与市场之间》,我真的被深深吸引了。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原理,但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带点故事性的方式来阐述,让我这个对经济学不是特别专业的读者也读得津津有味。书中对不同国家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化之间的权衡,以及不同政策选择带来的深远影响,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比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对立起来,而是深入探讨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哪种“手”更有效,或者说如何才能让它们协同作用,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书中引用的案例,从二战后的重建,到亚洲金融危机,再到近些年的数字经济发展,都极具代表性,也让我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政策得失时,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既肯定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也承认了政府在维护公平、保障公共利益方面的必要性。读完这本书,我对很多经济新闻和政策解读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角度,不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思考背后的逻辑和潜在的影响,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认知提升。

评分

坦白说,《政府与市场之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抽象的理论,而是将经济学的精髓融入到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之中。我特别佩服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和不同国家经验时所展现出的广阔视野和精准判断。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应对这些挑战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例如,作者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分析,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让我对“改革”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详细地描述了不同国家在私有化、国有化、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不同做法,并分析了这些做法的长期效果。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路径依赖”的论述,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看似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却因为历史原因而难以改变。这种分析让我对很多国家长期存在的经济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责怪某个政客或者某个政策,而是看到了背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去考察。

评分

《政府与市场之间》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却又不失温度的笔触,描绘了政府与市场这对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存的关系。书中对于不同经济学流派的梳理,以及它们如何演变和影响政策制定的过程,简直是精彩绝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时,那种辩证统一的视角。他没有回避任何一方的局限性,而是深入挖掘导致这些“失灵”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讨论垄断问题时,作者不仅分析了市场自身可能产生的垄断,也探讨了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低效甚至腐败,这种平衡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关于税收、福利、规制等具体政策的讨论,也都非常接地气,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政策背后所蕴含的经济逻辑和权力博弈。当我读到作者分析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在追求效率和公平之间摇摆不定,以及这些摇摆如何影响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性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经济政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发展”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GDP增长,而是包含了更多关于公平、福利和可持续性的维度。

评分

对我来说,《政府与市场之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作者的文字充满洞见,即使是对于一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经济现象,他也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书中对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界定,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所面临的挑战,让我对政府的职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福利国家”模式时,那种对不同国家实践的详细比较。他分析了福利国家带来的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也指出了其可能存在的效率低下和财政压力。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关于“创新”和“规制”的讨论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指出,过度的规制可能会扼杀创新,而完全放任的市场又可能导致垄断和不公平。如何在这种两难中找到平衡,是作者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主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经济学”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赚钱”和“赚钱的技巧”,而是上升到了对社会组织、资源配置和人类福祉的更宏大层面的思考,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